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观后感

作者&投稿:蓬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穆斯林的葬礼》观后感~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执著与顽强,一本书让我感知了一家人的多灾多难,一本书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剪影,一本书浓缩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终于没有懈怠的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但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终于让他们停留。历史的辗转,岁月的蹉跎,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并以“回回”自称。由于历史上难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当中也揉进了一些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和犹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融入汉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员辽阔的中国,是汉人长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长的民族一样拥有整块的、大片的土地,他们不断地被派遣被迁徙,甚至被征讨、被杀戮,为了生计,他们流落四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

韩子奇: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他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他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有过爱情家庭两难的选择,他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他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从波谷到波谷,时代的艰苦他无法选择,但他无疑是勇敢的;但同时,他是懦弱的,他的责任心让他甘心留在了那个并没有爱情存在的家里,他选择了低下头静静的生活。
梁君璧: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她稳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挂起了奇珍斋的牌匾。同舟共济让她顺理成章成了韩太太,她爱子奇。她却不知从来子奇对他只是兄长对妹妹的责任,而丈夫十年的漂泊海外,促成的却是他与自己妹妹的心心相印。她不甘心,她愤恨,她抱怨,一夜间她变得暴躁而咄咄逼人。这最忠实的教徒,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但是怎么可以怀疑她的宽容,当妹妹留下了她与子奇的骨肉毅然决然地离开,她还是接纳了那个孩子,虽然会不喜欢,虽然会冷漠,但是,至少她给了新月一个母亲的角色,
韩新月:如此不染人间烟火的美丽女孩。她爱她的家庭,同样的她不理解她的家庭,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是单纯而聪明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美丽的憧憬,于是为了美丽的梦而努力而奋斗。但是生命无法预料,全速前进的路上一个急刹车,斩断了所有的梦,不要怪罪命运的不公过早的带走了新月,至少她收获了一份至诚的爱情,她带走了所有人的爱,她是幸福的。
楚燕潮:一个无法解释政治背景的父亲让他从很小就学会沉默,学会接受。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审查、询问、谈话中,他一次次的从希望到失望,眼中的光渐渐褪去。怀疑他接受、否定他接受、无奈他接受。何必抱怨?抱怨为何?满腹的心事,就都投进未名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轻轻地不激起一点涟漪。任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译文的快乐中,不再纠葛于现实中的名利场,保持一种单纯与平静,直到他遇到了新月。眼中是她甜甜的笑,梦里有她明媚的双眸,虽然作者在描写他对爱情的忠诚与真挚时还缺少一些更深厚的基础,虽然宗教背景的差异像一副厚厚的桎梏阻挠了他们,虽然一段本可以玉成的佳话最终演变成人鬼殊途的悲剧,但你不可以否定的过程的美好,在感叹的同时也要感恩。还好他们彼此相遇,眼中的焰色曾燃烧了两颗年轻的心灵。《梁祝》凄迷的乐曲响起,泪水潸然,呼吸难为,只因感情厚重。新月墓前燕潮忘情的演绎,因为他懂得,时间流转,他们最终殊途同归。
梁冰玉:他本来是她的,时光错漏,就流落在另一个女人的生命里。她以为爱需要相守的,于是她宁愿背负一个骂名,宁愿逃离所有的过去。芭蕉不展丁香结,各自春风两厢愁。当命运的重负铺天盖地的压下来,子奇选择放弃的偏偏是他们的爱情,她错愕,然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去。几十年来,她就这样在异域安静的凝望那些日升月沉、无家可归的忧伤。终于当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冰释,冰玉带着满头的白发重又叩响了“博雅宅”,她可以拥入怀的却只剩下一抔黄土。
《穆斯林的葬礼》,章节杂乱着,作者在跳跃的时间中讲着他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可以拿出来细细的体会,可我累了,这样的分析会让我重又跌进那个故事,沉进一种情景是疲惫心灵的一项历程,一个人承受不住太多的历史的重负,太容易投入,是我的错。
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是该微笑还是哭泣?
如果钢铁如记忆般腐蚀,那这是欢城还是废墟?

对《穆斯林的葬礼》我是听说得早了,由于时间原因,一直没能看看,今天可有了机会,朋友买了《穆斯林的葬礼》VCD光盘,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可是越看越难受,觉得这个片子欺骗了我,这哪里是穆斯林的一面,充其量只能算是回族的葬礼,女主角到死也没有念清真言,只是念念不忘那位卡费尔教师,最后埋葬新月的形式是穆斯林的形式,新月的妈妈还说新月是当然的穆斯林,依据是她是回族的后代,我觉得这很荒唐!这是对穆斯林三个字的曲解!

