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有哪些主要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理论形态

作者&投稿:易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简述中国哲学的五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先秦哲学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高峰时期,后期哲学发展再无出其右者。先秦哲学不仅对群体有着鲜明的阐释,更对个体生命有着深入的探讨;



第二阶段:封建哲学从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到洋务运动以来,中国陷入五百年一大乱,三百年一乱当中。哲学的横向发展停滞,停留在对儒学框架内的探讨与研究。



第三个阶段:中西哲学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五四运动文化改革,中国的哲学受到西方哲学的巨大颠覆,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哲学的缺陷,并试图通过“器物引用”(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体制改革”(以戊戌变法试图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的代表)、“文化引进”(以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抨击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代表)来改写中国哲学。



第四个阶段:混沌哲学从五四运动至十年文革,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彻底摧毁。



第五个阶段:唯物哲学十年文革后至今,由于五四运动及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原本已经饱受质疑的中国传统哲学渐趋颓势,而十年文革更是进一步摧毁了传统哲学世界观。中国哲学发展成以借用西方社会、经济、科学、制度为内在,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包装的唯物哲学阶段。

中西哲学的特点
中西哲学的差异
"哲学" 一词英文为philosophy, 它源于希腊文,语根为philo 及sophia, 原义为爱智慧(love of wisdom), 或是对智慧的追求(strivefor wisdom)。 "智慧" 一词意义十分广泛, 用现代的说话来说, 它泛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罗素把它总结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问”。现在中国官方的定义是:“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方法论。”这应该是最为科学的定义。
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并机械的认为像数学和几何一样从已知的知识可以推出未知的结论。大家知道要进行逻辑思维首先要进行定义,可是定义往往难以精确,推理的过程也经常的与事实不符。这就是西方哲学的困境。因此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哲学问题》结尾这样说道:“哲学之所以应该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通常不可能知道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是真确的,而是在于这写问题的本身;原因是,这写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在这段话里罗素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西方哲学家要求精确定义的哲学是根本精确不了的。

先说西方哲学的困境: 第一个层面,哲学的基础是定义和逻辑。而西方哲学家们发现就是对简单的1都难以科学的定义。例如一张椅子它由一些木头组成,而木头又由众多的纤维组成,而纤维又是由有机分子组成,有机分子又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即使面对自然界最简单的物质氢气都难以定义“一”,因为氢分子由两个原子组成,而氢原子又由电子和质子组成,在推究还能到中微子、以至到超玄的结构。这就是西方哲学界的“哲学丑闻”。还有西方哲学赖以生存的逻辑也出现了问题,先是发现“主”、“谓”结构的推理会出现谬误和混乱,后来又发现逻辑悖论。第二个层面,传统西方哲学有三大主题:上帝(第一存在)、物质(自然界)和灵魂(精神界)。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上帝在哲学中占有的地盘越来越少,上帝只存在于宗教哲学里,可以说根本不是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哲学对自然世界的一般性原理和结论---即对物质的研究也被各相应的自然学科所替代;近代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语言分析也独立成为了心理学科,它替代了哲学对精神的研究。因此说哲学面临失去研究对象的危机。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用 ‘2+2=4’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就是他用数理的概念来替代原来的主谓概念。它们应该比其他的事物具有更纯的逻辑性。即使是“2+2=4”这样被哲学家罗素经常举例的例子,也难以真确不能够成为真理。两个苹果加两个苹果就是四个苹果。可是两个人加两个人就不一定是四个人,这里还需要时间或其他的条件加以限制等式才能成立,要不然就会出现两个人加两个人生多少个人的问题;还会出现人与人争斗仇杀减少人数的问题。因此看上去明白无误的真理却不是真理。还有我们平常经常有的概念:明天太阳会再出现。可是也不是真理,因为在南极或在北极都有可能出现明天看不见太阳的情况,因此也不是真理。还有一天24小时是固有的概念,可是这样大家认为精确的概念也是不精确的,因为地球自转的加快每年还有零点几秒的误差,因此也不能有精确的概念。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西方哲学的困境。也是西方哲学流派繁多却难以统一的原因,因为他们超越不了,找不到事物的本质。

再来看中国哲学关于“一”的定义:“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兮不可名也,复归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随之而不见其后,迎着而不见其首。”(《道德经》14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道德经》39篇)。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道德经》41篇。

