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谟克利特

作者&投稿:苑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于美和艺术是如何阐述的?~

德谟克利特是早期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恩格斯说他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注意到美和艺术现象的社会性质,他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德谟克利特还提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但德谟克利特并没有把艺术起源看作是对禽兽的模仿,他认为:“艺术既不是起源于雅典娜,也不是起源于别的神,一切艺术都是逐渐地由需要和环境产生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早睡早起,精神百倍。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
——培根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约翰·格雷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
——斯宾塞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
——斯宾塞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在德国人们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天才。
——歌德
●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卢棱
●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巴甫洛夫
●如果确有神圣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的躯体。
——惠特曼
●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以也。
——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柏拉图
●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弗·培根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叔本华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
——爱默生
●保持健康的唯一办法是:吃你所不愿吃的东西,喝你所不爱喝的饮料,做你所不想做的事情。
——马克·吐温
●健康的人未察觉自己的健康,只有病人才懂得健康。
——卡莱尔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斯宾塞
●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欧文
●健康的开始在于知道自己的疾病,在于愿意服医生开给他的处方。
——塞万提斯
●最穷苦的人也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为了健康甘心情愿放弃所有的金钱。
——柯尔顿
●第一财富是健康,第二财富是美丽,第三财富是财产。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史】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出生于色斯雷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当时的阿布德拉是个大商埠,海外贸易发达,各地的商人往来频繁。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小时候,他作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家的学生,接受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非常的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一次,父亲从小屋里牵走了一头牛,他都没有察觉。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刻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以激发自己的想象。

  德谟克利特成人后,来到雅典学习哲学。后来又到埃及、巴比仑、印度等地游历,前后长达十几年。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里的数学家学了三年几何。他曾在尼罗河的上游逗留,研究过那里的灌溉系统。在巴比仑,他向僧侣学习如何观察星辰,推算日食发生的时间。回到故乡阿布德拉后,他担任过该城的执政官。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在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造诣。

  德谟克利特经常外出旅行,花费了父亲给他留下的绝大部分财产。他又整天写着“荒诞”的文章,在花园里解剖动物的尸体,以至族中有人认为他发了疯。有些人企图占有他剩下的财产,便控告他浪费祖产,对族中的事不加理会,把好好的园子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根据该城的法律,犯了这种罪的人,要被剥夺一切权利并被驱逐出城外。但是,聪明且能言善辩的德谟克利特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终于被判无罪。

  德谟克利特研究过天文、地质、数学、物理、生物等许多学科,提出了圆锥体、棱锥体、球体等体积的计算方法。他对逻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学、逻辑学、认识论、论理学、心理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许多方面,据说一共有52种之多,遗憾的是到今天大多数都散失或只剩下零散的残篇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在自然科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继承和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为现代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原子是非常小的,不但肉眼看不出来,就是用显微镜也看不出来。那么在两千年前,原子论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其实上古时代的原子论不是科学理论,它只是一种哲学的推测。

  留基伯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著名学者,他首先提出物质构成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在原子的下落运动中,较快和较大的撞击着较小的,产生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万物并发生着变化。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原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没有“内部形态”,它们之间的作用通过碰撞挤压而传递。

  根据这样的理论,德谟克利特还提出了他的天体演化学说,即在一部分原子由于碰撞等原因形成的一个原始旋涡运动中,较大的原子被赶到旋涡的中心,较小的被赶到外围。中心的大原子相互聚集形成球状结合体,即地球。较小的水、气、火原子,则在空间产生一种环绕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外面的原子由于旋转而变得干燥,最后燃烧起来,变成各个天体。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里没有神存在的空间,他认为原始人在残酷而奇妙的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再加上知识的匮乏,只有臆造出神来解释一切的未知。其实,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最活跃、最精微的原子构成的,因此它也是一种物体。原子分离,物体消灭,灵魂当然也随之消灭。

  作者: 梨花村事 2006-8-7 18:04 回复此发言

  --------------------------------------------------------------------------------

  2 【古希腊哲学史】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发展了留基伯的学说,他的原子论后来又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但是,他在继承留基伯的原子说时,也延续了留基伯原子不可分的思想,从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德谟克利特是这样用原子论解释认识论问题的: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就是他的“影像说”。他还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初级阶段,人的感官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虚空就不能为感官所认识,当感性认识在最微小的领域内不能再看、再听、再嗅、再摸的时候,就需要理性认识来帮助,因为理性具有一种更精致的工具。

