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洪水脉冲理论影响生态系统形成的实例

作者&投稿:凤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洪水脉冲理论的定义~

洪水脉冲理论是Junk等人基于在亚马孙河和密西西比河的长期观测和数据积累,于1989年提出的河流生态理论。 洪水脉冲是河流-洪泛滩区系统生物生存、生产力和交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洪水水位涨落引起的生态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河流-洪泛滩区系统的水生或陆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种群密度,也会引发不同的行为特点,比如鸟类迁徙、鱼类洄游、涉禽的繁殖以及陆生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和迁徙。洪水期间,河流水位上涨,水体侧向漫溢到洪泛滩区,河流水体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营养物质随水体涌入滩区,受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当水位回落,水体回归主槽,滩区水体携带陆生生物腐殖质进入河流,洪泛滩区被陆生生物重新占领。生物生产力在洪水循环中因过程的多变性得以提高,因此洪水脉冲对维持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特有的自然现象有重要意义。

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不知道这些对你有没有什么用处?
我觉得这是我以前学习鹿和狼的故事里面的内容。

【摘 要】 文中阐述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系统胁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导致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下降。最后,提出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性与完整性的技术对策要点。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系统;胁迫;人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60(2003)07-0001-05

1 引 言

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生态学中被称为胁迫(stress)。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主要来自以下5个方面:(1)工农业及生活污染物质对河流造成污染;(2)从河流、水库中超量引水,使得河流本身流量无法满足生态用水的最低需要;(3)通过对湖泊、河流滩地的围垦挤占水域面积以及上游毁林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河流的退化;(4)在河流的水库中,不适当地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入侵,使乡土种消失和生态系统水平的退化;(5)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系统的胁迫.本文重点讨论水利工程的影响问题。

众所周知,兴建的大量水利工程满足了人们对于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渔业及旅游等需求,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巨大。水利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调节水量丰枯,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水利工程同样贡献巨大。

那么,“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造成胁迫”这个命题又从何谈起呢?

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从人类幼年时代开始至今在地球上进行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首推大片土地的农业垦殖及城市利用,其次是森林大规模砍伐,自工业化社会以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都是引起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因素。而自远古至今兴建的水利工程是一种在流域和区域水平上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类为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在疏导河流、整治河道、筑坝壅水等方面,不仅明显地改变着地理地貌,影响着局部气候,同时也大幅度地改变着河流自身的形态,特别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性的降低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将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从大类划分,生态系统首先是由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是由无机物质组成的,包含有气象、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它是生物部分的环境,是生命支持系统。

在生态学中,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区内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在生境各个要素中,水又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生境中的主要因素称为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流速、流量、水温、水深、水质以及水文周期等,都是重要的生境因子。笔者认为,河流形态也应该是重要的生态因子,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分析河流形态变化的影响问题,先要讨论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再论述河流形态变化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最后讨论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性与完整性的技术对策要点。

2 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

2.1 生物群落与生境的统一性

有什么样的生境就造就了什么样的生物群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说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主体,那么,生境就是生物群落的生存条件。一个地区丰富的生境能造就丰富的生物群落,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如果生境多样性受到破坏,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在生境各个要素中,水又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多寡,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起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对应各个区域不同的降雨量,造就了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

2.2 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

从生物群落内部看,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特征。一旦形成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不能被分割而孤立存在。如果硬性分开,那么分解的要素就不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和功能。在一个淡水水域中,各类生物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形成了食物链结构。研究表明,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多样性越丰富,或者说食物链越复杂,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那么,这种复杂的食物网组成的生态系统比简单的直线型食物链的稳定性要高得多,其抵抗外界干扰的承载力也高得多。如果食物链(网)的某些重要环节缺省,即在生态学中称为“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的缺省,对一个生态系统将产生重大影响。另外,从生物群落多样性角度看,一个健康的淡水生态系统,不但生物物种的种类多,而且数量比较均衡,没有哪一种物种占有优势,这就使得各物种间既能互为依存,也能互相制衡,使生态系统达到某种平衡态即稳态,这样的生态系统功能肯定是完善的。反之,如果一个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比例失调,会造成整个系统恶化。比如人们向江河湖库倾倒营养物质及有机质,水中氮、磷等物质增加,导致蓝藻加快繁殖,水中生物群落比例失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失衡。

