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舞蹈的秦汉时期

作者&投稿:詹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舞蹈兴盛的朝代及原因~

  周朝建立以后,即已制定出礼乐制度,整理了前代遗有的乐舞,创造演出了规模相当完整的系列舞蹈作品《大武》。从创造演出的作品中,开始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舞蹈、音乐、诗歌三者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汉代的民间俗舞有很大的发展,在当时盛行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百戏中,舞蹈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舞蹈也受到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而形成了广收并蓄、融合众技的特色。由此汉代的舞蹈除了保持一种粗犷、浑厚的风格外,舞蹈技艺向高难度发展,舞蹈的传情达意的手段及艺术表现力也丰富了许多。在这方面《盘鼓舞》最具代表性。

  南北朝时,是中国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自然在歌舞艺术上也互相学习,于是发生了新的飞跃。如《代面》、《踏谣娘》、《拨头》等一些带有情节性的舞蹈,为以后的中国舞剧(戏曲)开辟了道路。

  到隋唐时期,统一了南北,南方与北方的乐舞也统一于乐部,其中胡乐成份所占较大,宫廷巨室闾阎细民,竟尚胡乐,相成习风,如《胡旋》、《胡腾》、《拓枝》之类遍及各地。唐代已设教坊,汇集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乐舞人才,创制和发展了不少优秀的乐舞节目,其中著名的如《霓裳羽衣舞》、《剑器舞》、《兰陵王》等 ,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到晚唐五代时期,封建统治的权力走向衰弱,地域分割,社会动乱,经济生产下降,有不少传统的古代乐舞和唐代创制的大曲,逐渐消失,宫廷艺人流落民间,教坊梨园之盛,也就随之消失了。

  到宋代重新组织了大曲和舞曲,多是队舞。有《剑舞》、《采莲》、《拓枝》、《调笑》等,有的虽与唐代同名,而内容已大为不同。宋代的都市娱乐,正向戏曲发展,舞蹈已开始被戏曲所吸收融合,纳入戏曲的表演之中。

  元代的宫廷之中,曾作《天魔舞》,其他舞蹈殊少举行。盖元明为南北曲的戏剧时代,舞蹈为戏曲所代替,舞艺收摄于剧艺,舞人转化为剧人,上自宫廷士大夫,下到市民阶层,都对戏剧发生爱好。

  在清代,对于乐舞很不重视。虽有用于祭祀的朝廷乐舞,其实只以枯燥的形式,作为上层的装点而已。而另一方面,随着戏曲艺术的兴起,不少优秀的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被吸收融化在戏曲之中,并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1,《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 金秋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6-9-1 / 39.0 元
这是一本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素质课教材,它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各朝各代舞蹈发展的概况,源远流长,内容丰富。


2,《太极文化与东亚舞蹈文化》 向开明 著 / 民族出版社 / 2006-08-01 / 32.0
“太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易学》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透过“太极”思维,《易学》将“一般知识学”或“科学”、“哲学”的崭新面貌,与现代各个学科展开会通。从“民俗学”、“气韵观”、“力学”的角度窥视和探索“太极文化”,它具有独特的思想观和气韵方式,而这种思想观及气韵方式与东亚舞蹈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透过太极文化,我们了解到太极“气韵”和形成过程,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而阴阳、八卦之说,又是中国古典身韵建立其体系之思想观之一,特别是韩国,直至现在韩国的国旗仍用的是阴阳太极图和八卦图案。从“宗教学”、“文学“包括”美术、音乐学方面已有众多的研究和论述,而从“舞蹈学”的角度去认识太极文化还只是些单一方面的简论,更涉及不到与东亚舞蹈文化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


3,《民间舞蹈-民俗文化》 李北达 / 2006-09-01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13.0 / 平装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舞蹈》,运用科学的方法论,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描述,把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理论融入在浅显易懂的语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民间舞蹈风俗。


