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十恶是什么?

作者&投稿:苑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十恶,在佛教中最初指的是会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十种恶业,因此也被称为“十恶局掘业道”。这些恶业分为身、口、意三业不善。身业不善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口业不善包括说谎、挑拨离间、恶语、花言巧语;意业不善则包括嫉妒、愤怒、傲慢和错误见解。佛教认为,这些恶行会导致严重的苦果。《佛说未曾有经》中提到:“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今当一心忏悔。”
在佛教中,与“十恶”相对应的是“十善”,这也是佛教教义中的一部分。十恶和十善的概念在佛教的大小乘经典中都有提及,例如在《增一阿含经》中,就有提到“由此十恶之报,致此殃。是故比丘,当离十恶”的教诲。此外,在隋朝之前,十恶和十善的概念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如南朝梁武帝的《断酒肉文》中就有“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十恶”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起源于西汉的“大逆不道不敬”罪。北齐时期,尚书令、赵郡王等人上奏《齐律》十二篇,其中列出了重罪十条,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和内乱。到了隋朝开皇初年,佛教兴盛,封建统治者将佛教中的“十恶”概念引入律法,用以替代《齐律》中的重罪十条,从而正式确立了“十恶”罪名。例如,《隋书·刑法志》中就记载了“开皇元年……更定新律(指《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十恶”之罪的具体内容在《唐律疏议》中有详细规定。由于“十恶”之罪直接威胁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因此自隋代在《开皇律》中首次确立“十恶”之罪以后,历代封建法典都将之视为不赦之重罪。民间因此有了“十恶不赦”的说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的人。在古代,人们常常给敌人列上十大罪名,以便出师有名。
古代“十恶”罪的内容包括:
1. 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 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3. 谋叛,指背叛朝廷。
4. 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
5. 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
6. 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例如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7. 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
8. 不


佛教的十恶是什么?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

佛教中十恶最后一恶是什么?
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邪见 1、愚昧;昏庸。2、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阴私、隐私。3、隐晦不明。4、犹昏暗;不清晰。

我国传统十恶与宗教十恶有何异同?
宗教十恶是指在佛教和道教等宗教中,被视为违背宗教教义、违反道德准则的十种行为,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宗教有所不同。以佛教为例,佛教的十恶包括杀生、偷盗、淫欲、妄语、恶口、绮语、贪欲、嗔怒、痴愚和邪见。这些行为被视为违背佛教教义,会导致个人的业力增加和轮回不断。在异同方面,传统十恶和宗教十恶...

什么是十恶八邪?
十恶就是: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身三恶包括:杀生、偷盗、邪淫之恶。口四恶包括:绮语(说不清净的脏话)、妄言(讲大话、撒谎等)、恶口(骂人)、两舌(指挑拨离间,专门挑拨是非)之恶;而意三恶包括:贪心、瞋心、痴心之恶;也有说意三恶是指贪心、瞋心、邪见这三恶的,邪见也就是痴,...

佛教中上品十恶和五逆指什么
十恶者:造作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五逆: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若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狂妄说法、虚贪信施、滥受他人恭敬,兼犯五逆十重,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

十恶业是哪十恶
佛教中的十恶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悭贪、嗔恚、邪见,这些是招致苦果的业因。以下是身口意所行的十种恶行为,又称为十不善业道:1. 杀生(身造者):杀生包括自杀和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的生命。无论是杀害蚊虫、蚂蚁还是牛、猪等,都是杀生。杀生的业报可能不会立即...

十恶业是哪十恶
佛教中的十恶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悭贪、嗔恚、邪见。是招苦果之业因。是身口意所行的十种恶行为,又作十不善业道。十恶业之杀生(身造者)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凡是杀蚊虫杀蚂蚁,这也是杀生。杀牛杀猪,也是杀生。虽然杀生,可是业报不太...

佛教如何解释恶?
佛法中,‘恶’可分为五恶、五逆、十恶业等种。‘五恶’,指为五戒所禁止者,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五逆’,一般指害母(杀母)、害父(杀父)、害阿罗汉(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坏教团),以此种行为能令人落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业,又作五不救罪;又,此处所...

七情六欲为哪七情,哪六欲,十恶不赦中十恶又是哪十恶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

何谓五戒十善及五逆十恶九十六邪道?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大乘五逆 1. 犯小乘五逆罪之一。 2. 盗毁常住:自为或教唆他人破坏盗取塔寺、经像等三宝之物。 3. 诽谤大乘:诽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法。 4. 杀害出家人或妨碍出家人修行:参见歌利王凌迟忍辱仙人的历史典故。 5. 不...

息烽县17330136989: 佛教中的“十恶”最后一恶是 -
宓琪甲硝: 一杀生 断一切众生命.故名为杀生二偷盗 盗取他财物.故名为偷盗三邪淫 于非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四妄语 以言诳他.故名妄语五两舌 构斗之言间他.令致得失分.乖名为两舌六恶口 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七绮语 绮侧语辞言乖道理.名为绮语八贪欲 引取顺情尘境.心无厌足.名为贪欲九嗔恚 若对违境.心生忿怒.名为嗔恚十邪见 拨正因果.僻信求福.皆名邪见

息烽县17330136989: 佛教的十恶是什么?
宓琪甲硝:【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由于身造者三: 一、杀 杀谓杀害生命. 二、盗 盗谓盗取财物. 三、淫 淫谓淫狎行动. 由于口造者四: 四、妄语 妄语,谓虚诳不...

息烽县17330136989: 佛教的'十恶'是哪些? -
宓琪甲硝: 【十恶】身有三恶 一杀生 二偷盗 三邪淫 口有四恶 一妄语 二两舌 三恶口 四绮语意有三恶 一贪欲 二嗔恚 三邪见 次诸烦恼结使而辨十恶者.以烦恼既是惑乱之法.能驱役行者心神.乃令触境颠倒.若纵此惑情而起身口意者.则动与理乖.故于...

息烽县17330136989: 佛教所说的十种罪孽的统称 -
宓琪甲硝: 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

息烽县17330136989: 佛教中的十恶是??
宓琪甲硝: 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

息烽县17330136989: 十大恶佛是谁 -
宓琪甲硝: 您好,根据佛教经典《观无量寿佛经》记载,十大恶佛分别为:1、毗尼恶佛:毗尼恶佛是佛教中的一位恶佛,他拥有着极其凶恶的性格,他会把人们的灵魂抓走,把他们的身体变成恶魔,使他们受到极大的痛苦.2、毗沙门恶佛:毗沙门恶佛是...

息烽县17330136989: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
宓琪甲硝: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齐律》(由北齐尚书令、赵郡王等撰写)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齐律》曰:“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息烽县17330136989: 十恶是那十恶? -
宓琪甲硝: 对照佛教中的十善,简单说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舍,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息烽县17330136989: 佛教中的“十恶”最后一恶是
宓琪甲硝: 邪见 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十恶所坠,及五无间,刀树劒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十惩皆具足.”参阅《法苑珠林》卷一〇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