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作者&投稿:夷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始终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既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有机发展过程。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并担负着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历史使命,因此它必然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过渡性这两重性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个经常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机体,是一种处于不断变革中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与之相适应得社会生产关系的经常变革是这种生产方式区别于以往的生产方式的突出特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经济制度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奴隶制、农奴制是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同样如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既具有以往奴隶制、封建制所不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又具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考察,应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着手。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1、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以往社会制度相比较,它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的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因,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
  2、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关系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重大调整。一是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的发展。二是由股份资本到一般垄断资本的过渡。三是由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了资本的社会化,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几次大调整,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进行的,并没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总之,资本主义与以往社会制度相比,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各种要素的创造。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内在根据。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不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它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是一对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是对抗性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的。其他矛盾都是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如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产生的各种矛盾,十分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随着这些矛盾的发展它必然要被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元朝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技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以说,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现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发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等政权的产生,使13世纪之后的欧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东亚、中亚和西亚地区昔日林立的诸多政权顷刻间消失,欧洲的部分地区也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毫无疑问,残酷的战争,剧烈的社会动荡,曾给欧亚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征服战争以及随之建立的蒙古政权,在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欧亚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壁垒被打破。蒙古族统治者鼓励通商的开放政策,便利、安全的驿站交通,拉近了欧亚之间的距离,使各种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成为现实,缩短了欧亚大陆区域之间因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地理空间和人为封闭造成的文明进程的差距。交流让中国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认识了中国,东西方之间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了新的时代。如果从中国文化史角度观察,蒙元王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影响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但是,如果从对外影响范围、往来国家数量和国际地位角度比较,唐朝与元朝是无法比拟的。优惠的通商政策、通畅的商路、富庶的国度、美丽的传说,使元朝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为国际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由陆路、海路来到中国,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中国,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著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创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元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周边国家、中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了解更加清晰,足迹甚至延伸到西亚和西欧。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绍,不再局限于道听途说,而大多是亲身经历。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所记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国史实“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载内容。类似的文献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认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不是的,元应该是蒙古政权,在元朝,汉人是低等人,蒙古人也未被汗文化同化。确立行省制是好的,利民措施是好的(但是为了维护统治)。但总体说是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中央大国,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中国 蒙古帝国
印度 大英帝国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一直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时,蒙古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铁木真。它作为部落首领,于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中国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它于公元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消灭金朝,为统一全中国作好了准备。此时,成吉思汗已死,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先后继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从此,北京才逐渐成为中国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在国内,为了统治汉族人民,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底。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故而,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多次汉族与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
因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生产力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以来,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所以元朝的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经济的起步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元朝年间,中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纺织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出现了以黄道婆为首的一批手工业者,使当时的棉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元世祖年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它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
物质的丰富使元朝的统治者生活逐渐奢华起来,同时也使蒙古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元朝后期,各皇帝都过起豪华的生活,为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尤其是汉族人民被压迫尤为严重。于是汉族人民以各种形式起来反抗元朝暴虐的统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就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而后,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起义军中,出现了一批优秀将领,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所领导的部队实力最为强大。从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并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部,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他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协助下,于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后历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国历史上较强大的王朝之一。但由于元朝对汉族人民的歧视,使其过早灭亡,成为将来的清朝统治者的前车之鉴。此外,元朝的统治,为我国画订了以后的大致范围,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的疆土在此基础上一直未发生太大变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后也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


元朝历史简介
元世祖年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它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物质的丰富使元朝的统治者生活逐渐奢华起来,同时也使蒙古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

元朝的时候用阳历了吗?
没有。元朝,1271年—1368年。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我国是1912年才开始使用公历。

元朝多少年历史呀?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元朝特点:其一,元朝的疆域辽阔。元朝时期的疆土向北已经扩张到了今天的西伯利亚地区。也曾有和元朝同时期的欧洲人这样描述到“成吉思汗的铁蹄已经踏进了欧洲”。其二,元朝的军事...

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 ***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大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全国性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中国。下面说一下。“干哉大元”,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当时就因看到了...

元朝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元朝1271年建立,1368年灭亡。一、建立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

为什么历史很少提元朝?
此外,在明清时期,汉族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而元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无法与之匹敌,因此在后世的文化认知中也被忽视或者被轻视。更详细地说,由于历史记录的保存和传承受到了很多的干扰和破坏,因此有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不太准确或者不完整。例如,元朝时期的史书《元史》在...

元朝六大历史真相,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元朝的黑暗、专制、残暴的皇帝、残暴的大臣、腐败的人分为四类...看来这个王朝没有天理,还能统治天下汉人这么多年。真的是黄金家族的祖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通过元朝的六大历史真相来了解真正的大元朝。第一,宽刑慎法,几代难。元代刑法的最大特点是宽刑慎法。忽必烈汗元世祖在登基...

元朝有多少年历史?
历时98年。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

为什么元朝的历史,不像其它朝代,为人们所能耳熟能祥呢.
原因有三:一、是个短命王朝,仅仅九十多年历史。二、跟清朝不同的是,元朝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官方的文件、档案基本上也都是用蒙古文写成。元朝灭亡后,这些史料有的毁于战火,有的因无人认识被丢弃一旁而失传。三、元朝虽然也实行科举制,但总的是靠民族和血统来确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由此很多...

元朝的建立 揭秘历史上的元朝是怎么建立的
元朝的建立:元朝(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蒙元,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那么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呢?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少数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

罗平县17114265642: 如何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元朝(大蒙古国)灭宋难道不是中华文明中断的一个实例么?为什么中国还要称元朝为自己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呢?或者,... -
敞柳三磷:[答案]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由於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后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於中原(大都,即北京),同时管辖地也主要是现在的中国的疆域,...

罗平县17114265642: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敞柳三磷:[答案] (1)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元朝时期行省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罗平县17114265642: 如何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敞柳三磷: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由於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後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於中原(大...

罗平县17114265642: 简述元朝在历史上的位置 -
敞柳三磷: 首先确立了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创建了行省制度..元曲奠定了元朝的文艺之星.. 但是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王朝短暂,最后走向灭亡..

罗平县17114265642: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敞柳三磷:[答案] 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 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⑤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

罗平县17114265642: 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敞柳三磷: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罗平县17114265642: 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
敞柳三磷: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罗平县17114265642: 简要评述元朝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上学吧找答案
敞柳三磷: 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推动了历史发展的步伐.一个朝代的成立.都有着他的兴衰成长历史.至于他们不是汉人在统治华夏那是部分人的侠爱思想.华夏民族最早也只有四大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演变今天多民族.

罗平县17114265642: 为什么历史上对元朝总是轻描淡写 -
敞柳三磷: 历史上对元朝总是轻描淡写的一个原因是统治中国的时间短,只有六十多年.第二个原因是元朝地域非常广,中国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部分.第三个原因是历史学尚有争议,很多史学家不承认元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认为是侵略者政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