而“定义不能精确,推理不能精确,也因此难以有精确的定论”这样的认识,中国人的祖先早以了然于胸,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就出现了这样的理念。它说明了规律与实质性的真理难以精确描述出来,而且真理会随时间和事物变化而变化。

再看西方哲学的思维律是:同一律---“是就是是”;矛盾律---“任何东西不能即是又不是”;排中律---“任何东西必须或者是或者不是”。这是西方哲学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根据。这样就产生了种种的对立矛盾,也产生了很多的对立概念。如:朋友—敌人、和平—战争、对与错、……。由此西方人的思维容易走极端,完全忽视了事物发展的中间环节。大家都知道人与人的关系除了敌人、朋友还有非敌非友。而中国古人的哲学概念早已脱离对立的概念,儒家的基本点就是“中庸”。由于中国的文化是从周易演化而来,因此大家早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凡事取‘中庸’用其不满不溢之意。“过犹不及”是一个普遍的观念。

总的来讲,中国古代的哲学已经经过了现在西方哲学的思辨期,早以摆脱了现在西方哲学的学术困境。中国古代哲学只给出事物的框架或性质,接着就是由读者自己去理解、思考。如对待一个木做的方桌子,中国哲学的描述就是木的、长方形的,这样就算完成了对桌子描述。而像罗素等西方哲学家,如果描述一张桌子,为了极力精确要从观察着角度考虑,要从光线变化考虑等等,因此难以对桌子有精确的描述。也就是说中国古人跳过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困惑,进行了抓住本质的描述。

由于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的字画就是比西方油画高一等级的艺术。西方油画在于写实的反映,只有到了现代才有了什么抽象派、野兽派等不是写实的画法。而中国画的留白,又是另一境界,它写出的意境与观赏者的感觉是对应的,是白云就是云;是青草的留白也能看出是青草;是山峦也能看出是山峦;这是一个印象,它与人们内心的概念是吻合的。中国画家把这些印象做为留白画下来,观画者自然明白。中国画的精义就是“神似”,完全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识第二阶段的理性认识。中国的哲学不拘泥于精确的定义,而只要求对事物本质的描述。是否能明白要看读者自己修养的水平,能明白“知天命”则是自己的造化。这里的‘天命’乃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迷信无关。不能明白哲理乃是修养不够是他们自己的损失。中国哲学影响生活的还有语言,语言也是照这样的思维模式进行。文言文能明白就明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怪乎连朱熹这样的大学士也只能说他对大学的释语才准确,而对其他的解释可能产生歧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十一章说明的正是大哲学家罗素他们搞不明白的“2+2=4”的问题。当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说明“有”消失于“无”时,西方哲学家们还在讨论2+2=4的逻辑是否真实的问题。由于中国哲学的进步,也就是世界观的进步,中国人早就没有什么“神”的概念。中国文化中的‘天命’、‘道’实际上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论语·述而》里“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儒家不信神鬼的最有力证明。而西方哲学在十七世纪以前还是以教会学派为主的哲学。以后才有脱离以‘神论’为中心的唯物学派,唯物论才得以慢慢慢慢推行。虽然早在希腊时期就有关于原子论的论述,可这样的世界观在以基督教为主的社会里是没有市场的,也是不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从思想层次方面来讲中国的哲学也要比西方的哲学高一个层次。

中西哲学的差异也可以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保持几千年的先进,而在近一百多年才落后于西方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整个西方哲学可以说是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其中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是什么、为什么”的提问模式,为后来的西方哲学奠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刨根问底的学习、思考方式成为了西方人的习惯。因此瓦特看到锅盖跳,就会追究为什么,也因此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见苹果掉地,也追究为什么,因此而导出“万有引力”定律。中国的哲学思想来源于讲究阴阳的“周易”,当西方哲学‘犯困’于怎么定义“一”的时候中国人的思考已经超出了对于词的定义范畴,也明白了绝对真理的不可追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兮不可名也,复归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随之而不见其后,迎着而不见其首。”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 (《道德经》)。而现在的西方哲学还苦于对“一”的定义怎么完成。可以说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高一个层次。

