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现代文复习提纲

作者&投稿:莘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版〕文言文训练试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
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
我的赏析:
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
《小石潭记》答案;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略5清、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6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7因为作者参加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8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9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木环抱,环境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10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11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2.从文中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请说明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 1.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5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6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靧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
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②写人之美:
③写物之美:
④写情之美:
《满井游记》答案1.D 2.D 3.①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②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课文的写景之美:写了春水之美:写了春山之美: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写人之美: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如“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课文的写物之美: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课文的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4.简答。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5.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8.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11“缺乏苦难,人生将剥夺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你怎样看待苦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 2.D3儒家4.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6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7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8.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9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0.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11①苦难激发我们生活创造的热情,教会我们坚韧。②苦难使我们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③苦难充实了肯定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④苦难使我们精神到达更高的境界,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在这苦难中能获得自由。
《曹刿论战》(A)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徧( )③牺牲玉帛( )④虽不能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曹刿论战》(B)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我的理解: 5.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曹刿论战(C)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①爱国将领 ②
《曹刿论战》(A),答案: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曹刿论战》(B)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2. ①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5. ①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②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曹刿论战(C)1.①同“遍”,遍及(普遍) ②为人所信服(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⑤原因(缘故) ⑥倒下 2.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名人传:
贝多芬要求指挥总排练……自第一幕的二部起,显然他已经完全听不见舞台上的演奏了。他大大的减缓演奏;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演奏时,歌手们则自顾自的在超前。于是乎,一下子全乱了套了。平常的那位乐队指挥乌罗夫提议稍事休息,但并未说明缘由;同歌手们交谈了几句以后,演奏重新开始。同样的混乱再度出现。必须再次停下来。很显然,不可能在贝多芬的指挥下继续演出了;但又怎么同他讲呢?没有谁忍心对他说:“退下吧,可怜的家伙,你无法指挥了。”贝多芬焦急,烦躁,左顾右盼,努力的想从不同的表情中看出点儿原因来:但大家全都默然无声。突然,他厉声唤我。当我走近它的身边时,他把它的笔记本地给我,示意我写。我写下了下面这句话:“我恳求您别继续指挥了;回去后我将向您说明理由。”他猛地一下跳到下面,冲我嚷叫道:“咱们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来;进的门来,他瘫痪的跌坐在沙发上,双手掩面:他就这样一只待到吃饭。饭桌上,没法让他说一句话:一副痛苦不堪,颓丧无力的样子。晚饭后,当我起身告辞时,他挽留我,向我表示不愿一个人待着。我俩分别时,他求我陪他去看在治耳疾方面颇负盛名的那位医生……在我同贝多芬的全部交往中,我从未看到过有哪一天能同11月里的这致命的一天相比拟的。他的心灵受到打击,直到死的那一天,他都生活在这个可怕场面的阴影之下。


1.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2.当贝多芬知道自己演奏失误时,他有怎样的反映?(在文中画出)这是对人物进行什么描写?
3.贝多芬当时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
4.联系你的阅读,请你写出贝多芬最感动你的一件事。

一、整体把握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3.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5.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野花呢,“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作者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春景如此,春天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呢?春天来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写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风和日暖的喜悦。人们充满了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的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八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
一、积累一批词语
1、狼藉 差使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祸不单行 琐屑 情郁于中 妥帖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 背井离乡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陨落 宿营 骚乱 轻蔑 讪笑
戏弄 呆若木鸡 喋喋不休 文质彬彬 鄙视 顽固不化
2、请说出下面横线的词语的含义
(1)、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个小孩,十一二岁光景。(2)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李平踌躇满志,热情高涨。
参考答案(1)境况,表示估计(2)犹豫,拿不定主意。得意的样子
二、知道一点常识:朱自清杨季羡林
三、学习妙想构思
1、《背影》《永久的悔》都是开篇点题、中间回忆、篇末呼应开头
2、《铁骑兵》悬念的设置
3、《苏珊•安东尼》点面结合、插叙的表达作用
四、积累优美语句,可以是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子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用得好的句子。
五、重温语段
一 《背影》选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着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臂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1.文中详写“父亲”买橘往返过程的作用是
。(2分)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的“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