我们伊斯兰教不反对同不同民族结婚,但前提是有共同的信仰,新月完全有时间引导那位北大教师归信伊斯兰,她母亲一位的反对者们婚事,为什么不去站在一个高度去理解伊斯兰呢?只是不近情理的阻拦,反而让人们对穆斯林的曲解!总而言之,我极力批评这部片子!

我要说的是:穆斯林的主要任务只崇拜真主,没有共同的信仰的爱情只能是悲剧,新月如果只是为了爱情而远离信仰的话,那么她和卡菲尔有什么区别呢?穆斯林三个字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部片子的导演和作者意识形态整个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系统!出发点和举意志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所以爱胜过一切,那么信仰的空间在他们的心里只是一个空洞,那么它们盗用穆斯林三个字,这是要得到真主的惩罚的!

如果要我给这部著作起个名,我最客气的名字是《回族的葬礼》或是《中国回族的葬礼》!

晚上看了《穆斯林的葬礼》的电影,记得小说是9年前上学时候看的,后来听说拍了电影,就一直想找来看,找了好多音像店,都没有找到。那天上网突然想到在讯雷里找一下,结果真的找到了。

9年前看小说的时候,是在宿舍半夜里熄灯后自己点蜡烛看完的。记得当时看到韩新月一个人看妈妈和自己小时候照片,想念妈妈那段,看的我一个人在被子里哭。

后来98年和同学们去北京的时候,我特意去了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看着灵秀的博雅塔和深邃的未名湖,告诉自己:这就是当年韩新月和楚雁潮并肩散步,朗诵诗歌,萌发爱情的地方。那时侯很为他们的爱情鸣不平,心中充满了对新月后妈碧儿的怨恨,新月哥哥天星和奶妈对她越好,更衬托出她后妈碧儿对她的不好。那时候最大的感觉是觉得得不到母爱是最不幸的,也是其他的爱所无法补偿的。

9年前看小说的时候曾经为韩新月楚雁潮那段不畏世俗的爱情而流泪,想不到今天在看到新月读母亲留给她的那封信时,我的眼眶还是湿了:“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一觉醒来,会怎样哭着、喊着去寻找妈妈。你永远也不要原谅妈妈。我在你还不到三岁的时候,就扔下你,在你最需要母爱的时候,没有带走你。妈妈的心太狠了。可是我却非走不可了,我把你托付给你的爸爸,我的姐姐,你的大姨。请她代替我,做你的妈妈。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你幼小的心灵里,不会留下太深的记忆。你很快就把我忘了。妈妈什么也没有留给你,只留下这封信,它将长久的等待着。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应该是个二十几岁的大姑娘了……”。一个女人,在女儿三岁的时候便要被生活所迫,离开自己的女儿,此后一生无法相见,这会是怎样的苦痛啊?相对这样的“生离”,似乎比“死别”都要更让人唏嘘感慨。

如果说9年前我更多是为了她和楚老师爱情的不公鸣不平的话,今天再重温这段故事,我更为她失去的母爱而伤心。一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失去自己的母亲该是怎样的痛苦和残忍的一件事情啊?
更多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到自己可以一直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又是多么的幸福。

在韩子奇师父去世的时候,碧儿的果敢和坚强,曾让我很是赞叹。可是是什么让她后来变的那样强势和霸道呢?她耍手段干预了儿子的幸福,又想去控制女儿的命运。明明知道女儿的心脏病已经无法医治,可还要去干预新月和楚老师的爱情。除了战争和命运的作弄,我想是因为她自己感情的破灭让她已经丧失了正常的心智和善良的本性吧。就像周芷若对张无忌的爱一样,她开始也是爱着韩子奇的。可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韩子奇和自己的妹妹玉儿一起带着他们的女儿韩新月从英国回来后,碧儿的心已经死了,她的感情已经破灭了。她只所以留下韩子奇,除了维护自己的家庭,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她和韩子奇后来的几十年生活在一起早就没有什么感情了。有的只是算计和表演。在她心里,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在一起便是对自己的背叛。而新月很无辜的正好成了那段背叛的感情的见证和产物,所以在母亲离开后,新月注定已经无法拥有正常和母爱和温暖的家庭了。

