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心理、人格

作者&投稿:云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与心理学有关吗 以科学的角度 心理学的角度解释 轮回 是什么~

这是一种重生的信念。没有什么所谓的“科学角度”。这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宗教的思想理论,是神化宗教,宣传宗教的一种神化色彩。其中也是为了配合其佛学的理论,比如说,佛学中说“西方极乐世界”与“地狱”之说,说上辈子做坏事下辈子轮回做牲畜的,有轮回做苦命人的,等等。这也是要教化自己的教徒弟行善,才可使得下辈子有好日子过。因为这是根据人们的畏惧之心,来规避更多的不幸之事。而我个人的解释,其实轮回是一种“意识轮回”,而非佛教的轮回。我例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每个新生儿(代号:A)从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就是一个全新的意思,然后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具有A那种思想和人格的人。而A这种思想和人格,亦可看作是曾经过世的某人的特定思想的重生。(我好像也不大会讲,讲得不清不楚的,好能把理解的说清,不好意思),就是这样了。

佛教重心,世所公认。心理学不代表佛教,但佛教是心理学集大成者。

楼主您好!
末学不能系统地说这个问题,只能散漫地谈一谈:
心性调柔的人是容易得度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信心、恭敬心相对强一些。也容易接近善知识,信受善知识;对诸佛菩萨更是心生恭敬,能时常随顺于佛法。如果是心性刚强的人,很容易增长慢心,若是有点成就,更是目空一切。莫说对善知识无有信心、恭敬心;就是对等觉菩萨、诸佛世尊也无恭敬心。世间很多人就是这样,乃至佛门中也有人自称“活佛”。
凡夫因未证诸法实相,不能得无生忍;但是却能得“柔顺忍”。心性调柔是福德资粮比较深厚的表现。无论是修哪一种法门,都需要信乐之心,如果心性刚强,则嗔心往往很重。难以修学佛法。
说到持戒的问题,持戒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做“不犯众生”。五戒如此,菩萨戒也是如此。能够不犯众生,就需要柔软心。若是刚强之人,一点小事也能令其怒火中烧,所谓“嗔火能烧功德林”。培植功德就像栽树,一棵一棵精心养护,好不容易成了一片树林。嗔心一起,侵犯众生。就像大火燎原。
除了持戒,六度中的布施、忍辱也直接涉及柔软心。
如上种种,学人自己体会。这个柔软心,犹如一件精美华丽的衣服,能令学人步入佛法殿堂。若是刚强心,则如衣衫褴褛,身患恶疮,难以进入善处。
此外,学佛之道,是“背俗”的:“道之所珍,世之所弃;道之所弃,世之所珍。”所以,如果是发过无上菩提心的人,乃至未发菩提心,仅仅是具有出离心的人。愿意随顺佛法的人。都要有“众弃我取,众取我弃”的价值观。
再说菩萨性的发起:最低条件的菩萨,就是深信大乘,发菩提心的人。叫做“凡夫菩萨”。既然发过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成为第一大愿。所以,一定是有“生生世世利乐众生”的心愿。这样的话,就应当把“我”放在第二位,若是菩萨性逐渐发起,这个“我”就会逐渐后移,把众生往前放。如果能够把这个“我”放在最后一位。就知道这位菩萨一定是“久学菩萨”,一定在往昔多生多劫中供养过很多佛。“我见”也算基本断除。这些都是开悟明心成为“实义菩萨”所需要的资粮。这样的菩萨,必然快速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无量劫以来流转生死,很有权势地位的人生乃至诸天极大福报都享受过无数次;三恶道之极苦也遭受过无数次。怎么还要计较这区区几十年的人我纷争、名利纷争呢?忍让别人,就是给予别人的“无畏施”,同时成就自己的福德。人世间是最好的修行道场,正好利用人生中的种种逆缘磨练自己,积累广大深厚的福德资粮,以利无量未来际行菩萨道的需要。令自己的菩萨种性越来越坚固。
末学智慧浅陋,言不及义,但愿能使闻者得到些许利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恩 LZ现在已经了解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人一生中欺骗谁最多!对 那就是自己!
只有意识到这个 你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 一个人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很好的理解 所以答应了很多自己本不能做到的事 做不到知道 完不成一件事后面的无力感 以及无知感 会让人沮丧!这个就是自己的人生路口 LZ你并不是懦弱 而是被这个世界所同化!原来自己所有的性格人格都被同化了 就像棵棵造型各异的树木 因为有太多的枝叶 叉枝不是很能融合 那么这个社会就像一把大剪刀 把造型各异的树都剪得格外的圆滑 使得原本造型各异的书变成了一样 谁也不得罪 谁也不勉强!大家都圆滑 不得罪人 因为知道勉强别人最终是难堪的!但是为什么要勉强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说话的技巧 或者增添自己的能力 不是去勉强别人 自己所说的所做的能让让别人做事的时候不是勉强 而是有激情 !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是会激发别人的梦想 激发别人的激情 让他帮助你 你帮助他 使得自己成功!
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 是两个极端的 你世俗生活成功 在宗教生活上你就很难 要想把两者平衡 那需要大智慧 更需要大毅力!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有点舍本逐末的 你看看天主教 基督信教 东正教之间的斗争 还有半丝圣经的原则吗?只要读过圣经的人都会感觉到现在的基督教是多么的有问题!佛教之间的争斗在现代社会的趋势下更是日益出现问题 净空法师 净空邪师 都忘了大多数宗教最基本的一个点 那就是 爱 不管是兼爱 仁爱 爱人如己 不爱 爱世人 这个基本点反而是世人很难做到的!都去进行一些斗争去了!纷纷为了拉拢信徒更改适应这个社会!更改了一些自己宗教的基本点 !当然 谣言止于智者 真正了解的人还是在做着自己的生活 !
宗教在某些层面上来说 其实都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催眠方式!就跟早上起来对着镜子说 你是最棒的一样 !通过这种自我认可 宗教群体认可 使得自己的身心得到一种大圆满的状态!一种完美的状态 !归根结底 还是使得自己的身心合二为一 内圣外王 !
佛教思想利于学会如何管理人员 宗教大都有这种功效 !中国统治阶级运用它管理古代的农名阶级 人民阶级 用儒教管理知识阶级 自己则用道家的思想!西方统治阶级社会很好的利用了圣经 宗教的力量的无穷的 是可怕的 !其实 是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是可怕的 !创造我们的神是最有智慧的

