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关于评价<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文章,或资料

作者&投稿:闳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跪求一篇关于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 的一篇文章 1500 字 最好原创~

曹操是一个饱受历史议论的人物,褒贬不一,但需承认的是,能于乱世之中开辟一番霸业,一定有超人的能耐。
首先声明,曹操绝对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称霸于众诸侯之林。之前读课文中的《杨修之死》,那只是片面的曹操。
先分析一下杨修,在三国之中,杨修所占的分量是微乎其微,在72回中,虽然屡屡猜透曹操的心思,那毕竟是小聪明,作为一个文官,文不能胜孔融,智不能败贾诩,谋不能过程昱,计不能赢郭嘉,此人处于三国众豪杰之中,徒一庸夫尔。曹操杀掉杨修,并不会有多少损失,但这并不能就说曹操嫉贤妒能,相反,广纳人才是其无人能及的长处。
举一例子,庞统,道号凤雏,与卧龙并称,是一位名扬三国的名士,卧龙亦称其才十倍于自己,然而,这样一位名士,先投孙权,孙权见其丑陋,拒绝收纳,转投刘备,刘备亦以貌取人,只叫他当一个小县令,受到冷落。然而赤壁之时,他投曹操的时候,曹操“亲自出帐迎入”,而且虚心请教,求他指点。后还“置酒共饮,同说兵机,殷勤相待”可见曹操爱才之极。
陈琳,建安七子之一,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欲讨曹操,令陈琳草檄,陈琳数尽曹操之恶,骂尽曹操祖辈。官渡兵败后,曹操捕获陈琳,大家都劝曹操杀之,独曹操怜其才,不忍杀之,后得以进建安七子之列。
刘备,仁德之士也。统领徐州,后归于曹操。曹一眼就看出刘备是英雄,众诸侯都不入眼,独赞刘备之德。不少人都劝曹操趁其羽翼未成,除之以绝后患,曹操不舍,也许是曹操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也足见其爱才之极。
关羽,世之虎将也。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以让他名声大振。后曹操攻破徐州,欲降关羽,关羽约法三章,曹操欲的良将,一口答应,之后“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关羽,直至之后过五关,斩了曹操六将,曹操大肚能容,放关羽头刘备。所谓君子成人之美,正是如此。
曹操的爱才也给他带来不少好处,若无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曹操不一定能赢袁绍,华容道也不可能保住性命。
说曹操阴险,狡诈,也不为过。三国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战袁术时,兵17万,粮食却极少,粮官王*入禀曹操,曹操令其以小斛分散,后秘招王*入,欲借其人头一用,诬告其以盗窃官粮行小斛,以压军心,足见其奸险。
蔡瑁,张允总领水军,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了他们。事后曹操知道中计,但不肯承认,说其二人怠慢军法,故斩之。亦其奸险之证也。
徐庶,是一名很厉害的谋士,愿效忠于刘备。曹操知道她的才能后,先挟其母,欲让她叫她的儿子归顺,却遭到徐母的破口大骂,而曹操却模仿她的笔迹,致信徐庶,徐庶无奈,只得归顺。用计奸险,是其本性也。