淡水生态系统还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stratifica-tion),显示其空间结构的有序性。形成层状结构的根本原因是对于太阳光的利用程度。淡水动物的分层现象表现为在水的表层聚集着浮游生物,中间是鱼类和浮游动物的生存空间,在底层的污泥中生活着细菌等微生物,其结构有序而协调。

2.3 自我调控和自我修复功能

淡水生态系统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自我调控和自我修复功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同种生物种群间、异种生物种群间在数量上的调控,保持着一种协调关系。在生物群落与生境之间是一种物质、能量的供需关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相互间的适应能力。比如淡水周边的湿地生物群落,需要适应干旱与洪涝两种生境的交替变化,形成了湿地植物既耐旱又耐涝的特征。水体自我修复能力,也是淡水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的一种。在外界干扰条件下,通过自我修复,保持水体的洁净。由于具有这种自我调控和自我修复能力,才使淡水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具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对于外界干扰的适应力或称为弹性,二是在受到干扰后回到原平衡态的恢复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适应性也是有限的。所谓弹性限度也就是淡水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承载力。当超过某一个弹性限度,生态系统将出现一种不断远离平衡点的正反馈,加快系统失稳,常以爆发的方式导致系统的全面恶化。

综上所述,一个稳定的淡水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的系统,是一个食物链(网)结构复杂而完善的系统,是一个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物种流动通畅的系统。

3 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群落与生境的统一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在流域生态系统的各种生境因素中,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流域生态系统最重要生态因子之一。河流形态多样性及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3.1 水—陆两相和水—气两相的联系紧密性

与湖泊相对照,河流是一个流动的生态系统。河流与周围的陆地有更多的联系,水—陆两相(two-phase)联系紧密,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水域与陆地间过渡带是两种生境交汇的地方,由于异质性高,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优于陆地或单纯水域。在水陆联结处的湿地,聚集着水禽、鱼类、两栖动物和鸟类等大量动物。而植物就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层状结构分布。另外,河流又是联结陆地与海洋的纽带,河口三角洲是滨海盐生沼泽湿地。

由于河流中水体流动,水深又往往比湖水浅,与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河流水体含有较丰富的氧气,是一种联系紧密的水—气两相结构.特别在急流、跌水和瀑布河段,曝气作用更为明显。

3.2 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高原,流经高山峡谷和丘陵盆地,穿过冲积平原到达宽阔的河口。上中下游所流经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很大差异。以长江为例,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大台阶状。长江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面积占全流域的71.4%,丘陵占13.3%,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形成峡谷型河段、丘陵型河段及平原型河段。与长江干流相连的湖泊众多。长江流域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且高原峡谷河流两岸常有立体气候特征。流域内形成了急流、瀑布、跌水、缓流等不同的流态。

河流上中下游由多种异质性很强的生态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这种条件对于生物群落的性质、优势种和种群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产生重大影响。在生态系统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河流沿线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形成了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仍以长江流域为例,流域大部分处于中亚热带植被区,介于暖温带和南亚热带之间,并有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和垂直地带性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在我国植物3980个属、近3万种种子植物中,长江流域的植物分别占属的2/3和种的1/2。长江流域在世界大陆动物区系中,分属古北界青藏区、东洋界西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三大区。生活着白唇鹿、藏羚、野牦牛、麋鹿、猕猴、华南虎、石貂以及大鲵、丹顶鹤等多种动物。珍稀动物就有大熊猫、白暨豚、朱�等22种。长江水系约有鱼类370种,其中纯淡水鱼类294种,咸淡水鱼类22种,海水鱼类45种,海淡水洄游鱼类9种,像中华鲟是溯源产卵洄游鱼类,每年秋季从大海逆流而上到长江上游产卵,幼鱼顺江游到大海。

3.3 河流的蜿蜒性

自然界的河流都是蜿蜒曲折的,不存在直线或折线形态的天然河流。在自然界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河流的河势也处于演变之中,使得弯曲与自然裁弯两种作用交替发生。但是弯曲或微弯是河流的趋向形态。另外,也有一些流经丘陵、平原的河流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分岔散乱状态。一些分岔散乱状态的河流归入主槽形成明显的干流,往往是由于人类治河工程的结果。需要强调指出,蜿蜒性是自然河流的重要特征。河流的蜿蜒性使得河流形成主流、支流、河湾、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河滨植被、河流植物,为鱼类的产卵创造条件,成为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和避难所。由于流速不同,在急流和缓流的不同生境条件下,聚集着不同的生物群落——急流生物群落和缓流生物群落。

