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胜陈有谅的原因有几

作者&投稿:怀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朱元璋的成功原因??~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三 打造铁军

  朱元璋有一支军队能打仗,战无不胜,军队从哪来呢?朱元璋是一介匹夫,无尺寸之地,无任何依靠,但是朱元璋他的部下有能征善战的骁勇悍将,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这些人都为他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为什么?朱元璋善于识别人才,善于指挥利用人才。这些人都听他的,像徐达,开国功臣第一,说徐达能征善战攻无不克,可是到了朱元璋面前恭谨得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当然徐达有徐达的想法,可是我们看徐达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朱元璋能够驾驭徐达。所以有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给他冲锋陷阵。

  那么有了将,还要有兵,兵哪里来?老百姓啊,穿上军装的农民。开始的时候就是乌合之众,要让这些军队都能够听指挥,令行禁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元至正十八年,就是1358年,当时他的事业还不大,军中缺少粮食,缺少粮食朱元璋就下令节约粮食,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不许使用粮食酿酒,粮食都不够吃你还去酿酒,这是军饷啊。可是有一个将领的儿子违反了纪律,就拿了粮食去酿酒,是谁呢?胡大海,胡大海的儿子在军中酿酒,破坏了朱元璋的军纪,朱元璋大怒,抓了要把胡大海的儿子杀掉。下边的督师王海权朱元璋说你不能够在这个时候杀胡大海(的儿子),胡大海现在在前方,在浙东正在作战,你要安他的心,如果杀了他,胡大海带着兵叛了变怎么办呢。朱元璋说我宁可使胡大海叛变我,我不能让我的军令不行,杀,就把胡大海的儿子杀了。如此严厉的措施,如此坚定的决心,造就了一个铁军。胡大海是什么人?是很早的时候追随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了,屡立战功,胡大海本人说我不是读书人,但是我就知道三件事,第一个是不杀人,第二个是不抢妇女,第三个是不烧房子,胡大海很懂得军令。所以朱元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要为了加强军队纪律,胡大海非但没有叛变,后来还更加忠诚和勇敢。当然胡大海后来是在军队内部的矛盾中他被别人杀了,可是朱元璋用杀胡大海的凶手的血祭胡大海,他也很对得起胡大海。
就是他和将士之间的关系,他能够驾驭将士,能够统帅这一支军队,建立这个军队铁的纪律,造成了他夺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 尽管朱元璋打造了一支铁军,尽管他网罗了天下众多的帮手,但是在他领地周围的这些昔日红巾军的战友们,都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而且这些人的力量和地盘要远远比朱元璋强。朱元璋要想登上皇位,就必须首先把这些割据势力一一解决掉,统一南方,这样才有可能北上推翻元朝建立新王朝,但这又是多么地艰难,朱元璋该怎么出手呢?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四 打好关键之战

  朱元璋缓称王,但是他周围的群雄都已经先后称王称帝,他的周围都有谁呢?有以江东为中心的汉王,后来以武昌为中心,陈友谅;以明玉珍为皇帝的,四川重庆的大夏;在平江苏州立国的张士诚,吴王;还有是方国珍,占领了浙东的庆远、台州、温州;福建的陈友定。朱元璋这个时候他的势力范围在哪里?他的势力范围是以应天为中心,占有皖南的徽州、浙江的建德、鹜州、诸暨、衢州、处州,北邻张士诚、西邻陈有谅、东南临方国珍、南临陈友定。面对这些称帝称王地群雄,刘基给他出主意说你的主要的矛头、主要的力量要对付陈有谅,有这么两句话说“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益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定。”张士诚自己顾自己我们不要防备他,他不用(你)担心,陈有谅没有一天不想消灭我们,我们消灭了陈有谅张士诚就孤立了,消灭了张士诚以后我们北向中原,就可以成功王业。

