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地球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希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阳与地球有什么关系~

太阳是恒星,地球是太阳的卫星,太阳系包括地球有九大行星,九大行星都是太阳的卫星,围绕太阳永久旋转,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是恒星与卫星的关系。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譬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大气圈里有氧气,它的地质活动的激烈程度在九大行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

当太阳光照在地球上时,在太空中我们看到一个蔚蓝色的球体。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5000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有人认为小行星 3753 (1986 TO) 是地球的另一个卫星,但事实上尽管它与地球的轨道有很复杂的关系,但还不能称之为卫星,最多只能叫它地球的“伙伴”。由于月球的内部构造已经固化,它的地质活动非常不活跃。

关于月球的幻想和神话自从人类有历史起就一直延绵不绝。但一直到现代,月球的成因仍然是个谜。有人认为它是与地球从同一块星际物质中形成的,而有的人认为它是地球在遭到另一不明大天体撞击后产生的碎片重新聚合形成的。但不管怎么说,月球毕竟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对人类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 太阳概况

是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直径:139万千米

质量:1.989×1030 千克

年龄:约46亿年

太阳的形成: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根据恒星演化理论,太阳与其他大多数恒星一样,是从一团星际气体云中诞成的。这团气体云存在于约四十六亿年前,位于银河系的盘状结构中,离中心约25亿亿公里。其体积约为现在太阳的500万倍,主要成份是氢分子。这就是“太阳星云”。经历四十多万年的收缩凝聚,星云中心诞生了一颗恒星,它就是太阳。

太阳的结构: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内部从里到外,由产能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光热的能源——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就在产能核心区中进行,能量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传到太阳表层,最后主要表现为从太阳表层发出的太阳辐射。太阳表层习惯称谓为“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它又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光球只是太阳表面极薄的一层,厚度只有500公里,太阳的直径就是根据这个圆面定出来的。光球的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太阳的光辉基本上是从这里发射出来的。正是这层很薄的气层,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看清太阳内部的奥秘。

色球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公里,它的密度比光球还要稀薄,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色球的温度高达几千至几万度,但色球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平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色球望远镜观测才能看到。当发生日全食,即太阳光球被月球完全遮掩时,在暗黑月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钩纤细如眉的红光,这就是太阳色球的光辉。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几百万公里以上。这层的大气更为稀薄,大约只有地球地面大气的一万亿分之一。日冕发光比色球还要微弱得多,我们平时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只有当日全食发生时,才能在暗黑月轮的四周看到大范围延伸的银色光辉,这就是日冕层。

日冕温度极高,有10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氢、氦等原子早已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自由粒子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而奔向太阳系空间。如此形成的带电粒子流,人们称为“太阳风”。

日冕层的形状和大小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日冕呈圆形,而且伸展得很员;在太阳黑子活动微弱的年份,日冕呈扁长形。

在色球上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成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如雾,有时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从,真是不胜枚举。

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亮度低于周围的光球,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也在自转,它的自转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为25天,愈近两极愈长,在两极区约为35天。

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有没有终结的一天?

太阳通过热核聚变,靠燃烧集中于它核心处的大量氢气而发光,平均每秒钟要消耗掉600万吨氢气。就这样再燃烧50亿年以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氢气储备,然后核区收缩,核反应将扩展发生到外部,那时它的温度可高达1亿多度,导致氦聚变的发生。以后太阳会极度膨胀,进入所谓"红巨星"阶段,它的光亮度将增至如今的100倍,并把靠它最近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吞噬掉,地球也会被"烤焦",生命将无法继续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会越来越快地耗尽它的全部核能燃料,步入风烛残年,随之塌缩成一颗黯淡的白矮星。在这种白矮星上,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物质就可达1吨左右。白矮星没有核反应,它是恒星核反应结束以后留下的残骸,依靠收缩自己的体积来继续辐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后,太阳将成为一个无光无热的"褐矮星",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结束它辉煌而平凡的一生。 当太阳消亡之时,地球早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怎么办呢?其实这完全不必担心。人类的文明史不过才5000年左右,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发达到了现在这个地步。50亿年是5000年的100万倍,谁能想象那时的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呢?也许到那时,进化了的人类通过星际航行,业已在遥远的银河系的另一处建起了自己美好的新家园。谁又能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呢?



