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的什么发展规律

作者&投稿:祢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学会忍耐,改掉急性子~

  急性子的人是因为不大喜欢自己,要深度接纳自己才谈的上心理健康。多去看看书。多听听音乐。经常放松。。
  急性子的人容易发火,一点小事就会和人争吵,实际上这是毁灭自己的一种做法。有的人每次出门在外都要和人吵架,原因是你对别人的要求太高,总把你脑子里的固定模式非要强加给别人,别人怎么能够接受?再说了,就算是你是正确的,你也不能要求别人在第一时间就理解你的意思呀,人的大脑有个反映的过程,如果你表达的太快,很有可能会被人理解错。


  实际上,多数吵架都是因为你理解错了别人的意思,因为你太着急了呀,别人话还没说完呢,就被你打断了,你说你能保证不误解人家的意思吗?


  现代家庭中,经常有夫妻俩互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人们很纳闷:为什么当初的海誓山盟为什么如此经不起考验?这说明现在的人很不善于养生思维,也说明当今家庭内部缺少相互理解。


  过去的人在找对象时,很讲究男女双方的脾气性格是否相投,现在的人则只注重感觉或所谓的“价值观”是否相同,而对脾气是否相投很少关心,等到结婚后才发现双方之间是那么的水火不相融。


  一般来说,两个急性子的人是绝对不适合做夫妻的,否则一定天天吵架。急性子也不能找一个慢性子的人做伴侣,否则急性子的人会被气死。最好的搭配是,急性子的人应该找一个通情达理的中性子的人,这个人不仅能够理解和承受来自对方的火气,而且还能想办法安慰疏导对方。对于慢性子的人来说,也不应该再去找一个慢性子的人做伴侣,中性子的人是其最好的选择,这样的人不仅不会埋怨慢性子的人,而且会引导慢性子的人去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速度。


  大脑中有个无形的思维通道,这个通道是是非常狭窄的,所以一次容不了太多的东西通过。有的人急于求成,做事情喜欢一心二用,这样的人都容易出现问题。


  出门办事,我们经常会遇到堵车的现象。对此我们可能别无选择,如果不下车步行,恐怕只能耐心地等待。但有的人一遇到这种情况就焦急万分,不是唉声叹气,就是骂骂咧咧,他大脑中的思维通道就和被堵塞的交通一样,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运行,所以他意识不到这样的着急根本是没有用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堵车现象不以为然,既然是出门办事,肯定要对堵车的情况要有所准备,一旦遇到堵车,自己着急也没有用,再说着急也只能使大脑中多分泌一些去甲肾上腺素这样的有毒荷尔蒙,总这样着急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变得衰老,所以,面对堵车我们一样可以安之若素,只不过脑子里立马想到的是如何调整今天的工作计划。


  和朋友坐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在那里急着跳脚呢,却见我像没事一样,所以他们很不理解,总是问我,你干吗不着急呀?我说:我的思维通道本来是很流畅的,如果一着急的话,肯定会像前面这条路一样被堵塞的。思维通道一旦被堵塞,气血肯定会被迫向下,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气血补给,肯定无法清晰地做出判断。所以,着急没有用呀。


  实际上,思维的通道的确是很容易受眼睛接受到的信息所影响的,以前我们曾经讲过,如果你在上网查询资料,但页面却迟迟不能打开,那么你大脑的思维通道很有可能受到牵制而发生短路现象,于是气血受阻,大脑营养供给不足,思维效率马上便会降了下来。

  重要的是心态,应该每时刻都要有良好的控制力,当听到不赞同的说法时,无需太在意,因为别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和自己的一样,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充满乐趣,我们应该多听取别人的建议,会让自身的看法更多;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那就听到不赞同的说法时,就当别人在开玩笑吧,一笑了之,无必要为此而发怒。平静的性格是从生活小事培养的,多看些修身养性的有益书籍,你会收获挺多的.

