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

作者&投稿:龙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千年一叹巨大的问号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各个国家间充满着联系,即使远跨大洋,各个文明间也没有阻隔。从希腊来到埃及,中间将克里特岛当成踏板,两个文明,就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在我的印象中,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本书,将金字塔化作几串巨大的问号……埃及很多金字塔建成于四五千年前,一个巨大的工程几千年前是怎么建成的呢?这一个问号,足以难倒我们现代人。
埃及和希腊一样,曾有过辉煌的文明,同样也退出现代竞争的舞台。但那辉煌的文明,却永远的保留了下来,就像木乃伊一样。埃及的历史对于史学家来说,已经是深不可测,平常人更是难以琢磨,但余秋雨先生却用那生动的语言把埃及文明展现在我的眼前,其中就有“从眼前这尊卧像看,他确是绝顶英俊,脸部轮廓分明,鼻子高挺,微笑中带着一种只有埃及才有的纯真而飘渺的眼神。”
埃及.2
自从跟随作者进入埃及后,紧张的心弦从未放下,因为埃及并不是什么安定的国家。1997年11月,一群恐怖分子在卢克索杀害64名外国游客,而作者正是要来卢克索探寻——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不过余秋雨先生仍然来到了这里。
埃及,你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
正在读这本书时,偶然看到了电视上在讲中国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不同——其中有一件事我记忆尤深:数千名史学家解开埃及古文字用了上百年,也没解开个什么所以然。中国的甲骨文被发现后,两个人——具体名字我忘了,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弄懂了甲骨文的含义。多么大的差别。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更清楚地说,就是我们仍在“使用”甲骨文;埃及呢?则相反,古文字已被遗忘在十万八千里之外。
一个文明要不被遗忘,必须有一根线,一根联系古今的线。

这是一本日记,写的是在千年之交,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考察人类文明遗迹的经历。一个柔弱的学者、书生,数万公里的越野行程,何等的不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执着追求、谑诚朝拜。沿着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前行,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战壕密布、荒草迷离、盗匪出没!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 或许是对余秋雨先生的尊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颇为良好,读书的同时既领略了沿途的奇闻轶事、还有余先生思辩的精神、对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对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的痛惜;以及对当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所感动。心里不禁的为余秋雨先生的此行叫好,一本在世界最危险、最有人类文明仓桑感的地方写成的日记,大大的解决了我的饥渴。 “千禧之旅”的首站是希腊。 我不了解希腊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腊文化有过怎样的宏伟历史;初识希腊是从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欺骗宙斯开始的,还有就是希腊国家男子足球队曾拿过2004年的欧洲杯的冠军。希腊是一个神话般的国度——这是我对希腊仅有的了解。随着余先生的笔迹慢慢的游,让我知道希腊竟然有如此浓厚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这里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谈到希腊衰落的原因,余先生认为有两点: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余秋雨先生是一个具有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人,一本《千年一叹》以他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深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洋洋洒洒的揭示着人类文化的内涵。读着这本书,我的思绪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文明古国中穿行。最令我着迷的是余先生在书里深刻的思考,深刻的思考是一个作家文学生命的所在,他的文字很是深邃,是散文中的一个另类。这本《千年一叹》每一篇文章都在闪耀着耀眼的光,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向我们诠释了历史的意义。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的书《千年一叹》,感触颇深,由此写下了一些感想,以抒发我的感受。余秋雨的文章,我一向比较喜欢,余秋雨文风简朴,文底深厚,看他的书,往往能在不经意中给人以某种心灵的震撼。《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等,这些书讲述的内容不同,但都是富有生活的内容,有血有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经历,生活态度,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独特的观点,总能让人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我认为在我读过的这些书中,《千年一叹》是比较有特色的一本。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作者在游历各国,回到祖国后真真切切表现出的爱国的感觉同样令我感动,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震动了读者内心爱国的琴弦。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作者也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责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生活和游历的细节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从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世界是精彩的,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拥有的是宝贵的。我们的人生相对于人类的发展是短暂的,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消失,而有些人却留下了痕迹,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现在的经历可能会很快被淹没,后人可能不在会记起我们,但我们的确应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应该努力,无论后人是否能记得我们,我们都将为自己骄傲。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粗看它是作者游历多国的日记,但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读完本书后,我感到受益菲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短文。
  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面对历史的潮流,我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也无法理清。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方向。历史是家,是广阔天地里的一座朴素坚硬的石头房。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是我们远航时挂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经衰落了,历史也开始褪色,轻声一叹,人类又投身于新的历史。我们在总结,在回忆,在悲祭我们的祖先。随后毅然走上脚下的路,顺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走下去。

