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太太的“抗疫”生活

作者&投稿:常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者: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李文涛律师

谭老太太时年九十,是我母亲。

 这是我最喜欢的母亲照片。相片是我拍的,小花袄是我在凤凰古城淘回来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母亲是其中一位。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大年三十晚母亲根本还不知道有新冠疫情这回事,吃年夜饭时还频频举杯与大家互贺新春,甚是欢喜,硬是把满满一杯红酒给喝了个底朝天,弄得自个脸色红扑扑的,像喝醉了酒。看春晚是我们家多年来雷打不动的除夕大餐,母亲从未缺席。酒足饭饱、收拾妥当后母亲便和往年一样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大戏,期间还自自娱自乐地提起N年前姜昆那出经典的“掉老虎洞”相声,说到兴奋处还即兴模仿了几下姜昆当年逗老虎的动作和神态,把自个乐得笑弯了腰。对了,母亲记忆力惊人且模仿能力一流,无论是模仿现实中或电视上的大小人物还是大小动物,都异常生动传神,画面感十足。她有次绘声绘色地模仿一只被她追打得走投无路的老鼠慌不择路地从家里阳台“嗖”地向四层下的地面飞跃逃窜的场景,多年来一直为家人津津乐道,每每提起大家还乐成一团,堪称经典。新年钟声敲响,为准备年夜饭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困意袭来,给子女们分发完压岁红包后就美美地回房休息了。

大年三十那天母亲仍奋战在厨房第一线。

天有不测风云。大年初一一觉醒来,情况急转直下,央视各频道开始密集播放新冠疫情的新闻,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疫情不期而至,突然袭来,母亲的“抗疫”生活也随着她五个紧急但有序的动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母亲“抗疫”的第一个动作是紧急宣布取消年初二去深圳看望大女儿的行程,把她亲手做的糍粑等准备带给大女儿的各式食物重新塞进了冰箱,第二个动作是急令我们立即分头到药店排队抢购口罩,第三个动作是迅速亲手做了一盘份量很大的酸萝卜分发给大家吃下,第四个动作是严令大家把各自房间的窗户关严实,第五个动作是亲自给每个房间点了一根艾香。母亲的这五个动作可谓一气呵成、一鼓作气,丝毫不拖泥带水,一下子就把我们家调到了“抗疫”的一级备战状态。

母亲平时是个很“野”的人,在家里根本呆不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天不出门,人就会变傻,二天不出门,人就懒洋洋,三天不出门,腿就迈不开。因此,除了偶感不适或遇极端天气,母亲每天上午必自个离家自由活动。母亲出门可不全是“贪玩”,而是要完成她每天给自己下达的“死任务”:买菜做饭。我们家楼下一层就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各式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母亲极少在楼下菜市场买菜,往往舍近求远跑到离家一公里开外的华农校园内的“三角市”去买,要吃鱼的那天甚至还会跑到离家二公里开外的农科院菜市场去买。有时我问母亲为何舍近求远,她便会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三角市”的哪种蔬菜比楼下菜市场的便宜几分钱,哪种肉比楼下菜市场的便宜几毛钱,哪种鸡蛋比楼下菜市场的新鲜且有蛋味,最后必补充一句说,“三角市”的老板很热情好客,经常主动跟她打招呼,而且童嫂无欺斤两十足,重点是还会时不时地送她几根葱几根蒜几片姜什么的。此时我便会坏坏地逗她,妈,你这是贪小便宜吧?可每次我话刚出口,母亲必会神情严肃起来,教育我要学会过日子,经常拿我们小时候喝稀饭的日子忆苦思甜一下,甚至还拿她自己小时候吃红薯的日子警示一番,临了还会用诸如“饱年不忘饥年苦”等富有哲理的老话做个总结。此时我必会频频点头称是,母亲这才放过我,满意地转身忙她的去了。那鱼又是怎么回事?我问。母亲非常得意地回答道,她这些年经实地考察和对照比较后发现,农科院菜市场的鱼是最好的鱼,有四大亮点,一是特新鲜,二是无腥味,三是无泥味,四是肉结实,而且鱼档老板每天进货少,要赶早才能买得到,晚去了就会扑个空。原来如此,难怪每当家里吃鱼的日子母亲必在早上七点前就匆匆出门了。