2、太阳系九大行星:

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形成的。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九大行星,从下到上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课书25页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太阳的大小比较图。

在太阳光照射下,能看到九颗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旋转,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奇特的是土星,最美丽的是地球。离太阳近的四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称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光从太阳传到地球大约需要分钟,传到冥王星大约要5.5个小时。冥王星的轨道并非太阳系的边缘,在这之外,还存在大量气体、尘埃等物质,太阳系的半径可达3.4光年。

地 球
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的宇宙群星中极普通的一颗,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形
成时温度比较低,也没有分层结构。后来由于陨石轰击、放射性衰变发热和地球的内部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全身照,更清楚地向世人展示出她是一个蓝白相间的圆球。其实,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微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 球体。她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乘时速为2500公里的超音速飞机,绕地球赤道飞行一圈要用16小时。地球的质量约为60亿亿吨,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5.52克。地球表面
有7/10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而剩下3/10的陆地上还有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据测算,
假设地球表面是个光滑球面的话,那么包围地表的水足有2700多米厚。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地
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地壳是由地球内部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形成的;地壳的上层为花岗岩,下 层为玄武岩层。
地球存在磁场。空间探测发现,太阳连续不断地发射离子流,这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把地球的磁场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这个区域就叫做磁
层。磁层的范围象一个头朝太阳的蛋形,地球的磁力线被压在“壳”内。在被着太阳的一面,壳拉长,尾端呈开放状,磁力线好象随风飘逸的秀发向外
延伸到几百个地球半径的地方。地球就象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平太阳时,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地球的公转的速 度约为每秒30公里,这几乎是火车速度的1000倍。地球是一个斜着身子的“旅行家”,她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自转轴始终指向天球的北极。地球的赤道面与她的公转轨道平面斜交,其夹角为23度27分,正是这个原因,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产生了规律性变化,来往移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往返一次,两次越过赤道。这样,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球上的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是形成生命的前提条件。人类在此产生,并创造了地球文明,但文明的进步又使我们不断向地球索取更多的资源,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耕地大量减少,森林逐渐消失,环境污染,荒漠扩大,能源匮乏气候恶化,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象样子了!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不懈努力。毕竟,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的,而且地球只有一个!




太阳概说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更替,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他高大英俊,多才多艺,同时还是光明之神、医药之神、文艺之神、音乐之神、预言之神。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属于中等,按半径和温度归类应属G2型矮星。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它有磁场和自转。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并包含了太阳系99.8%的质量。需要109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横截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超过130万个地球。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层、对流层和太阳大气层。组成太阳大气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可见的明亮表面称为光球;光球之上是5000公里厚的内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在色球之上是极其稀薄的高温日冕,其范围可延伸到地球甚至更远的地方。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摄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活动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超过地球的340亿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聚变导致四个质子或氢原子产生一个阿尔法粒子或氦原子核。阿尔法粒子的质量比四个质子小0.7%,剩余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并被释放至太阳的表面,并通过对流过程散发出光和热。太阳核心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它的表面。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因此使太阳能够发光。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