  看完《千年一叹》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它一直深入我的灵魂,再次的,将我惊醒。生在中国,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书写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我能用流传了千百年的语言交谈,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迹,我为之自豪。或许身为中国人的生活并不富裕,面对赤贫的山村我依然无力,但是仍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荣幸。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华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们在前进中,或许应该重新反省一下作为大民族应有的态度。不是自傲,不是谦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们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终有一天,我会俯瞰整个中原大地。任凭凛冽的风穿透我的单薄灵魂,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面对历史的潮流,我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也无法理清。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方向。历史是家,是广阔天地里的一座朴素坚硬的石头房。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是我们远航时挂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经衰落了,历史也开始褪色,轻声一叹,人类又投身于新的历史。我们在总结,在回忆,在悲祭我们的祖先。随后毅然走上脚下的路,顺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走下去。

  看完《千年一叹》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它一直深入我的灵魂,再次的,将我惊醒。生在中国,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书写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我能用流传了千百年的语言交谈,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迹,我为之自豪。或许身为中国人的生活并不富裕,面对赤贫的山村我依然无力,但是仍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荣幸。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华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们在前进中,或许应该重新反省一下作为大民族应有的态度。不是自傲,不是谦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们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终有一天,我会俯瞰整个中原大地。任凭凛冽的风穿透我的单薄灵魂,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完美版:
  「千年一叹」读后感

  我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回首数千年前,世界各地大抵还是一片混沌,人生最大的目标不过只求温饱;今日,人们在衣食无缺之余,还有能力一步步增进人类福址,才惊觉其中经历了多麼大的转变。我们的科技自十八世纪以来,以百年锐於千载的惊人速度突飞猛进。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忘了几千年前,世界上有几群人,在河水氾滥的沃土上创造了神奇不朽的大河文明,甚至其中的某些创举,在今日仍是不可能的任务。

  当我翻开千年一叹,也开启了我的旅程,我一步步地跟随著作者余秋雨,探索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彷佛看到了闻名於世的风景文物,感受著千古幽情,我兴起了一股对古文明的叹息。是对它们拥有长远历史的赞叹,也是对它们创造不可思议的惊叹,更是对它们无声走入历史的感叹,以及对它们今不如昔的悲叹。

  旅程的第一站是希腊。在辉煌的希腊化时代产生了城邦政治以及雅典和斯巴达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型态,创造出最早的民主政治和典型的权威尚武政治。但这都成了过眼云烟,真正留下来的是希腊的精神—把智力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再集合在一起—那就是四年一次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即使当时运会的许多规定已不见於现代,但那种精神会随著运动会的举行延续、扩散到世界各地。在1896年,第一届世界奥林匹亚运会在雅典开球。1996年时,希腊想,现代世界什麼也轮不上我们,这一百周年的奥运会总该在它的发生地举行了吧?那天晚上就在这个雅典奥林匹亚运动场上,坐无虚席,全带来了礼花和香槟,只为了等待他们所认定的好消息传来。但是,他们最终听到的胜利者是美国的亚特兰大,愣了一下,然后全场一片哭声。看到这一段文字,我几乎感受到希腊人当时万念俱灰的感受,即内心锥心泣血的呐喊,彷佛自己连自古以来的传统都无法守护般的,那麼无助。