西凉一战最令人咬牙切齿。马超,韩遂进兵长安,连续大败曹操两场。曹操却用反间计,令他叔侄二人不和,使他们自相残杀,不战自溃。奸邪之极,正是如此。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曹操的却有过人之处。三国中,有勇无谋者,徒一莽夫尔;有谋者,才是立国之要。刘备虽有关张赵马黄之勇,若无孔明,不可能开辟蜀之基业。而孙权,若无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他把持战局,不可能稳坐江东。相反,曹操虽说是谋士极多,但是很少见他们表现过。百家讲坛把贾诩夸得多厉害,可是赤壁惨败,渭水三战,夺船避箭,割须弃袍时,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郭嘉说得似乎很有大谋,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后为铲除袁绍的苟延残力立了点功,不可称强。在早期北方战场,破袁术,擒吕布,攻徐州,败袁绍,运用外部势力为自己创造优势,可都是他自己的谋略呀!
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特别是在古代。有人说得很对,政治家,军事家,说到底就是阴谋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发现——沉睡的巨人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题记
你一策战马,地动山摇,千写万马跟着你奔向成功的彼岸;你一挥吟鞭,洪波涌起,一篇篇千古绝唱书写着那高远的志趣。在大汉风雨飘摇之时,你不辞辛劳,一把青釭宝剑覆灭了袁术的伪帝之梦,在社稷危如累卵之刻,你挺身而出,一把七星宝刀震撼了董卓的称霸之想。金戈铁马十余年,袁绍四世三公观同草芥,刘表一代才俊视若鸡犬……荡夷扬寇,一统漠北,立下赫赫战功,而一句“千古英雄,何须以帝位自累?”诠释了那一份忠肝义胆!
可当官渡乌巢熊熊的大火被赤壁那一阵呼啸的东南风吹散,当文姬十八拍的乐章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呼声所冲淡,你一生的拼搏换来了什么?是戏台上狡黠的白脸奸贼?还是《三国演义》中那奸诈的小人形象?读毕《三国志》,掩卷沉思,我发现了你: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一个酣然沉睡的巨人——曹操。
君不见?官渡港那一场通天的烈焰,多少私通袁绍的书信付之一炬,众将无不惊诧。“绍盛时,孤尚不得自保,况他人乎?”一句慷慨激昂的誓言书写着宽容,书写着一代诸侯旷达的胸怀,书写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感叹!叹哉!绝缨会上,楚庄王以宽容的心包容调戏王妃之人,换得唐狡的舍身抱国,已名垂千世;叹哉!战国之际,蔺相如以广博的胸怀包容了心存妒意的廉颇,换来赵国的君臣一心,亦万古流芳。可曹操对士兵的将心比心,对叛将的理解宽容,却在人们记忆的长河里渐渐被冲散!凭谁问?一个海纳百川的王侯,怎能不受后人的景仰?
君不见?土屯山关公约三事,曹操那一份对人才的爱心?君不见?许子远单骑进曹营,曹操那一份对朋友的赤诚?君不见,郭奉孝遗计定辽东,曹操那一份对智者的景仰?可面对关公的离去,曹操报以的是真诚的祝福,面对郭嘉的英年早逝,曹操报以的是追惋的热泪——他从不强人所难,因为他尊重每一颗炽热的心灵!哀哉!关羽不可一世,盛气凌人,竟成了叱咤风云,以德著称的一代武圣;刘备以貌取人,轻视庞统,竟成了知人善任,仁冠豪杰的千古英雄。而一个爱才如命,任人唯贤的明君,竟成了万世唾骂的白脸奸臣,怎么不令人肝肠寸断。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当人们诵读这一首首脍炙人口名篇时,谁曾想?一个奸佞小人怎能有如此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汉朝家贼怎能有如此轰轰烈烈的志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招致千秋万代的唾骂。可有谁发现?在那战火纷飞,人民颠沛流离的年代,是他以饱经风霜的臂膀背负起了天下苍生,却招致世人的谩骂,真正被“负”的是他——一个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大江的深处,我找到你,曹操,别再沉睡,到风口浪尖,一逞你的飒爽英姿!

