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

作者&投稿:祝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关于乾隆皇帝为何要取消士绅当差的愿用,这主要还要从当时的具体形势以及乾隆皇帝本身的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说起了。在说到这个原因之前,我先来了解一下士绅当差,看看这个士绅当差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个政策又是怎么兴起的。

按丁征税的弊端浅析

士绅当差,全称为官(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或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雍正朝三大革新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收回官绅阶层的一部分特权从而扩大国家财政收入,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良,不得不先谈及隋唐以来税收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众所周知,隋唐时期采用的税收制度是以均田制为基准,采用按丁(男丁)收税的方式,虽然在起初确实给财政收入带来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其不论贫富的方式,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直接使壮丁们纷纷因得不到土地而被迫采取外逃的方式来躲避赋税带来的重压,由此也令朝廷的收入呈断崖式下降。

随着弊端的越发显现,不乏聪慧之人绞尽脑汁纷纷献策。明代名臣张居正曾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鞭法,利用将赋税和徭役整合折现的办法,消除胥吏在赋役制度上的一家独大地位,确实在试行期间使财政颓势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但可惜的是,此制度并未同均田制一般形成稳固的制度,并且随着1582年(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张居正的去世,一条鞭法在明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按丁收税的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且弊端更甚于前。

由杂乱无序到逐成定制

清朝初期,在赋税制度上初仿明制,但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又有着不一样的具体政策。有的是严格按照一条鞭法来实施,有的则按照按丁收税的老法子,故在这段时期的税收制度是杂乱无序不能形成统一制度,这也直接导致了清初的财政收入未能形成一个良心循环。

作为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位君主,康熙帝秉承以仁治天下的宗旨,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颁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即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的人口总数作为基数,无论以后数量是否变化,都会以这个基数来征收赋税。

但这里面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丁的负担,但由于一方面增加的人口无需再缴纳赋税,另一方面已去世的人口又无法征收。鉴于此困境,康熙又提出以人头税摊分到田亩当中,即地丁合一,如此一来,没有土地的佃农即无需承担原先按丁赋税而带来的高压。此举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于广东开始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1723年(雍正元年)雍正继位后,正式确定为一项制度,逐步推广到全国各省当中。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之前因后果

但历朝历代,总会有一类特殊人群得到了朝廷的特别照顾,他们就是士绅阶层。所谓的士绅,即有功名者或官员致仕(退休)者,这些人在乡里是连接官府与百姓的一个重要桥梁,正因此,为了更好地加以利用和稳固其心,朝廷对这类人会给予一定的扶持,而赋税便是最好的体现,而且根据等级不同,士绅们的优免差役的福利不光自己可以享有,甚至会惠及家人,以一品大员为例,除却他自身之外,还可另外免除其家人多达24名。

虽然一方面对于士绅们联结官府与百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因此特权也使有些士绅们变得更加变本加厉。士绅们不仅利用优免特权,将大量土地划归到名下据为己有,而且按照地丁合一的制度,处于优免范围的士绅们却占据了大量土地,进一步导致朝廷税收大幅度减少,看似稳定士绅的表面,实际却得不偿失。

1723年(雍正元年),因黄河急情,河南巩县知县张可标要求士绅与百姓一同当差服役,但却遭到以杨倬生为首的士绅们的强烈抗议;次年,封丘县令唐绥祖亦要求士绅一体,竟然还直接引起了生员撕考卷罢考扰乱考场秩序之事,经河南巡抚田文镜陈情上奏,雍正帝很干脆地批复了同意士绅一体当差的政策。

并且在此期间,雍正还专门规定了士绅作为纽带桥梁而该有的权限:禁止包揽粮差以及欠抗钱粮,禁止包揽诉讼武断乡曲,禁止诡寄田地,违者必严惩不贷。在雍正的果决干练之下,这一项政策被广泛全面地推行全国,对于百姓的差役负担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

乾隆时期取消士绅当差的必要性

经过雍正帝的朝乾夕惕,清朝的国库越发充盈,一改康熙去世之前所遗留下的入不敷出窘境,对于康乾盛世的缔造确实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在1735年(雍正十三年)乾隆继位之后,开始逐渐废止一体当差制度,这不仅仅在于国库充盈的现实状况,还在于乾隆初政时所面临的朝中局势。

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操劳了13年的雍正帝驾崩,享寿58岁。根据他早于1723年便订立的密建皇储名单,四子弘历得以承继大统,但却有四位辅政大臣赞襄政务,他们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四人无一例外都是雍正所器重之人。时年方25岁的乾隆在朝中尚无根基可言,故继位之初只能任命四位为总理王事务大臣,且事无巨细均会向四位先帝重臣请教。