  德谟克利特把感性认识称做“暧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原子本身之间没有什么性质的不同,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都是习惯,是人们主观的想法。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

  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旋涡运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在强调必然性时,他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

  在政治上,德谟克利特属于奴隶主民主派,代表着奴隶主工商业者的利益。他从理论上论证奴隶主民主共和国比贵族专制优越,并认为不要使国家获得太多的权利,以防碍公共的事业。他还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国家:国家幸福,公民也就幸福;国家灭亡了,公民也跟着灭亡。他强调:在一种民主制度下过贫穷生活,也比在帝王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要好一些,就象自由比奴役好一样。

  德谟克利特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道德可教,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造成人的第二本性,而教育方法应该以鼓励和说服为主。他也很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要与自己的思想作斗争,每天都有新思想。这种斗争的胜利就标志着个人的道德进步,并能使人成为深思熟虑的人。

  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是古希腊幸福论伦理思想的典型。他认为,人的幸福与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都来自灵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乐避苦,而道德的标准也就是快乐和幸福。能求得快乐就是善,反之即是恶。但是,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暂时的、低级的感官享乐,而是有节制的、精神的宁静和愉悦。他强调德行不仅是言辞,更重要的还是思想和行动,人们应该热心的按照道德行事,而不要只是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按照他的幸福论原则,对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以及义务和良心等道德范畴作了与柏拉图截然不同的解释,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哲学家)
  By 物理魔法师 发表于 2006-5-12 14:41:00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160年~约公元前37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在原子论的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据考证,他的著作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但传于今世的仅有几百个片段。

  德漠克利特继承了古希腊原子论创始人刘基伯的观点原子是组成物体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他认为万物皆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组成,原子在质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外形彼此不相同,这就可以解释各种物质的性质。水的原子平滑呈圆形,因此水才能流动而无固定形状。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就是烧灼使人痛苦的原因。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是由于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散开来,又重新以新的形式结合的结果。

  根据德谟克利特的见解,原子的运动和变化受自然界一定的而又不可打破的规律的影响,根本不是上帝或鬼神灵机一动的结果。所以,德谟克利特是最早期的彻底机械唯物论者,他认为宇宙的活动就象一台机器的活动一样,是无知觉和有限制的。他甚至还认为天地宇宙的产生是无数原子引起无目的旋转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使原子结成团块而形成宇宙。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与现代关于物质结构和宇宙起源的理论甚为相似,但有本质的不同,德谟克利特的结论产生于自我直觉和猜测,而现代理论是建立在定量实验和井然有序的数学推理基础之上的。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160年~约公元前37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在原子论的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据考证,他的著作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但传于今世的仅有几百个片段。

德漠克利特继承了古希腊原子论创始人刘基伯的观点原子是组成物体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他认为万物皆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组成,原子在质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外形彼此不相同,这就可以解释各种物质的性质。水的原子平滑呈圆形,因此水才能流动而无固定形状。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就是烧灼使人痛苦的原因。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是由于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散开来,又重新以新的形式结合的结果。

根据德谟克利特的见解,原子的运动和变化受自然界一定的而又不可打破的规律的影响,根本不是上帝或鬼神灵机一动的结果。所以,德谟克利特是最早期的彻底机械唯物论者,他认为宇宙的活动就象一台机器的活动一样,是无知觉和有限制的。他甚至还认为天地宇宙的产生是无数原子引起无目的旋转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使原子结成团块而形成宇宙。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与现代关于物质结构和宇宙起源的理论甚为相似,但有本质的不同,德谟克利特的结论产生于自我直觉和猜测,而现代理论是建立在定量实验和井然有序的数学推理基础之上的。
德谟克利特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 Abdera )。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很有资产和地位的人。德谟克利特拜访过埃及,埃塞俄比亚,波斯和印度。据并不确切的史料称,德谟克利特曾就学于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和苏格拉底讨论过哲学。在苏格拉底看来,他就像是奥林匹亚赛会中的一位五项全能竞赛的胜利者。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在整个希腊文化史上,其博学多才的程度除了亚里士多德,无人能及其项背(3)。虽然公众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是他喜欢沉思的生活胜过了活跃的生活, 因此婉言谢绝了这些公众的荣誉而渡过了孤独的余生(4) 。