  当时陈有谅所占的地方是江西湖广之地,他一直想再东进和朱元璋争夺地盘。(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组织了大军东进,当时说是“飞梯冲车,百道并进”,不仅有船,还有陆地(部队)。“飞梯冲车”,要攻城有飞梯,要冲城门有冲车,“飞梯冲车,百道并进”。(陈友谅)造了数百艘大船,大船高数丈,外面包有铁皮,施以丹漆,楼上楼下三层,下面说话上面听不见。朱元璋乘坐的是小船,开始不是陈友谅的对手,战斗非常激烈,叫“一日数十接”,就是一天双方发生小的战役、小的战斗十几次,朱元璋几乎毙命。

朱元璋坐在胡床上指挥战斗,刘基在他的身边,突然刘基说赶快换船,朱元璋来不及思考就跟着刘基跑到另一个船上。还没有坐稳,只见他刚才坐的船被炮击得粉碎。陈友谅在高处看到这个情景大喜,可是他不知道朱元璋已经脱险了,又在别的船上指挥战斗。朱元璋坐的小船,他要采取小船灵活的策略,他看到对方大船都是连锁为阵,于是在东北风起来的时候,他就放火烧船。大火起来一下把陈友谅军队烧乱了,烧死了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仁号称“五王”,能征善战,五王一死,陈友谅的军队受到士气的挫伤。陈友谅也在了解朱元璋军队的情况,他发现朱元璋坐的船是白色桅杆,于是他下令第二天大家集中攻打白色桅杆的船。朱元璋也有人探知这个情况,他就命令所有的船都换上白色桅杆,第二天再打,从早上九点多种打到下午一点多种,从辰时打到午时,陈友谅大败。陈友谅军败要逃出鄱阳湖,刘基告诉朱元璋说你一定要扼守湖口。陈友谅被扼守湖口多日,不能够脱身,叫做“兵困粮竭”。这时候朱元璋又给他使了攻心之计,给他写了信,信上怎么说,说陈友谅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当年你就一败再败,今天你又要失败,如果今天你能够侥幸回去的话,请你取消你的帝号,等待真主出山。

  谁是真主?朱元璋自己是真主,当然陈友谅本人也想当这个真主。就是在兵穷粮尽的时候,加上气,这是士气大乱,最后在乱军之中陈友粮被一箭射中眼睛穿过头颅死了。陈友谅军就彻底失败了,第二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来到朱元璋的军中投降。鄱阳湖大战解除了朱元璋通往帝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成为他事业当中的关键一战。从此,他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钟山脚下设立祭坛,祭天,自己登上皇位。一个生气勃勃的大名皇朝从此诞生,一个赤贫的牧童、一个无依无靠的游方僧人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传说:

陈友谅夫妇是假天子真皇后
朱元璋夫妇是真天子假皇后
传说陈友谅带兵打仗只要他老婆(达兰)在城墙观望则必胜,后来这是被陈友谅知道,他很不服气,不准老婆出门,达兰气病,从此陈友谅兵败如山倒……