4.“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3分)

(选自2002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背影>选段》答案
1.要点:更突出你爱。(2分) 2.不可以删去。理由要点:没有“再”,不能传达出“我”一直目送父亲,对父亲眷恋不舍的感情。(意思对即可给分2分) 3.要点:(1)第一次流泪,是因看见老父艰难买橘后,内心不忍,感动的泪;(2)第二次流泪,是看见父亲从自己视野中消失后留恋、伤别的泪。(意思对即可给分,2分) 4.要点:(1)从“回头”这一细节中感受到了深挚的爱。(2)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总是无微不至的。〔答出第(1)点得1分;答出第(2)点,视表达情况得1-2分,计3分〕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一、掌握一批字词
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授予 儒家 彷徨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煎熬 一隅 诺言 给予 兑现 侈谈 崛起 磐石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飓风 心急如焚 蜕变
赎罪 真谛 匿迹 祈祷 不言而喻 心扉 创伤 居高临下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 致知:获得理性知识。 修身:指陶冶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帮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它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文艺学等。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也是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之一。“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二、掌握一点文体知识
1、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2、 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自己在大学念书的事例来说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道理。
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论述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道理。
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我有一个梦想》中就大量的运用了比喻论证来说明道理,使得论述的道理形象、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对比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先论述了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后,作者从反面论述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和做到格物致知的精神。
(2)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为人民服务》全文紧紧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进行议论。先指出共产党、八路军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议论文的“为什么”;随后,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说为人民服务重于泰山。这是议论文的“为什么”;最后,又从两个方面指出怎样为人民服务。这是议论文的“怎么做”。全文从提出论点,到分析论点,解决论点,一气呵成。[从纪念张思德的角度,形成了悼念张思德——为什么要悼念他——怎样去悼念他]
(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全文围绕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中心论点,按“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的顺序展开议论,条理清楚,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四、重温阅读语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
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
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
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
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
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
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选文论述的中心是( )
A、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B、我们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少的。
2、“学术权威”上加的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否定 D、表示突出强调
3、填空
本文的作者______,是________籍______裔物理学家,_______奖获得者。
参考答案 1、D 解析:选文第一句话点明了论述的重点,但C项范围偏大,D项概括更为准确。 2、D 解析:注意在这里对“学术权威”并没有否定的意思,引号起着强调的作用。 3、丁肇中 美 华 诺贝尔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小结
一、知道掌握古代的名作家作品,让学生按照作品、作者、作者的朝代、对作家的评价、作品的出处、名言名句等罗列表格。
二、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 孰: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2、胡:以备胡 胡不已乎
3、朝: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 谤讥于市朝
4、命:夫子何命焉为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5、见: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见公输盘 子墨子见王
6、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以攻宋
7、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天子为动 此为何若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8、以:将以攻宋 睿以为军咨祭酒
9、固:其将固可袭而虏 吾义固不杀人
10、于:起于齐 今有人于此
11、之: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介胄之士不
12、军:军霸上 上自劳军 军中不得驱驰
13、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4、美: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15、说:请说之 公输盘不悦
16、方:今齐地方千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17、期:期年 期日中
18、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19、善:王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20、入:匈奴大入边 直驰入
21、说: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及郡下,说如此 《爱莲说》
22、已: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参考答案1、谁、仔细2、匈奴、为什么3、朝见、早晨、朝廷、公共场所4、指教、命令5、引见、召见、会见、拜见6、大将、统领或率领、将要7、替、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被、是、替、制造8、用、派9、本来10、从、在11、到、往,协调音节,的12、驻守、军队、军营13、派遣使臣14、漂亮、认为……美丽15、解释、高兴16、方圆、地方(方位,方向)17、数词,满一周;约定18、上等,最好的;写。19、表示同意的词,好;擅长20、侵犯、进入21、解释、说明,通悦、高兴,陈述,一种说明文体22、停止,已经
(二)、古今义
1、地方 古: 今: 虽然 古: 今:
2、形貌 古: 今:
3、左右 古: 今:
4、讽 古: 今:
5、窥 古: 今:
6、谤讥 古: 今:
7、先驱 古: 今:
8、传言 古: 今:
9、无何 古: 今:
10、博士 古: 今:
参考答案:1、古:土地方圆,今: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古今3、古:侍从,今:左右两个方面,支配操纵等4、古:委婉劝说,今:讽刺5、古:照,今:从小空或缝隙中偷看6古:公开指出,今:诽谤7、古:先行的卫队,今:先驱者8、古:传达命令,今:辗转流传的话,9、古:不久,今:没有什么10、古: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的名称,今:最高学位的名称11、古:今:
(三)词类活用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意义是“认为……美丽”;如:吾妻之美我者
闻 动词使动用法,意义是“使……听到”;如:闻寡人之耳者
服 名词用作动词,意义是“穿戴”;如:朝服衣冠
锐 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义是“使……锋利”;如:锐兵刃
少、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义是“少数人”“多数人”
(四)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 通 ,意思是 。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通 ,意思是 。
3)可得而犯邪 通 ,意思是 。
4)公输盘不说 通 ,意思是 。
5)子墨子九距之 通 ,意思是 。
6)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意思是 。
7)公输盘诎 通 ,意思是 。
参考答案1、被通披,穿2、式通轼,车前的横木3、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啊”4、说通悦,高兴5、距通拒,抗拒6、圉通御,抵挡7、诎通屈,折服8、
(五)翻译下列句式
吾与徐公孰美宋?
何罪之有?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可得而犯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非复吴下阿蒙!
天子为动
(六)、典故或现在还在用的词语
门庭若市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闻鸡起舞
涉猎
自相鱼肉
望风响应
二、名句填空
1、《采薇》一诗中直抒胸臆,表现守卫士兵痛定思痛时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出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时家乡凄凉破败景象的句子是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是
3、《送别》一诗中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的诗句是