据说,留基波曾和巴门尼德一起研究过哲学,但是二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这就是原子和虚空,它们都是事物生成的原因。德谟克利特正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发展和系统化,使原子论成为体系。

1.原子与虚空

留基波――如果不是德谟克里特的话――试图调和以巴门尼德与恩培多克勒分别为其代表的一元论与多元论而走到了原子论。他们的观点极其有似于近代科学的观点,并且避免了大部分古希腊的暝想所常犯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说:“但留基波认为他有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与感觉一致,不会取消存在物的生成、消灭、运动和多样性。在对现象作了这些说明后,针对坚持存在为一,并认为没有虚空就无运动的人,他宣称虚空是非存在,而存在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是非存在;因为严格地说,“存在”就是完全充实。但这样的充实不是一,而是无限多,只是由于体积太小,不能为肉眼所见。它们在虚空中被移动(因为虚空存在着),其结合造成事物的生成,分离导致事物的消灭。在其碰巧接触的地方,它们就动作与承受(因为在那里,它们不是一),当被放在一起且被缠结时,它们也生成。但是,从真正的一,不会生出多,从真正的多,也不会生出一,这是不可能的( 325a25-36 )"。

德谟克利特扩大了留基波的原子理论,维护了无限地分开事物是不可能的之信仰,从而否定了把存在分解为非存在的思考方式。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以虚空和原子皆为客观存在的悖论形式来表达的,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 (原子) 和虚空。所谓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割性。大概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由无空隙的、紧密的、坚固的物质所组成的,由于其坚固性而不可能再分割,它既不能从内部破碎也不能从外部破碎。每个原子内部是没有质的区别的、不变的,所以一部分原子不可能比另一部分原子更坚硬,因而相互破碎。事实上原子就是一个巴门尼德式的“一”。而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德谟克利特把虚空视为原子存在和运动的根本条件。虚空是原子存在的容器和原子运动的前提。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空间都被充满,原子就无法运动,也就不能结合成具体事物。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结合成万物,而原子分离时,事物就消亡。他把虚空和原子都视为万物生成的根本原因。虚空概念的提出是德谟克利特的一大贡献,它是西方哲学史上首次出现“空间”这种理论范畴的萌芽(5)。德谟克利特把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理解为他的“虚空”,在他看来,空间自身是空虚的、同类的、连续的、无限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充满而又坚实的,所以是“存在”;而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所以是“非存在”。虚空尽管是非存在,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虚无,“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相对于有充实性的原子来说,虚空是没有被充实的。“存在”并不比“非存在”多点什么,因为虚空并不比物体少点什么,它们同样都是实在的。德谟克利特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在我们看来十分诡异的观点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困惑:对存在可进行无穷可分的观点将导致非存在,而根据巴门尼德的学说,这种非存在是必须被排除的,所以在芝诺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对存在进行分割。要么是巴门尼德的不可分割的存在;要么是阿那克萨哥拉的可以无穷尽地分割的存在――二者必居其一(6)。为了回避这种结论,原子论者在“无”前边,在分割的一个有限数字之后,假定了最后“不可分割的形式”的存在。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在虚空中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而原子自身的运动是它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事物运动的原因不在外力的推动,而就在事物本身之中,这是由原子――本身的属性决定的:球形的原子拖拽着整个物体运动,原子运动是因为它们的本性即是永无静止(406b21-23)。当然,为什么原子自己能运动,这一点德谟克利特尽管到处探索却没能在最终作出解释。但是,在逻辑上而言,由于一切因果式的解释都必定要有一个任意设想的开端,因而,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里留下来的原子具有的原始运动而不加以说明的做法就并不能算是缺欠了。