而前文咱们也说到,对一体当差颇有贡献的田文镜已于1733年(雍正十一年)去世,而现今的四位重臣虽然当年也秉承父亲之意顺应制度的发展无异议,但这并不代表长期下去会不会有所改变,毕竟四人中有两人便是官绅当中的佼佼者,况且还是面对他这位尚无甚根基的少年天子。

所以,根据以上两方面的现实状况,乾隆需要逐渐将士绅一体废除,是必须也是必然。

当然,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也有乾隆本身的主观性格所影响。乾隆一生对祖父康熙尤为推崇,不仅是对他的千秋万业,也是对祖父仁治所产生的格外好感。故在这样的环境下,以仁治天下的他,又怎会似父亲雍正那般,做出如此严苛之举呢。

史海君说:

均田制的土地兼并严重,唐中晚期两税法的换汤不换药,明中后期一条鞭法的戛然而止,清初的地丁合一,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仿佛永远都会存在有士绅这样的特殊人群,在享有优免福利的同时明目寄占田地,致使朝廷赋税无法保证良性循环的同时又令百姓苦不堪言。

好在雍正继位之后,以铁腕的决策方式有效遏制了不法士绅的恶劣行径,大大均衡了士绅与百姓之间因土地赋税的激烈矛盾,经过他的整改,已成颓势的财政又焕然新生,到乾隆继位之初,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因现实状况与乾隆本人的主观心理,成效显著的士绅一体最终被废止,是必须亦为必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雍正的一体政策一直实施下去,也并未能实现百分百的惠利于民,毕竟在他政策当中所言及到的士绅,只是因有违规行为的不法士绅,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并没有普及到全部士绅层面。论及此,不禁也为释然,毕竟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还是以森严等级与阶级性差异为本源。




为什么乾隆被誉为史上最大败家皇帝?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

乾隆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嘉庆继位 乾隆真的是无奈吗
清代的12位帝王中,纵然如末代皇帝溥仪、傀儡皇帝光绪、荒唐皇帝咸丰也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唯独清代中叶的嘉庆皇帝是一个特例。这位被后世评价为“无政治胆略、无改革精神、无理政才能、无帝王作为”的“四无皇帝”,如果非要为其寻找一个执政特点的话,“平庸”二字或许最为合适。除了亲政初期将权臣和珅...

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是个盖章狂魔?
我想乾隆皇帝,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他比我们普通人要自恋很多,所以他的章也就留在了很多作品上。而且乾隆皇帝这个人还是比较多产的,他每天都会写一些诗句,然后去和纪晓岚商讨一下。虽然说这些诗大多都是打油诗,但是纪晓岚不敢忤逆皇上的意思,只能说好。综上所述与其说,乾隆皇帝是一个盖章狂魔...

乾隆身为一个乾纲独断的皇帝 乾隆为什么不立令妃做皇后
那么,为何乾隆不直接废了那拉氏呢?要知道,皇后那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当的,那拉氏能够当上皇后,其本身质量必然过关,而且还要有靠山,不巧的是,那拉氏的靠山是当时的太后。那拉氏很会讨太后欢心,因此她能当上皇后,不是因为皇帝喜欢她,而是因为太后喜欢她。而我们知道,乾隆是个孝子,加上立后这是后宫大事,太后有权插手...

乾隆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呢?
有人说乾隆是大有为的皇帝,开创了一代盛世。也有人说乾隆是个好大喜功的家伙,导致大清国走向衰落。关于乾隆的事迹很多,关于乾隆的戏说故事更多。是非对错,功过得失,谁又能说得清楚。那我们就从历史的迷雾中找出一个真实的乾隆。乾隆自称是十全老人,并亲自编著十全书,所谓十全是:平准噶尔为二...

古代皇帝天天要早朝 为什么到了清朝就不用了?
清朝取代明朝后,这制度也随之被取消了。只有发生重大事件,文武官员才聚集一起。清朝并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皇帝的办公地点也并不在故宫,并且,每个皇帝的办公地点都不尽相同。 实际上,清朝并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皇帝的办公地点也并不在故宫,并且,每个皇帝的办公地点...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待见张廷玉,甚至要剥夺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既然你自己都承认不配了,那么乾隆皇帝就顺理成章的取消了先帝雍正对他的承诺。 顺便还撤销了张廷玉头上的伯爵头衔以及所有的荣誉称号。这还不过瘾,他还像所有的渣男分手之后,向女友索回礼品一样,专门找人去老张家要回了康雍乾三代对老张家的赏赐,结果这次搞得非常的不...