  埃及,繁华的法老时代已荡然无存,可是埃及身上仍背负著沉重历史,这使得它在倒下去后就没有能力再爬起来,只能任由年轻的国家们一个个超前,却无能为力。谈到埃及,必定会想到金字塔,我们始终无法解释当时的人是怎麼把它砌成,它坐看千年,埃及的兴盛到没落都没错过。如同余秋雨所写:「站在金字塔前,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而埃及的秘密,或许就是金字塔所一直守护著的,包括永久的真谛,它用神秘包装自己,使后人无法窥探。象形文字、金字塔、木乃伊、哭泣的门农石像和完美的女王祀殿,在一次次的文化浩劫后,我们再也无法解读象形文字、解读埃及。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不会说话,只静静地留在广大的撒哈拉沙漠上。每当黄沙吹起,更教人慨叹。

  再来就进入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个表面上繁华富庶,种族斗争却暗中汹涌的地方。先来说说犹太人吧!犹太民族是个古老而特殊的民族,固然命运坎坷,却也曾经历过大卫王的太平盛世,直至罗马人焚毁耶路撒冷,犹太人不得不放弃家园,浪迹世界长达二千多年,直到二次大战联合国决议把巴勒斯坦分成两个国家才复国,却也挑起了以、阿之间无法平息的仇恨。或许崎岖的历史成就了犹太人,使他们卓绝的能力无法被忽视。耶路撒冷,是个拥挤的城市,它汇集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宗教情感,使这里的空气浓稠地教人难以呼吸。它同时是犹太教、回教和基督教的圣城,它们的重要圣地之间几乎只隔一条小巷,难怪是个自古以来引发大规模宗教战争的地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关系有如绷紧的弦,时时都有断掉的可能,而这种坚持,是双方都决不放弃的,长久以来各种原因所汇成的巨大仇恨,毕竟无法说忘就忘,想解决就解决的了。

  现在只要提到世界的火药库,人们几乎会直接联想到中东,也就是伊拉克这附近。可悲呀!一个曾经孕育人类最早的古文明,富庶的两河流域,却在积年累月的战争中,给拖累地生灵涂炭,贫困不堪。伊拉克其实拥有很多的石油,所以它们对外穷兵黩武就不可能是为了最简单的生活。然而极度辉煌的古代文明和极度优越的自然条件,在这儿都成了反面文章。当余秋雨造访最令人期待的伊拉克,原以为等著的是一阵阵的惊叹,谁知却是一座座空荡荡的博物馆,文物早已大量进了欧洲的博物馆;而遗址全是惨不忍睹的「古迹复原」,刻意的仿制,太新,也太粗糙。伊拉克遭受著国际惩罚,可是当我读到孩童因禁运而没有课本,不免一阵心酸。国际惩罚理由或许是正义的,但真正被惩罚的总是那群最无辜的人。何况在极权国家,国际惩罚所造成的经济混乱反而只会养肥权谋阶层。长期的极度贫困使人民无法选择地适应贫困;贫困的直接后果是尊严的失落,失落尊严的群体反而更能接受极权统治,并不会如联合国所望激发出人民对极权的反抗情绪。

  巴基斯坦和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敌对的国家,这个事实在余秋雨等一行人要过巴、印边界时被突显了出来。仅仅是每天例行的降旗典礼,双方就极尽铺张之能事,暗中较劲。两边的军队一样整齐划一,军人表情一样严肃装重、步伐一样夸张用力,民众一样气势薰天,甚至连降旗曲都不约而同地吹奏同一首,不懂其间文章的外国人或许会忍不住讪笑,但请仔细想想,他们长期以来不就是在各方面互不相让,终於比出了个分毫不差。