4,《中国武术理论与舞蹈实践》 李北达 / 2004-09-01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0 / 平装
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舞蹈均深受中国文化的滋养,二者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分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断的分合中二者的“形”与“意”得以相互交融。本教材从无数的理论入手,通过对武术、舞蹈各层面的分析和比较,希望探寻双方相互补充和吸收的轨迹。教材的适用对象是从事舞蹈教育和表演专业的学生。
作者简介 李北达,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满族舞蹈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会员,北极光内市武协理论文史研究会研究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曾发表《美哉踏歌》、《倾城鼎沸闹秧歌》、《茶余饭后侃“奇观”》、《“球”的意识》、《试谈民俗和民间舞蹈》、《浅谈河北地秧歌和满族鞑子秧歌的异同》等文章。


5,《舞蹈编导学》 金秋 / 2006-2-1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3 / 平装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充分结合了培养对象的特点和编舞工作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本书十分注重总结国内外编导创作经验,反映了当前舞蹈创作思想潮流和编创技法的最新成果,使学习者能够以开阔的视野,系统掌握舞蹈编导的理论基础和技法。本书可供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社会舞蹈教学和舞蹈爱好者使用。


6,《 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李廷海 / 2007-1-1 / 中央民族大学 / 23.0 / 平装
舞蹈是一门以人体动作为主要与众不同手段的艺术,但舞蹈绝不仅仅局限于人体动作本身。同任何艺术一样,舞蹈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产物,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在虚拟世界中的一种浪漫行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情感、不同形态、不同美感的舞蹈。当然,不同特点的舞蹈也会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美学观、不同文化心理以及不同的生活和情感轨迹。因此,研究民族舞蹈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社会活动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自然,研究民族舞蹈艺术教育也不能离开变化中的社会和发展着的文化。
该研究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将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研究同社会文化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社会文化的大视野看待民族舞蹈文化和民族舞蹈教育,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民族舞蹈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针和方法。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必须。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蕴藏着对文化艺术的巨大需求。如何办好中国民族舞蹈高等教育?中国民族舞蹈高等教育应该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样的思维去主导民族舞蹈教学?李廷海同志的这一研究很值得我们关注。
作者简介 李廷海,朝鲜族。198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同年留校工作至今。1997年至1999年,在中央民大在职学习“民族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到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公派留学,研修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课程。自2001年9月,师从著名民族教育家哈经雄教授攻读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7月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之子课题;合作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十五”科研规划项目《西北生态环境及其传统生活文化对该地区少数民族长寿人群影响成因关系的研究》等研究。
发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在日“韩国人·朝鲜人”教育个案研究》、《现阶段中国舞蹈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等数篇论文。
7,《舞蹈资优教育的现况与展望》唐尔惠 / 2004-09-01 /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 120.00
8,《美国的舞蹈》 副标题: 美国文化丛书
译者: 田景遥 作者: (美)沃尔特·特里 15.60 元 / 三联书店 / 1989年5月
本书上卷讲述美国舞蹈概况,从古代舞到十九世纪的美国舞蹈历史中卷讲述美国舞蹈的改革。介绍了邓肯等九位舞蹈家的贡献;下卷讲述美国舞蹈的现状,介绍了现代舞、黑人舞蹈、地区芭蕾舞等。
9,《日本舞蹈的基础》(日)花柳千代 / 2002-12-1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90.0 / 平装 / 郭连友等
日本舞蹈的基本介绍、上半身的基本动作、下半身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小道具的基本动作、应用编、资料编等。
这是一部继承和发展日本传统舞蹈的精髓,致力于日本舞蹈的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超越各个流派的舞蹈理论著作。该书在日本具有广泛影响,至今已经再版了13次。在中国,该书是首次出版。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日本舞蹈的起源、历史、现状和各个流派的特点,传授了日本舞蹈中身体各个部位的基本动作要领,同时,还介绍了如何使用扇子、毛巾等小道具以及花柳本人独创的舞蹈动作。
10,《说舞-舞蹈学研究文萃》 资华筠 / 2006-12-1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5.0 / 平装
吴晓邦先生离开我们已十年有余。对于他的研究,他的亲传弟子和舞蹈界、文化界众多专家、学者已有不同视角进行过回忆与论述。本书是着重谈论教育思想研究方面的体会与思考,以表达对中国现、当代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一代宗师吴晓邦先生的缅怀与感念。