3.4 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

自然河流的横断面也多有变化。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非规则断面,也常有深潭与浅滩交错的布局出现。显然,不存在梯形或矩形等几何规则断面的自然河流。河流浅滩的生境,光热条件优越,适于形成湿地,供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栖息。积水洼地中,鱼类和各类软体动物丰富,它们是肉食候鸟的食物来源,鸟粪和鱼类肥土又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鸟类的食物,形成了有利于珍禽生长的食物链。由于水文条件随年周期循环变化,河湾湿地也呈周期变化。在洪水季节水生植物种群占优势。水位下降后,水生植物让位给湿生植物种群,是一种脉冲式的生物群落变化模式。而在深潭里,太阳光辐射作用随水深加大而减弱。红外线在水体表面几厘米即被吸收,紫外线穿透能力也仅在几米范围。水温随深度变化,深水层水温变化迟缓,与表层变化相比存在滞后现象。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沿水深变化,在深潭中存在着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如浮游动物一般是趋于弱光的。它们白天多分布在较深的水层,夜晚则上升到表层。

3.5 河床材料的透水性

河床的冲淤特性取决于水流流速、流态、水流的含沙率、颗粒级配以及河床的地质条件等。由悬移质和推移质的长期运动形成了河流动态的河床。需要指出的是,在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段,河床由冲刷作用形成,其河床材料是透水性较差的岩石,除此之外,大部分河流的河床覆盖有冲积层,河床材料都是透水的,即由卵石、砾石、沙土、粘土等材料构成的。具有透水性能的河床材料,适于水生和湿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不同粒径卵石的自然组合,又为鱼类产卵提供了场所。同时,透水的河床又是联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通道,使淡水系统形成整体。

综上所述,水—陆两相和水—气两相的紧密关系,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生境条件;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造就了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河流形态的蜿蜒性形成了急流与缓流相间;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深潭与浅滩交错;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由于河流形态多样性形成的在流速、流量、水深、水温、水质、河床材料构成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造就了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所以说,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维持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4 水利工程如何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胁迫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某种胁迫,具体表现是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

4.1 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改变了生境多样性

所谓河流形态的均一化主要是指自然河流的渠道化或人工河网化。具体表现为:(1)平面布置上,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采用这种规划设计方法的理由是:直线型的渠道工程量小,同时节省耕地,减少移民搬迁。(2)渠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规则的渠道断面输水能力强,也可减少占地。设计时易于计算,建设时易于施工。(3)河床材料的硬质化。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防洪工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水面也采用这些硬质材料。原因是渠道工程中可减少渠水的渗漏,以利节水。光滑的渠坡减少表面糙率,提高输水效率。在岸坡防护方面,采用硬质材料的原因是其抗冲、抗侵蚀性及耐久性好。(4)河流的裁弯取直工程。

所谓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是指在河流筑坝形成水库,造成水流的不连续性。有的河流进行梯级开发,更形成多座水库串连的格局。水库淹没了原有的河流两岸的植被,又将搬迁的城镇及废弃的农田沉入库底,未清除的垃圾、工业废料及农药残留统统进入水库。更重要的是,水体在水库中形成相对静水,其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水库的生态系统比河流生态系统相对要脆弱。

4.2 河流形态多样性降低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河流的渠道化和裁弯取直工程彻底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消失,而横断面上的几何规则化,也改变了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生境的异质性降低,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将随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水生态系统退化。具体表现为河滨植被、河流植物的面积减少,微生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鱼类的产卵条件发生变化,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改变或避难所消失,这造成物种的数量减少和某些物种的消亡。河床材料的硬质化,切断或减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有机联系通道,本来在沙土、砾石或粘土中辛勤工作的数目巨大的微生物再也找不到生存环境,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无法生长,使得植食两栖动物、鸟类及昆虫失去生存条件。本来复杂的食物链(网)在某些关键种和重要环节上断裂,这对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将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的。如上所述,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特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即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不能被分割而孤立存在。水,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动脉。当人们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时,如果硬要把水与生物群落分割开来,放到一个直线线路、规则断面并由人工材料建设的人工河道中,很显然,这种新的河流生态系统将不再具备原来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特点。