其实我心里清楚得很,母亲之所以舍近求远,“贪小便宜”是一回事,“贪玩”才是重点。每天从出门到返家,母亲的买菜行程几乎都要花近二个小时,可真正在菜市场呆的时间不过十几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玩去了。每次从“三角市”出来,母亲都会顺道绕着华农校园内的“鄱阳湖”走走、停停、看看、坐坐,夏天吹吹微风,冬天晒晒太阳,跟这家小宝逗逗,跟那家小孩耍耍,跟这家老头搭个讪,跟那家老太聊个天,还经常跟华农的退休教授们聊在一起,全不把自己当外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就把时间耗没了,愣是把自己的买菜行程弄成了丰富多彩的“半日游”。而且回家后必会汇报一番,今天哪家小宝朝她笑了,哪家小宝跟她挥手了,哪家小子喊她奶奶了,哪家丫头叫她婆婆了,跟谁谁聊天了。难怪母亲每次出门必穿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夏天戴顶小花帽,冬天系个小花巾,下雨撑把小花伞,俨然一副出门远游的样子。

这就是母亲那顶小花帽。

疫情袭来,母亲“买菜半日游”的快乐时光嘎然中断,活动空间和作息规律全然变了。

疫情把母亲紧紧地“按”在了家里。打腊月二十八那趟“买菜半日游”后,母亲在年初七之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家里半步,在小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再也没有下过一趟楼。扑面而来、气势汹汹的疫情着实把母亲吓得不轻,如临大敌,高度警惕,精神紧绷。在她看来,新冠病毒就像青面獠牙妖魔鬼怪,看不见,摸不着,但张牙舞爪,满天飞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弥漫了除家里外的全部空间,处处危险,步步危机,家里成了唯一的“安全岛”。

在疫情爆发的头七天,平时很“野”的母亲变得彻底“老实”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乖乖地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愣是没有离家半步,除了进出卧室门、厨房门、卫生间门,连阳台门都坚决不出。每天除了做饭吃饭追剧睡觉,必按时按点收看央视新闻,实时了解疫情动态。每当看到哪里哪里又新增了多少疑似病例、哪里哪里又新增了多少确证病例、哪里哪里又新增了多少死亡病例,脸色就变得凝重,心情就变得紧张。每当看到哪里哪里的医生又驰援武汉,哪里哪里又减少了重症病例,哪里哪里又新增了多少治愈病例,脸色才变得稍微舒展,心情才变得稍微放松。母亲是习主席的忠实粉丝,“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最帅,习主席夫人最美”是母亲平日里看新闻联播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每次从央视新闻看到、听到习主席亲自部署抗击疫情,母亲就两眼放光,备受鼓舞,或自言自语或对我们说,“习主席在保护我们,习主席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

由于整天收看电视新闻,母亲不但对“不聚会、勤洗手、带口罩”的宣传语烂熟于心,还会对不同的宣传片逐个进行对比,哪个哪个做得好,哪个哪个做的生动,评头品足一番。有个动画的“不聚会、带口罩、勤洗手”宣传片母亲最爱看,说这宣传片做得生动、好玩、有趣,说的时候还回过头来看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怎么人家的孩子这么聪明?这么厉害的东西也做得出来!我不答母亲,还故作不悦状,母亲便略显尴尬地回过头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