11,《影响世界的中国乐舞》资华筠 / 2003-01-01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16.0 / 平装
本书包括:日本史籍中的唐乐舞;中化乐舞文化与日本交流传播简史;中国舞蹈文化传播漫说;中国文化对朝鲜乐舞文化的影响;古西域与中原乐舞交流及其相互影响等。
12,《舞蹈创作法》 江口隆哉 / 2005-7-1 / 学苑出版社 / 36.0 / 平装 / 金秋
21世纪,中国进入WTO的时代,舞蹈艺术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舞蹈艺术也必须以不断出新的产品占领艺术市场。怎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呢?首先,就要求舞蹈者对时代、对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昆跟时代、反映时代。其次,要具备能够编创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些技能。过去,舞蹈界对编舞技法研究不够,即使研究了,也不够全面深刻。而且,有关编舞的书籍寥寥无几。于是,研究编舞法,翻译介绍编舞技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口隆哉先生从事现代舞研究,也是日本现代舞大师。但他著述的《舞蹈创作法》却是一部能够应用于创作各种舞蹈样式的实用性教材,或者说,是指导性的参考书。这本书可以成为广大编舞者、在校舞蹈学生、舞蹈研究者、舞蹈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13,《地域民间舞蹈文化的演变》 李雪梅 / 2004-11-1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35.0 / 平装
我们认为本书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了解民间舞蹈生成的地域和社会环境及其对舞蹈产生的基础影响作用,准确把握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再现和反映舞蹈真实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对保护传统舞蹈文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是对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丰富。
在本课题历经四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讨论,青海玉树采风期间克服艰苦环境,跋山涉水于高原,寻经问典,走访民间,搜集资料,了解藏族舞蹈的文体本质,体验藏族民族的生存环境,参观赛马大会,使得我们对藏族文化及生成环境特点有了明确的感性认识,对藏族民间舞蹈有了本质的了解,对赋予这一切文化内涵的环境特征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一切让我们对藏族民间舞蹈的特征风格与其环境特征的认识统一起来,提高和深化了我们对藏族舞蹈的本质的认识,对传统舞蹈的根的认识,是除亲身经历外谁都不能给予的,它对我们藏族舞蹈的研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量的实地采风学习帮助我们,同时也印证了我们的研究。
本课题以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为主,涉及到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以及文化地理等相关舞蹈艺术和其他相关学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大家始终精诚合作,探讨切磋,研究学习,提高认识和理论水平,为本书的完成奉献了智慧。
14,《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 郭勇健 / 2006-06-01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1.00 / 平装
15,《碧娜 鲍许 - 舞蹈剧场新美学》 副标题: Pina Bausch-Tanzen gegen die Angst
作者: 尤亨.史密特 / Jochen Schmidt
译者: 林倩苇 / 96/07/01 / 远流出版 / 350.00
16, 《湖南舞蹈论文选》