而当年那个胸怀大志,卧薪尝胆重振师父家业的韩子奇最后又为什么会那样的懦弱,连自己的女儿都无法保护呢?在他报复逼死师傅的蒲老板时是那样的快意恩仇,可后来在面对自己的妻子碧儿时又是怎样的懦弱和无助?是什么让曾经意气风发的韩子奇变的那样畏畏缩缩,唯唯诺诺呢?我想是他心中认为自己对妻子的愧疚。为了补偿这份愧疚,他舍弃了爱着自己的玉儿和无辜的女儿新月。

对于韩子奇来说,和自己妻子的妹妹玉儿在一起本不应该,但是在二战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再去评判他们的对错似乎已经很不公平。两个流落异乡又一起经历生死的人走到一起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

问题在于他们后来又回来了,回来就要面对碧儿,这个韩子奇的妻子和玉儿的亲姐姐。回来就要面对矛盾,面对选择。如果让我们每个人站在韩子奇的角度再重新选择一次,在刚回国的时候是留下和碧儿一起生活还是和玉儿、新月回英国的话?我不知道会是什么答案。 也许这个命题本来就没有正确的答案。

留下来?会伤害到玉儿和新月,是对爱情的背弃。
离开?那会更对不起碧儿,是对道义和责任的逃避。
在那个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留下。即使知道留下没有幸福,也要留下。因为在人生的很多时刻,感情往往都会被道义扼杀。

最后的结果也是韩子奇真的留下了。于是他从此没有了爱情,一生郁郁寡欢。从那一刻起,他对自己的生活已经失去了控制的能力。曾经卧薪尝胆、力挽狂澜的韩子奇终究无力挽救自己的爱情,甚至于最后无法保护自己的女儿。

而玉儿告别了丈夫和三岁的女儿,告别了两个她最珍爱的人,一个人流浪异国它乡,一生孤苦。这个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可以自信的去考牛津大学,可以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可当她回到国内,面对巨大的世俗观念压力,她却无力维护自己的爱。一个人一生无法和自己爱的人以及自己的女儿在一起,该是怎样的痛苦?

我以前总觉得新月没有得到母爱很可怜,可现在站到玉儿的角度,才发现她其实是做出牺牲最大的人。在女儿三岁的时候就要离开她,一生再也不能相见,又会是怎样的苦痛?我甚至无法想象她一个人要在国外怎样度过?要怎样忍受对女儿的思念?

最可怜的是无辜的新月从此就要生活在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只能每天夜里一个人对着和妈妈小时候的照片一遍遍的问自己:为什么小时候妈妈对自己那么好,现在却一点不爱自己,难道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吗?她不知道在那些夜里自己真正的妈妈玉儿一定也在遥远的异乡思念着她。

而碧儿看似保全了家庭,维护了尊严。可实际上,她又何尝会生活的好呢。明明和韩子奇之间已经没有了感情,却还要生活在一起。连给儿子结婚的钱都要趁女儿上学的机会向丈夫打劫,算计。仅仅是新月想上北京大学,就可以让碧儿莫名火起,因为北京大学正是以前新月母亲玉儿上过的燕京大学。这足以说明她内心里也是不幸福的。她知道自己比不上玉儿,“自己不识字,又不懂英文”。可她却偏偏不愿让韩子奇和玉儿在一起,而是要生生拆开她们,宁可自己守着没有爱情的家庭。苦了韩子奇,苦了玉儿,更苦了无辜的新月。

悲剧就这样注定了,“玉”和“月”,母女两代人的悲剧,同样的让人唏嘘,感慨而又无奈。

也许再过十年之后,我再来看《穆斯林的葬礼》,才会有新的答案。

刚刚看过,文字很凄美,都是时代造就的悲剧。天妒英才,红颜薄命,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有个在福泰玉庄卖玉的同学推荐给我的,确实长了不少玉的知识,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叹。

嗯,我最喜欢新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茅盾文学奖还是值得一读的,民族、信仰、爱情,亲情,虽然时代遥远,但还是感觉置身其中,引发共鸣。特别是人物内心描写,格外细腻牵动人心。 看完书问了熟人,才印证了书中回族不与汉人通婚,除非入教,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一直觉得有信仰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那是立身之本,做人之根。有信仰的人同...