我还有很多很多关于陈友谅的传说你要不要听?都是家里长辈跟我讲的,因为:
我-就-是-陈-友-谅-的-后-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元末社会斗争是复杂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农民起义的斗争锋芒是否直指蒙汉地主阶级政权,狠狠地打击封建元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是辨识真假农民起义的重要依据。 东系红巾军;刘福通荡涤了北部广大地区,抗击了元朝军队的主力,为推翻元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方的几支武装力量中,举足轻重的是正统的红巾军陈友谅和打着红巾军旗号而实行兼并扩张的朱元璋部。张士诚、方国珍均先后反复投降元廷,接受了官职,为元服务,已不能称为反元武装了。朱元璋虽未公开降元,但在形势紧迫,察罕帖木儿连连取胜之际,也曾企图与元通好。“通好”为了“缓势”[44],他所缓的是与元王朝对立之势,目的是便于自已聚集重兵攻击陈友谅。朱元璋的联元反陈策略确给他带来了好处,陈友谅的战略重镇安庆成了他手中的战利品。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这些政治武装集团中,唯独陈友谅和元统治者没有任何瓜葛,他在反元斗争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坚定不移,称雄江南,直到1 3 6 0年称帝后,才被牵扯进兼并战争的漩涡。 陈友谅本想联合张士诚与朱元璋火并,但“士诚龌龊自固,不敢应”[45],陈友谅孤军疾驰应天,结果大败而归,但他虽败不馁,整军再起,正如高岱所评:“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生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败衄之后,旬日之间,而能陷城摧敌,其能开拓封疆,奄有荆、楚,亦一时之雄也”[46]。谈迁赞扬他“东南无二”[47]。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战争中“愈蹶愈奋”,直到最后败亡前夕,还能“至倾国六十万尝试江流,牧野、昆阳、赤壁、淝水,古帝王豪杰能用其众者,未之有闻”[48]。陈友谅不愧为叱咤风云的一世之雄。 但为什么陈友谅建汉称帝后仅四年就有鄱阳之败,接着就国破身亡呢?究其原因,绝非出于陈友谅中流矢之偶然,是有其必然之主因。 陈友谅先事文俊,后又杀文俊,这虽然是内部分裂的一个表现,但杀之有理,因为倪文俊首先在起义军中制造矛盾。因此,不论陈友谅主观想法如何,杀了倪文俊,安定了人心,维护了团结,使起义军能一致对抗元统治者,可以说陈友谅为反元事业办了件好事,所以军事上进展很快。可是时隔不久,陈友谅不顾农民起义军的利益,特别是在攻占太平后陶醉于胜利,忘乎所以,野心勃发,谋杀其主徐寿辉。尽管徐寿辉“术强无他能”[49],而且一直是“权在臣下,徒存空名尔”[50]。可是他却是神权、皇权的象征,对农民起义军起着号召和团结的作用。陈友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他就不可能料到自已黄袍加身,竟会使“将士皆离心”[51]。反映最强烈的是明玉珍,“友谅弑其君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谋以兵讨之,不果。乃东守夔关,绝不与通,立庙祀寿辉”[52]。1 3 6 2年,明玉珍称帝,国号夏,建元天统,起义军彻底分裂了。陈友谅失去了对内部的控制力量,开始走上众叛亲离的败亡道路。 对照朱元璋对小明王所采取的手法,问题就更为明显,朱元璋自已势力越强,表面上对小明王尊奉越高,甚至惧怕张士诚把这块招牌抢去,竟然冒险亲自出征,劫来小明王软禁于滁,待到自已称帝条件完全成熟,还要假借他人之手除之,以保持自已的清白。即使在小明王被他除掉之后,在一些公开场合,朱元璋仍假惺惺地抬出这个无害的偶象,为自己谋利益。狭隘的利己思想,使陈友谅过早的不择手段地杀了徐寿辉,从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加强了敌方势力。 鄱阳大战,陈友谅身亡,朱元璋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友谅亡,天下不足定也”[53]。何以如此?