----------------------分割线--------------------------------------

我觉得,人们说起曹操来,总是会想起的是三国演义,那个虚伪、小人的形象。然而,也许人们没想过曹操的功绩:统一北方,结束了军阀战争。横扫匈奴等游牧民族,使游牧儿童割草时不敢讲汉语“草草”,生怕引起人们恐惧。建立了建安文学,创立了一个建安文学繁荣的时代等。
从这方面说明,曹操是个天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如诸葛亮说的:“每称操其为能。”孙权说的:“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他的这些才能连敌人都为他敬佩和佩服,可以说明他的影响力很大。
但是,人无完人,有优势的地方,必然也有缺陷
曹操也有失意的时候,如宛城之战,因为曹操的好色,导致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让人痛心。
曹操也有凶残的时候,如彭城大战,战胜陶谦后尽屠徐州,不仅捞不到好处,还把徐州拱手让给了刘备。
但曹操也有体贴的时候,如曹操死前在遗令中明确的写出他死后要善待他的诸位夫人,不能流落他乡。
可以从看出这点看出,曹操是一个务实的男人、一个琐碎的男人、一个细腻的男人。
综观曹操,可以很神奇的发现,曹操拥有现在人所有的性格,就好比他有不同的脸,一会变温柔,一会变凶残。所以,要评价曹操,必须从他的多面性入手,所以,我认为,曹操是这样的人:
曹操是伟大的诗人,却不是知识分子。曹操是一个盖世英雄,却婆婆妈妈。曹操是一个感怀白露于野,但却杀人如麻。曹操是一个豪爽无边,却心胸狭小。但,曹操,绝对是历史上的一个千古英雄。