天文上太阳的符号是⊙,它象征着宇宙之卵,是生命的源泉。


太阳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多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多。虽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映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它们的性质主要靠间接的理论计算来确定。核反应区位于太阳的中心,体积相当小,其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然而,这里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太阳质量。太阳所发出的能量的99%是由此产生的。核反应区的温度约为1500万度,压力约为2500亿个大气压。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力,破坏了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了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每4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热能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传播到太阳表面,它的表面温度为6000摄氏度。
核反应区的外面是辐射区,它的范围从1/4太阳半径延伸到4/5太阳半径。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辐射出来。能量由核反应区发射出来时,其形式是高能γ射线,然后光子的能量降为x射线,再往外光子能量进一步减小,变成远紫外线、紫外线、可见光以及其他形式的辐射。到了辐射区以外的对流区,能量主要靠对流的形式向外传播。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各层次的物理性质有显著不同。
光球层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圆周界限,平常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按照这个界限确定的,光球层仅厚500公里。
在地球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可看到在整个光球表面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很像一颗颗米粒,所以,天文学家称其为“米粒”组织。“米粒”组织是光球上最明显的现象,估计总数达400万颗。“米粒”越亮,它的直径就越大,其平均寿命约为5至10分钟。除米粒组织外,在光球活动区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而还会出现白光耀斑。
光球层之外是色球层,其厚度约8000公里。色球层温度分布反常,从光球顶部的4300度猛增到色球顶部的几万度。平时,色球完全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短暂时刻内,我们才能看到太阳圆面边缘处一钩细如娥眉的明亮红光。
如果对色球边缘进行仔细观测,你会发现在色球边缘有许多针状物。针状物在色球的中部开始形成,其喷射高度可达1万公里。估计太阳上这种针状物约25万个。针状物实际是向上喷发的气团,平均寿命约为5分钟。在色球层表面还可以看到网状结构组织,色球层具有针状物和网状组织,说明了色球层的任何区域都是不均匀的。在色球上还可以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日珥”。
日珥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在日全食时,或借用专用仪器才能看到。日珥又可分为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日珥的形状有喷泉形、弯弓形、树形、云形、流烟性等等。这些复杂形态,是由于日珥的物理条件不同造成的,并不涉及它的化学成分。它的运动方向四面八方都有。日珥的数目与面积都与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有关,随着太阳黑子的相对数(H)而变化。
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面的一层。“冕”就是帽子的意思。日冕确实像太阳头上的一顶礼帽,日冕很厚,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边界,广义的日冕可以一直延伸到包括地球在内的空间区域。日冕是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它的温度极高,但它发光的本领却很弱,还不到太阳表面的几百万分之一。所以只有出现日全食,太阳表面的光被月球遮住,我们才能用肉眼看见太阳四周闪耀着柔和光芒的日冕层。
日冕内部温度高达100万度,但它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可达每秒350公里以上。高能带电粒子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太阳活动平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
另外,空间探测还发现,在日冕的一些特殊位置上,出现有基本上不辐射的空白区,称为冕洞。冕洞是太阳上寿命很长的一种物理现像,通常存在几个月到一年,冕洞本身的密度只及周围的1/4,温度只有它的一半。
太阳存在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但各部分转动快慢不一,太阳表面赤道部分转动最快,纬度越高,自转越慢。在太阳日面纬度17度处太阳的自转周期是25.38日,称为太阳的恒星周期。太阳不但自西向东自转,而且还率领整个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公转一周约用2.5亿年。另外,太阳还带着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武仙座的方向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本动。
太阳还有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现象。各种太阳活动之间,以及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太阳活动每11年有一次高潮期。
太阳黑子是经常出现在日面光球层的暗黑斑点,是一种典型的太阳活动现象。我过《汉书·五行至》就记载了公元前28年出现的太阳大黑子情况,这是中国史书中的第一条黑子记录。太阳黑子的结构很复杂,而且形态各异,“黑”上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表面温度大约低1400度左右。黑子的中心是它最黑的部分,称为本影。在本影边缘环绕着一圈淡灰色的边界,称为半影。黑子是成群出现的,大黑子群通常是由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黑子组成,黑子越大,寿命越长。大黑子可以生存几个月,小黑子的寿命只有几天或几个小时。至于它的形成,天文学家只能概括地说它们与太阳磁场有关。日面上的黑子时多时少,不断地移动和变化,但也遵循11年周期的变化规律。而且,黑子的出现区集中在太阳赤道两侧南北纬度5度到15度的范围内。
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时,在光球层的边缘会出现明亮的斑点,这是光斑。它通常与黑子相伴而生,平均寿命只有半个小时。光斑具有同黑子类似的分布规律,比黑子带略宽,多出现在日面的东西边缘。目前对光斑情况的了解还远不及太阳黑子那样详细。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天文学把这定义为耀斑,也叫太阳色球爆发。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耀斑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之大相当与上亿枚百吨级氢弹爆炸所发出的能量。爆发还会发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它们到达地球附近时,会扰乱地球磁场,破坏电离层、从而严重干扰地面无线电通讯。耀斑还上航天飞机的天敌,强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宇航员和电子仪表都是严重威胁。
地球的极光现象是因为太阳活动所发射的带点粒子闯入地球两极的磁场,与地球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相碰撞而产生的。太阳活动越激烈,极光现象越频繁。而且每年极光出现的日数与太阳黑子的年平均数也对应得很好。太阳活动还会严重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近年来,人们又在深入探讨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的关系。准确预报太阳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有时比较平静,有时比较剧烈;太阳有自转,太阳上的活动区有时对向地球,有时又背向地球;地球本身有自转又有公转,因此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周期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日周期、27天周期、年周期、11年周期等等。这里主要谈耀斑和快速变化的黑子群对地球的影响,小活动造成的影响及平静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就不涉及了。
耀斑及黑子对地球的电离层、磁场和极区有显著的地球物理效应。
地球大气层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下形成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无线电波就是靠电离层的反射向远距离传播的。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耀斑爆发时,在向阳的半球,太阳射来的强X射线、紫外线等,使电离层D层变厚,造成靠D层反射的长波增强,而靠E层、F层反射的短波却在穿过时被D层强烈吸收受到衰减甚至中断,如l970年11月5日长途台曾因此中断2小时;这被称为“电离层突然骚扰”。这些反应几乎与大耀斑的爆发同时出现,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大约8分多钟即可由太阳到达地球表面,所以反应非常快。经过一段肘间以后耀斑产生的带电的高能粒子逐渐到达地球,它们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向地磁极两极运动,因而影响极区的电离层,造成高纬度地区的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的骚扰,甚至中断。这被称为“极盖吸收”和“极光带吸收”,它的影响时间较长。