在这一基础之上,德谟克利特还进一步地认为:原子及由原子组成的物体的所有运动都是由动作和承受(active and passive)所引起的。他区分了原初的运动(primary motion)与继起的效果(secondary effects),分别称为冲动和反应(impulse and reaction)。这一观点对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学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一思想还引发了德谟克利特的一个猜想:原子在没有受到阻力的时候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经就这一猜想写道:“所有那些古人都知道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他们归之于原子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因为没有阻力,运动极快而永恒(7)”。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甚至于原子的种类也是无限的,在性质上则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说明万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区别,它们结合时又有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后来的伊壁鸠鲁补充了重量的特征)。这样,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则存在四种区别: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万物之所以会有千差万别的形态,完全是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原子数量、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在大小上,既然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微粒,那么原子应该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在形状上,德谟克利特认为有些原子是球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是凹形的,有的是凸形的,有的甚至是带钩的。他认为太阳和月亮就是由光滑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构成灵魂的原子和火原子差不多,它们都是由最精细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所以,它们具有很大的活动性。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不可入性(impenetrable)和具有一种密度的比例(density proportionate)构成了它们的体积。这一观点影响到了牛顿用密度与体积来定义物体的质量(8)。现代,由于技术理性的进步,质量成为比密度更为基础的一个物理量。但在古代,密度与体积比现代意义上的质量更具有形而上的特征,“他们设定所受作用的本原就是浓聚和稀散(985b14-15)”。

德谟克利特有时也将原子的性质与人对物体的直接感觉联系在一起:“每个不可分的东西超过得越多,也就越重,所以很显然,它也就越热”( 326a11)。德谟克利特还试图用原子和虚空的学说来解释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例如,他认为磁石和铁是由相类似的原子构成的,不过磁石的原子比铁原子更精细,磁石原子之间的空隙比铁原子之间的空隙要大得多,因此磁石原子的活动能力更强。由于原子的运动永远趋向于与它相类似的原子,所以,磁石的原子向铁移动,钻进了铁原子的空隙,使铁原子运动起来,并流向磁石。十分明显,他的这个解释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的。但是他努力用自然本身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理性主义精神则是可贵的。

2、漩涡运动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之初,在无限的虚空中充满着无限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原子,它们向不同方向凌乱运动,相互碰撞(正象现代气体分子的运动理论那样),从而形成一种漩涡运动。在漩涡运动中,相似的原子聚集在一起。这正像在筛子的旋动中,扁豆和扁豆、裸麦和裸麦分别聚拢在一起;波浪把狭长的石块与滚圆的石块分别冲在一起。圆形的、光滑的、最精细的和最活泼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火元素;钩形的、粗糙的、较大的原子聚集起来,形成土元素。另外一些相同的原子结合起来就成为水、气元素。之后,各种元素再结合成万物。

在漩涡运动中,轻的物体被抛到周围的虚空里;其余重的物质则留在漩涡中心,它们更加紧密地结合而形成最初的球形体。这个球形体由于来自中心的推动力而继续旋转着,邻近的物体不断附着在上面,最初是潮湿的泥沙,后来渐渐干涸,于是地球形成了。

在漩涡运动中被抛向外面的最轻物体燃烧起来,从而发出亮光,日、月、星辰也就产生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就是这样形成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在无限的虚空中,原子形成的漩涡运动不止一个,所以从漩涡中产生的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限。它们的大小各不相同。在一些世界中没有太阳和月亮;在另外一些世界中太阳和月亮比我们这个世界的要大,还有一些世界的太阳和月亮在数量上多于我们这个世界。一些世界有生物,另外一些世界则没有生物。

德谟克利特不但根据原子论详细地论述了世界产生的过程,而且还指出世界也会生长和衰落。他认为,一个世界达到鼎盛时期之后,就会逐渐解体,或者由于碰撞而毁灭。

德谟克利特的天体起源于漩涡的理论在天体演化学上有重要意义。近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都是在继承他的漩涡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近代科学为根据的新漩涡说。

不仅如此,德谟克利特在论述天体形成过程时,明确地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它们是更值得我们重视。

一个是,他认为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一样东西是从无中来的,也没有一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无。因为他看来,原子是永恒的,它们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毁灭。用它们构成元素、物质和世界,是属于物质形态的转化。

另一个重要思想是,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产生、成长和衰亡都遵照一种必然性。他把必然性理解为自然界固有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及法则,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制约关系。在他看来,原子的自身运动是必然的,而由原子结合为一定的物体和结合为全部分繁多样的世界也是必然的,从而宇宙间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根本不存在偶然的事情。德谟克利特认为,“偶然性”这个概念是人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而提出来的。他举例说(9),种橄榄挖地发现了一个宝藏,秃鹰从高空猛扑乌龟而撞破了自己的脑袋,看起来都是偶然的,细究起来,都有必然的原因。既然他认为万物都产生于漩涡运动,所以他就把漩涡视为万物生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把漩涡叫做必然性。不过,在现代人看来,承认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决定论是正确的,但否定偶然性的存在,把一切都视为必然的机械决定论就是不正确的了。

