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

作者&投稿:战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后还成为诗歌的重要描写内容。陶渊明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的恬静乐观的心态,向往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毫无欺诈的社会,追求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的人生,喜爱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陶渊明平和散淡的心境,质朴无华的田园诗语言、情理浑融的田园诗内容,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给人以明净单纯之感,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这不仅是他透彻地认识了生活后心境上归于散淡的反映,更在于他对自然之美有十分敏锐的感受,而且能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灵动异常,美不胜收,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关键词】平和散淡 质朴无华 情理浑融 冲淡之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人。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少年时他好学不拘,二十九岁他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四十一岁时,他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而终身不复仕,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一)平和散淡的心境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一。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寒门庶士在仕途上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败落,本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另一方面,门阀统治窒碍了他的理想。虽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最终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陶渊明在挂冠甫后,就在《归去来兮辞》中想象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归耕后,他心情愉快,夙愿得酬,其欣喜溢于言表。他躬耕垄亩,身自稼穑,虽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内心充实。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还,闲暇则饮酒赋诗,登临山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然也有困厄,如失火,歉收,甚至疾病,断饮,但他都以一种委运任化的洒落态度泰然处之,安贫乐道,心境澄明,真正做到了与自然泯合为一,由此多写田家生活中日用之景之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人觉其亲切平和: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如春怀古田舍》)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饮酒》其九)
  山涧清且潜,可以濯其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
  这些诗句超越了世俗功利计较,与天地自然泯而为一,陶然忘机,怡然自适,流露于诗中自然会有平淡自然之格调。
  (二)摒弃雕饰,质朴无华,极尽语言纯净之美,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二。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钟嵘说陶渊明“文体省诗,殆无长语。笃意复古,辞兴婉惬”⑴。这句话就准确地指出陶渊明诗的语言简洁纯净,就是对他的田园诗语言风格而言的。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气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之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可见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
  陶渊明能形成“质而实绮,癯面实膄”的语言风格,与他的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一般人作诗,难免有一个“为人”的心。所谓“为人”还是要讲仁义道德或者治国安邦,或者是考虑到别人对诗的好坏之评价,有了这种念头,总想与人争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后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时就失去自然率真之美。有些诗人故意把诗写得很难,让大家看不懂;有的诗人作诗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但不管难还是易都有一种“为人”之心。陶渊明与他们不同,他不是为了刻意去追求“为人”,而是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然而在事实上,其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炼、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正如元好问说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⑵。殆非虚誉。我认为一个人写诗是否真诚是很重要的,一个诗人如果你自己的感想里边先有了一段空虚,那么你无论技巧多么高明,文字的外表多么华美,遇到真正有见识的人,把你的诗一读,就知道你是实的还是虚的,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太康诗人潘岳写过一篇《闲居赋》给人一种很清高淡泊的印象,可他本人追求功名利禄,为逢迎权贵贾谧,竟到了望尘而拜的地步,他虽然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名气,但他的诗始终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陶渊明写诗从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例如:有写雪景之《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寄意一言外,慈契谁能别。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慈契谁能别。”写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己洁。”他不用“的砾”、“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只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就写出雪无声的轻柔意态。再如写风景之《时运并序》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而不用“青萍”、“惠风”之类的典故,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陶渊明诗的语言是不入斧凿却高度艺术化。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渊明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从而形成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美。
  (三)情理浑融的内容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三。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他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陶渊明的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渊明的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言表的。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景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平和散淡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从而形成冲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诗的魅力,在于以性情中自然流露的语言创造出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平和、少有激荡,严谨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总体而言,陶渊明诗的意境都较为完整,他在于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或某个片段吸引人,创造出情理浑融的诗歌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陶诗情、景、理融合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意境。
  陶渊明诗的语言别具特色,完全不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诗句多接近口语,平易近人。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蝉”,“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这类句子,明白如话。朴素率真的语言也体现出冲淡自然的风格。
  (四)陶渊明田园诗意境艺术的境界——冲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自然之美。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⑶”这句话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为极为自然,毫无矫饰。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史带来一种慷慨悲凉之美,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史带来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
  陶渊明田园诗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深厚的韵味。陶诗常常取自然和平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激动人心,就在于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人.、山川、空气、飞鸟,都是自然平淡之物。这样一个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清代文人龚自珍的一首《已亥杂诗》赞美陶渊明说:“陶潜酷似卧龙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⑷”这说明陶渊明所写的松树和菊花,就也像其本人一样的品格崇高。
  作为诗歌意境的艺术,陶渊明能写出一种境界。“境界”第一层意思是兼指景物与情事,即外界的山青水秀,情感的悲欢离合等等,但也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精神或者心灵的境界,它是透过现实中的景物情事来传达的。再如《归田园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其中“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只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的却表现出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还有《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量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只用“敝庐、床席”两个词,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更表现出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不“为权贵竟折腰”的高尚品格。
  陶渊明的诗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很朴实,实际上很复杂很难讲。一个人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陶渊明的田园诗正好反映了他已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⑸”“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瘦,引申为单薄简单,“腴”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这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也就是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
  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所说的:“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⑹”说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另外,陶渊明的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如《杂诗八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沈德潜说陶渊明诗:“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⑺”陶渊明自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之神释》),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陶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⑻”
  人们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表浓厚韵味;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旖旎。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炊烟、山气、飞鸟等一切如实说来,本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韵味无穷,平淡之中可见旖旎。
  总之,陶渊明田园诗平和散淡的心境、朴实无华的语言、情理浑融的内容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他开创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朴实无华的冲淡自然之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真实体验为他写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作了铺垫,从而奠定了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朽的地位。