------------------------分割线---------------------------------


我认为,LZ如果想要写的好,交给老师的话,第一个好了,如果捡字数写的话,第二个好了,第一个1000+字,第二个500+字。。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但是现在呈现在这里的还仅仅是客观的介绍。作者在写作《三国演义》的时候,曹操在历史上的面目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但是在作者进行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见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在曹操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来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看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及进行简单分析。
  接上论曹操性格
  1 超人的领袖才能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
  2 任人为贤
  知人善认,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截取《三国演义》中的章节来说明问题,而是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这是三面有可能一举颠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反旗,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贯彻到无条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唐突圣贤、藐视礼法的雄心魄力,则在曹操不惮其烦举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显示。曹操明白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否过“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或即使你有过如“贪将吴起“那种“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你确有能力,仍会得到我的重用。(见《青梅煮酒》周泽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曹操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的。陈先生写道:“孟德三令……则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来所遵奉之金科玉律,已完全破产也。由此推之,则东汉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无从坚守,而其所以安身立命者,亦全失其根据矣。故孟德三令,非仅一时求才之旨意,实标明其政策之所在,而为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之大变革……(详见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我们现在来理解曹操的这种做法时候也许只能从曹操的人格特征来剖析。
  3艺术形象的曹操的性格多面性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仅他的言语、行为已经偏离历史的事实,而且浸透了作家的审美感情。其次,《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残忍、多疑的性格侧面,又有眼光远大、谋略出众、善于用人的雄才大略的一面。对曹操人格的贬斥,实际上是和他的优点一起表现的,正所谓的泥沙俱下。曹操是惯于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这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清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特性使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奸雄作为性格的主导方面。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
  不过曹操给人感觉很实在,任何好的管理者都会是有几重性的。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形象,具有多侧面的复杂性格、多层面的组合、独特的个性化力量,于是,就出现了官渡大战中的喜剧效果,就出现了赤壁大战中的悲剧结局.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姜维……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诈狡猾的“乱世之*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于所谓‘炎刘’实有大功”;“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世俗说话人及一般听众所能理解”。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曹操与杨修》、《曹操与蔡文姬》等影视剧的播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较大的“三国热”。这些影视作品和随之产生的影评、剧评,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析研究,多受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的影响,重在突出其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诈狡猾的“乱世*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
为此,笔者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并结合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和部分学者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述后认为:“乱世*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笔者就从曹操性格的多元化、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三个方面,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正如“多愁善感”说明不了林黛玉一样,“*诈”也远远不能把曹操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但当他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又动了真情实感;“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评价入木三分,表现出敏锐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但却对刘备后园种菜、闻雷失箸的韬光养晦之计毫无察觉,又显得十分愚顿;曹操一方面极力搜罗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又嫉妒人才,斩杀聪明过人的杨修;在曹氏集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曹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充分展示了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但“梦中杀近侍”又显露出内心的狐疑和空虚;曹操有时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前劝阻之人,有时则刚愎自用、无比骄横,故有濮阳之狼狈,赤壁之败绩;“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释关羽”,曹操的宽宏大度令人叹为观止,而荀彧、荀攸这些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谋之士稍有冒犯,便翻脸不认人,其气量之狭窄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人物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着自己的丰富侧面。这些乍看起来互不见容的侧面融为一体,形成了曹操多姿多彩的性格世界。
作者在写出曹操诸多性格鲜明而巨大的反差的同时,还提供了形成这些反差的真实可信的内在依据。曹操生逢乱世,置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台上,较之常人其社会关系更加特殊;曹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有志于“削平天下”,其生存意志比常人更加强烈;曹操的文韬武略,不仅芸芸众生难望项背,而且当时的群雄即使是刘备、孙权也无法相提并论,不得不曲居其下让他三分。凡此种种,决定了曹操这个人物既可以建树重大的德行,也可以制造重大的罪恶,他的性格内部的冲突更加尖锐而多样,诸多性格之间的辩证内容更加丰富而突出。罗贯中对曹操性格诸元素相反相成的表现,符合生活与人物性格的逻辑,体现着艺术的辩证法。
2、复杂多变、正反交*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多变的。以“赦免张辽”这一情节为例,曹操初欲手刃张辽,暴露出易于冲动和气量狭窄。但听了刘备、关羽的劝谏,又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显现出惊人的反应控制能力和过人的度量。他爱惜张辽之才是真诚的,但说什么“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就显得十分虚伪了。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有失风范的丑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消刘备、关羽救保张辽的影响。曹操从拔剑到掷剑、从恼羞成怒到笑脸相迎,张辽由阶下囚到座上客,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反映了即使是在一件小事上,曹操的性格元素也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丰富的。
曹操的性格之中,反中有正,正中有反,是正反交*的。曹操攻破下邳,首先想到的是先差人进城安民,稳定民心;击败袁绍之后,深感河北百姓之苦,尽免其当年赋税。这些举措,不能全以“虚伪”视之,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与一味杀伐的董卓不同,深知以民为本的道理。但攻冀州时,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曹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曹操性格中的“豁达乐观”,大多表现为胸襟开阔、积极进取、不计前嫌,但赤壁之战中几十万军队顷刻间“灰飞烟灭”,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此刻他反而三次大笑,这时的乐观就是一种强打精神、可笑可怜的自我解嘲了。
再如曹操的“*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高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而是显得很机智、巧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以“望梅止渴”为例,说他*诈、愚弄将士也可,因为梅林毕竟是虚造的幻影;说他机智、爱护将士也可,因为在行军途中将士缺水口渴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达到了将士“不渴”的目的,*诈中有机智,愚弄中有爱护。其余事例,如“装病谗叔”、“刺卓献刀”、“借头稳军心”、“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是如此。既有*诈狡猾、虚假伪善的一面,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求贤若渴的一面。