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的北极是地磁场的磁南极,地球的南极是地磁场的磁北极。地极和磁极之间有大约11度的夹角,因此地球的周围充满了磁力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地磁强度。平时地磁受多方面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扰动,而影响最大的就是磁暴现象。磁暴一般发生在太阳耀斑爆发后20-40小时,它是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磁场强度可以变化很大。这时太阳风速往往增加,并且向太阳一面的磁层顶面可由距地心8-11个地球半径被压缩到5-7个地球半径,磁暴的发生对人类活动,特别对与地磁有关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在磁暴发生时,高纬度地区常常伴有极光出现。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25度-30度的上空,离地面100-300千米,它是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形状不一(见课本前彩图)。常出现极光的区域称为极光区。由于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并在磁场作用下奔向极区,使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光。当太阳活动剧烈时,极光出现的次数也增大。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关系也是比较明显的,据统计,地面降水量的变化,也有11年、22年等的周期,另外地球高层大气的变化也与太阳活动相关。地震、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研究都说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物理机制还在研究中。

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高能质子达到地球附近肘,特别是容易到达无辐射带保护的极区,会影响极区飞行;如遇卫星则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太阳能电地在高能质子的轰击下,性能会严重衰退以至不能工作;如遇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将危及生命。。

由以上种种影响可以看出,对太阳活动的预报有很大的必要。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通过预报可使有关部门,如:通信部门、航天部门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太阳活动对这些部门工作的影响,也为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
回答者:pangxie8006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11 09:20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譬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大气圈里有氧气,它的地质活动的激烈程度在九大行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

当太阳光照在地球上时,在太空中我们看到一个蔚蓝色的球体。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5000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有人认为小行星 3753 (1986 TO) 是地球的另一个卫星,但事实上尽管它与地球的轨道有很复杂的关系,但还不能称之为卫星,最多只能叫它地球的“伙伴”。由于月球的内部构造已经固化,它的地质活动非常不活跃。

关于月球的幻想和神话自从人类有历史起就一直延绵不绝。但一直到现代,月球的成因仍然是个谜。有人认为它是与地球从同一块星际物质中形成的,而有的人认为它是地球在遭到另一不明大天体撞击后产生的碎片重新聚合形成的。但不管怎么说,月球毕竟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对人类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 太阳概况

是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直径:139万千米

质量:1.989×1030 千克

年龄:约46亿年

太阳的形成: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根据恒星演化理论,太阳与其他大多数恒星一样,是从一团星际气体云中诞成的。这团气体云存在于约四十六亿年前,位于银河系的盘状结构中,离中心约25亿亿公里。其体积约为现在太阳的500万倍,主要成份是氢分子。这就是“太阳星云”。经历四十多万年的收缩凝聚,星云中心诞生了一颗恒星,它就是太阳。

太阳的结构: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内部从里到外,由产能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光热的能源——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就在产能核心区中进行,能量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传到太阳表层,最后主要表现为从太阳表层发出的太阳辐射。太阳表层习惯称谓为“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它又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光球只是太阳表面极薄的一层,厚度只有500公里,太阳的直径就是根据这个圆面定出来的。光球的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太阳的光辉基本上是从这里发射出来的。正是这层很薄的气层,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看清太阳内部的奥秘。