4、《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表现无限童趣的句子的是
描绘出江南的田园风光的是
5、《朝天子 咏喇叭》一曲中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句子是

第六单元补充课文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可以看出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特点。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邹忌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充分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写法上的特点,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排比句式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逼一步,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周亚夫军细柳》,通过了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守边。这样,就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第二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课文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写作手法:正面与侧面描写,对比的成功运用。
《公输》一、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二、写法特点
1、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2、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七单元
一、知道掌握古代的名作家作品,让学生按照作品、作者、作者的朝代、对作家的评价、作品的出处、名言名句等罗列表格。
二、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要 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 具 具通俱,详尽;如:具答之。全,都;如:百具兴。 属 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古今异义
鲜美 今通用义:食物的味道好;文中古义:鲜艳美丽,如:芳草鲜美。
绝境 今通用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文中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足 今通用义:不充足,不满;文中古义:不值得,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妻子 今通用义:男人的配偶;文中古义:妻子和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 今通用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文中古义:更不用说,如:无论魏晋。
意 今通用义:心愿,愿望,意料,料想;文中古义:情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一词多义
舍(1)动词,丢弃,如:便舍船。(2)名词,房屋,如:屋舍俨然。 寻(1)动词,寻找,如:寻向所志。(2)副词,不久,如:寻病终。 志(1)动词,做记号,如:处处志之。(2)名词,记号,如:寻向所志。(3)名词,志向,如:睿素无北伐之志 见(1)动词,认清,识别,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动词,知道,接触,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动词,通现,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观(1)动词,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2)名词,景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国(1)名词,国家,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名词,国都,京城如:去国怀乡。 临(1)动词,靠近,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动词,到,如:临溪而渔 谓(1)动词,命名,如:太守自谓也(2)动词,是,如:太守谓谁。 归(1)动词,聚拢,如:云归而岩穴暝。(2)动词,回去,如: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动词,归附、归属,如:吾谁与归。
(四)词类活用
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常用义是“惊异”,文中意义是“对此感到惊异”;如“渔人甚异之”。
高 形容词作名词,常用义是“从下往上的距离”,文中意义是“高位”;如“居庙堂之高”。
名 名词用作动词,古常用义是“名字、名称、名望”,文中义是“给……命名”;如:名之者谁。
翼 名词用作状语,古常用义是“鸟的翅膀”,文中义是“像鸟的翅膀;” 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古常用义是“快乐”,文中的意义是“以……为快乐”;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文言句式
判断句 “也”表示判断,译为“……是……”;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省略句 省略主语,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前省略“小口”,承前省略主语。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他)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宾语,如“便要还家”,“要”后省略宾语“之”。醒能述(之)以文者 省略介词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倒装句 状语后置,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于其上”应在“刻”的前面。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四、课文内容及写法
《桃花源记》1、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
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岳阳楼记》一、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第二部分(2、3、4)在概写洞庭湖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的心情。第三部分:“卒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二、写法特点:(一)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具体说是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二)语言上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
《醉翁亭记》(一)课文内容: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第三段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这是按由外而内的顺序写的。第四段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二)写法特点: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三)课文中成语:原文中一共出现了4个现在一直还在沿有的成语,但古今意义已大相径庭。这4个成语分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前呼后应和觥筹交错。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②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③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④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