二.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
出于正统的需要,在罗贯中的笔下,在后世许多学者的文里,在文学艺术之中,在舞台艺术之中,曹操总是得不到半点“好处”,人们对他总是贬多于褒,将他塑造成为花脸式的“大*臣”。只有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等少数学者,敢于站出来为他“叫屈”,替他“平反”。
纵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活动,以赤壁之战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操与后期的曹操比较,前雄后*、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总的说来,功是大于过的。
1、前雄后*、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
前期的曹操虽已开始“挟天子”,但目的却在“令诸侯”。他此时面临的主要是与中原各个军阀的矛盾,所致力的是壮大实力、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作者在表现曹氏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业过程中,重在表现曹操的“雄”、“智”和“可爱”。后期的曹操主要处理的是与蜀、吴的矛盾,尤其与以恢复汉室相号召的刘备集团的矛盾更为突出,其最终目的是“扫清四海”,统一天下,取刘汉而代之。此时作者重在表现曹操的“*”、“愚”和“可恨”。曹操的形象是流动变化的,大致说来,前雄后*、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
作者罗贯中在表现曹操的*与雄、智与愚、可爱与可恨时,并不是截然分明、纯粹平行的,而是交*混杂、互相包容的。*是雄者之*,雄是*者之雄;愚是智者之愚,智是愚者之智;恨是爱者之恨,爱是恨者之爱。例如曹操大宴铜雀台时,臣下有劝进之意,他当即宣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这些话,当然不无自我开脱、自我粉饰的成分,但他毕竟没有称帝,却是不争的事实。宋贤评曹操诗云:“虽秉权衡欺幼主,尚存礼义效周文”,对曹操的评价比较恰如其分。这也是曹操“藏*”的地方。
2、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曹操的发绩,是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通过招兵买马、诱降义军、招降敌将、招降敌兵等手段,网罗了许多人才,扩充了军事实力。先是高举“忠义”大旗,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然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逐步削平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为了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对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敢于打破世族门第的观念,罗致了许多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他还对那些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加以抑制,不至使他们尾大不掉,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和军阀权力。这些举措,不但巩固了摇摇欲坠的汉末中央政权,而且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北方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和平环境之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曹操死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终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
3、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不仅*着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如果不是程昱即时劝谏,恐怕就连献帝本人也要被废黜了。此后,曹操权势更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只要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后快,马腾父子三人被诱杀,伏后、伏完“为国捐生”,耿纪、韦晃等“五臣死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多年来,曹操杀人不眨眼,结下了不少仇家,常害怕被人谋杀死于非命。为了掩饰自己怕死的丑态,便编造谎言,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要左右亲信在他睡着后“切勿近前”。当一个大白天忠于职守的近侍替他覆盖落被时,他便“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假装吃惊地问“何人敢杀吾近侍?”,还假惺惺地痛哭,命人后葬。曹操的这些举动,一来是为了证实自己“梦中好杀人”,二来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替他卖命。当耍弄权术的手段被杨修识破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曹操便借故斩杀了杨修,让这个秘密永远石沉大海,不为人知。
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报父仇攻徐州”,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
(4)虚假伪善,*诈狡猾。
曹操的伪善和*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诈狡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们的根基逐步稳固、事业蓬勃发展到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时期,他们便开始骄傲自满、追求起声色犬马和个人享乐来,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心和权势欲的曹操也不例外。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无涉;曹操本以“*女”视之,岂有扶为正室之理?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个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大怒说,“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让杨修所助的一方占据了上风。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
曹操所犯下的过错,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结束军阀割据、追求国家统一当中所犯下的过错。曹操的一生,功是大于过的。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社会动乱中,曹操本来“名微而众寡”,凭着他的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凭着他的雄才伟略,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雄”的地位。尽管曹操有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政治家曹操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要在群雄林立的动乱社会中求得生存,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是不行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就是因为他具有这样的目光和胆识。当汉末中央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曹操大胆采纳了谋士荀彧的建议,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此后,他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的名义行事,而且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通过对当时的群雄逐一进行分析后认为,淮南袁术是“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荆州刘表“虚名无实”、江东孙策“藉父之名”、益州刘璋“乃守户之犬耳”,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刘皇叔具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气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这些评价都十分中肯,入木三分。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智深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曹操宛城征张绣时,见张绣的使者贾诩才思敏捷,“应对如流,甚爱之,欲用为谋士”,贾诩以不弃张绣婉言相拒,他亦不为过,反待之甚厚。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以曹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当首屈一指。”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曹操“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
2、军事家曹操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曹操治军素以“军法甚严”著称,对百姓也颇为爱护。宛城征张绣时,正值麦熟之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夏侯敦所领青州之兵“劫掠民家”,于禁领兵“于路剿杀,安抚百姓”,青州之兵诬告于禁谋反。曹操查明真相,不仅惩责了夏侯敦治兵不严之过,而且对于禁大加褒奖,“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攻冀州时,曹操曾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平定冀州后,又下令尽免河北百姓当年租赋。这其中虽有伪善的一面,但更多的却是爱民之举,毕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曹操的机智,在《三国演义》中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曹操“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曹操的指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指挥若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曹操多年征战,不避箭矢,不避斧钺,常常亲自领兵上阵,与群雄厮杀,曾被兵卒所擒,被徐荣射中肩膊,被马超追杀得“割须弃袍”。他的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激励了全军将士莫不死战,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以身作则,要数“割发权代首”这一事例最为典型。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之中,曹操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形成了系列的军事理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著有《孟德新书》,历史上的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综上所述,“乱世*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