  急性子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一个人的性格要想彻底改变,很难,急性子改变很难,但是可以改变处事方式,急性子的人遇事适用驾驶员的规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凡事想清楚,先不要急着实施,不是特别急的事,要缓个几天再作处理。这样一般都会处理的比较妥当,久而久之急性子慢慢也会有所改变。 急性子的人还可以多与“慢性子”的人交往,多看些修身养性的书,多听一些安静抒情的纯音乐。

  性子急是个心态问题,只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心静自然凉,而不应成为一个借口。例;给你沏上一杯乌龙或铁观音,你一口下肚甚至埋怨茶杯太小。借口是太渴......人生最有意义的是过程并不是结局。人之所以为高级动物就是能控制情绪,有自己的思维。3分天定7分人为,没有什么是天生的。

  怎样改变急性子

  脾气暴躁是因为你认为脾气暴躁是让别人害怕,服从自己,达到自己目的是最佳手段,当然这是在潜意识里形成的习惯,也许你自己意识层面并不这样认为, 这种潜意识形成的习惯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如果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发脾气,那么就需要改变潜意识的习惯, 如果你发脾气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在发脾气,那么发脾气是你自己有意识选择的达到目的的一种策略, 关于改变潜意识的方面 1是用潜意识暗示法,经常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脾气好的人,最好是能够经常想象自己碰到了某个场合想发火,但自己最后控制住了自己 2自己要认识到脾气暴躁的根源和危害:是童年时期家庭教育太溺爱或父母亲脾气火爆,还是遗传或是其他 3脾气暴躁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你潜意识里当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应付当时的场面,潜意识会自动做出决定该怎么做,如果你每次发火都意识不到自己在发火那么就是这个原因吧,每次过后多想想下次这种场合,除了发火还可以怎么做,有几种策略和方法
  追问
  除了发火还可以怎么做,有几种策略和方法?
  回答
  至少n种选择,1当时发火, 2事后发火, 3评估发火的结果再决定 4发了火再去想想下次怎么做, 5先道歉再发火,“对不起,我真的很生气了。我要发火了,@@@@@你这个王八蛋” 6问问他,你是想让我发火么? 7问他,你认为我会发火么? 8告诉他,请你准备灭火器 9呵呵你自己选个场景吧.
  怎样改掉孩子急性子的毛病
  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例如,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步骤/方法
  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案例列举的方法对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暂时转移注意力。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默契沟通的技巧。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有很多家长表示,现在养一个孩子顶以前养4-5个孩子了。不再是能吃饱就行,教育、性格、各种能力的培养哪个也少不了。

不过现在的小孩,明显的比以前的小孩,懂事情早很多。有的孩子2-3岁已经学会了很多技能,应变能力也是超乎想象。

0-3岁是培养娃的“黄金”时期

邹邹哥哥家的孩子今年三岁了,刚上幼儿园,对各种事情的领悟能力都非常高。

邹邹看着孩子准备画画,默默的在一旁看着,孩子见姑姑过来看,非要姑姑画一幅不可。邹邹想自己想当年可是出过黑板报的,这点小事难不倒她。


她顺势接过小侄子的笔,在本子上三下五除二就画了一只小兔子,虽然画的不够灵动吧,但是也比较像。

谁知道小侄子非常不满意,说到“姑姑你可没有用心哦,画的有点丑”。这句话可把邹邹弄的有些不知所措。嫂子赶忙上前打圆场,说“挺好的了”。

从此,邹邹就对小侄子刮目相看,同时也感慨,现在的小孩真心是越来越精了。

父母想培养孩子应变力,抓住时机

其实,像邹邹小侄子这样应变力比较强的小孩现在非常多。这些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够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常,在宝宝0-3岁时,就已经进入了培养其应变能力的黄金期。父母若能抓住这个时机,多加培养孩子,孩子长大之后,变得会更加聪慧,反应能力也会更强。

应变能力的培养,对娃的重要性

1)能提升孩子的思考力

我们生活中常见那些应变能力比较强的人,他们的思考能力也比较强。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有着超强的控场能力,以及知道如何抓住重点,解决问题。

如果从小对宝宝进行应变能力培养的话,大一点的时候,遇到问题,反应会比较快,不至于一遇到什么问题,就表现出茫然无措的样子。


2)孩子更为乐观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在遇到各种事情与问题的时候,都能自己解决掉,这些经历无疑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当孩子拥有应变能力后,遇到事情会比较平静,因为他知道如何把这些难题攻破。在集体中,这种孩子也会因为超强的自信,获得更多的信任。

3)孩子的责任意识会比较强

现在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会采取包办的方式,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他们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如果孩子拥有了比较强的应变能力,那么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解决了。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相应的承担更多的人责任,知道哪些事情,只有加上自己的力量才能良好的实现。

如何抓住孩子的应变能力培养好时机

1)对孩子的独立性进行培养

培养应变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可以从吃饭、穿衣这些简单的事情来。


在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了,家长更应该加强孩子独立性的引导,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选择。

2)对孩子的警惕性以及应对能力进行培养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提问,锻炼他们的反应速度。

平时也可以模拟一些比较不常见的场景,看看孩子如何去应对。

3)对情绪方面更好的引导

同时培养孩子应变能力离不开对其情绪的引导。可以多带孩子参与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也更能对其情绪进行培养,遇到什么人,采取哪种交流方式。慢慢的,孩子也会在情绪管理方面做得很好。

【育儿寄语】

在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时候,家长多一些陪伴和指导,孩子能进步更快。正所谓,宝刀锋从磨砺出,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今日话题】

你觉得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还有哪些好的方法?