百戏纷呈-
出身下层的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朝暴政,建立汉朝,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达,包括舞蹈在的文化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秦汉时代建立的“乐府”制度,大量整理民间乐舞,一方面可供统治者作施政参考,另外亦可供宫廷欣赏享乐,客观上推动了舞蹈的发展。
汉代盛行《百戏》,是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舞蹈等,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节目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从汉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及陶俑等,我们今天仍可一窥2,000多年前丰富多彩的汉代《百戏》和舞蹈。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
丰富多彩的汉代舞蹈,都是各种乐舞艺人的辛勤成果,但由于他们被社会贱视,史籍中很少留下他(她)们的名字和事迹。我们较熟悉的汉代著名舞人赵飞燕和戚夫人,虽然能靠出色的舞艺爬到统治阶层中,但最后都落得悲惨下场,从中我们亦可了解到一般歌舞伎人的辛酸。 《盘鼓舞》
汉代《盘鼓舞》,又称《盘舞》、《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汉画像砖石有十分丰富的《盘鼓舞》形象,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舞姿各异,优美矫健。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中的《百戏图》,场面浩荡,气势雄伟,较完整地记录了《百戏》演出的盛况,包括杂技、马术、鸟兽舞,当中更有汉代著名的《七盘舞》。画面中有一男舞者,前面有七盘分两行排列地上,还有一鼓放在盘前,舞者似正从盘上纵身飞跃而下,右腿“登弓”,左腿伸直贴地,足近鼓边,挺身回头,他的长袖舞衣和帽带随势飘起,显出一个健美的形象。
《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此舞传至后世,表演形式有所变化。 “长袖善舞”历史久远。公元前11世纪立国的西周时代,用以教育“国子”的《六小舞》之一的《人舞》,“以舞袖为容”。在出土文物中的玉器、青铜器及漆器,出现了许多十分优美生动的舞袖形象。例如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一对玉雕舞女,二人肩并肩、身靠身作对舞状。外侧手作“托掌姿”扬袖,内侧手作“按掌姿”拂袖而舞,舞姿温婉妩媚。
汉代继承楚舞嫋嫋长袖、细腰欲折的传统。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多才多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山东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翘袖与折腰同在一个画面上。舞姿各异,感情相互呼应,既协调,又有对比。汉代文物中,有极丰富的舞袖形象,袖式繁多,舞姿各异。既有矫捷昂扬之姿,也有柔曼温婉之态。甘肃武威磨子嘴汉墓出土一着窄长袖舞衣的木俑,一臂下垂,一臂直举冲天。舞姿雄健,气度不凡。
汉画像砖石中的袖舞图像,更是丰富多彩。或飞扬长袖,或长袖垂拂,或卷绕长袖,或长袖翘起。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唐代多姿多彩的舞蹈壁画和舞俑,都身着掩手长袖舞衣。
汉唐以后,描述舞袖的文字,史不绝书,各代出土文物中的舞袖形象,更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戏曲舞与民间舞中,还保存了十分丰富且富于表情的舞袖技法。 ── 戚夫人
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本山东定陶人,是西汉初年擅长歌舞的名姬。
戚夫人多才多艺,会鼓琴、歌唱,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所谓“翘袖折腰之舞”,看来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而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 刘邦常与戚夫人在宫中歌舞作乐。相传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出宫后曾讲,每年正月十日,戚夫人等共入灵女庙,祭神歌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接着“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到了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这很像民间迎神赛会时群众性的娱乐歌舞活动,“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是人们手臂相连,一面唱歌,一面脚踏着拍子舞蹈,有如唐代的“踏歌”。 戚夫人曾红极一时,极得汉高祖宠爱。但汉高祖死后,势单力薄的戚夫人母子,惨遭汉高祖之妻吕后的毒手,先毒死其子赵王刘如意,后斩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熏聋她的耳,又迫她喝下哑药,丢入窟室,叫作“人彘”。
后人赞美戚夫人的技艺,并深切同情她悲惨的遭遇。在不少反映这一历史故事的文艺作品中,都表现了上述感情。 汉代有一位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的著名舞人──赵飞燕(原名宜主)。由于家藏有“彭祖分脉”书,因此她“善行气术”。宜主长大成人,容貌绝丽,体态轻盈。后来父死家败,宜主与妹妹合德流落首都长安(西安),后辗转到阳阿公主家当婢女。宜主暗下功夫,刻苦钻研歌舞技术,由于她舞姿特别轻盈,故改名为赵飞燕。
一次,汉成帝微服出宫,到阳阿公主家,见赵飞燕舞艺超群,极为赞赏。于是召她入宫,封为婕妤(宫中女官),后又封为皇后。一次,赵飞燕在太液池瀛洲高榭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舞兴正酣,忽然大风骤起,赵飞燕扬袖纵身飘舞,好似将乘风飞去。成帝急呼左右拉住赵飞燕。风停舞罢,飞燕的裙子被人抓出了皱褶,此后宫中流行一种有皱褶的裙式,名“留仙裙”。成帝为赵飞燕特制了一个水晶盘,命宫人托盘,让飞燕在盘上起舞,倍增飘逸轻盈之美。
赵飞燕还擅走一种特别的舞步──踽步,走起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由于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舞步,故此流传不广。
赵飞燕天生丽质,舞艺超群,因而得到皇帝的宠爱,以至被封为皇后,但由于出身微贱,在统治集团中,势单力薄。成帝一死,哀帝即位,不久哀帝死,平帝即位,即废赵飞燕为庶人,逼其自杀身死。
赵飞燕的舞蹈技艺久久被人传颂,后世有许多以赵飞燕为题材的小说、戏曲等,这并非因为她曾当过皇后,而是因为她是个杰出的古代舞蹈家。 秦汉音乐-人神协奏的汉代音乐
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枚带有错金铭文的秦代“乐府”编钟,由此推翻了通常所认为的“乐府”成形于汉代之说。这枚秦代“乐府”编钟也印证了“汉袭秦制”的说法。秦汉时期的“乐府”不仅涉及面宽,其机构也很庞大。有文献表明,汉代“乐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民间音乐的采集和整理;同时,为了满足宫廷音乐生活的需要,又须创作或编写歌辞、曲调,以及演唱或演奏。
汉代“乐府”的领导人是李延年,他是河北中山(今定县)人,因具有音乐才能被召入宫,后又因触犯了律法而受“腐刑”(在宫中负责养狗的事情)。由于其妹被纳为嫔妃并封为“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爱,李延年也承宠而被封为“协律都尉”。他曾为汉武帝祭祀天地而作了《祭祀歌》19章,还根据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改编成28首新曲。因其妹早逝,加之其弟与宫女私通、其兄兵败投敌等原因,故使得汉武帝在一怒之下杀了李延年全家。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在继承了孔孟精神的同时,又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观念汇入其中并加以发挥。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王者)受命应天治礼作乐”。更有《白虎通义.礼乐篇》对这种神化的美学观加以附会,以为“八音”乃是效法“八卦”而来。加上汉武帝崇仙尚神,因而使“天人感应”的神化儒学得以“罢黜百家”,入主“独尊”的正统地位。在班固的《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就记录了一些反映“天人感应”以及汉武帝崇仙尚神的音乐作品。