3、影像说

德谟克利特在认识论上继承了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提出了著名的“影像说”,进一步利用原子说来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说对近代西方哲学的经验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德谟克里特看来,肉体是由灵魂所推动的(409b1-2),而灵魂也是由原子组成的,生命是从原始的泥土里发展出来的,一个生活体全身处处都有一些火,但是在脑子里或者在胸中火最多。人是宇宙的缩影,因为人含有各种各样的原子。人的呼吸就是不断地把原子从人体中排出去,又不断地从空气中吸入人体,因此呼吸停止,生命便结束。思想也是一种物理的运动过程,且可以造成别的地方运动。他认为,由光滑的圆形原子构成的灵魂既是身体运动的动力,又具有认识的功能。他把灵魂的认识功能分为感觉和理智。感觉的功能由遍布全身的灵魂原子来承担;理智则是由灵魂的一个特殊部分“心灵”来完成的,心灵位于“脑中”。

德谟克利特主张,不管是感觉还是理智的认识,都是由组成外界事物的原子所流出的影像所造成的。在较广泛的意义上而言,“所有的感觉对象都是触觉对象( 442b1)”。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断地发射出一种波流,这种波流会把认识对象和眼睛之间的空气压紧,在湿润的眼睛中造成影像,然后影像进入脑子和脑膜,形成关于形状和颜色的视觉。他用同样的办法解释了听觉和其他感觉的产生。总之,他认为,感觉和思想生成于从外部世界所进入的影像。如果没有影像撞击,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感觉和思想。

德谟克利特尽管认为感觉是由事物的影像造成的,但他并不认为所有感觉都是对事物的性质忠实写照。只有关于形状和大小的感觉是反映事物本身的形状和大小的。因为原子本身有形状和大小,由它们构成物体也有形状和大小。有些性质如重量、密度与硬度实际上是在客体之内固有的。除此之外,“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热是从俗约定的,冷是从俗约定的,颜色是从俗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10)。因为原子本身并不存在颜色、滋味和冷热的区别,所以由它们组成的物体本身也没有颜色、滋味和冷热的区别。但是,德谟克利特也没有把颜色、滋味和冷热等感觉完全视为主观自生的。相反地,他认为,它们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客观基础的,这就是原子的形状和大小。例如,粗糙的原子会造成黑色的感觉(442b12-13),光滑的原子会产生白色的感觉;钩状原子产生辛辣的滋味,中等圆形原子产生甜的滋味。这样,德谟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最先提出两种性质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等是第一性质,它们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关于它们的感觉是这些性质本身的“肖像”;颜色、气味、滋味等是第二性质,它们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关于它们的感觉不是物体本身性质的“肖像”。这一学说为近代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11)如维维斯(Vives)、桑切斯(Sanchez)、蒙田(Montaigne)康帕尼拉(Campanella)、布鲁诺、伽利略、波义耳、牛顿、洛克等所主张,特别是洛克,他对这一观点发展到了淋漓至尽的地步。由于这一观念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12)、人与上帝的关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它对现代科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物理学的动力因取代古代世界的目的因上,德谟克利特的这一思想显得更为珍贵。

德谟克利特不仅认识到感觉具有主观因素,而且也认识到感觉的局限性。 德谟克利特称感觉为“暗昧的认识”,而把理性(思想)称为“真实的认识” (13):“有两种认识,真实的认识和暗昧的认识。属于后者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是真实的认识与这完全不同”。“当暗昧的认识在细微的领域中再也看不到、再也听不见、再也闻不出、再也尝不到、再也摸不到、而研究又必须精确的时候,真实的认识就参加进来了,它有一种更精致的工具”。 他这里说的细微领域就是指构成的物体原子和虚空。原子和虚空是用感官无法把握的,所以只能用理智去认识。因为原子和虚空是物体的本原,所以他把通过理智得来的关于原子和虚空的知识称为真实的知识,并认为可以作为真理的尺度。相对而言,通过感觉得来的关于物体的知识,他称为虚假的知识,并且认为它没有能力正确地判别真假。

