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韩愈的<诗说>里一段话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学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诗人韩愈曾作一首诗,其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劝人学习,并可以选作布置教室的对联~

韩愈的《劝学诗》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文章《进学解》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韩愈《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充,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全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全文翻译: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充,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属河北),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贞元进士,先后赴宣武节度、徐泗濠节度幕中任职,入朝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贬山阳令。宪宗朝还京官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知制诰, 随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迁刑部侍郎,以谏迎佛骨,触怒宪宗, 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朝调任吏部侍郎。病逝长安。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生平简介:
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25岁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36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50岁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诗歌有独创成就,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韩愈的集子,为其弟子李汉所编,外集为宋人所辑。现存韩集古本,以南宋庆元魏怀忠所编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传的宋人旧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经明代徐氏东雅堂翻刻后,最为通行,系全录朱熹《考异》和节录五百家注而成。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诗集单行注本,清代有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2种。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清代有陈景云《韩集点勘》、王元启《读韩记疑》、沈钦韩《韩集补注》、方成□《韩集笺正》,近人有徐震《韩集诠订》。韩愈生平事迹,见于皇甫□《昌黎韩先生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韩公行状》,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旧《唐书》本传,朱熹并有《新唐书》本传的详注。编为年谱、年表的有好几种,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方崧卿《年谱增考》即合刻在洪谱各条之后。研究著作,王鸣盛《蛾术编》、郑珍《巢经巢文集》、俞□《俞楼杂纂》诸书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术价值。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诗文的代表著作。单篇论文,以近人陈寅恪《论韩愈》为最著名。

应该是《师说》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太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老师那里学习,疑难问题得不到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作可耻。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则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阿谀。”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太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老师那里学习,疑难问题得不到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作可耻。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则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阿谀。”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太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老师那里学习,疑难问题得不到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作可耻。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则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阿谀。”

他爱你的子女就选择老师教他(她),对于自己他就耻于求教,孩子向老师学习,老师教他读书(句读就是句号和逗号,古代代表书本知识),并不是我说的传道解惑。书本知识不知道,学问不懂,有的求教,有的却不求教,学了小而不要紧的东西,却放弃了重要的知识,我没看出他的明智。巫师医生乐师各行各业的人,互相学习却不感到羞耻,士大夫之类的人,表面上是师傅弟子这样称呼的,就群聚并且笑他们,并问 他们,说你门年龄都差不多,学问都也差不多啊,应该为跟没地位的人大交道感到羞耻,多结交那些当大官的。
这是高中学的该可以吧在说你找书翻译书很多的 。


问:韩愈的名言,而不从师,其为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韩愈《师说》里面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这就是在鼓励我们,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大胆发问,不...

请教韩愈师说的原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问谁能为御”的出处是哪里
“问谁能为御”出自唐代韩愈的《驽骥》。“问谁能为御”全诗《驽骥》唐代 韩愈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价微良易酬。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馀。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饥食玉...

“闻而慕之”的出处是哪里
“闻而慕之”出自唐代韩愈的《争臣论》。“闻而慕之”全诗《争臣论》唐代 韩愈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

汪应辰《宋史·汪应辰传》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自幼沉稳,五岁时已能读书,记忆力惊人,识字广博。家境贫寒,他以拾柴火照明,借书苦读,十岁就能作诗。一次郡博士戏问他韩愈十三岁能文之事,应辰以孔子弟子三千而论道的故事回应,显示了非凡的才智。十八岁即考中进士第一,御策中他对吏道、民力、兵势有独到见解,认为...

问韩愈的《猗兰操》里的一些句意
不采摘兰花,对兰花的高洁本身也没有损伤,意指自己虽然不被重用,遭到谗诟,却也心怀坦荡.今日之变故,我是没有做错事,也无须介怀,

关于问的故事
推”好,还是用“"敲”,于是贾岛就问韩愈,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出处:唐代韩愈《师说》:“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译文: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

问一下,谁知道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后四年,即长庆三年(823),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 2.一封两句: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

“问”在古文中怎么说
(2)论难,探讨。《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3)考查;过问。《汉书·韩延寿传》:“望之自奏:‘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敢不问‘“。又与否定副词“不”组合成“不问”,犹“不管“。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凡四方万国,不问海内外,无小大,咸臣顺于...

城固县17131007356: 韩愈 诗说 里 句读之不知后五句是什么? -
卷路门冬: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不焉,或师焉,小学而大遗

城固县17131007356: 诗说的作者及精典句?
卷路门冬: 韩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城固县17131007356: 韩愈的有名诗句 最好有赏析 -
卷路门冬: 唐 - 韩愈 - 晚春 【作者】:韩愈 【题目】: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赏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城固县17131007356: 请问韩愈<<春雪>>的主旨? -
卷路门冬: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

城固县17131007356: 韩愈的诗句名句 -
卷路门冬: 1、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2、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3、 【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 《了凡四训》4、 断送一生唯有酒 ——韩愈5、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6、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7、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城固县17131007356: 韩愈的代表作有哪些? -
卷路门冬: 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1、《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城固县17131007356: 关于韩愈的诗歌大全 -
卷路门冬: 1、《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晚春》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

城固县17131007356: 韩愈看到早春的美景说他完胜晚春的景色这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卷路门冬: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这里的诗句就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

城固县17131007356: 韩愈名诗是哪首 -
卷路门冬: 1.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蓝田县丞厅壁记 3. 师说 4. 送董邵南序 5. 马说 6. 送李愿归盘谷序 7. 韩愈简介 8. 师说 9. 韩愈 10. 听颖师弹琴 1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13. 游太平公主山庄 14. 春雪 15. 湘中 16. ...

城固县17131007356: 求韩愈诗6首(带赏析,短一点) -
卷路门冬: 1.【作者】:韩愈 【题目】: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赏析】:《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