母亲在十楼天台考察自己的新乐园。

母亲真正把“不聚会、勤洗手、带口罩”当作了抗击疫情的命令,不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还监督家里人严格遵照执行。在母亲的严防死守下,除了下楼扔垃圾或收快递,家里人在“抗疫”的头七天基本就没有下过楼,陪着母亲居家“抗疫”。确要下楼扔垃圾或收快递时,母亲必敦促并检查我们是否戴好口罩,并严令我们只能走楼道,不得坐电梯,进出小区大门要用纸巾裹手,扔完垃圾或收好快递后要立即回家,不得逗留。为了让母亲安心,家里人基本都遵照执行了。我是个例外,每次出门前必当着母亲的面把口罩认认真真地戴严实,可一出门转身就把口罩摘了,把母亲递到手里的纸巾揉成一团塞口袋里,大摇大摆地坐电梯上下楼。母亲是个冰雪聪明的人,为了不在时间上漏出破绽,每次下楼办完事我就在楼下花园吸根烟、打个转,进门之前重新戴好口罩,进屋后当着母亲的面把没有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母亲这才放心地忙她的去了。有次忘了做吸烟、打转的动作,回家快了点,母亲便紧张地问,你坐电梯了?情急之下我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没有啊,我跑步上下楼道呢。跑步?咋不见你喘大气?妈,你是知道的,我经常踢球,身体好得很,跑步上下七楼都不带喘气的。母亲狐疑地打量我几眼,将信将疑地叮嘱一句,可千万千万不敢大意哈!事情这才算过去。

 大年初六踢新年第一场球。为向母亲证明戴口罩踢球,特拍此照。

疫情爆发后第八天,母亲再也坐不住了。我们家住七楼,十楼是天台,开放式的,虽然比开阔的三楼空中花园小了许多、寒酸了许多,但也不失为一个去处,有人晾衣服,有人栽了花,还有人种了菜。这天阳光灿烂,吃完早餐已是九时许,母亲换了身外出的衣服,戴了一个黑色大口罩,把自己的脸捂得严严实实。妈,在家你干嘛带口罩?我要出去一下。你这是要去哪呀?我要上天台。你不怕新冠病毒了?天天在家都快闷死了,我得上天台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你平时不是老反对我们上天台吗?说什么天台偏僻、不安全、不卫生。你管我,母亲嘟哝一句便出门了。看着母亲的背影,我松了口气。母亲终于从疫情的惊吓中初步缓过神来了!十一时许,母亲回来了,神采飞扬,心情大好,还撩起衣袖裤腿展示一番,说她在楼上卷起衣袖裤腿晒太阳,给晒黑了。你坐电梯了?没有,我走楼道。母亲果然是以身作则啊!

 婆媳十楼天台合影。

从那天起,母亲每天上午必上天台,而且每次一呆就是近二个小时。很快,母亲就把天台开发出一片“新天地”,在上面架设了晾衣绳,还弄来天台上别人家弃用的好几个大花盆,载上了韭菜、大蒜、小葱和红薯。难怪母亲这段时间淘米做饭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米水灌进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每次出门就拎上它上天台给新栽培的蔬菜施肥。有次我上天台,母亲便热情地领着我参观她的战果,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哪根哪根晾衣绳是自家的,哪盆哪盆菜是自家的,很是得意,我也免不了大加赞赏一番,心想,这老太太果然了得,疫情之前“向下”发展,疫情期间“向上”拓展,总能“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用在母亲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母亲在十楼天台开发自己的新乐园。

除了几根自家的晾衣绳和已经开始长得郁郁葱葱的蔬菜外,母亲在天台上还取得了另一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她居然在那认识了一位老乡并且很快就和别人混得很熟,竟然还偷偷地拿了自家一撮花生米去教这位老乡栽培花生!自从有了晾衣绳、盆栽蔬菜和老乡,天台就成了母亲新的“乐园”,一天不上去走走就心痒痒,一天不上去舞弄一番就不得劲。这不,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老太太正在天台上高兴地忙活呢!