  印度,自古以来就时时和中国有流通,而其中影响中国甚大的当数佛教的传入了吧!自笈多王朝印度教掘起以来,佛教也相对的没落了。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为了宣扬佛教而作的阿育王石柱,仍在印度各地矗立著,或许印度人已遗忘了它,我们却不能忽略它在历史上及宗教上存在的意义。余秋雨也探访了当年佛祖得道的菩提树,虽然已不是当年的那一棵了,但后人一直持续在原地播下那棵菩提树后代的种。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来到印度一定会想到此地看看,而佛祖不受诱惑、坚持理想的形象也一直存在人们心中,并不只局限於佛教徒。印度人一直相信恒河是他们的「母河」,死后当然也会有投回「母亲」怀抱的想法,於是每天不可计数的病人、老人、各式各样的人朝这个目标聚集,印度是个人口爆炸的国家,就算这群人可能只占总人口的一部份,却也将是个庞大的数量了,更何况这是每个印度人心中的依归呢?这群人生活起居都用恒河水:包括洗澡、饮水和排泄,还有死人的尸体。可想而知,恒河水有多麼脏!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信仰所引起的病态,而这种病态已扩大到了整个国家,渗透浸入了社会骨髓。这是一种多麼可悲的景况啊?

  离开印度,进入尼泊尔,也到了佛祖诞生的地方,阿育王在这里也立了一根阿育王柱标明佛祖出生於此,由此可见他对佛教的虔诚。翻过了喜略感委屈,但寻找不到当初的赛场和对手,就什麼也说明不了。在这番新的比较下,国人失去自己所原有的,自负的民族意识迷思与盲目的自卑意识相辅相成,使得多数人的思想开始崇洋媚外,严重的程度连一些市井小民,不论说什麼,都要把「人家外国……」当开场白,这种人不但不懂自己的文化,也不懂别人的文化,只不过想夸显什麼,却不知道在无形中对自己的国家作了文化意义上的不公正。其实我很以中国为傲,看看这些也曾灿烂一时文明古国现在的窘困,往日的辉煌不再,更映衬出中国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衰败的每一个原因,中华文明也都曾遭遇到,但居然都一一避开,这种千古奇迹,实在值得后代子孙认真思考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的书《千年一叹》,感触颇深,由此写下了一些感想,以抒发我的感受。余秋雨的文章,我一向比较喜欢,余秋雨文风简朴,文底深厚,看他的书,往往能在不经意中给人以某种心灵的震撼。《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等,这些书讲述的内容不同,但都是富有生活的内容,有血有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经历,生活态度,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独特的观点,总能让人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我认为在我读过的这些书中,《千年一叹》是比较有特色的一本。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作者在游历各国,回到祖国后真真切切表现出的爱国的感觉同样令我感动,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震动了读者内心爱国的琴弦。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作者也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责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生活和游历的细节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从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世界是精彩的,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拥有的是宝贵的。我们的人生相对于人类的发展是短暂的,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消失,而有些人却留下了痕迹,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现在的经历可能会很快被淹没,后人可能不在会记起我们,但我们的确应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应该努力,无论后人是否能记得我们,我们都将为自己骄傲。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粗看它是作者游历多国的日记,但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读完本书后,我感到受益菲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短文。
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面对历史的潮流,我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也无法理清。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方向。历史是家,是广阔天地里的一座朴素坚硬的石头房。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是我们远航时挂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经衰落了,历史也开始褪色,轻声一叹,人类又投身于新的历史。我们在总结,在回忆,在悲祭我们的祖先。随后毅然走上脚下的路,顺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走下去。

看完《千年一叹》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它一直深入我的灵魂,再次的,将我惊醒。生在中国,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书写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我能用流传了千百年的语言交谈,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迹,我为之自豪。或许身为中国人的生活并不富裕,面对赤贫的山村我依然无力,但是仍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荣幸。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华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们在前进中,或许应该重新反省一下作为大民族应有的态度。不是自傲,不是谦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们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终有一天,我会俯瞰整个中原大地。任凭凛冽的风穿透我的单薄灵魂,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面对历史的潮流,我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也无法理清。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方向。历史是家,是广阔天地里的一座朴素坚硬的石头房。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是我们远航时挂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经衰落了,历史也开始褪色,轻声一叹,人类又投身于新的历史。我们在总结,在回忆,在悲祭我们的祖先。随后毅然走上脚下的路,顺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走下去。