色球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公里,它的密度比光球还要稀薄,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色球的温度高达几千至几万度,但色球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平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色球望远镜观测才能看到。当发生日全食,即太阳光球被月球完全遮掩时,在暗黑月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钩纤细如眉的红光,这就是太阳色球的光辉。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几百万公里以上。这层的大气更为稀薄,大约只有地球地面大气的一万亿分之一。日冕发光比色球还要微弱得多,我们平时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只有当日全食发生时,才能在暗黑月轮的四周看到大范围延伸的银色光辉,这就是日冕层。

日冕温度极高,有10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氢、氦等原子早已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自由粒子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而奔向太阳系空间。如此形成的带电粒子流,人们称为“太阳风”。

日冕层的形状和大小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日冕呈圆形,而且伸展得很员;在太阳黑子活动微弱的年份,日冕呈扁长形。

在色球上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成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如雾,有时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从,真是不胜枚举。

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亮度低于周围的光球,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也在自转,它的自转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为25天,愈近两极愈长,在两极区约为35天。

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有没有终结的一天?

太阳通过热核聚变,靠燃烧集中于它核心处的大量氢气而发光,平均每秒钟要消耗掉600万吨氢气。就这样再燃烧50亿年以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氢气储备,然后核区收缩,核反应将扩展发生到外部,那时它的温度可高达1亿多度,导致氦聚变的发生。以后太阳会极度膨胀,进入所谓"红巨星"阶段,它的光亮度将增至如今的100倍,并把靠它最近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吞噬掉,地球也会被"烤焦",生命将无法继续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会越来越快地耗尽它的全部核能燃料,步入风烛残年,随之塌缩成一颗黯淡的白矮星。在这种白矮星上,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物质就可达1吨左右。白矮星没有核反应,它是恒星核反应结束以后留下的残骸,依靠收缩自己的体积来继续辐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后,太阳将成为一个无光无热的"褐矮星",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结束它辉煌而平凡的一生。 当太阳消亡之时,地球早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怎么办呢?其实这完全不必担心。人类的文明史不过才5000年左右,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发达到了现在这个地步。50亿年是5000年的100万倍,谁能想象那时的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呢?也许到那时,进化了的人类通过星际航行,业已在遥远的银河系的另一处建起了自己美好的新家园。谁又能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呢?

2、太阳系九大行星:

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形成的。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九大行星,从下到上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课书25页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太阳的大小比较图。

在太阳光照射下,能看到九颗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旋转,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奇特的是土星,最美丽的是地球。离太阳近的四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称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光从太阳传到地球大约需要分钟,传到冥王星大约要5.5个小时。冥王星的轨道并非太阳系的边缘,在这之外,还存在大量气体、尘埃等物质,太阳系的半径可达3.4光年。

地 球
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的宇宙群星中极普通的一颗,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形
成时温度比较低,也没有分层结构。后来由于陨石轰击、放射性衰变发热和地球的内部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全身照,更清楚地向世人展示出她是一个蓝白相间的圆球。其实,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微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 球体。她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乘时速为2500公里的超音速飞机,绕地球赤道飞行一圈要用16小时。地球的质量约为60亿亿吨,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5.52克。地球表面
有7/10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而剩下3/10的陆地上还有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据测算,
假设地球表面是个光滑球面的话,那么包围地表的水足有2700多米厚。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地
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地壳是由地球内部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形成的;地壳的上层为花岗岩,下 层为玄武岩层。
地球存在磁场。空间探测发现,太阳连续不断地发射离子流,这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把地球的磁场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这个区域就叫做磁
层。磁层的范围象一个头朝太阳的蛋形,地球的磁力线被压在“壳”内。在被着太阳的一面,壳拉长,尾端呈开放状,磁力线好象随风飘逸的秀发向外
延伸到几百个地球半径的地方。地球就象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平太阳时,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地球的公转的速 度约为每秒30公里,这几乎是火车速度的1000倍。地球是一个斜着身子的“旅行家”,她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自转轴始终指向天球的北极。地球的赤道面与她的公转轨道平面斜交,其夹角为23度27分,正是这个原因,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产生了规律性变化,来往移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往返一次,两次越过赤道。这样,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球上的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是形成生命的前提条件。人类在此产生,并创造了地球文明,但文明的进步又使我们不断向地球索取更多的资源,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耕地大量减少,森林逐渐消失,环境污染,荒漠扩大,能源匮乏气候恶化,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象样子了!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不懈努力。毕竟,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的,而且地球只有一个!