lz
我倒觉得你是勇敢的放弃了小我利益
佛学不等于懦弱 不要用龟缩这一类词
在这污浊的人人自利的社会环境里 能如此“懦弱”一把 倒是勇气
很多人还没拿勇气当君子讷
干吗对自己的好品格对自己的优点产生置疑?
lz 你只是自信不足 有点自卑罢了 再有的话就是缺乏安全感 我猜你平时即便在父母好友身边也很少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吧 在往后生活中注意试着多表达些自己的想法多和生活中的人交流 这样慢慢就会好了 如果不行 就试试对着镜子告诉自己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我很安全”
lz 其实 大家都一样 自卑感每个人都有 不用太在意 一样的社会里成长出来 其实 内在都差不多 只是外在表现不同 在有就是有些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有些人还没意识到 lz不用过于敏感 这很正常
关于宗教,lz 如果你是喜欢宗教的东西 那就去慢慢研究 在决定信哪个 并且要坚定的信 如果不是喜欢 只是因为这困扰的话 就先尝试我上面说的方法
lz 我信佛 如果你乐意信佛的话 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在佛学里,你这种情况叫“疑”烦恼心,因为佛学没有通达,抓住“与事无争”,就一概而论,因此产生烦恼,就怀疑自己,这就是你的烦恼心。其实,佛法也讲争,争实际上是欲望的外在形象,你只知道佛法要人断欲,但不知其二。欲在佛学里,属于“别境心所”,所谓别境,就是没有善恶之分而【能生善恶】的意思,在有寻有伺地的凡夫,离不开欲,佛法中的欲,可以翻译为的希望的意思,当希望变成贪恋五欲,变成嫉妒别人,变成谄媚别人,变成悭贪不愿施舍,变成为了某种目的而刻意掩盖自己的过错,变成了为了某个目的而欺骗,变成了因为财富而骄狂贪迷,变成了因为不顺意而忿然而忧恼而怨恨而残害,变成了因为贪求心重而不信佛法、懈怠放逸、掉举不定、散乱昏沉,那么,这就是恶欲,必须灭除。相反,当希望变成了欣喜佛陀的教诲,变成了愿意亲近三宝,变成了希望脱离五欲六尘、生死轮回,变成了愿意普度众生、广修供养,变成了甘愿牺牲私利,变成了希望舍弃从前的怨恨、改变从前的无知、断除从前的错误,变成了希望通过自己的精进与不放逸获得轻安快乐、佛法真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此世至它世,从它世至此世,渐次修习,誓愿永不退转,如此,名为善欲,不但不该放下,还应当努力是她增长,佛法中常说的厌离心,也属于善欲,即希望脱离世俗迷情之欲。我非常喜欢西点军校的学员祷词,这就是善欲,并且我认为每个佛教徒都能从中获得启示,祷词云:
“我们宁可选择困难而正确的东西,而不选择容易而错误的东西;只要能获得全部真理,就绝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赋予我们勇气吧,这种勇气产生于对所有高尚可敬之人的忠诚;对邪恶和不公平毫不妥协;在真理和正义处于危急时刻无所畏惧!”