中国古代舞蹈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以及各时期舞蹈的形式
西晋丧乱,关中人士纷纷避难凉州,带去了汉魏传统乐舞。氐族吕光和匈奴族沮渠蒙逊把平西域获得的《龟兹乐》与传于凉州的中原旧乐相合,产生了新型乐舞《西凉乐》,甘肃敦煌是西凉国都,敦煌石窟壁画记录了《西凉乐舞》的韵律神采。 自南北朝以来北方最重胡舞,隋大业年间的九部伎中,西域乐部占有6部,至唐贞观十六年(...

民族舞蹈的历史发展
西施——是值得单独提到的春秋时期著名宫廷舞蹈家,擅长表演《晌屐舞》。 该舞足穿木屐,裙系小铃,舞时铿锵作响。 秦汉至南北朝舞蹈 一、舞种 稗舞——用有柄的单面鼓作道具的一种集体舞,后世也称为“稗(bing)扇舞”。 铎舞——用铎作道具的舞蹈。 铎形像钟,有木柄,内有舌,摇动时“叮叮”作响。 白纶舞...

秦汉到隋唐歌舞音乐的发展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见于《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以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

中国传统舞蹈有哪些
中国传统舞蹈有很多,比如:长袖善舞、孔雀舞、手鼓舞、摆手舞、顶碗舞、绿腰舞、霓裳羽衣舞、剑器舞等。舞蹈起源于奴隶社会,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的人们主要用舞蹈来进行社交、祭祀和求偶,发展到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许多特色。在现代社会,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现代舞...