看完《千年一叹》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它一直深入我的灵魂,再次的,将我惊醒。生在中国,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书写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我能用流传了千百年的语言交谈,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迹,我为之自豪。或许身为中国人的生活并不富裕,面对赤贫的山村我依然无力,但是仍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荣幸。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华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们在前进中,或许应该重新反省一下作为大民族应有的态度。不是自傲,不是谦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们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终有一天,我会俯瞰整个中原大地。任凭凛冽的风穿透我的单薄灵魂,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完美版:
「千年一叹」读后感

我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回首数千年前,世界各地大抵还是一片混沌,人生最大的目标不过只求温饱;今日,人们在衣食无缺之余,还有能力一步步增进人类福址,才惊觉其中经历了多麼大的转变。我们的科技自十八世纪以来,以百年锐於千载的惊人速度突飞猛进。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忘了几千年前,世界上有几群人,在河水氾滥的沃土上创造了神奇不朽的大河文明,甚至其中的某些创举,在今日仍是不可能的任务。

当我翻开千年一叹,也开启了我的旅程,我一步步地跟随著作者余秋雨,探索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彷佛看到了闻名於世的风景文物,感受著千古幽情,我兴起了一股对古文明的叹息。是对它们拥有长远历史的赞叹,也是对它们创造不可思议的惊叹,更是对它们无声走入历史的感叹,以及对它们今不如昔的悲叹。

旅程的第一站是希腊。在辉煌的希腊化时代产生了城邦政治以及雅典和斯巴达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型态,创造出最早的民主政治和典型的权威尚武政治。但这都成了过眼云烟,真正留下来的是希腊的精神—把智力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再集合在一起—那就是四年一次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即使当时运会的许多规定已不见於现代,但那种精神会随著运动会的举行延续、扩散到世界各地。在1896年,第一届世界奥林匹亚运会在雅典开球。1996年时,希腊想,现代世界什麼也轮不上我们,这一百周年的奥运会总该在它的发生地举行了吧?那天晚上就在这个雅典奥林匹亚运动场上,坐无虚席,全带来了礼花和香槟,只为了等待他们所认定的好消息传来。但是,他们最终听到的胜利者是美国的亚特兰大,愣了一下,然后全场一片哭声。看到这一段文字,我几乎感受到希腊人当时万念俱灰的感受,即内心锥心泣血的呐喊,彷佛自己连自古以来的传统都无法守护般的,那麼无助。

埃及,繁华的法老时代已荡然无存,可是埃及身上仍背负著沉重历史,这使得它在倒下去后就没有能力再爬起来,只能任由年轻的国家们一个个超前,却无能为力。谈到埃及,必定会想到金字塔,我们始终无法解释当时的人是怎麼把它砌成,它坐看千年,埃及的兴盛到没落都没错过。如同余秋雨所写:「站在金字塔前,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而埃及的秘密,或许就是金字塔所一直守护著的,包括永久的真谛,它用神秘包装自己,使后人无法窥探。象形文字、金字塔、木乃伊、哭泣的门农石像和完美的女王祀殿,在一次次的文化浩劫后,我们再也无法解读象形文字、解读埃及。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不会说话,只静静地留在广大的撒哈拉沙漠上。每当黄沙吹起,更教人慨叹。

再来就进入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个表面上繁华富庶,种族斗争却暗中汹涌的地方。先来说说犹太人吧!犹太民族是个古老而特殊的民族,固然命运坎坷,却也曾经历过大卫王的太平盛世,直至罗马人焚毁耶路撒冷,犹太人不得不放弃家园,浪迹世界长达二千多年,直到二次大战联合国决议把巴勒斯坦分成两个国家才复国,却也挑起了以、阿之间无法平息的仇恨。或许崎岖的历史成就了犹太人,使他们卓绝的能力无法被忽视。耶路撒冷,是个拥挤的城市,它汇集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宗教情感,使这里的空气浓稠地教人难以呼吸。它同时是犹太教、回教和基督教的圣城,它们的重要圣地之间几乎只隔一条小巷,难怪是个自古以来引发大规模宗教战争的地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关系有如绷紧的弦,时时都有断掉的可能,而这种坚持,是双方都决不放弃的,长久以来各种原因所汇成的巨大仇恨,毕竟无法说忘就忘,想解决就解决的了。