【1】.为什么说“3岁看大,7岁看老”
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
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
2.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3.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4.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
难以重新塑造了。
当然,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变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毕竟很少,而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改变,因此,这就要求父母抓好早教,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具备征战一生的能力和资本。
卡斯比教授曾经强调说:在0~3岁,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也就是说,此时父母的行为准则就是模板,它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据的行为准则。父母不但要在这个时期关注孩子的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教,但是更多的人只着重于对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也不关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致使早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拔苗助长。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开始,到去世结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0~7岁的心理发展情况尤其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部分,直接决定了大厦的风格和高矮程度。父母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给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就能够给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岁看大:父母要重视早期教育
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父母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孩子整个一生中任何阶段接受的教育。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父母就要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他的话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也明确地点出了早
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孩予进行培养,以使孩子长大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
摘自《为何要说“3岁看大,7岁看老”》

你好: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

3岁看大,7岁看老,我看主要是指这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德行、品行。心理活动什么的其实倒是不大体现。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意思是什么
1、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意思是看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长大之后的样子;看一个人七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老了之后的样子。实际意思是:看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表现,性格品德,就可以大概预测这个人的将来。 这说明小的时候特别关键,要注意培养,过了这个年龄,基本就定下以后了。2...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答案】:C 幼儿心理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离不开量的积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题干中的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从三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七岁的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岁看大,7岁看老”的意思是,到三岁的时候,就能大概看出一个孩子将来的性格和素质;到7岁的时候,孩子的一些习惯和性格就已经定型,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性格”指的是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倾向,包括人的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的表现。“素质”则是指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智力、能力、心理素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人在三岁时候的品行,就可以看出长大是个什么样的人。七岁的品行,就能看出老了后的人员和成就。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有一定科学道理。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型,但它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虽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

为什么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过去民间的一句俗语,讲的是不同阶段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后来这句话成为教育心理学上讨论的一个说法,认为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教育心理学看,出生到3岁被称为...

为什么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1.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俗语反映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2. 民间的这句谚语,后成为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观点,认为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 “三岁看小”意味着孩子的性格雏形在这个年龄段已显现。4.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5. 在这个...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三岁定性这句话是真的吗?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三岁定性这句话是真的吗?一、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有很多总结出来的规律,其中有一句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未来成长究竟是怎样的。从根源上来说,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从小就已经决定了,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师宗县1358381497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
掌佩新鱼:[答案] 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有一定科学道理.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型,但它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虽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就是说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

师宗县13583814974: 3岁看大7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
掌佩新鱼: 这是民间总结的对小孩今后性格成型的一种判断,所谓3岁看大,就是说3岁时的性格表现基本代表了这个小孩长大后的性格,7岁看老即是说7岁时形成的性格长大后基本很难改变,会一直延续到老.

师宗县1358381497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什么意思 -
掌佩新鱼: 它形象地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师宗县1358381497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掌佩新鱼: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

师宗县13583814974: 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真的吗?
掌佩新鱼: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

师宗县13583814974: 为什么说'3岁看大,7岁看老.有什么说法吗?
掌佩新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师宗县13583814974: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语有科学道理吗? -
掌佩新鱼: 有的,所以小宝宝的0-6岁这段时间的教育非常重要.他的性格、生活习惯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性格的初步萌芽是在3周岁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健康与否,在3周岁时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3岁看大的道理在于:从儿童3周岁时的性格倾向就能初窥其长大后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特征初步形成是在学龄前期(性格的发展和定型是在青年期).所以,一个人在成年后所表现出的性格总特征的雏形,一般在7周岁左右已显现.这样看来,7岁看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性格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孩子上学后,只要家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摆脱幼儿期形成的不良性格萌芽,形成良好的性格.

师宗县1358381497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
掌佩新鱼:[选项] A. 社会文化 B. 家庭环境 C. 自然物理因素 D. 早期童年经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