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造成的影响是将动水生境改变成了静水生境,二者分别对应着动水生物群落和静水生物群落。由于水库水深远大于河流水深,太阳光辐射作用随水深加大而减弱,在深水条件下,光合作用较为微弱,所以水库生境的生态系统生产力(pro-ductivity)较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不如河流生态系统那样通畅。水库的淡水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相比较为脆弱,表现为抗逆性较弱,自我恢复能力也弱。退化的水库一般难于自我恢复,需要人类干预才有可能。水库形成以后,原来河流上中下游蜿蜒曲折的形态在库区消失了,主流、支流、河湾、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代之以较为单一的水库生境,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另外,筑坝以后给洄游鱼类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没有建设适合鱼类习性的鱼道,将对某些洄游鱼类造成致命的打击。

4.3 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的后果

在生态学中,把由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生活环境的功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清晰地了解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高度依赖性,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对生态系统非理智的破坏行为,反过来会给人类自身造成的重大损害。

淡水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是多方面的。水域、湿地为人类提供食品及其他生活物资;对气温、云量和降雨进行调节,在全球、流域、地区和小生境等不同的尺度上影响着气候;对水文循环起调节作用,具有缓解旱涝灾害的功能;植物能涵养水分,有利水土保持;优美的水域景观具有休闲旅游功能,雄伟秀丽的高山大川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财富。特别要强调的是,淡水生态系统具有的净化环境的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关键意义。湿地历来就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对于水体具有很强的净化功能。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分解和利用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细菌、病毒,并可富集金属及有毒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如慈菇、茭白、水花生以及沉水植物伊乐藻对水体中的氮的去除率达75%,茭白、伊乐藻对水体中的磷的去除率达75%,芦苇、慈菇对磷的去除率达65%。而在水中的鱼类和浮游动物也对植物、藻类和微生物进行吸收、分解.生物净化过程,是在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中进行的复杂的生物代谢和物理化学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水体中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溶解物和悬浮物被截留,有毒物质被转化,可以防止物质的过分积累所形成的污染,从而清洁了水体.水体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功能,是水域生态系统极为宝贵的服务功能。

人们容易看到水利工程在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直接、有形的效益,却往往忽略水域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的利益,更难于看到因水利工程改变河流形态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后果以及对人类利益造成的长远的隐形的损害。一旦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大自然无偿提供给我们的服务功能将下降,当破坏程度达到某临界值时,这种服务功能甚至会丧失。

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降低以至破坏,往往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又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当人们发现其恶果时,可能情况已经变得不可逆转。比如当人们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后,建成了直线型渠道,砍伐了“排列不规则”的树木和“野生杂草”。同时,采用梯形断面,对侧坡及河底全面进行坚固的混凝土衬砌,种植了整齐的树木,达到了人们认为美观的“两线三面”质量要求,被评为“优质工程”。不长时间人们发现,在河道里找不到鱼类,在岸边看不到昆虫,树上鸟类也属罕见,随之渠道里的水质变差了。当排入河流的污染物继续增多超过某一个限度时,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一步下降以至完全丧失。这个事例说明,当人们悠然享受着水利工程带来种种有形的直接效益时,河流生态系统长期为人们无偿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却在大刀阔斧的工程建设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5 新的工程理念与技术对策要点

对于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系统的胁迫,存在着两种认识及两种对策。其中一种是片面强调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全盘否定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不分青红皂白对新建大坝和水利工程一律反对。在西方国家一些极端环保主义组织和人士就持这种态度。由于出现这样一股思潮和社会力量,使得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筹划的解决供水、防洪或具有发电、灌溉效益的水利工程项目被封杀在图纸中。除了某些政治因素外,从思想方法角度看,用“因噎废食”来描述这种认识恐不夸张。对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对水利工程的工程理念进行反思,以“趋利弊害”的态度,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从建设目标看,水利工程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水的种种需求,还能兼顾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性的种种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换言之,未来的水利工程应具有双重功能,即不但是有具有直接功效的供水、防洪、发电、航运工程,而且还应该是有利于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生态工程。

为消除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从技术层面上看,似有以下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 1 )研究生态水工学。所谓“生态水工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性与稳定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

(2)水利工程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新建水库工程要充分论证由于水库建设改变河流生态系统为静水生态系统的利弊得失,采取必要的补偿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3)开展已建水库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预测,加强库区生物群落调查。重视水库生态系统退化的恢复及富营养化控制问题。