因“自元人失驭,群雄蜂起,逐鹿之夫,所在都有”,然而,张士诚、明玉珍、方国珍等“皆阖门坐大,非有图天下之志也。独陈友谅以骁鸷之姿,奄有江、楚,控扼上游,地险而兵强,才剽而势盛”[54]。朱元璋在刘基的启发下,终于认识到众多政治军事集团中能与自已匹敌抗衡的只有陈友谅,如不灭其于始初,将来则必败于其手,于是他采纳刘基的意见:“首规伪汉,后取伪吴,成算在胸,次第不爽”[55]。步骤确定了,首先就不择手段,想方设法瓦解陈军,联合其他武装集团,甚至不惜勾结元军,孤立陈军,集中兵力以武力打击陈军。陈友谅屡战屡败,最后只有孤注一掷。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得到的也只能是彻底失败的惨局。 陈友谅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迷信于武力, “矜其强大,日寻于长矛大镞之间”[56]朱元璋在总结鄱阳大战时就说到这一问题:“汝不闻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陈友谅兵虽众,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矢引用兵连年,数败无功,不能养威俟时。今日适劳于东,明日又驰于西,失众心也”。朱元璋接着评论说:“夫师贵时动,动则威,我以时动之师,威不振之虏,将士一心,人百其勇,如鸷鸟搏击,巢卵俱覆,此所以为吾破也”[57]。陈友谅只是一个擅长厮杀的勇将,而不是一个像朱元璋那样精通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懂得配合战争进行相应的政治斗争,正如孙正容先生所指出:“从个人器度及政治谋略,上结统治阶层之合作,下取人民大众之支持,旁争兵敌之归附,则陈氏固不能望元璋之项背”[58]。 陈友谅忽略在自已所占领地区内发展经济,建立必要的战略基地,给战争以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不恤内安民,而急于求成,疲惫于战场,过多地消耗了自己的实力,这就注定了陈氏败亡的命运。 朱元璋礼贤下士,延揽人才,团结一批地主级阶知识分子,群策群力。他每到一地,笼络人心,如占金陵后,立即“召官吏父老人民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兵戈并起,生民涂炭,汝等处危城之中,朝夕惴惴,不能自保,吾率众至此为民除乱耳,汝宜各安职业,毋怀疑惧,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居官慎勿贪暴,以殃吾民’。民皆大悦”[59]。朱元璋安定后方,巩固根据地,甚至减免赋税,以收民心。吴王元年正月下令:“且太平,应天诸郡,吾创业地,供亿最劳”,“于是令免太平府租赋二年。应天、镇江、宁国、广德租赋各一年”。因此出现了三月陈友谅守将邓义亨率众投降之事,使朱元璋平定了湖南全境。 而“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61],他妄自尊大,刚愎自用,不能纳言,将士均不敢进谏。到了后期,由于举措失当,人心丧失,为他效命疆场的将领纷纷叛离归降朱氏,到头来成了孤家寡人。在对朱元璋的战争中,他不懂用兵之道,采取了完全错误的作战方针,“昧强弱之势,失先后之著,据形胜之地,不能进取襄、邓,以窥中原,昧观衅之法,漫焉轻步龙江,已取覆败”,待到朱元璋“有安丰之后,金陵空虚,则又老师洪都而不为扼擣之计” [62],陈友谅的失策是明显的,朱元璋在险胜之后,他曾评论此事:“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我之出,京城空虚,顺流而下,捣我建康,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此计之下者,不亡何待”[63]!实践反复证明,那些有勇无谋的主帅,只能把军队引上毁灭之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了解陈友谅的莫过于他的敌手朱元璋。至正二十四年(1 3 64年)三月,也就是在陈友谅败亡后半年,陈友谅的儿子投降朱元璋,朝见时朱氏不无感慨地给众臣分析了陈友谅失败的原因:“陈氏之败,非无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驰,不能坚忍,恃众寡谋,故至于此”,“举措一失,逐致土崩”[64]。这个分析确是精当透彻切中要害。权术、智谋这一切正是朱元璋比陈友谅高明得多的方面。