学佛是需要有境界的人去追求的。并不是因为谦让才向佛靠拢,那是一种对佛教文化的不了解。学佛是一种修心的境界,达到这步境界是需要先学儒家谦让的哲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温良恭俭让的这种君子风度,才可以对自己的心里达到平静的境界。能够做到对无聊之繁琐的小事谦让的人,是君子的行为。如果对人生大事,做人的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也采取谦让的态度,那就是懦弱的人。与世俗相反行为的人,是大智若愚的人。
一个正常的人,是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如果去要求别人的人,在佛教中称为攀缘,这是一种无德的行为。在道家称为无道,因为,要求别人是侵犯了别人的领土。在儒家称为“无可教养也”因为一个人只有权利要求自己,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在现代科学的心理学来分析,要求别人的人,心理是不正常的。因为别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有独立的人格尊严,要求别人是违背了严己宽人的正常的做人准则。要求自己的人神、要求别人的人是魔。所以,你的行为是正常的,不要对自己有负面的压力。真义居士张毅平


作为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教育学生要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培养善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满意心境的教育: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对...

教师的心理素质,害怕面对学生咋办?
教师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现在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 5、教师的人格素质 浓厚的职业兴趣,正确的动机。 作为...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2、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3、也与日常生活的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领域发生关联。4、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

教育心理学上的,人格发展阶段为哪几个
资料引用于考证类微信公众号:青青橡树 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出生到1岁左右)婴儿的本我(这个是弗罗伊德的人格理论,明天更新)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口腔活动是应付焦虑、获得满足的唯一方式。第二阶段:肛门期(2~3岁之间)幼儿...

心理学专业分类有哪几类
心理学主要分为理论和应用俩大方向,其中理论心理学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着力于解释、预测有意识地支配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此外,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都...

心理素质和人格有什么不一样?
我国心理学界习惯用“个性”这个词来代替人格。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邢根溪 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它是个体在...

怎样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格教育。从心理结构来看,人格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兴趣、需要、态度、信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正是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及不同表现水平使每个人都表现为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个体以此不同的表现而相互区分。例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的人性格开朗,能与人积极合作...

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哪些
有效教师拥有激励、鼓励性人格,他们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很支持,值得学生信赖。1.热情 热情的教师会让学生认为,他们很自信,并且喜欢他们的工作,他们信任和尊重学生,所教的课程是有趣的、有用的。他们会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满足。...