但是,德谟克利特也并不认为两种知识是完全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他曾以感觉与理智对话的方式指出:“可怜的理智,你从我们这里获得证据,又想抛弃我们吗?我们被抛掉了,你也就垮台了”。这表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在德谟克利特的思维中得到了汇合,他已经认识到理性的认识高于感性的认识,只有它才能如实地认识事物,但他也在同时清醒地看到,理性的认识离不开感性的认识,理性必须以感觉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理性不陷入空想。

原子论创始人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年),古希腊哲学家,与留基伯并称原子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色雷斯的海滨城市阿希德拉德谟克。在他定居的家乡从事研究工作之前,曾到埃及、巴比伦甚至印度等地游历,广泛接触和吸收东方文化,这同早于他的希腊学者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的情况很相像。

德谟克利特经常外出旅行,花费了父亲留给他的绝大部分财产。他整天冥思苦想,举止怪诞,还在花园里解剖动物尸体,以至于家族中有人认为他发疯;亲属中有人企图占有他的家产,便控告他浪费祖产,把好端端的园子变成杂草丛生的荒地。根据当时的法律,犯了这种罪的人要被剥夺一切财产并逐出城外。但是,聪明善辩的德谟克利特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加之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为他治病知道他并非疯癫、败家,而是一个智慧出众的科学家,于是出庭为他作证。这样,德谟克利特终于被判无罪。

德谟克利特涉猎数学、天文、地质、物理、生物、医学诸学科,提出圆锥体、棱锥体、球体等体积计算方法,在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法学上也有所建树,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在自然科学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原子论,为2000多年后现代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原子论的最早提出者,本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Leucippus,约公元前500~前440年),但这位提出过“绝对虚空”、“这个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和“必然性”3个新概念的留基伯,据说他的著作中仅留下这样一个片断:“没有任何事物的产生是无缘无故的,万物的产生都有其根源,都是必然的。”

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指出宇宙空间除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也没有。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不能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运动是原子的固有属性。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原子,在运动中以不同的排列次序与位置结合起来,产生物体和物体的性质。例如,水的原子平滑呈圆形,因此水才能流动而无固定形状;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便是烧灼使人感到痛的原因;土原子是毛糙凸凹不平的,所以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固不变的大地。自然界物质发生明显变化是由于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散开,又重新以新的形式结合的结果。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没有鬼神存在的空间。他认为鬼神是原始人面对残酷而奇妙的自然现象感到恐惧,再加上知识匮乏而臆造出来的。除永恒的原子以及原子之间的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思想)也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也是一种物体,原子分离,物体消灭,灵魂也随之不存。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列宁称他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人物。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科学哲学,虽然在当时不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想国道德哲学的追随者多,但100多年后伊壁鸠鲁在其受人欢迎的哲学中引用原子论而使之流传下来;2000多年后,由于道尔顿的《化学理论的新体系》(1808年)使化学变成原子学说的化学,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获得新生。

当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直到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后才得以打破,但近人严复(公元1854~1921年)翻译的《天演论》中仍有“莫破尘”以称原子,可见原子论影响之大。

除原子论外,德谟克利特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思想。他认为认识是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所形成的“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的结果。他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道德教育可以造就人的第二本性,而教育方法应以鼓励和说服为主;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要与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每天都要有新思想。

在社会伦理观上,德谟克利特宣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目的。他说快乐和幸福并不是暂时的、低级的感官享乐,而是有节制的、精神的宁静和愉悦;快乐和幸福并非神之所赐,而是人自身的选择和创造。虽然当时有些哲学家讥讽他和他的哲学是“令人发笑的哲学家”和“享乐哲学”,但德谟克利特按照他的幸福观,对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以及义务和良心等道德范畴,作出了与柏拉图截然不同的解释,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一:小的肉眼看不到的原子,古代哲学家是怎样用想象力探知的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建立了古代第一个唯物论系统,率先提出了原子论学说。




德谟克利特人物生平
德谟克利特生活在公元前440年后的伯里克利时代,那是希腊奴隶制社会繁荣学术活跃的时期。他曾涉足商业,但早年的教育使他淡泊名利,选择了与波斯术士和加勒底星相家学习,深入了解神学和天文学。他出生于阿布德拉,这个工业城市的富商之家,城市文化和经济发达。德谟克利特从小接受广泛的知识,成为波斯术士和星象...