朱元璋称帝后的治国手段
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 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20万,直 捣张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

陈友谅的具体身世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

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个人。请说的公正全面点
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 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20万,直 捣张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

朱元璋生平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朱元璋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

朱元璋的家庭背景
四月,陈友谅乘虚进围朱元璋辖地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奋力苦守85日。七月,率舟师20万往援,陈友谅撤围,东出鄱阳湖迎战。在与陈军决战中,先用火攻挫其锐气,继扼湖口,水陆伏击,歼灭陈军号60万,并击杀陈友谅,创造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次年正月,在应天即吴王位,置百官。不久,率军西征武昌,...

陈友谅战死鄱阳湖,为何朱元璋在战后会感到害怕?
在后来,经过了元璋的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迎战陈友谅,并将其与陈氏集团决战的地点选在了鄱阳湖。要知道,这一仗,朱元璋配上了所有,他的前途,他的未来以及他的命运。就当陈友谅抱着必胜的心情去讨伐那个连自己都对此次战役自信不足的朱元璋时,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陈氏集团以最后的失败告终,这...

朱元璋简历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

古代战争故事《鄱阳湖大战》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他养精蓄 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 南昌)。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 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

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取得胜利,为何后来回忆时却感到很害怕?
以少胜多,好不容易打败了陈友谅,让鄱阳湖大战成为了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以少胜多的大战。而朱元璋之所以可以以少胜多就是因为陈友谅太骄傲轻敌了,在这场战斗里,朱元璋使用了很多计策,虽然自己在硬件设施方面没有陈友谅的厉害,但是他会利用风向,利用水位的涨落,使陈友谅的好武器发挥不出作用来。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朱文正跟随朱元璋后便展现出了他极具天赋的军事谋略和胆识,屡立战功,最著名的就是洪都保卫战,以区区四万的兵力抵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85天的疯狂进攻,可以说洪都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守城战,奠定了朱元璋战胜陈友谅,一统天下的基础。可惜的是后期朱文正对朱元璋的封赏...

开平市18322762230: 陈友谅为什么输给朱元璋 -
卓向抗病: 1.上下离心 陈有谅原为天完政权的将领,通过杀害天完丞相倪文俊得以控制徐寿辉,后又杀害徐寿辉正式夺取西系红巾军的天完政权.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陈有谅面对不少忠于徐寿辉的将领叛变,上下互相猜忌,不少天完将领如傅有德、丁普...

开平市18322762230: 陈友谅和朱元璋历史 -
卓向抗病: 朱元璋起兵时陈友谅已经很强大了,拥有很多大战船,而朱元璋运用各种战术在鄱阳湖之战中彻底打垮陈友谅,杀死了陈友谅.

开平市18322762230: 朱元璋战胜陈友晾的原因 -
卓向抗病: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指挥上的失误.本来,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丰,造成应天空虚.如果陈友谅不是先攻洪都,而是以一部兵力对洪都进行牵制,主力顺流东下直攻应天,那么朱元璋将处于陈、张夹攻、进退失据的不利处境.但陈友谅却把矛...

开平市18322762230: 朱元璋如何打败陈友谅 -
卓向抗病: 1.刘伯温的主战思想. 2.间谍战朱元璋更高一筹. 3.张士诚的间接配合(张士诚啊~早不出兵,等朱元璋灭了陈友谅你在来打,性格决定一切啊) 4.有个好老婆

开平市18322762230: 朱元璋鄱阳湖之战胜利靠的是什么?除了人的因素,有没有其他的~
卓向抗病: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陈友谅战略指挥上的失误

开平市18322762230: 当年朱元璋是否通过风水学来葬母击败陈友谅? -
卓向抗病: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敌人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中相持不下,曾派人到江西一带遍访名山,最后访到卧龙岗,以为山势盘旋如卧龙,是出帝王的大穴.由于战争的需要,风水师和朱元璋手下谋士都力主赶快营葬,以求速发.这时,朱元璋家中并...

开平市18322762230: 《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先灭陈友谅的原因是 -
卓向抗病: no no no 楼上的都不对!肯定都没有看过明月的那些事儿啊O(∩_∩)O哈哈~作者是这样分析的(其实是朱元璋分析的),陈友谅不像张士诚(朱元璋对他的评价只有俩字:量小),他是有野心和抱负的,如果先打张士诚这个土财主,陈友谅必定会援助他从而使得朱元璋腹背受敌,而如果先灭陈友谅,张士诚只会隔岸观火,唉!性格决定命运啊!楼主,都是明矾,给个五星呗 ^_^

开平市18322762230: 为什么朱元璋会选择先攻打陈友谅,而不是实力更弱的张士诚呢? -
卓向抗病: 朱元璋深知张士诚的性格,张士诚虽然弱小,但也没办法马上吞并,一旦联合陈友谅自己就危在旦夕,陈友谅才是真正的对手,自己和陈友谅打起了,张士诚只会选择隔岸观火.朱元璋虽然是个农民出生,但是对于局势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开平市18322762230: 陈友谅为什么会败给朱元璋
卓向抗病: 主要原因是陈友谅没读过《三国演义》 鄱阳湖大战之时(这是关键的一战) 陈友谅仿造曹操 将数百战船用铁链栓连 老天就顺着陈友谅的意思挂起了东风 老朱此时可不会便宜了老陈 就趁机放起了火箭 老陈就这样拜拜了

开平市18322762230: 朱元璋为什么能完胜陈友谅 -
卓向抗病: 会打,战略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