现在只要提到世界的火药库,人们几乎会直接联想到中东,也就是伊拉克这附近。可悲呀!一个曾经孕育人类最早的古文明,富庶的两河流域,却在积年累月的战争中,给拖累地生灵涂炭,贫困不堪。伊拉克其实拥有很多的石油,所以它们对外穷兵黩武就不可能是为了最简单的生活。然而极度辉煌的古代文明和极度优越的自然条件,在这儿都成了反面文章。当余秋雨造访最令人期待的伊拉克,原以为等著的是一阵阵的惊叹,谁知却是一座座空荡荡的博物馆,文物早已大量进了欧洲的博物馆;而遗址全是惨不忍睹的「古迹复原」,刻意的仿制,太新,也太粗糙。伊拉克遭受著国际惩罚,可是当我读到孩童因禁运而没有课本,不免一阵心酸。国际惩罚理由或许是正义的,但真正被惩罚的总是那群最无辜的人。何况在极权国家,国际惩罚所造成的经济混乱反而只会养肥权谋阶层。长期的极度贫困使人民无法选择地适应贫困;贫困的直接后果是尊严的失落,失落尊严的群体反而更能接受极权统治,并不会如联合国所望激发出人民对极权的反抗情绪。

巴基斯坦和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敌对的国家,这个事实在余秋雨等一行人要过巴、印边界时被突显了出来。仅仅是每天例行的降旗典礼,双方就极尽铺张之能事,暗中较劲。两边的军队一样整齐划一,军人表情一样严肃装重、步伐一样夸张用力,民众一样气势薰天,甚至连降旗曲都不约而同地吹奏同一首,不懂其间文章的外国人或许会忍不住讪笑,但请仔细想想,他们长期以来不就是在各方面互不相让,终於比出了个分毫不差。

印度,自古以来就时时和中国有流通,而其中影响中国甚大的当数佛教的传入了吧!自笈多王朝印度教掘起以来,佛教也相对的没落了。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为了宣扬佛教而作的阿育王石柱,仍在印度各地矗立著,或许印度人已遗忘了它,我们却不能忽略它在历史上及宗教上存在的意义。余秋雨也探访了当年佛祖得道的菩提树,虽然已不是当年的那一棵了,但后人一直持续在原地播下那棵菩提树后代的种。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来到印度一定会想到此地看看,而佛祖不受诱惑、坚持理想的形象也一直存在人们心中,并不只局限於佛教徒。印度人一直相信恒河是他们的「母河」,死后当然也会有投回「母亲」怀抱的想法,於是每天不可计数的病人、老人、各式各样的人朝这个目标聚集,印度是个人口爆炸的国家,就算这群人可能只占总人口的一部份,却也将是个庞大的数量了,更何况这是每个印度人心中的依归呢?这群人生活起居都用恒河水:包括洗澡、饮水和排泄,还有死人的尸体。可想而知,恒河水有多麼脏!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信仰所引起的病态,而这种病态已扩大到了整个国家,渗透浸入了社会骨髓。这是一种多麼可悲的景况啊?