六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课文内容知识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1 《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 故事 ,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字、词:弈:下棋。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小学语文四年级期末考试必会知识点 (一)劝学类:  诗句 作者  诗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冬夜读书示字聿》(二)惜时类: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2.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3.一寸...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归纳1 【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 《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奇观。【复习目标】1、复习学过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总结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1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两小儿辩日》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比喻句”知识点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2.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4.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主要重点在哪里?主要学些什么???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 6.中心。 重点背诵: &n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bsp...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
文章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云岩区13023005118: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要的现代文归纳 (人教版) -
索义卡文: 《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海燕》可能还有、但我们才学这些……

云岩区13023005118: 语文八下复习重点 -
索义卡文: 1.作者简介2.文言文解释,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3.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重点句默写.4.现代文(多做练习提高)

云岩区1302300511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就是单元小结一类的东西 -
索义卡文:[答案] 八下期末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之现代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资料介绍: 1 藤野先生 一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云岩区13023005118: 初二下册的语文该怎么复习最好??重点课文是哪些? -
索义卡文: 应该分单元复习、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单元都可以只看看课文后面的读读写写 第五个、第六个单元比较重要、这两个单元最主要的是要学会疏通文意、 牢记字词的解释、熟知其中的通假字. 课外古诗可是把其中比较出名的诗句记住就好了!

云岩区13023005118: 帮我找找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复习资料??谢谢先了! -
索义卡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不逊xùn:谦逊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油光可鉴jiàn:照 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匿nì名:隐藏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gù: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

云岩区13023005118: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复习计划提纲 -
索义卡文: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学生巩固本学生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技能,特拟定本期语文复习计划.一、复习目的:1.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归类悟法.归类或分单元复习课本的知识点,让...

云岩区13023005118: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要点是什么?
索义卡文: 古文,古诗,以及每单元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复习要点.其次是语句的修辞手法和生僻词的造句与组词,最后是参考以前考卷的出题方向把握考官的出题心理进行猜题,一般选择题选字最多的,是非题没把握的就选错,短文题一般答案都在短文里自己找,作文靠你平时去想象和看课外书去积累,一般没什么问题.加油

云岩区13023005118: 初二下学期期末语文重点 -
索义卡文: 很多啊.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古文.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25课30课这些诗都是要背的...另外现代文的话我认为藤野先生和雪很重要..海燕也比较重要...或者说喂出来也比较重要.就看你们教材是不是跟我们一样的了...课外古诗也需要背..

云岩区13023005118: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
索义卡文: 八年级〔语文版〕文言文训练试题 《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云岩区13023005118: 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索义卡文: 1毫改为豪 洋改为扬 混改为浑 驱改为躯 安改为按 脑改为恼2(1)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2)暗中观察情况.(3)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使两者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3分担 坚实 驱赶4动作的自由构成美丽的天然.它们有大...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