心理是什么?怎么分类?
1、人性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包括人类先天的学习本能、心理成长与演变本能、趋利避害的本能等;2、人格特质是指经遗传或身体生理变化而使个体或相应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特征,包括个体先天特有的气质、智力、体能等等。3、人性和人格特质都是先天具有的或经后天成长发育自然生成的,而性格素养则就是...

请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要求:从自我意识、需要与动机、人格特...
我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好,自我意识也非常清晰。明白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有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及道德涵养。我的人格魅力也非常棒,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能够牵动他人的热情与对我的喜爱!我是一个心态很好的女生。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不会气馁,永远都是越挫越勇!

太白县13670461311: 佛教与心理、人格 -
当涂香痤疮: lz 我倒觉得你是勇敢的放弃了小我利益 佛学不等于懦弱 不要用龟缩这一类词 在这污浊的人人自利的社会环境里 能如此“懦弱”一把 倒是勇气 很多人还没拿勇气当君子讷 干吗对自己的好品格对自己的优点产生置疑? lz 你只是自信不足 有点自卑...

太白县13670461311: 佛法如何解决心理的问题 -
当涂香痤疮: 开篇尊敬的明海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非常有幸来参加这次生活禅夏令营.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因为现在是一个高度唯物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

太白县13670461311: 信佛的女孩内心性格会是什么样的人? -
当涂香痤疮: 我理解的佛系可以概括成一切随缘,爱咋咋地.而这种生活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是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很淡,不必斤斤计较,伤心伤肺,而且有益身心;反面呢,是指自己不积极不上进,干什么都不走心,其实我觉得佛系挺好的,可以修身...

太白县13670461311: 想学佛学心理学有知道的吗 -
当涂香痤疮: 宗教是治心的,尤其是佛学本来就是“心智科学”,佛学中的心理学内容需要从佛法基本的起缘知识、五蕴知识开始了解,而后需要去理解唯识学方面的很多理论.在唯识理论中和佛法的五蕴概念中,对心、思维的种种功能、过程,都有非常具...

太白县13670461311: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 -
当涂香痤疮: 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出发,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首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成佛的,虽然他教化的对象很广,但是以人为本位,只有人最适宜于探求真理,彻证真理.因为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他们不存在...

太白县13670461311: 佛教与心理学有关吗 以科学的角度 心理学的角度解释 轮回 是什么 -
当涂香痤疮: 这是一种重生的信念.没有什么所谓的“科学角度”.这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宗教的思想理论,是神化宗教,宣传宗教的一种神化色彩.其中也是为了配合其佛学的理论,比如说,佛学中说“西方极乐世界”与“地狱”之说,说上辈子做坏事下辈...

太白县13670461311: 我的性格能否用佛教的因果解释,咋改变 -
当涂香痤疮: 首先,佛教中的因果,不只是我们嘴中常说的善恶因果、前世因果,而是以缘为主体,连接前因、后果的一条系统的思维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因,善或者恶或者无善无恶,都是需要有外界条件的协助才可以产生不同的果报,这种外界的干扰和促...

太白县13670461311: 儒释道的理想人格的差异 -
当涂香痤疮: 儒以礼治世,以仁义为理想人格 释以渡治世,以慈悲为理想人格 道以道德治世,以无为为理想人格

太白县13670461311: 精神分裂多重人格如何用佛法来解释 -
当涂香痤疮: 如同国家没有君王或者君王衰微或者昏庸,外贼入侵或者诸侯争霸,烽烟四起,百姓惶恐.必须要有帝王降世,评定内乱,驱逐外邪,修生养息,才能国泰民安.

太白县13670461311: 贤善的人格是学佛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贤善的人格呢 -
当涂香痤疮: 基本来说,就是不害别人,可是以菩萨的标准来说,不害人只算得上断恶,还没有修善,但是做不做菩萨,又是各人的原则,有的人不信佛,不过真的是菩萨. 我今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差我几块钱,有个美女,好像叫冯君如,还给我的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