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说的是那一座山?

作者&投稿:戊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日依山尽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有说"山"乃"中条山,“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诗境中的山,当然也是眼前可以看到的的中条山。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这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也有的说是“旭日升山”,目前,说法不一。

晕 2搂的说错了!

连基本的地理位子都没弄清楚!中条山是在鹳雀楼的东北方~~~而“白日依山尽”明显是黄昏时!

再说~沈括的《梦溪笔谈》说鹳雀楼是“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白日依山尽 下句是“黄河入海流”

而诗名叫做《登鹳雀楼》~

地点:鹳雀楼视线范围内
时间:日落

所以,此山是指:鹳雀楼西南方的某座山,绝非中条山!

当时的情景应该是王之涣背对着夕阳(此时正面是中条山,而非当时日落的山)~看见黄河滚滚而去!写下了此千古佳句!

=========================================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我们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留下千古绝唱,也使一座戍楼成为中华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之一。
鹳雀楼位于蒲州城西黄河岸,唐时此段黄河宽仅200米左右。后来由于地震和洪泛,鹳雀楼址、河谷、古蒲州城均漫淤在四十余里宽的滩涂里。如今,河道已抬高三十米左右,河西是陕西大荔县,一马平川;河东为山西省永济市,背依中条山。
白日依山尽”,究竟是夕阳落山?还是旭日升山?历朝历代,大多数人都理解为夕阳落山,而笔者认为理解为旭日升山,也是有道理的。
“白日”不一定非是夕阳,早上和中午也会有白日。古有诗云:“白日不出光冥冥”,“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白日随天回,暾暾圆如规”。也有诗云:“中天白日”,“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当然也有说傍晚白日的:“白日轮轻落海西”,“兴亡留白日”等。
“白日依山尽”肯定要有山,可是鹳雀楼西望无山,而中条山是在鹳雀楼上看得最真切的、最实在的山。诗人登鹳雀楼,必是触景生情,必是看到了客观存在山。所以说“白日依山尽”应意为旭日东山升尽。
还有诗人登楼的时间。诗人会于夕阳落山时去登高望远,更会在一日之晨去登高望远。诗人在晨曦之中登楼,举首看到白色的日头升尽于中条山顶,俯首看到黄河向大海奔流,故而诗兴大发,写出《登鹳雀楼》绝句,这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鹳雀楼“前瞻中条,下瞰大河”。“黄河入海流”的河,正是“下瞰大河的”河,“白日依山尽”的山,也应是“前瞻中条”的山,这也可以成为“白日依山尽”意为旭日升山之说的一个例证吧。

长江边上两座山——庐山


白日依山尽尽的解释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

为什么是“白”日依山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流传千年,脍炙人口。这首诗因鹳雀楼而作,鹳雀楼又因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其中“白日依山尽”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的景物呢?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句是写实的,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如宋代沈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

登鹳雀楼黄河入海流的入是什么意思
进入,流入。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释义: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说明了()的哲学观点。
【答案】: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A项正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是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

五言绝句(古诗)
1、《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2、《汾上惊秋》唐代: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译文:北风吹...

王之涣为何说“白日依山尽”,而不说“红日依山尽”?
“白日”就是太阳,早晨的朝阳、正午的骄阳、傍晚的夕阳,都是“白日”。 这首诗中的“白日”就是指“落日”,“白日依山尽”就是太阳快要落山了。在古代诗词中把将要落山的太阳称作“白日”者,在王之涣前后都有很多人!“白日依山尽”的意思就是太阳西沉,就要落山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何说这句诗的作者,可能弄错了?_百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学到的第一首唐诗或者前几首之一,它十分简单,不仅短而且连字都不复杂,而且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却很优美。更绝的是,最后一句还是有励志效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作为格言,伴随终身。随后,家长会告诉我们,这首...

《登鹳雀楼》诗中“尽”的意思是什么?“欲”的意思又是什么?
《登鹳雀楼》诗中“尽”的意思是消失。“欲”的意思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原文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

白日依山尽,打一元曲句?
阳在下也。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
底泰格列:[答案] 有说"山"乃"中条山,“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诗境中的山,当然也是眼前可以看到的的中条山.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这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也有的说是“旭日...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那一座山? -
底泰格列:[答案]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留下千古绝唱,也使一座戍楼成为中华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之一. 鹳雀楼位于蒲州城西黄河岸,唐时此段黄河宽仅200米左右.后来由于地震和洪泛,鹳雀楼址、河谷、古蒲州城均漫淤在四十余里宽的滩涂里.如今,河道已抬高三十...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里指的山峰是哪一座 -
底泰格列:[答案] 根据是宋代人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话:“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其次还根据鹳雀楼之西为渭河平原,认为不可能有山.其实,以上两点都不足以成为“依山尽”之山是中条山的根据.鹳雀楼东南方向确有中...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指的是哪座山? -
底泰格列:[答案] 跟日薄西山一个山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啥地方 -
底泰格列: 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西的鹳雀楼名扬中华,就因此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仅仅20个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的山指什么? -
底泰格列: 指中条山,在鹳雀楼之东南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指哪里的山?
底泰格列: 山西永济县的中条山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哪里 -
底泰格列: 鹳雀楼.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哪一座山
底泰格列: 诗名为 登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汉阳区13777007366: 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哪个名胜古迹?
底泰格列: 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就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黄河东岸的鹳雀楼,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