壮族特色舞蹈有哪些
魏晋时代,僚人祭鬼神时,跳鬼鼓舞。名史家黄现璠认为:“秦汉时期,壮族先民的音乐舞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汉代墓葬出土的实物有铜鼓、铜钟、羊角钮钟,木腔皮鼓、瑟、笛等。此外,贵县罗泊湾一号土坑木梆墓出土了一份名为《从器志》的随葬品清单,上面写有“栓”、“越筑”等乐器。由...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

秦朝时期的乐舞机构
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 ⑴黄帝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 ”文化已经相当发达;⑵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 ”,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⑶战 国 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 ,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2、汉唐时期 ⑴秦汉:设 机构收集民间...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注重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在人体形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是其核心,自古至今一脉相承。例如,秦汉时期的“塌腰蹶臀”和“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以及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民间舞的“辗、拧...

民间舞蹈陕西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安塞腰鼓,源于边关要塞,以其豪迈矫健的动作和强劲有力的鼓点著称。青少年男女在节日或闲暇时,腰间挂鼓,手持小木棍,配合锣钗,形成热烈的舞蹈场面。安塞腰鼓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如1951年北京天安门的演出和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的大奖。洛川蹩鼓,起源于秦汉时期的...

中国世界舞蹈文化目录
中国世界舞蹈文化目录概述 上编中国舞蹈,深度探讨了自上古至今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变迁。从原始舞蹈的起源,如《原始舞蹈》章节,追溯到夏商的传说和祭祀中的巫舞,再到周代的雅乐体系和伎乐兴盛,如《周代歌舞风俗》和《秦汉时期的舞蹈》。各个时期都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如秦汉的角抵百戏和宫廷乐舞,魏晋南北...

槐荫区13988808920: 中国古代的舞蹈 -
欧章止咳: 一、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槐荫区13988808920: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舞蹈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为什么说魏晋南
欧章止咳: 在汉朝是文化大发展时期,而舞蹈是以汉朝文化为主,而在三国后期,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是一次大融合,文化大融合,胡汉融合时期,因当时社会环境而改变,尤其是北方名族,匈奴,鲜卑,乌恒,羌,等少数民族,还有西域各国,一般胡舞奔放,大胆,汉族舞蹈内敛,西域等国文化各有不同,这使得文化融合在这个时期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最后在唐朝时期,文化实现了辉煌.而在唐朝以后,舞蹈又有所改变,但后来,舞蹈的文化极限降落,不受重视了,所以说,南北朝时期是舞蹈文化的转折点很准确.

槐荫区13988808920: 中国古代的重要三个朝代是秦朝,唐朝和﹍﹍ -
欧章止咳: 三个高峰时期:第一是周代,第二是汉代,第三是唐代.相同点:都是长治久安的盛世大一统王朝;皇帝政治都有相对清明的时期,所以带来人们艺术上的追求.不同点:政治文化不同,以及对异民族文化吸收不同所带来的舞蹈风格迥异.以下是资料仅供参考 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史,有三个舞蹈发展上的重要历史时期,第 一是周代,第二是汉代,第三是唐代.也可以说这三个朝代是舞蹈 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其中,唐代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顶 峰期.

槐荫区13988808920: 中国民间艺术具有什么特色? -
欧章止咳: 一、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丽江木刻 、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土家...

槐荫区13988808920: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文化时代分别是? -
欧章止咳: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槐荫区13988808920: 中国古代舞蹈兴盛的朝代及原因 -
欧章止咳: 周朝建立以后,即已制定出礼乐制度,整理了前代遗有的乐舞,创造演出了规模相当完整的系列舞蹈作品《大武》.从创造演出的作品中,开始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舞蹈、音乐、诗歌三者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汉代的民间俗舞有很...

槐荫区13988808920: 笛子舞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欧章止咳: 笛子舞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

槐荫区13988808920: 民间艺术的保护 -
欧章止咳: 从江山现状看我国民间艺术生存环境问题2006-11-14 12:41浙江江山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现存传统民间艺术有近百种之多,分属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游艺、民间工艺、美术等25个种类.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