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科举制是怎样完善的

作者&投稿:全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举制度是如何诞生的?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作出贡献的三位帝王是谁~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

科举在唐代的逐渐成熟

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极其残暴,隋朝在只历经了两朝37年之后,便被蜂拥的起义浪潮所推翻。李唐王朝经过南征北讨之后,建立起来。唐王朝建立之初,为了吸收中小地主阶层中的知识人才,曾经一度沿用隋朝科举制度:“武德四年,复置秀才、进士两科”。又“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上等人,每年十月随物入贡。至五年十月,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由此可知,唐高祖武德四年决定恢复隋朝设置的明经、秀才、进士等科,并于武德五年即正式开科取士。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渊次子李世民发动兵变,杀其兄、弟建成、元吉,挟持李渊,迫其立已为太子,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唐太宗励精图志,不断对唐朝的各项政策、制度进行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度也逐渐成熟完善起来。_^~

(一)参加科举者的主要来源
由于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例如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8000余人④。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在各级官学学习,考试合格后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因此被称为“生徒”;自学成才继而向地方政府投牒自举,经考试合格后同地方贡品一起被送入京参加科举者,谓之“乡贡”。唐朝对“乡贡”报考者的要求也不甚严格,除作* 犯科者不得 参加外,只要求商人或工人不得参加,应该说是比较开明的⑤ “生徒、乡贡”这二种人是科举的主要来源。
(二)科举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在这里讨论的仅是最重要的常举。常举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秀才一科要求对有关国家的大政方略问题,作策论五篇。旨在选拔一些具有宏观全局意识的高级人才,因此对考生要求非常高,如果被推荐而来而未能得,所荐州长官甚至还要受处分,以至于后来参加考试人数非常少,唐高宗时曾被停止过,此后也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隋唐
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成为以后的科举。在整个隋朝的三十八年内,总共举行了四至五次科考,总共取秀才、进士十二人。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国子监(国子学、弘文馆、崇文馆)、各地学馆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乡贡则是通过府试、州试的人,又称举人;考头名的称解元。通过朝庭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其余分甲第和乙第。

唐朝初年,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26年),以郎官地位太轻,改由礼部侍郎主持。唐代科举中最常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经。进士一般试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明经一般试帖经、经义、策论。所以进士和明经的区别主要在于辞章和经义。当时人重进士和轻明经。进士每年录取名额不过三十人,加上明经也只有百人左右。

除了每年的常科考试外,还有临时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叫制科。唐代制科的科目见于记载的就有百种,如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达于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参加制科的人不仅有白身,也包括有出身和官职的人。应试者可以由他人举荐,也可自荐。开元以后,全国参加制科的人“多则两千,少犹不减千人”,所以“所收百才有一”。考试以策论为主,也考经史和诗赋。录取后“文策高者,特赐与美官,其次与出身”。制举以开元时期为最盛,唐文宗太和以后就很少举行了。

武则天主政时,曾首创了由皇帝主持,复核进士资格的殿试;和取武将的武科举。但是,二者在唐朝时并未有成为定例。

唐代的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举察制影子。例如: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荐。除了武则天主政的一段时间外,唐代的科举没有糊名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意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材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了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

整个唐朝的科举取士约一万人。唐代的宰相中,百份之八十是进士出身,可见科举的成效。但科举亦并非唐代政府招纳人材的唯一方法,门荫入仕和杂色入流也是唐代重要的入仕途径。到了唐代后期,出身寒门由科举入仕者渐多,与世族门荫入仕者形成两大官僚派系集团,互相倾轧,史称“牛李党争”。

唐朝的新科进士仅授予的官职远较后代进士低微。例如,唐朝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职,明经科的上上第授从八品下官职而进士、明法两科,甲第授从九品上;乙第只能当最小的官从九品下。著名诗人王维考中状元后当的太乐丞,就是从八品下的小官。因此,唐朝的科举类似于现代的基层公务员招考。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隋唐的时候。科举制很盛行。
又由于当时的神会环境。
要扩充国学规模、增大对优秀人员的选拔
就增加了考试的科目。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宋代科举制完善推动社会阶层的变化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完善,对宋朝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细究考来,影响又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积极影响是: 科举制度重文官、轻武将,有效地巩固了皇权。 北宋建国后,就逐渐采取许多措施,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

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科举制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培养官员。科举制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举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

科举制是哪一年被废除的
科举制是1905年被废除的。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科举科举制度是怎么样的?
其次,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准备参加科举,因此,学校便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入学读 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读书的目的、教育的宗旨调侃着士人的心 态,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定位。科举考试的内容...

隋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的先进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是隋朝杨坚的首创,其目的主要是对抗世家大族,尤其是关陇世家。从东汉开始,中国开始了世家豪族阶段。无论东汉的察举制,还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其实都是世家豪门的天下,即使所谓的寒门士子,其实也是世家,不过是相对贫弱的...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朝考在清代,殿试之后对进士们还要再进行一次“朝考”,特派朝中大臣阅卷,然后根据殿试的名次和朝考成绩,由皇帝分别授予官职。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中了状元,就等于做了朝廷的官了古代科举考试的排名情况排名情况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

清代的科举制度
庶吉士的录取要综合复试、殿试和朝考三次考试的成绩等第,而以朝考成绩为主。一般说来,考四数者(即殿试二甲、复试、朝考一等)肯定可以录取;朝考成绩同时也是进士授官的依据。复试、殿试、朝考均重视楷法,书法不好者难取优等。 (四)制科。上述生员、举人、进士系列的考试,均为科举制度中的常科考试。除常科外...

科举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的本质是唐朝开始的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以及考试黜落法,所以科举制开始于唐朝。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

唐朝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极其残暴,隋朝在只历经了两朝37年之后,便被蜂拥的起义浪潮所推翻。李唐王朝经过南征北讨之后,建立起来。唐王朝建立之初,为了吸收中小地主阶层中的知识人才,曾经一度沿用隋朝科举制度:“武德四年,复置秀才、进士两科”。又“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

科举考试始于哪个朝代
特别是到了唐朝和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更加成熟,考试科目和形式也逐渐固定下来。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余年,直至清朝末年才逐渐被现代的教育和选拔制度所取代。因此,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它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代时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郸可休斯: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朝是怎样逐渐完善科举制度的? -
郸可休斯:[答案]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朝对科举制是怎样完善的 -
郸可休斯: 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代时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
郸可休斯:[答案]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方面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按照提纲或课本,不要长篇大论要原话.我做大题先答先加分,网友kkkkkkkkkkkkkkk了! -
郸可休斯:[答案]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取士之时,科举制草创伊始,只是试策小文,还很不成熟.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完善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怎么样一步一步完善的?
郸可休斯: 唐朝科举制不断完善,常设的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为推动科举制的完善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
郸可休斯:[答案]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近代(指南北朝以来)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大臣们不读书,“无学...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科举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唐代是如何完善的?历史上有何积极意义? -
郸可休斯:[答案] 科举制是隋朝时,为了打破官宦贵族垄断官场的现象,为了为国家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而开创了科举制.到了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则先后完善科举制!它的历史意义是打破了达官贵族垄断官场的现象,使得有才识,有真凭实学的人到朝廷...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唐朝对于科举制度完善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郸可休斯:[答案] 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作用和影响) 希望楼主可以采纳!这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

西盟佤族自治县19261042556: 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唐朝又是如何完善的 -
郸可休斯:[答案] 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奉行“九品 科举考试制度 中正... 废除了行之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 总之一句话/;科举始于隋,成于唐,完善于宋,形成的标志应该是隋朝立国后果断进行改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