太阳概说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更替,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他高大英俊,多才多艺,同时还是光明之神、医药之神、文艺之神、音乐之神、预言之神。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属于中等,按半径和温度归类应属G2型矮星。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它有磁场和自转。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并包含了太阳系99.8%的质量。需要109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横截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超过130万个地球。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层、对流层和太阳大气层。组成太阳大气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可见的明亮表面称为光球;光球之上是5000公里厚的内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在色球之上是极其稀薄的高温日冕,其范围可延伸到地球甚至更远的地方。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摄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活动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超过地球的340亿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聚变导致四个质子或氢原子产生一个阿尔法粒子或氦原子核。阿尔法粒子的质量比四个质子小0.7%,剩余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并被释放至太阳的表面,并通过对流过程散发出光和热。太阳核心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它的表面。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因此使太阳能够发光。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

天文上太阳的符号是⊙,它象征着宇宙之卵,是生命的源泉。

太阳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多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多。虽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映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它们的性质主要靠间接的理论计算来确定。核反应区位于太阳的中心,体积相当小,其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然而,这里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太阳质量。太阳所发出的能量的99%是由此产生的。核反应区的温度约为1500万度,压力约为2500亿个大气压。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力,破坏了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了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每4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热能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传播到太阳表面,它的表面温度为6000摄氏度。
核反应区的外面是辐射区,它的范围从1/4太阳半径延伸到4/5太阳半径。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辐射出来。能量由核反应区发射出来时,其形式是高能γ射线,然后光子的能量降为x射线,再往外光子能量进一步减小,变成远紫外线、紫外线、可见光以及其他形式的辐射。到了辐射区以外的对流区,能量主要靠对流的形式向外传播。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各层次的物理性质有显著不同。
光球层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圆周界限,平常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按照这个界限确定的,光球层仅厚500公里。
在地球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可看到在整个光球表面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很像一颗颗米粒,所以,天文学家称其为“米粒”组织。“米粒”组织是光球上最明显的现象,估计总数达400万颗。“米粒”越亮,它的直径就越大,其平均寿命约为5至10分钟。除米粒组织外,在光球活动区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而还会出现白光耀斑。
光球层之外是色球层,其厚度约8000公里。色球层温度分布反常,从光球顶部的4300度猛增到色球顶部的几万度。平时,色球完全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短暂时刻内,我们才能看到太阳圆面边缘处一钩细如娥眉的明亮红光。
如果对色球边缘进行仔细观测,你会发现在色球边缘有许多针状物。针状物在色球的中部开始形成,其喷射高度可达1万公里。估计太阳上这种针状物约25万个。针状物实际是向上喷发的气团,平均寿命约为5分钟。在色球层表面还可以看到网状结构组织,色球层具有针状物和网状组织,说明了色球层的任何区域都是不均匀的。在色球上还可以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日珥”。
日珥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在日全食时,或借用专用仪器才能看到。日珥又可分为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日珥的形状有喷泉形、弯弓形、树形、云形、流烟性等等。这些复杂形态,是由于日珥的物理条件不同造成的,并不涉及它的化学成分。它的运动方向四面八方都有。日珥的数目与面积都与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有关,随着太阳黑子的相对数(H)而变化。
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面的一层。“冕”就是帽子的意思。日冕确实像太阳头上的一顶礼帽,日冕很厚,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边界,广义的日冕可以一直延伸到包括地球在内的空间区域。日冕是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它的温度极高,但它发光的本领却很弱,还不到太阳表面的几百万分之一。所以只有出现日全食,太阳表面的光被月球遮住,我们才能用肉眼看见太阳四周闪耀着柔和光芒的日冕层。
日冕内部温度高达100万度,但它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可达每秒350公里以上。高能带电粒子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太阳活动平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
另外,空间探测还发现,在日冕的一些特殊位置上,出现有基本上不辐射的空白区,称为冕洞。冕洞是太阳上寿命很长的一种物理现像,通常存在几个月到一年,冕洞本身的密度只及周围的1/4,温度只有它的一半。
太阳存在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但各部分转动快慢不一,太阳表面赤道部分转动最快,纬度越高,自转越慢。在太阳日面纬度17度处太阳的自转周期是25.38日,称为太阳的恒星周期。太阳不但自西向东自转,而且还率领整个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公转一周约用2.5亿年。另外,太阳还带着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武仙座的方向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本动。
太阳还有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现象。各种太阳活动之间,以及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太阳活动每11年有一次高潮期。
太阳黑子是经常出现在日面光球层的暗黑斑点,是一种典型的太阳活动现象。我过《汉书·五行至》就记载了公元前28年出现的太阳大黑子情况,这是中国史书中的第一条黑子记录。太阳黑子的结构很复杂,而且形态各异,“黑”上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表面温度大约低1400度左右。黑子的中心是它最黑的部分,称为本影。在本影边缘环绕着一圈淡灰色的边界,称为半影。黑子是成群出现的,大黑子群通常是由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黑子组成,黑子越大,寿命越长。大黑子可以生存几个月,小黑子的寿命只有几天或几个小时。至于它的形成,天文学家只能概括地说它们与太阳磁场有关。日面上的黑子时多时少,不断地移动和变化,但也遵循11年周期的变化规律。而且,黑子的出现区集中在太阳赤道两侧南北纬度5度到15度的范围内。
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时,在光球层的边缘会出现明亮的斑点,这是光斑。它通常与黑子相伴而生,平均寿命只有半个小时。光斑具有同黑子类似的分布规律,比黑子带略宽,多出现在日面的东西边缘。目前对光斑情况的了解还远不及太阳黑子那样详细。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天文学把这定义为耀斑,也叫太阳色球爆发。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耀斑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之大相当与上亿枚百吨级氢弹爆炸所发出的能量。爆发还会发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它们到达地球附近时,会扰乱地球磁场,破坏电离层、从而严重干扰地面无线电通讯。耀斑还上航天飞机的天敌,强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宇航员和电子仪表都是严重威胁。
地球的极光现象是因为太阳活动所发射的带点粒子闯入地球两极的磁场,与地球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相碰撞而产生的。太阳活动越激烈,极光现象越频繁。而且每年极光出现的日数与太阳黑子的年平均数也对应得很好。太阳活动还会严重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近年来,人们又在深入探讨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的关系。准确预报太阳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
回答者:暗灵天下 - 举人 四级 11-11 09:20

