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作者&投稿:单于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巨大成就~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1.夏朝:相传有了历“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历”
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
7.唐朝:
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8.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9.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一方面说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和天文现象的重视,同时,这类天文现象也是用来验证历法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回归年的长度是历法的基础。我国古代历法特别重视冬至这个节气,准确测定连续两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

根据观测结果,我国古代上百次地改进了历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够测算得那么精密,实在是很了不起,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

我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周而复始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包括天文学在内的现代自然科学的极大发展,最早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大致从14世纪到16世纪,大体相当于我国明初到万历年间。我国天文史学家认为,这200年间,我国天文学的主要进展至少可以列举以下几项:翻译阿拉伯和欧洲的天文学事记;从公元1405-1432年的20多年间,郑和率领舰队几次出国,船只在远洋航行中利用“牵星术”定向定位,为发展航海天文学做出了贡献;对一些特殊天象做了比较仔细的观察,譬如,1572年的“阁道客星”和1604年的“尾分客星”,这是两颗难得的超新星。

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台址名称很多,如灵台、瞻星台、司天台、观星台和观象台等。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

我国还有不少太阳黑子记录,如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日中有踆乌。”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日中有王字。”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从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当中,我国共有100多次翔实可靠的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确切日期,而且对黑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乃至分裂、变化等,也都有很详细和认真的描述。这是我国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实际上,我国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我国古代对著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狮子座等流星雨,各有好多次记录,光是天琴座流星雨至少就有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狮子座流星雨由于183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别出名。从公元902~1833年,我国以及欧洲和阿拉伯等国家,总共记录了13次狮子座流星雨的出现,其中我国占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纪事。从公元前7世纪算起,我国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这类流星雨纪事。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有:

第一,我国具有最长的天文学观测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国天文学已很发达,我并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

第二,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如圭表、浑天仪、高表等。

第三,我国拥有最久远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这对世界历史年表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四,我国天文历法的回归年推导早于其他国家并有极高的精度。

第五,由天文学衍生出的发明在自然科学方面有着极大贡献,如牵星术等。

第六,我国太阳黑子记录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七,其他一些具体观测研究在世界天文学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流星雨观测、超新星观测等。

之所以说“天文考古再中国”,是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学研究记录,而且其精密程度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于现代天文学研究,拥有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这是中国以外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天文考古”特指在中国进行的天文史料研究,所以说,“天文考古在中国”。

我也在写同样题目的作业,估计跟你一个老师吧……所以最好修改下在用哦

希望采纳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方面成就: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经依据...

古代天文历法是什么?(如:初阳,四时)
古代历法 选自《古代汉语》 古代的历法,起於商代以前,後来逐步改进。经过天文学家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人的研究,到了清代,中国的历法已经到了完善的地步。这里简单地介绍中国古代的历法(1)。由於历法和天文有密切关系,同时我们也讲一些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常识。 一、年,岁 年和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2)。 十二个...

列举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北宋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元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现代天文历法相比,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差别?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虽然科学有效,但相对现代天文历法还存在封建迷信的方面,占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古人将天上的星体区域与地面上的各州各国互相对应,当古人发现某区域的星体天象发生变化时,就直接对应到地面上相对区域来预测凶吉。除了计算和科学方面,现代天文历法也更加简洁明了,更方便了人们理解。

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B、C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唐代僧人一行,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他本名张遂,是发现恒星运动的第一个中国人,还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成为世界测量子午线的第一人。郭守敬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制订了《授时历》。B项...

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
中国的古代天文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成就:1. 天象观察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致力于细致入微地观测天象,记录并解析星象变化,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2. 仪器制作 中国古代工匠们精巧地制造出各类天文观测仪器,如浑天仪、简仪等。这些仪器的创新和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精度和深度。3. 编订历法 ...

请列举我国古代重要的天文历法成就有哪些
(1 )我国最早的历法——夏历。(2)世界上关于日食最早的记录——殷墟甲骨文。(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曰期的曰食——《诗经》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4)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春秋测定冬至、夏至,战国确定二十四节气。(5)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保存于《春秋》。(6)世界上最早的天 文学 著...

元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元代科技简介 1.天文历法方面 兴建了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天文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 27 处天文 观测站,在测定黄赤大距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涌现出了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一批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等人 主持编订了《授时历》,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闚...

中国古代采用哪些天文数据编制历法?
我国古历采用的回归年、朔望月、交点月、行星会合周期等等天文数据编制历法,这些数据都相当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当岁差、日月运动不均匀等现象发现后也立即在编历中加以应用。

隋唐五代有哪些科技成就
第一,隋唐五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运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计算日月的运行,岁差的准确值高于欧洲;他还提出了测量子午线长度的设想,否定了 影千里差一寸 的传统说法。唐王希明编辑而成的七字长歌《步天歌》广为流传,极大地促进了天文知识的普及。唐代徐昂的《宣明...

云安县13230762937: 列举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
师景康得:[答案]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

云安县13230762937: 列举古代中国天文历法中的重大成就,简略一点. -
师景康得:[答案]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如:夏历,廿四节气,十二气历,授时历等.天文气象的成就:中国古代最早的较为科学的天文知识,可能当属《夏小正》中所描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关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的知识...

云安县13230762937: 列举古代天文立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
师景康得:[答案] 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

云安县13230762937: 列举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字少点简洁! -
师景康得:[答案]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

云安县13230762937: 列举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
师景康得: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北宋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云安县13230762937: 中国历代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
师景康得: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离开世界公认的第一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到北斗“彗星,哈雷彗星,这个纪录是比欧洲早600年.(2)中国的日历春秋,已形成自己固定的制度,基本建立了19个年闰原则,这...

云安县13230762937: 请列举我国古代重要的天文历法成就有哪些 -
师景康得: (1 )我国最早的历法——夏历.(2)世界上关于日食最早的记录——殷墟甲骨文.(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曰期的曰食——《诗经》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4)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春秋测定冬至、夏至,战国确定二十四节气.(5)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保存于《春秋》.(6)世界上最早的天 文学 著作——战国《甘石星经》.(7)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浑天仪.(8)唐代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云安县13230762937: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
师景康得: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云安县13230762937: 列举我国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
师景康得:[答案] 答案: 解析: 夏朝就已经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就来源于夏朝;商朝的历法“殷历”,在夏朝的基础上逐渐完备;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甘德和石申写出世界上最早...

云安县13230762937: 两汉 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学成就各两例 -
师景康得:[答案] 两汉时期:1、汉武帝时期颁布《太初历》;2、东汉张衡制定“浑天仪”,用以观测星象.2、宋元时期:1、北宋沈括制定《十二气历》;2、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精确度相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