离开印度,进入尼泊尔,也到了佛祖诞生的地方,阿育王在这里也立了一根阿育王柱标明佛祖出生於此,由此可见他对佛教的虔诚。翻过了喜玛拉雅山这座千年山脊,就会回到中国,回到同样是起点的终点。中华文明和其他古文明进行著生命力的竞赛,而这种竞赛的每一个周期都很长,须千年为度。胜负虽然难以判定,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生存状态,就是在这种不自觉的竞赛中显现出来。任何一种文明的本质只能从它的存在过程中来看,而任何一种过程的优劣也只能从它与其他过程的比较中来看。但在这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古国的马拉松竞赛中,很多赛手却半途失踪,而坚持跑下来的,却不得已闯进了一个一百米短跑赛场,起步不久的年轻运动员们在身边健步如飞,裁判员也按照短跑规则在衡量。这场比赛攸关现实生存尊严无法回避,也使远途而来的选手略感委屈,但寻找不到当初的赛场和对手,就什麼也说明不了。在这番新的比较下,国人失去自己所原有的,自负的民族意识迷思与盲目的自卑意识相辅相成,使得多数人的思想开始崇洋媚外,严重的程度连一些市井小民,不论说什麼,都要把「人家外国……」当开场白,这种人不但不懂自己的文化,也不懂别人的文化,只不过想夸显什麼,却不知道在无形中对自己的国家作了文化意义上的不公正。其实我很以中国为傲,看看这些也曾灿烂一时文明古国现在的窘困,往日的辉煌不再,更映衬出中国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衰败的每一个原因,中华文明也都曾遭遇到,但居然都一一避开,这种千古奇迹,实在值得后代子孙认真思考。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读《千年一叹》有感
因为在网上一次偶然的搜索让我发现了余秋雨的这本《千年一叹》。开始只是憧憬于行程中希腊、埃及、印度等神秘美丽的文明发祥地,但伴随着余秋雨的一路颠簸,却让我看见了更多。
在最初看见这本书的时候,也只是带着一种好奇去读,可是读了之后才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魅力、美丽和神秘。
书的目录页上,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张密密麻麻的标满地名、国名以及行程地图了。从希腊到埃及,转而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回到中国。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的都市,车轮碾过的也仅仅只是一些让我们感觉似乎很古老的地方。
希腊给人的感觉是蓝色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但这只是最初感受罢了。柏拉图,他们滞留在千百年前对人生的思考已无法用现代的词语形容。希腊的文明是健康的、闲散的,当读到希腊人的快餐也要一个小时后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为这种独特的生活节奏感到一种有趣。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要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
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仿佛是一种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让人们感觉法老们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这些东西罢了。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有联系的感觉的话,那么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有联想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
印度给我的印象根本就是从天堂堕入地狱。泰姬陵那白色的优雅的圆顶竟成了印度唯一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说中国人多,但印度的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一个国家贫穷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众一个个无所事事。
当我随着余教授望见那银白的喜马拉雅时,不禁跟他一同叹一声——回家,真好!
关上网页,仿佛我的心也随着余秋雨到处走了一遭,感觉好像我也来了一个千年一叹。让我的心灵也沉淀了千年来历史文明的古韵,让我感受到了这样一种美丽与圣洁。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二 《千年一叹》一书,便是出自随行人员之一的余秋雨老师之手。九二年时,余秋雨追溯华夏文明的力作《文化苦旅》名声大噪,而后在世纪之交最繁忙的日子里,余秋雨老师并没有停止对古文明的探索之心,而是接受了凤凰卫视的邀请,用双腿探访人类文明的几个故地。 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

千年一叹读后感1500字
静静的夜里,一盏灯,一杯茶,最适合安静的读一本书。余秋雨的作品总有一种沧桑感,能够带你去往遥远的过去。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是满满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繁华的景象,如余秋雨先生在书中所写: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跋涉四万公里,...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坐在窗边看看书,偷得浮生半生闲。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便就这样度过了一下午的时间,而身上...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是近年来最为突出的向人们叙述了现如今的世界文明史。它让我们了解了世界的魅力,神秘,古老与文明的渐渐腐朽。书的目录页上,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张密密麻麻的标满地名、国名以及行程地图了。从希腊到埃及,转而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

谁能给我写一篇『千年一叹』的读后感。作者:余秋雨
闷热的夏日,午后连一丝风也没有,庸懒的眼神很吃力地掠过桌上的那盆花,胳膊肘碰到了白的墙,又折回放在那本摊开的书上。书是从朋友借的,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虽是日记纪实体裁的文字,读来却另有一翻味道。我一直喜欢这样雕啄文字,无声无息的就走进一个人的世界,能听到对方的呼吸,轻轻...

千年一叹读后感,600字
遗憾的是这里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谈到希腊衰落的原因,余先生认为有两点: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余秋雨先生是一个具有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人,一本《千年一叹》以他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

读《千年一叹》的心得体会。
《千年一叹》读后感——我一定复活 “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这是秋雨老师援引希腊一位已故的文化部长的话,包含着一个文明古国最后的尊严,可惜她的愿望无法实现,即使是在她逝后多少年,这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当然文物遗失海外的事情不仅发生在...