母亲在十楼天台新载的红薯苗。

除了活动轨迹被改变外,疫情也些许改变了母亲的作息时间。母亲是一个很有条理、很有规律的人。平日里,母亲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前关电视回房休息,早上七点前起床后做完祈祷做早餐,九点前出门开始每天的“买菜半日游”,十一点左右回家做午饭吃午饭,一点前回房午睡,四点左右起床看书学习一个小时,六点左右开始准备做晚饭,六点五十五分准时收看珠江频道的天气预报(为第二天出门做准备),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饭后八点开始看电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除了偶感身体不适,几乎天天如此。疫情爆发后,母亲追剧情结加重,前段时间追《花谢花开花满天》,这段时间又在追《桃花依然笑春风》。追剧,母亲不仅是认真的,而且是投入的。我在房里看书看材料时,总能听到母亲自言自语地说话,有时骂骂这个坏人,有时笑笑那个傻子,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安静无语,有时还对着电视画面指指点点,那架势,就好像剧中人能听到她、看见她似的。偶尔我会出去逗逗母亲,凑到她面前。妈,这是电视,是演戏,不是真的,你干嘛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这么激动?这时候,母亲要不就莞尔一笑,要不就叫我滚一边去。由于这些电视剧都是连播三集,往往要到十二点多才结束,于是母亲的休息时间便押后了一个多小时,早上起床时间也就顺延到将近九点,等她做完起到吃完早餐,往往是十点左右了,在等她从天台“乐园”回家,基本上就是十二点了。母亲有时也自嘲地说,这段时间人变懒了。其实,母亲一点没有变懒,该运动运动,该忙活忙活,该看书看书,一样也没有拉下,她只是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天生好强,从来闲不住,从不要人照顾,不管顺境逆境,总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母亲追剧照。

疫情改变了母亲的活动空间,活动轨迹,也些许改变了母亲的作息时间,但有一样东西是疫情改变不了的,那就是母亲的学习。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呵呵,文章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个词被删呢?管他!),信奉基督教二十余年来,每天午休后四点到五点是母亲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母亲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房间坐着看书,看来看去就那么几本,圣经、赞美诗集或赞美歌集,每次就看那么几页,但看得仔细,几页书反反复复地看。母亲没有念过书,但这几本书的字她竟然能认识百分之六、七十,而且意思都明白,甚是了得,让我大跌眼镜、佩服得紧。碰到不认识的字,母亲逮着家里有谁就问谁,每次也不问多,就那么三儿个,如果问她要不要多认几个,她总会说,一认字就紧张,一紧张就冒汗,不问了不问了,问多了也记不住,下次吧,最后总不忘补充一句,谢谢,天父会保佑你(们)的。家里每个人都教母亲认过字,包括她的孙子、外孙、曾孙。母亲外孙教她认字的一幕最让母亲记忆犹新、津津乐道。那时她外孙还是个低年级的小学生(外孙已经是大学毕业工作四年多的帅小伙了),母亲问他字,外孙问她是哪个字,母亲就用手指指着不认识的那个字,外孙一看就乐了,脱口就说(据母亲模仿,声音还挺大,而且是听上去不耐烦的哪种),哎呀,婆婆,你是怎么搞得?昨天才教你认过这个字,怎么今天又问!外孙自己可能都不记得这回事了,可母亲还经常自嘲地提起这事,每次提起还把自己乐得不行。除了看书,母亲还会听赞美歌(她有一部专门播放赞美歌的机子,据说里面有上百首赞美歌,能循环播放,是录音机还是收音机,我至今都没搞清楚),听到入神处还会跟着哼唱,声音虽不怎么着调,但嗓门还挺大,有时甚至吸引了正对她窗户的隔壁邻居好奇的目光。

 母亲每天的必读书。

随着央视频道关于疫情的新闻越来越少、关于复工复产的新闻越来越密,以及母亲出没天台“乐园”的次数越来越多,母亲“抗疫”的等级也自觉不自居地逐渐调低。虽然一块石头还没完全落地,但总算舒了口气,缓过一点神,精神不再那么紧张,神经不再绷得那么紧,不再严禁乘坐电梯,不再要求纸巾裹手,不再要求关门关窗,不再区分N95、医用口罩或普通口罩,对我们的监管也不再那么严厉,我们出去办事或踢球什么的,还会得体地说,你们自己的事自己安排吧,但还会叮嘱一句,外出时口罩还是要戴,还不能放松哈!