墓斯林的葬礼内容概括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你说的是霍达写的那本书吗?<穆斯林的葬礼>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一再描绘、渲染的那种葬礼和坟场气氛又时时揭示读者:穆斯林已走人穷途末路. 众所同知,一弯新月是伊斯兰的象征,它象征着崇高、清净和希望.可小说 和其主人公的命运却含有另一种深刻的寓意:"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是"新月".直接点示着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精心描绘和通篇安排的确可谓独具匠心,不愧为大家手笔.它...

<<白水素女>>这篇神话的主题是什么?
他还指出:不同的人生仪礼突出的阶段不同,葬礼强调分离仪式,婚礼强调整合仪式,成年礼则将过渡仪式放在突出地位(注:根纳普的代表作《过渡仪礼》(LesRites de Passage)尚无中译本,有关理论的介绍,参见郭于华《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34页。)。 在...

五个女人的爱情与生活,五个女人的奥斯汀——《奥斯汀书友会》,结局怎样...
从一只狗的葬礼开始,书友会的叙述非常优美,也合理地结束了一开始的混乱。为了参加一只狗的葬礼,唉,真是又无奈又烦。谁让狗主人每年都要参加女儿的生日?客人们戴着太阳镜,穿着黑色的裙子,失去了狗的乔斯林睡在躺椅上接受朋友们的安慰和问候,那些受不了这种脾气的人静静地看着手表...庄严的葬...

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描写
和其主人公的命运却含有另一种深刻的寓意:"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是"新月".直接点示着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精心描绘和通篇安排的确可谓独具匠心,不愧为大家手笔.它的主旨清晰可辨,它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读者:回族的传统信仰——伊斯兰,已成为回族前进的障碍和束缚,它导致了回族的悲剧,把回族引入坟场;甚至伊斯兰最早...

夏津县1523215772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怎么写
貊支萨尔: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下面一...

夏津县15232157726: 穆斯林的葬礼 读后体会 -
貊支萨尔: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花了很大力气读完的.这并不是因为它晦涩难懂,而是它所包含的思想太深刻、太感动人心了.一部好的小说,不是用眼睛和文字作为媒介的,而是用心灵和思想撞出火花的,这部作品既是如此.这是一个故事,但却并不...

夏津县15232157726: 求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左右!!! -
貊支萨尔: 玉殇之哀——读《穆斯林的葬礼》 提起《穆斯林的葬礼》,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玉殇.是啊,在那随珠和壁,明月清风的"博雅"大宅里上演了多少让人魂牵梦绕的情与事,在夜间那沙沙声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两代穆斯林是从这里走...

夏津县1523215772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字左右 -
貊支萨尔: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的第一个人物,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便是梁亦清.他是一个很典型的正直之人,一生都以玉为本,视玉为命.可他的结局却让人扼腕叹息,一代玉王,却因一只手,猝然长逝,抱憾终身.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是一个正直的人类,也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玉匠.他让人敬佩,让人感慨,也让人叹息.

夏津县15232157726: 穆斯林的葬礼 读后感200字 -
貊支萨尔: 夜深了,坐在寝室的床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场上,站在下沉式音乐广场中央,趴在沫若园门外的石凳上,抬头,看不见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怅. 回想起沫若园外那一棵金黄的银杏和遍地的落叶总让我想起什么.难道落叶真的容易让人惆怅....

夏津县1523215772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
貊支萨尔: 天堂的蝴蝶——《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作者:wangyugansu 日期:2006-06-15 17:21:22责任编辑:sysop本文出自网易社区(club.163.com),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网易(注:“天堂的蝴蝶”取自...

夏津县1523215772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00字左右(不要特别长) -
貊支萨尔: 悲切的爱情,难以掌控的命运,旧时代的悲哀.我真是这样感觉的,不太喜欢这部书,爱情哪能那么快.楚雁潮对韩新月的爱情,我觉得有点来得太快太假了

夏津县15232157726: 急需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
貊支萨尔: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一口气读完霍达的扛鼎之作《穆斯林的葬礼》,猛然在心中多...

夏津县15232157726: 急求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发我QQ邮箱:1243091688,不要重复的,注明QQ号 -
貊支萨尔: 说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母女两个发生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内结果却又相互交错的爱情悲剧.使我感受到穆斯林们一千多年来漫长而以艰难的足迹.同时也为人们那种长期以来的民族意识,种族歧视而感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