(4)合理调度水库及其他水利设施。水库调度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及稳定性的需求,克服静水、深水对于生物群落的不利影响。通过水库库区生态建设及水生生物的合理结构设计,提高水库水体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充分利用乡土种生物,慎重引进外来种,注意防止生物入侵。

(5)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是保护河流形态多样性的重点之一。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尊重天然河道形态,避免直线和折线型的河道设计。灌溉渠道设计也要注意模仿河流自然形态的特点。对于河流的裁弯取直工程要充分论证,取慎重态度。

(6)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河道整治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几何规则断面,疏浚工程施工中避免河道断面的均一化。

(7)河道防护工程的岸坡采用有利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特别注意采用当地天然材料。注意整理、发掘和发展我国各地的传统治河工法和材料。开发和推广输水渠道新型衬砌材料,可供植物生长并具有一定防渗性能。

(8)水利工程设计应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建设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过坝鱼道。开发新型丁坝、人工浮岛等。

参 考 文 献

〔1〕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J〕.水利水电技术,2003(1).

作者简介:董哲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哪些鱼类生活在海流中,哪些生活在河中?
还有一些鱼类在海洋与河流之间迁徙,称为洄游性鱼类。在海洋中生长但需要去淡水中繁殖称为溯河洄游(如中华鲟),在淡水中生长但需要去海洋中繁殖称为降河洄游(如花鳗鲡)。拦河筑坝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坝区以及上下游的水文特性,包括洪水脉冲模式、泥沙过程、水温过程等,这会影响河床冲刷及江(河)湖...

神啊!捆饶了我好久好久好久的问题啊!!!对宇宙感兴趣的进吧..上帝保佑...
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爆炸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体不断远离;天体间又存在万有引力,它会阻止天体远离,甚至力图使其互相靠近。引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有关,因而大爆炸后宇宙的最终归宿是不断膨胀,还是最终会停止膨胀并反过来收缩变小,这完全取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的大小。 理论上存...

中医的五恶、五液、五病、五邪、五脏所藏、五脏所主及五劳所伤是什么...
不要吃得太多。五脏阻贼邪的脉象:春秋时期见的发脉是金科木;夏天,当你在冬天看到石头纹理时,水可以控制火势。漫长的夏天看到春天的弦脉冲,这是木质粘土。秋天看到的夏季洪水脉冲是霍克金。冬天,漫长夏天的慢脉搏是吐口水。这就是所谓的五恶脉。预后是一样的,都属于不治之症死亡证明。

从库页岛到莫斯科,俄罗斯50个被遗弃的荒芜之地
2012年,这个曾经有1.2万人口的定居点,只住着一位老人。 随着通信卫星的发展,再也没有必要维护这样一...这座被洪水淹没的钟楼坐落在莫斯科以北200公里的乌格利奇水库的一个岛上,它曾经是俄罗斯沙皇经常光顾的...比如将 一架飞机试验机悬浮在上面,并受到电脉冲的影响。 斯卡兹卡先锋营是在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河流健康的天敌
不合理的堤防设置,会造成河流与湖泊、湿地和滩地的阻隔,阻止洪水的漫溢,改变营养物质输移规律,或者使滩区缩窄,降低河道的防洪能力。通过水库闸坝调度对河流实行径流调节,造成水文过程的均一化,也会降低洪水脉冲效应,可能造成河道周围的湿地退化甚至消失,影响该区域生物的生存繁衍。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从前有一个村,他不爱保护大自然就砍树,拿树做成椅子和桌子,不久,哪个村里人觉的房子旧了该换新的。人们都去砍木做房,房子做好了,那里村字的人都高兴的叫了起来,有的骄傲到比谁的房子美就这样子人们天天都砍树。不久洪水来了,洪水把村庄全毁了,越漂亮的房子都给凶猛的洪水冲走了因为没有...

美国科罗拉多河三角洲人造洪水再研究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在脉冲洪水期间,许多干旱期多年没有发芽的棉木和柳树重新发芽,引起了许多生物学家的研究兴趣。脉冲洪水带来许多土壤中的无机盐,有助于本地树种的生长。植物的繁盛又吸引了很多鸟类成群结队前来筑巢,例如一些当地特有的啄木鸟、棕色头的牛鹂、灰喉捕蝇鹊等,还有一种黄胸鸟,也十分...