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行星,行星绕着恒星转,地球是太阳的一个卫星,他们构成了太阳系,比他小的是地月系,大的叫银河系
回答者:5小太 - 秀才 三级 11-11 09:21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譬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大气圈里有氧气,它的地质活动的激烈程度在九大行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

当太阳光照在地球上时,在太空中我们看到一个蔚蓝色的球体。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有时比较平静,有时比较剧烈;太阳有自转,太阳上的活动区有时对向地球,有时又背向地球;地球本身有自转又有公转,因此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周期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日周期、27天周期、年周期、11年周期等等。这里主要谈耀斑和快速变化的黑子群对地球的影响,小活动造成的影响及平静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就不涉及了。
耀斑及黑子对地球的电离层、磁场和极区有显著的地球物理效应。
地球大气层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下形成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无线电波就是靠电离层的反射向远距离传播的。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耀斑爆发时,在向阳的半球,太阳射来的强X射线、紫外线等,使电离层D层变厚,造成靠D层反射的长波增强,而靠E层、F层反射的短波却在穿过时被D层强烈吸收受到衰减甚至中断,如l970年11月5日长途台曾因此中断2小时;这被称为“电离层突然骚扰”。这些反应几乎与大耀斑的爆发同时出现,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大约8分多钟即可由太阳到达地球表面,所以反应非常快。经过一段肘间以后耀斑产生的带电的高能粒子逐渐到达地球,它们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向地磁极两极运动,因而影响极区的电离层,造成高纬度地区的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的骚扰,甚至中断。这被称为“极盖吸收”和“极光带吸收”,它的影响时间较长。