正是中国哲学观念的先进和超脱才使得我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追根探底”,应该说中国的先哲们为后辈提供了思维和学习的范式,使得后来人免遭现在西方人一样的哲学困惑,但这也使得中国人失去了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 “中庸”、“过犹不及”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以后的中国人。这就像现在的学生有了计算器以后就很少有人去追究圆周率、平方根怎么求一样,现在一千人中也找不到几个人可以算平方根和圆周率的。计算器发明才几十年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众多使用计算机者,只知道怎么使用而不知道编程或计算机原理一样。因为已经存在好的模式可以方便我们操作,大家都不太会去考究计算机的原理和怎么编程了。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差别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产生。但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类生产技术的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就像是把二十度的水加热到了九十多度,量变到了要质变的时候,水要变成蒸汽的时候,也就是人类的生产技术积累达到了要“质变”的时候,西方人的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习惯才能起作用。这就是说系列的偶然因素促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这种缺乏进取的、保守的、‘自以为是’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使得近代的科学技术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正正应了毛泽东的一句话:“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识别差异,明白长短。扬长避短!国家复兴指日可待!

哲学发展史略论


综观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理主义和科学主义以及宇宙主义五种基本哲学形态。前三种哲学基本形态业已成为哲学发展的历史,后两种哲学的发展将逐渐取而待之。

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哲学始祖,当属中国的老子,老子基本上提出了宇宙世界本原性的概念,"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老子的道教,孔子的儒教,朱熹的理学,笛卡儿(法国)和斯宾诺莎(荷兰)的唯理论等等,都属于唯理主义哲学。

释迦牟尼的佛教,以佛灵为主线,主张众生平等;耶稣的神教,以神灵为主线,主张爱人如己;都以灵的角度来说明世界;再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都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典范。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英国培根(弗兰西斯)的机械唯物论,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辨证唯物论等等,都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典范。

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主要在于凭心设想;唯物主义哲学的错误,主要在于重物轻理;唯理主义哲学的错误,主要在于重理轻物;它们各自偏激,越偏越激,其实都是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科学主义哲学,是用完全科学的方法,将对过去一切哲学思想理论进行完全科学的检验和深刻的总结,将彻底说明和判定它们的真理性和错误性,进而修正错误,发扬真理,以全新的系统理论科学形式,全面认识和界定各种事物的原理性和真理性。

科学主义哲学之分为基本哲学、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和哲学发展史五大基本体系来研究和发展,其结果将形成>。再以>为主导,全面促进整个哲学科学事业的系统而有序的发展。待科学主义世界观基本形成之后, 宇宙科学也将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宇宙主义哲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具体而言, 在每个部哲学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根本不存在什么超乎二者之上的“中间路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垒,就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在: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是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首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是: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其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局限性是机械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第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种形态。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十分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重视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最具有科学性又最具有革命性的哲学形态。

其实,中国思想理论的历史分期是按照学术思潮史的分期来的。哲学也不例外。子学思潮——经学思潮——玄学思潮——道学思潮——心学思潮——朴学思潮
这一分期也就把主导各时期的理论形态讲清楚了,如果就要从各家交流的角度讲,中国的哲学理论可以看做:
诸子百家争鸣期——儒家独尊地位——援道入儒与玄学——援佛入儒与道学——西学东渐与本土化

一点诚意都没有哎,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像话


中国哲学史大纲主要内容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著作,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宇宙论"部分探讨的是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即"天论",涉及了本根论、大化论,以及形神问题的讨论。在书中,张载、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颜元、戴震等哲学家的思想在"气论一"和"气论二"章节中得...

考研中国哲学史哪个版本好
二、孔孟哲学 孔子孟子作为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成了孔子曰仁孟子曰义等哲学理论,到了汉朝的独尊儒术,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三、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的主体思想是无为而治,《道德经》、《庄周梦蝶》等是中国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著作,堪称中国唯心主义的启蒙。四、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

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有哪些?
2. 先秦诸子学: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如儒、墨、道、法等,围绕天人关系、礼治与法治等课题展开哲学讨论,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成熟。3. 两汉经学:汉代时,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要求对王权进行理论上的论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中国哲学史是什么类型期刊
中国哲学史主要栏目设有:世纪回眸、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探讨、儒学研究、道家与道教、吕氏春秋、研究、史料辑佚、海外汉学。中国哲学史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主要内容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宇宙论,相当于中国哲学的自然观或天论,其中分述了中国哲学的本根论、大化论,后来补录了形神问题。在本根论的气论一和气论二两章中,主要阐述了张载、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颜元、戴震的思想。此书的第二部分是人生论,指出人生论是中国哲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内容
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的时代。它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该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该书让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