主张万物起源于原子的古希腊哲学是谁?
主张万物起源于原子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一种思想,认为万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组成。这种思想最初由留基伯(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他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永恒的、不可毁灭的,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原子论认为,所有...

世界科学简析12:多世界,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原子论与留基伯共同奠定了科学基础。出生于商业繁荣的阿布德拉,他的成长环境促进了他对多元知识的探索,如天文学、神学、商业和哲学等。尽管著作多遭损毁,但其影响力深远,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予以高度评价。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原...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他们对原子运动和自由意志的看法。首先,我们来看看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的原子论者,他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并相互碰撞,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物质和现象。然而,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运动是...

德谟克利特简介
德谟克利特(lc 460 - c. 370 BCE) 是一位希腊哲学家,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年轻一代,出生于阿卜杜拉(尽管其他来源引用了米利都),他与他的老师 Leucippus(公元前 5 世纪)是第一个提出原子宇宙。德谟克利特声称一切都是由称为原子的微小不可切割的构件组成的。 留基普斯鲜为人知,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幸存下来,但他被...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古希腊原子论,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阐述了世界由原子构成的观点。与巴门尼德的学说形成鲜明对比,原子论者否定了“一”这一实体概念,提出世界是由众多原子组成的“多”。每个原子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永恒运动的微小实体,这与巴门尼德的学说在均匀、永恒、不可分割上保持一致,但在形状上更倾向于多样性...

德谟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关于德谟克利特有一句名言如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因,都是必然的。在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对于世界构成,也就是本体论有很多精彩和充满想象力的观点,有“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的“水本原论”、有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论”、有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有阿那克西美尼的...

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有什么不同?
伊壁鸠鲁继承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极小的原子构成。但他与德谟克利特又有不同之处,他认为原子不仅有大小、形状、位置和次序的差别,而且有重量上的不同。原子不仅有直线运动,而且由于原子内部的原因,还可以产生脱离直线的偏向。正是由于这种倾斜运动,使原子之间产生冲突而互相结合...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内容是: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它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条件。具体阐述: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

德谟克利特: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虽然揭示了爱情的无常,但并未否定追求幸福的权利。伦理学教导我们,即使面对命运的锁链,也应理智节制感官,以求灵魂的平静与满足。爱并非命运的傀儡,而是灵魂深处的渴望与选择。真正的同情,是与他人共担苦难,而非被无法之事牵绊。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与分离,如同原子的相合与分离,是...

鹤庆县19314784014: 介绍德谟克利特 -
戎阎妇炎:[答案]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 英文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广泛,在数学,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在...

鹤庆县19314784014: 德谟克利特是什么? -
戎阎妇炎: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 英文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广泛,在数学,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鹤庆县19314784014: 德谟克利特是谁? -
戎阎妇炎: 古希腊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鹤庆县19314784014: 将原子论推向巅峰的哲学家是谁?
戎阎妇炎: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年一公元前370年),唯物主义哲学家,数学家,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原子论,他的哲学思想是原子和虚空构成世界.德谟克利特,出生于现在...

鹤庆县19314784014: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什么的奠基人 -
戎阎妇炎:[答案]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波并称原子说创始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原...

鹤庆县19314784014: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什么的奠基人 -
戎阎妇炎: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波并称原子说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鹤庆县19314784014: 提出原子理论的科学家是谁 -
戎阎妇炎: 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出生于色斯雷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在宇宙原子论的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希腊自然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小时候,他作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家的学生,接受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非常的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刻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以激发自己的想象.

鹤庆县19314784014: 德谟克利特的认识二元论思想是什么?
戎阎妇炎: 二元论的思想贯穿了德谟克利特哲学体系的始终.他区分了知识的两种基本类 型:感觉经验与理性知识,然后又阐述了两种伦理观:享乐主义与幸福论,以及两 种对实在的认识:现象的实在与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的)实在.现象的实在指我们 关于表象的知识,而形而上学的实在则指那些关于实在客体的知识,即关于客体的真的本质的知识.形而上学的实在,指的是绝对,而不是相对,是关于存在的知识 或者对象的本质的知识.德谟克利特为哲学史上两种针锋相对的学说拉开了序幕, 这两种哲学就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与相对主义密切相联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鹤庆县19314784014: 什么是由无数个旋动着的、看不见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 -
戎阎妇炎:[答案] 德谟克利特在公元前四世纪,提出朴素的原子说,认为万物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分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