乾隆皇帝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和珅 和珅一定要死不可吗
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他为官二十多年的积累的财富可以抵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军,一生文治武功功勋卓著,自称十全老人,这样一个人,他是不可能不知道和珅的行为的。但是出于宠信,维持一种政治平衡,需要和珅的办事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乾隆没有法办和珅。

为什么当年的乾隆皇帝要抛弃夏雨荷
虽然是因为乾隆的孝贤皇后去世,又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匆忙赶回北京,所以抛弃了她。但是,不是他愿意抛弃,而是当时大清律例,不准汉人女子入宫为妃。那时候的乾隆还没有改制的魄力,所以受罪的只能是夏雨荷惨遭抛弃。

乾隆皇帝上位后,为什么要为胤_平反?
乾隆皇帝上位后,为什么要为胤禩平反?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平反“八阿哥”胤禩?乾隆皇帝的平反并不仅仅是针对胤禩和胤禟这两位被雍正严惩的宗室,还包括其他被剥夺爵位和宗籍的人。然而,由于胤禩和胤禟的名声较为响亮,人们对乾隆平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这两人身上。乾隆平反的历史背景也值得探究。乾隆的即位过程...

平泉县19568712599: 乾隆为何取消士绅当差? -
贝兔刻定: 因为“官绅一体当差”就是恶政,当然应该被取消.“官绅一体当差”本身就没有在全国推行,只是在河南实行过一段时间,而且遭到了河南士绅强烈抵抗,乾隆帝即位后立刻宣布停止“官绅一体当差”这个恶政.为什么“官绅一体当差”是恶政?因为清代士绅优免不但是延续明朝政策,而是比明朝优免还减少了.明朝一个秀才可以优免两个人不用服徭役,但是随着张居正“一条鞭法”实行,徭役也货币化了,到了清朝,由于顺治年间清朝一直在南方打仗,财政吃紧,所以大幅度调整了继承与明朝的优免政策.

平泉县19568712599: 康熙皇帝为什么选了雍正. -
贝兔刻定: 康熙末年正在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只有雍正能继续坚持推行这项政策.他的大儿子由于品行已经被排除在外了,二儿子太子两次被废,已经是不可能当皇帝的了,三儿子饱读诗书,但缺乏治国的魄力,八儿子为人阴险狡诈,九,十儿子跟随八儿子,属于平庸之辈,十三儿子性格耿直,脾气暴躁,不是合适的人选,其他儿子尚小,所以他选择了四儿子,既后来的雍正,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康熙末年留下了不少的社会弊端,雍正即位后顶着留下骂名的阻力,毅然使用铁碗革除弊制,为乾隆即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乾隆赢得了民心. 雍正是一为承前启后的人物,只是由于在为时间太短,他的政纪被他的父亲和儿子所掩盖了.

平泉县19568712599: 请教,真实的历史上乾隆到底有没有继续推行雍正新政 -
贝兔刻定: 历史上乾隆还是继续推行雍正新政,大部分政策都继承下来了,只是后期完全荒废了. 因为,雍正把这得罪人的差事都给做了,就是为了给儿子铺一条好路,但是早期的乾隆对雍正的政策稍加修改,并没有完全废除新政. 乾隆十三年至四十五...

平泉县19568712599: 乾隆皇帝采取什么加强君权的措施
贝兔刻定: 乾隆帝时:加强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加强.

平泉县19568712599: 雍正赋税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
贝兔刻定: 摊丁入亩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火耗归公 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

平泉县19568712599: 清代君主专制政治是如何演变的 -
贝兔刻定: 采用明朝的内阁和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康熙设南书房将中枢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雍正帝设军机处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到乾隆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平泉县19568712599: 清凉世界五台山 这篇文章有吗 -
贝兔刻定: 有清凉世界五台山这篇文章,下面是文章的全文.2008年盛夏七月,我驾车来到山西的东北部,前往仰慕已久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五台山,许久以来在我心里有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常听说在五台山拜佛求愿是十分灵验的,也时不时听说某...

平泉县19568712599: 清朝皇位继承有哪几种形式 -
贝兔刻定: 三种:父子相继(依照传位诏书)、大臣拥立、太后指定.(努尔哈赤不是继承,故不算在内)父死子继: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大臣拥立:顺治.(多尔衮等拥立)太后指定:光绪、宣统.(慈禧指定)

平泉县19568712599: 怎么鉴别青花瓷? -
贝兔刻定: 中华自古多名瓷.在我国灿烂悠久的制瓷历史上,明净素雅、幽靓隽逸、极具中国传统水墨画效果的青花瓷,自出现始就受到人们青睐,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瓷器. 青花瓷,又称“蓝花”、“白釉青花”或“白地青花瓷器”,有孔...

平泉县19568712599: 乾隆帝的民族观是什么 -
贝兔刻定: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联合汉族上层和蒙古贵族而组成的专制政权.由于清代民族多,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满汉、满蒙、其他各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各有特点,清朝则根据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