是的,经过小一个月的居家“抗疫”,母亲不但已适应了新的“抗疫”生活,而且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开创了“抗疫”新局面。但我深知,母亲的内心绝不会满足于在卧室门厨房门卫生间门之间“窜门”,也绝不会满足于十楼天台那个小小的新“乐园”。母亲是我们小区的“明星”老太太,走到哪都广受欢迎和尊重,她一定会怀念三楼优美的空中花园,怀念波光粼粼的“鄱阳湖”,怀念满园春色的华农大,怀念“三角市”,怀念小鱼档,怀念那些热情的老头老太,怀念那些友善的退休教授,怀念那些朝她微笑朝她招手的小小子小丫头⋯⋯

 母亲在十楼天台向新冠病毒说不。

疫情爆发后,母亲的大女儿每天都给她打个电话,帮助母亲度过了“抗疫”最难熬的那段日子。有一次二人通电话,母亲悄悄告诉大女儿,她不下楼不是她自己怕死,她知道老年人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母亲的原话是“瘟疫”),死她不怕,她是怕万一害了家里人。其实,母亲这点小心思,我们又何尝不知道呢。

母亲心连着天,脚踏着地,天地间才是母亲真正的“乐园”。祈愿病毒早日远离,祈愿疫情早日结束,让母亲不用再为子女担惊受怕,让母亲安安心心下楼,踏踏实实踩地,高高兴兴出门,快快乐乐回家,找回平凡但快乐的时光。

谨以此文献给母亲及天下所有居家“抗疫”的母亲们。

李文涛律师,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专职律师,“华南虎”刑事辩护联盟常务理事,广州律协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刑事辩护和刑事法律风险防控18年。




怎样预防手机诈骗?
这位学生说,她永远不会忘记罗翔所说的:“想不通的时候,就想想门口的老奶奶怎么想。”这句简单的话语中包含了罗翔那份朴素而深刻的法治情怀。言行引争议,反思与善行成就自我修复2020年9月,罗翔在微博上自省:“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然而,他的这番言论却引来了...

张少华为什么把钱给他儿子了?
张少华的这个举动让大家为之震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少华选择了大义,舍弃了小家,将自己的力量都贡献给了社会,这种精神令人敬佩。500万元的资产不是小数目,放到抗疫工作当中会是一份非常显著的力量。也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对张少华的态度大大改观,纷纷称赞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太太。有多位明星被曝出...

张嘉译演的抗疫电影
当得知自己的好友刘院长去世,却没法送好友最后一程的时候,他只能落寞地,皱着眉头给好友发消息,说:“七日,你生日,我去看你,带着酒。”尽管这个消息,刘院长再也没办法看到了。除了张嘉译饰演的院长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剧中还有吕中老师饰演的老太太让人泪目。83岁的老母亲,儿子在医院住了多久...

潘斌龙从喜剧演员到为人所熟知,在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008年,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冯巩、闫学晶、王宝强共同表演相声剧《公交谐奏曲》,饰演上错车的老太太 [3] ;同年出演电视剧《好汉一箩筐》。2009年1月19日,参与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与师父冯巩同台合作表演的相声剧《返乡》。5月,与蒋雯丽、张译合作排演话剧《...

你知道哪些在医院暴露人性的故事?
”以前以为这只是写出来的,这几天在医院里陪母亲的几天,邻床的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太太需要做手术,因为有风险,医生让老太太的孩子都来签字才能做。结果两三天内子女没来全,今天老太太出院了,苍老了好多,看着有点凄凉。妈妈说是胆管里长了肿瘤,家属也要慎重考虑,一直陪这的老太太的女儿,...

黑龙江8旬老太路边捡口罩自己戴,她为何这么做?
这位老太太可能觉得口罩戴一次就扔掉,太浪费了,所以才会想要把口罩捡回家。老太太女儿举止老太太的行为,反而被骂 这件事情发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小区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都要出去,然后回来的时候捡回来好几个口罩,还把这些口罩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衣柜里。目前这个小区在排查外来人口,而...