关于工作评价评语
认真做好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外资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成效。为人正直,待人热情,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希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跟踪问效服务。看过工作评价评语的人还看了:1. 同事工作表现评语大全 2. 对一个人工作的评语 3. 个人考核评语精选 4. 点评总结的评语 5. 员工评价评语大全...

关于工作评价的一些语句,比如工作积极、有责任心等等
在工作中,能从工作大局着眼,服从安排,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心中装有学习,心中装有工作,不吝啬自己精力与时间激付出,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学习优秀员工的方法,认真完成了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尊重 该员工工作态度积极,...

评价老师的优点跟缺点评价老师的句子
关于评价老师的优点跟缺点,评价老师的句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从小到大我的老师有很多,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现在的班主任,他虽然只教了我一个学期,但是我对他的印象却很好。2、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他很特别,他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想...

家长评价学生的评语怎么写
孩子上学的时候,要对孩子写一些评价,但是有很多的家长是不会写的,下面一起来看家长给孩子的评语精选20句,希望有所帮助!一、关于学习的评语10段 二、关于长大懂事的评语10段 一、关于学习的评语10段 1、希望你虚心的学习,有特长之处加强学,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力争具有高尚的道德...

家长评价孩子的闪光点怎么写
写法如下:1、亲爱的家长,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您孩子的闪光点。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在绘画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他能够用色彩和形状传达情感,并以独特而精湛的技巧呈现令人惊叹的作品。2、尊敬的家长,我希望向您介绍一下您孩子最引人注目之处。她在学校里展示了杰出领导才能,经常主动组织...

高三老师对学生的评语
头脑敏捷,言谈伶俐,举止大方,有这些优点,一定会让你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宽广顺当。学习上要对自己高要求,要坚持高付出,最后才有高收获。1、头脑敏捷,言谈伶俐,举止大方,有这些优点,一定会让你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宽广顺当。学习上要对自己高要求,要坚持高付出,最后才有高收获。2、树立了高远...

100字好评评语大全
打开后让我惊喜的是,宝贝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不得不得竖起大拇指。下次需要的时候我还会再来的,到时候麻烦掌柜给个优惠哦!收到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忘了评价,今天才想起来,不好意思,宝贝质量很好,特别满意,卖家人也很好,以后有需要还会再来你们家,祝店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拼多多好评语有哪些?
拼多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用户真的挺多的,而且在评论这一块,我发现拼多多和其他一些老牌网购平台是不相上下的,其实评论对别人,对自己都是好事,别人能根据我们的评论挑选商品,而我们去评论也能提高自己账号的活跃度,一举两得啊。一些用户有时候买过东西可能想评论,但一时半会想不出写什么,然后这事就搁置了,为了解...

写一篇关于评价的作文
6-古人对荆轲的评价一般都是“悲情英雄”,赞赏同情和可惜。他本来将成为扭转历史发展方向的大人物,可惜功败垂成。古人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人觉得秦始皇是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虽然结束了战国动乱,但这是以血与火来征服的,全国的种族和人民都被他得罪光了。而且他开启的秦王朝更加残暴,...

评价领导的优点缺点领导十个优点十个缺点
27、管理是一门大学问,也很难有评价标准,适合的就好。28、它需要实践与知识的长期积累,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我是有一点实践,了解一点人性,看了一些管理文章,但仍远远不足。29、缺点:语言表达本事欠缺。30、2、有时候过于自信,认为自我工作安排的很好,就贪睡。31、3、年轻经验不足,导致做...

南沙区18549205554: 给我关于《三国演义》的评价,500字左右 -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

南沙区18549205554: 谁能谈谈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的创作特色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这部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南沙区18549205554: 怎样评价三国演义? -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南沙区18549205554: 《三国演义》总体点评? -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

南沙区18549205554: 《三国演义》意义在何?好在哪里? -
抄勤羚羊: 1.讲述历史,虽然只有七分实,但是别忘了,那些自称为正史的书并不一定是史实,加入了一些统治着自己的观念,甚至歪曲了历史. 2.启迪人们的思想,教人忠,义和做人. 读书必先明版本,这是学术研究的常识.要全面、系统地研究一部作...

南沙区18549205554: 急求对三国演义的评价10个字以内 -
抄勤羚羊: 成王败寇

南沙区18549205554: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400字 -
抄勤羚羊: 01.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

南沙区18549205554: 关于三国演义的评价 -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二者不可等同视之.若说生动形象,当然要推演义;若论真实性,就是更接近历史真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不如陈寿的《三国志》罗!

南沙区18549205554: 三国演义100字左右评语 -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应该就是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确,在我看来,贯穿整部演义的,其实就是这句话.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基础的观念,就是“人、家、国、天下”的观念,而罗...

南沙区18549205554: 简评《三国演义》
抄勤羚羊: 《三国演义》:历史的审美演绎.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采用长篇章回体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三国纷争的历史,在恢宏的历史画卷中描写了1183位人物形象,所写人物之多在我国小说中位居首位.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