激光打印机于喷墨打印机有什么区别
尽管热升华打印机的耗材方面也没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与彩色喷打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进步。为了将利润最大...兼容耗材在原厂高压和假冒产品洪水的双重挤压下,能顽强生存并发展至今,本身就证明了自己的市场存在价值...简单的说,打印头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打印头从驱动电路获得一个电流脉冲时,电磁铁的驱动线圈就产生...

生命是什么?
有人如是答。于是,生命在他们眼里就成了股市上跳跃的荧光屏、餐桌上的美味珍馐、豪华别墅加豪华轿车。 打开报纸:洪灾、绝症、暴虐、谋杀……满眼是苦苦...消亡后现没有什么理论说可能再生。这与第二种客观存在也不同,所以可以说它是第三种客观存在。我既然是第三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为什么会消亡?而且不...

人类从植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发明了什么
因此喝时不用嘴直接饮用,而以中空的天然麦秆来吸饮,可是天然麦秆容易折断,它本身的味道也会渗入酒中。当时,美国有一名烟卷制造商马文·史东,从烟卷中得到灵感,制造了一支纸吸管。试饮之下,既不会断裂,也没有怪味。从此,人们不只在喝淡香酒时使用吸管,喝其他冰凉饮料时,也喜欢使用纸吸管。

洛宁县15139234537: 洪水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
令志消核: 洪水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正常的生态演替过程中,洪水可以使陆地的有机质、土壤、砂砾等进入水体中,使得水体底质增厚,水质变肥,如果是湖泊和海洋,其底部逐渐抬高,水体中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

洛宁县15139234537: 洪水脉冲理论的定义 -
令志消核: 洪水脉冲理论是Junk等人基于在亚马孙河和密西西比河的长期观测和数据积累,于1989年提出的河流生态理论. 洪水脉冲是河流-洪泛滩区系统生物生存、生产力和交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洪水水位涨落引起的生态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河流-洪...

洛宁县15139234537: 引入新水生物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吗 -
令志消核: 洪水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正常的生态演替过程中,洪水可以使陆地的有机质、土壤、砂砾等进入水体中,使得水体底质增厚,水质变肥,如果是湖泊和海洋,其底部逐渐抬高,水体中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

洛宁县15139234537: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原理 -
令志消核: 生态学原理就是生物在其存在的各个水平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例如,一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不同的种群或群落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关系可以包含物理关系、化学关系和生物关系.了解这些关系的本质,就是研究生态学的核心这可以包括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如分子生态学原理、种群生态学原理、群落生态学原理、系统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等.生物入侵的后果是破坏群落相对稳定的群落生态学结构,从群落内的生物种间关系恶化开始,引起种群生态的系统性塌缩,其最终结果是环境的灾难性剧变.

洛宁县15139234537: 温度和降雨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有何影响 -
令志消核: 温度和降雨量的交叉作用形成了陆地生物群落的不同类型和分布规律. 例如: 珠峰从上到因为温度不同.分布形成有温带,亚热带植被 这个非常的复杂. 建议参考http://www.buildbook.com.cn/ebook/2007/B10019155/9.html

洛宁县15139234537: 河川径流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令志消核: 影响因素 径流是流域中气候和下垫面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a 气候因素.它是影响河川径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降水方面,降水形式、总量、强度、过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

洛宁县15139234537: 影响生态系统演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
令志消核: 生态系统演替是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是在生态系统内部因素的驱动下生态系统类型的演变和替代过程,在相对稳定的地质和气候环境下,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的演化,同时将伴随着相应的生物地球化学、水文格局气候等多...

洛宁县15139234537: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和补偿作用,举例说明! -
令志消核: 水利工程如何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胁迫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某种胁迫,具体表现是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4.1 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改变了生境多样性 所谓...

洛宁县15139234537: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
令志消核: 6大成分:环境:无机物,有机物,气候条件 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协同进化.有机地构成了一个整体.从而使生态系统具有了特有的结构,并有一定的功能,如物流,能流,基因流,信息流等.环境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生物对环境,或生态因子的适应性上.而环境也会被生物所改造,也就是协同进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表现在:种内关系和间关系上.种内关系如:种内合作,种内竞争,性选择,社会等级分工等 种间关系如:竞争,表面竞争,捕食,共生,寄生,原始合作等你要看多一点的,可以看看http://wenwen.sogou.com/z/q816551350.htm?md=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