疫情平安祝福语简短
我在“携手你我,共抗疫情”项目捐款成功!一起放大爱的力量!2、 疫情还未结束,我就失去了那个满眼都是我的大男孩。(疫情平安祝福语简短)。3、希望大家...74、我并举例论证“××医院核酸检测点”,有一天晚上队列中有一位外来人员,检测报告“+”,还跟在他后面的“老大爷、老太太”们都是密切接触者,被住家...

毛老太应该判多少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中的规定,毛老太太涉嫌妨碍传染病防治罪。具体是指毛老太违反了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规定,引起了严重的传播危险,并且拒绝执行人民政府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那么涉嫌妨碍传染病防治罪,会如何判处呢?一般都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上...

《穿过寒冬拥抱你》中有几条故事线?你能分别讲述一下吗?
影片中四条故事线互相旁观互相缠绕,像极了芸芸众生彼此交集同时错过的常态,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过路人都是主角,在各自的世界熠熠生辉,抑或偶尔拯救他人。阿勇是第一个出场的主线人物,他将作为一位物流工作者的侠肝义胆表现得淋漓尽致,和怕老婆的性格搭配也让人忍俊不禁。抗疫工作中“快递小哥”一类的...

生猪、活鸡、活鸭,为什么百色的抗疫物资让人破防?
百色穷,百色人精神却很富有;百色这个春节很冷,但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暖心。三、在网友发出来的视频当中,捐物的人里面,有青壮年,有男有女,也有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其他地方出现疫情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很多社区工作者,其他的都在宅家,坐等吃的送上门,也等着国家发物资,保证生活所需。包括我...

筠连县19127434915: 哪位“耳聋”的老太太不是我唯一的听众吗?改为转述句仿写句子.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荫,微笑是(),微笑是().微笑让我们的... -
徭褚益源:[答案] 所有耳聋的老太太都是我唯一的听众. 一首轻快的歌曲 一抹灿烂的骄阳

筠连县19127434915: 老太太晴天雨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徭褚益源: “老太太晴天雨天”的故事,也叫做“乐观者与悲观者”或“两个旅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旅人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场大雨,乐观的旅人看到的是机会,而悲观的旅人看到的是问题.这个故事传达的主要道理是:态度可以决定一切....

筠连县19127434915: 喜欢软禁情人的星座有哪些? -
徭褚益源: 星座男生 第一名:巨蟹座 很多巨蟹座会用那种教条来软禁你,或者是用称赞来软禁你,不难会发现嫁给巨蟹座的太太,不久都开始变老变丑变邋遢,因为巨蟹座很会赞美你,他会跟你讲说,你不化妆好好看、你不打扮好好看、你穿睡衣出去真...

筠连县19127434915: 我和老婆准备要宝宝,可是老婆长期便秘怎么办?有影响吗? -
徭褚益源: 1、吃的过于精细了(精米、精面、糕点、面包等),水果应别削皮,蔬菜应尽量生吃. 2、从食指(靠拇指侧)根部往指尖推100~300下——大肠经走向.或两手大鱼际对搓——肺经走向. 3、喝海南金芦荟口服液治疗便秘效果明显.

筠连县19127434915: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下面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
徭褚益源:[答案] 下面有几个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一; 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我正在逍遥自在地玩耍.这时... 说得是李白小时候经常贪玩逃学,一次,李白逃学途中看见河边有一个老太太在磨铁杵.好奇心使他身不由己地上前去,李白...

筠连县19127434915: 读《唯一的听众》感受读后感!100~200字左右! -
徭褚益源:[答案] 一 通过读了这篇《唯一的听众》,我感受到了一种鼓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 文章主... 可是,一位“耳聋”的老太太走入了作者的生活中,每当作者拉琴的时候,她就在一旁认真地“听”并鼓励他,是她用心灵...

筠连县19127434915: 老太太嫁瘸子,古道斜阳.是什么意思 -
徭褚益源: 这句话是出自一首古代的民歌《西洲曲》,全句是“老太太嫁瘸子,古道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古代,一个老太太嫁给了一个瘸子,两个人的生活环境很艰苦,每天只能在古道斜阳中度过.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困难的生活.另外,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对于老年人的婚姻和生活的关注和关怀,提醒我们应该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