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 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平淡醇美、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 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其代表作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平淡醇美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 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 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继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 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 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的。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 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 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 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辞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做到了情、景、理的统一。如组诗《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大约作于解职归田次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回归田园的愉悦。诗人不厌其详地罗列景物,“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黄文焕《陶诗析义》),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俗返回自然这一特定环境中无比欣慰的心情。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对景物真切的描写,无不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的亲切依恋之情。语言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他的田园诗还着重抒写了躬耕生活的体验,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写日出而作,带月而归,道狭草长,夕露沾衣的劳动生活和诗人的感受,极为生动逼真。有的则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写饥寒交迫的景况和心理活动极为真切,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道。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这种自然平淡的诗风与平静朴素的田园生活的题材、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密切相关。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陶渊明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在前人《咏怀》、《咏史》、《游仙》、《杂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园田居》五首,《咏贫士》七首,《读山海经》十三首等。分类更加细致,在每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也较前人更具匠心。陶渊明在当时并不为诗坛所看重,钟嵘列其为中品,萧统主要赞其人格清高,这是因其文风与当时推崇华丽相悖的缘故。唐以后有所改变,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艺术风格受到他的影响。宋以后,陶渊明才受到普遍推崇,确立了陶渊明一流大家的地位。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并且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桃花源记》周新国先生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木斋先生言:“渊明诗文之本色,一言以蔽之,自然而已。” 严羽的《沧浪诗话》称:“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朱熹《朱子语录》也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陶渊明诗文影响之深远,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是讽刺东晋时期的战乱的。


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平和散淡的心境,质朴无华的田园诗语言、情理浑融的田园诗内容,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给人以明净单纯之感,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这不仅是他透彻地认识了生活后心境上归于散淡的反映,更在于他对自然之美有十分敏锐的感受,而且能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

最经典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陶渊明诗如什么和散文如什么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自然和人情为主要题材,以清新自然、深沉含蓄、意境深远、寓情于景的风格著称。他善于用句,能以简单的词语抒发出极富感染力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诗意。他的诗歌对于后世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陶渊明的散文则以抒发情感、倡导自由、...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一日难在晨
BGM: 归园田居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名句
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

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陶诗艺术成就很高,继承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艺术传统,以质朴、精炼的语言和“白描”手法,形成淡远淳厚的意境,具有平淡自然、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陶诗开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对唐以后的诗歌创作影响极大。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也很出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闲情赋》、《...

田园诗人代表人物
四位田园诗人的简介:1、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2、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

田园诗的鼻祖是谁?
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

田园派诗人代表人物
1、陶渊明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散文...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
浑燕雷替: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
浑燕雷替:[答案] 六朝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着无限创造力的富于文采的大变革时代.旧的风尚习俗和文化思想,无不受到巨大... 生活于晋末宋初的陶渊明则独辟蹊径,既继承了汉代乐府诗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建安以来"词采华茂"曹植等人诗的特点...

灵宝市13193662276: 举例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 -
浑燕雷替: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作品有哪些艺术特色 -
浑燕雷替: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下: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他擅长素...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的诗的特点是什么如题 -
浑燕雷替:[答案] “文如其人”这条艺术规律,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诗不是吟风弄月的情感游戏,而是诗人的真实生活与情感的抒发.他诗歌中塑造的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甘于“守拙”、“守真”的朴素思想,也体现了他我行我素,不为世俗所缚的性...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的诗歌特点? -
浑燕雷替: 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

灵宝市13193662276: 简要说明陶渊名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
浑燕雷替: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ؤ 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
浑燕雷替: 1.平淡自然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

灵宝市13193662276: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浑燕雷替: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望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