《西方哲学史》主要内容有哪些?
奥古斯丁之后产生的经院哲学主要探讨的是一和多,即共相和殊相的问题,但后来逐渐陷入繁琐化,引来激烈的批评。经院哲学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他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人物,可以用口授记录的方式同时开始三部书的写作。他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证了宇宙的合理性为上帝的启示。他指出哲学是...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本书目录
中国哲学史的探索历程丰富多彩,以下是三十讲的主要内容概要:首先,绪论揭示了中国哲学独特的特质,引导我们进入这一博大精深的领域。第二讲深入探究了孔子与儒教,阐述了通过礼乐教化如何塑造人文价值。孔子的智慧与儒家早期的道德观在这里熠熠生辉。第三和第四讲聚焦于孔孟之间,孟子的德性主体心性论与孔子...

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习题集:各时期哲学家及其思想内容详解
以下是《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的内容概要,分为五个主要编章:第一编:先秦哲学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第二章:孔子与他的哲学思想第三章:老子与道家学说第四章:孙子的兵法哲学第五章: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第六章:孟子及其弟子子思的伦理哲学第七章:《管子》的治国思想第八章:庄子的...

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有哪些?
所以,近代哲学思潮主要是西学思潮。西学运动是一次极有益的开放运动。它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促使中国人惊醒、反思,告别并更新传统。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正像维新运动一样,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也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阶段,中国资产阶级哲学也只是构成中国哲学发展中的一个...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哲学史有哪些主要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理论形态 -
圭侵尤尼:[答案] 其实,中国思想理论的历史分期是按照学术思潮史的分期来的.哲学也不例外.子学思潮——经学思潮——玄学思潮——道学思潮——心学思潮——朴学思潮 这一分期也就把主导各时期的理论形态讲清楚了,如果就要从各家交流的角度讲,中国的哲学...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哲学史有哪些主要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理论形态 -
圭侵尤尼: 其实,中国思想理论的历史分期是按照学术思潮史的分期来的.哲学也不例外.子学思潮——经学思潮——玄学思潮——道学思潮——心学思潮——朴学思潮 这一分期也就把主导各时期的理论形态讲清楚了,如果就要从各家交流的角度讲,中国的哲学理论可以看做: 诸子百家争鸣期——儒家独尊地位——援道入儒与玄学——援佛入儒与道学——西学东渐与本土化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古代哲学经历了哪六个历史发展时期?
圭侵尤尼: 中国古代哲学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宋元和明清至鸦片战争前期这六个历史发展时期. 1、先秦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建立时期,提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哲学史有哪些主要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理论形态 -
圭侵尤尼: 建议:还是找一本《中国哲学史》来看.举例来说,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是推荐的.要讲起来,都是长篇了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哲学起源于那些学说,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圭侵尤尼:[答案]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要在战国时期,以元素为万物的本源. 接着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划分就是这几个, 其中细分就很多了.

确山县19285194768: 概括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
圭侵尤尼: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 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
圭侵尤尼: 中国哲学及理论主要是春秋战国轴心时代,其思想深度决不亚于西方哲学.由于中国语言文字较为发达,描写较为细致,因此哲学多为抽象,玄妙.较早的领悟到人类思维的真谛.这点不同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考虑较为现实,倾向于实用.但是秦朝后对人类思想的束缚和推崇儒家思想的单一,虽然使人安定,却如顺流而行,却以不进.如背弃了自然.它退出主流,应证了在宇宙膨胀中没有一层不变的道理,却有万变不离其中的法则.法则就是对事实的描述,对事实的适时而推. 现在中国在对外开放,知识爆炸的情况下,中国人的思想又会活跃起来,推悟出超新的哲学.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具体的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的变化 -
圭侵尤尼:[答案] 你有时间可以看一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里面详细叙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简单易懂.没时间的话,把书的目录看一遍基本上也能了解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以下是从别的地方粘的,供参考.1 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 墨子...

确山县19285194768: 中国哲学简史 -
圭侵尤尼: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第八章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