跪求《千年一叹》的读后感???(简略版)
够简略了把,这是原创哦 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这本《千年一叹》,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余秋雨先生的游记。这篇篇游记,让我们与先生一起神游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曾经辉煌的文明。秋雨先生仿佛这些沉睡了千年的文明的知音,带我们一层一层掀开它们神秘面纱,展示了...

求《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千年一叹》有感 因为家里装了卫星电视,所以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我是知道的。开始只是憧憬于行程中希腊、埃及、印度等神秘美丽的文明发祥地,随着这一路的颠簸,迎来的却是更多的思考。《千年一叹》是根据随行的余秋雨教授的日记汇成的文集。虽然有不少人(如韩寒)认为他的散可谓“文化甜旅...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左右
幸好是看了《全球通史》上册再看的《千年一叹》,不然其中的很多人物、帝国、文明就都只是一个名词被跳过了,会很可惜。今天中午听高晓松讲的也是希腊的相关历史,最近真是被历史包围的理科生。不过关于中东那块的历史纠葛至今还是没厘清···初中的时候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开头写莫高窟那篇...

广东省19277063030: 千年一叹 800字读后感 急 -
素炒复肝: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读《千年一叹》有感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

广东省19277063030: 急求!千年一叹读后感800字 -
素炒复肝: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

广东省19277063030: 读千年一叹有感 400字以内 -
素炒复肝: 叫我写的话,还真没有时间.刚辞了工作,现在正为生活而忙碌呢!!! 千年一叹,这是一本日记,如果写读后感的话,我只能说大概要写些什么,我也读过这本书,有好几年了,离开校园也有好几年了.都不太记得了. 文明的传播,这点是...

广东省19277063030: 余秋雨《千年一叹》的读后感怎么写急需《千年一叹》 -
素炒复肝: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

广东省19277063030: 余秋雨 散文. 千年一叹. 感悟(20 - 40字 ) -
素炒复肝: “它力求新的观念和审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于智慧”“对历史和现实有合乎今人的审视品味——有历史穿透力,敏于思考,有助于再铸民族精神和 人文批判精神的散文”—大哉斯文,大美为美!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如果需...

广东省19277063030: 谁有千年一叹的读后感,短一点,急!!! -
素炒复肝: 囫囵吞枣也罢,短短续续地跨过一个年头,将"千年一叹"给拿下了. 此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老余在千禧年来临之际随凤凰车队,一路风尘起于希腊,到埃及,再经中东,西亚,入巴基斯坦,印度,横跨亚欧,探险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古...

广东省19277063030: 我需要一篇《文化苦旅》或《千年一叹》或《行者无疆》的读后感,800字,要原创,三篇都写更好. -
素炒复肝: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成名作,写作方式非常有他的风格.作为第一本书,其代表性可以在他其他书中也看到.全书按照他所“旅行“经过的一些文化遗址,而追述这些文化遗址的文化历史,并将这些文化,放到具有纵向和横向的深度中,进...

广东省19277063030: 余秋雨的散文读后感是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
素炒复肝:[答案]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一段话.余光中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的确,十多年来,余秋雨...

广东省19277063030: 读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个人感觉他很浮夸,很虚伪,有种装B的感觉.没有史铁生,三毛等些真是深刻. -
素炒复肝: 正常,每个人的文学审美不一样.而且也并不只是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余秋雨的散文本来就有这个缺陷,这在我们学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老师就专门给我们讲过.其实散文作家大都有这样的毛病吧,比如朱自清也经常被批文章太做作,没有新意.而你所说的史铁生、三毛等作家,他们的生活都经历过许多的不幸(如果你有研究过他们生平的话),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大多会引起大众的共鸣!

广东省19277063030: 读书的收获作文怎么写 -
素炒复肝: 读书通往心灵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智慧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窗.――题记 书,仅一个字包含了千百年来所有智者的智慧.写书,是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而读书,则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内在含义的行为.相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