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的北极是地磁场的磁南极,地球的南极是地磁场的磁北极。地极和磁极之间有大约11度的夹角,因此地球的周围充满了磁力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地磁强度。平时地磁受多方面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扰动,而影响最大的就是磁暴现象。磁暴一般发生在太阳耀斑爆发后20-40小时,它是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磁场强度可以变化很大。这时太阳风速往往增加,并且向太阳一面的磁层顶面可由距地心8-11个地球半径被压缩到5-7个地球半径,磁暴的发生对人类活动,特别对与地磁有关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在磁暴发生时,高纬度地区常常伴有极光出现。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25度-30度的上空,离地面100-300千米,它是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形状不一(见课本前彩图)。常出现极光的区域称为极光区。由于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并在磁场作用下奔向极区,使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光。当太阳活动剧烈时,极光出现的次数也增大。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关系也是比较明显的,据统计,地面降水量的变化,也有11年、22年等的周期,另外地球高层大气的变化也与太阳活动相关。地震、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研究都说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物理机制还在研究中。

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高能质子达到地球附近肘,特别是容易到达无辐射带保护的极区,会影响极区飞行;如遇卫星则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太阳能电地在高能质子的轰击下,性能会严重衰退以至不能工作;如遇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将危及生命。。

由以上种种影响可以看出,对太阳活动的预报有很大的必要。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通过预报可使有关部门,如:通信部门、航天部门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太阳活动对这些部门工作的影响,也为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

1、同在银河系
2、同在太阳系,太阳是老大,地球是小弟
3、太阳影响着地球
4、地球需要太阳
5、地球如果把太阳惹毛了,地球就玩完了
6、太阳如果把地球惹毛了,地球就只有自杀了
7、楼主是地球的小小弟
8、楼主如果把地球惹毛了,楼主也只能自杀了
9、地球如果把楼主惹毛了,也只能是楼主去自杀了

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另个一个半球的极地附近就会出现极夜现象。

极昼的范围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有关,其边界与极点的纬度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所以: 春分过后,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夜,此后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夏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秋分日缩至0;秋分过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此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冬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春分日缩至0。

天啊,上面说的太详细了,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我只知道是引力的关系。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如下:1、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太阳通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散发到宇宙中。地球接收到这些光和热,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例如,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2、太阳的引力维持了地球的稳定运动。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是什么??
地球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阳为太阳系中心;地球为太阳的附属行星,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椭圆轨道运行。地球绕太阳公转,在给定的能量的条件下,可能的轨道有无数条,圆轨道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如果想要地球按正圆轨道运行,地球的能量,动量要满足一定条件。就是任一时刻,地球的动能Ek和势能Ep的...

太阳与地球有什么关系
太阳是恒星,地球是太阳的卫星,太阳系包括地球有九大行星,九大行星都是太阳的卫星,围绕太阳永久旋转,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是恒星与卫星的关系。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关系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即地球绕太阳做周期性转动。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Earthrevolutionaround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

太阳和地球有什么关系
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天体最新分类: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 地球和太阳是什么关系 地球和太阳都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太阳是恒星,是...

太阳与地球之间是什么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地球和月亮构成的行星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从而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差别.

太阳跟地球有什么关系
太阳是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太阳是整个太阳系的领导者

太阳与地球有什么关系一定要准确
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一颗行星,地球以一条近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周期运行。地球是太阳系八颗大行星之一。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太阳是恒星,质量大,地球是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太阳为地球提供光照、热量,是地球大气运动,洋流的主要动力,形成气候

太阳和地球是什么关系?
太阳是恒星,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所以围着它转。没有所谓的“母子”关系。而且太阳(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所以才能发光发热。而且地球的外表是岩石,至于内核究竟是什么形态的现在还没有定论。之所以有说地球是一个“蛋”。只是个比喻。因为地球内部也像蛋一样一层一层的。以现在的科学理论...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
毕码乐甘: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
毕码乐甘:[答案] 地球和太阳都是太阳系中的成员. 太阳是恒星,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圈是一年.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命之源,太阳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每天燃烧,提供了光和热,使得地球上万物生长. ...

呼玛县19360744908: 地球和太阳是什么关系 -
毕码乐甘: 在茫茫的太空中,一颗恒星就是一个系.太阳就是恒星,地球和其它的八颗行星一起绕着太阳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太阳系.宇宙中象太阳这样的恒星有无数颗.但太阳又和1000亿颗恒星一起构成了银河系.在浩茫的宇宙中,象银河系这样的大的星系又有人们无法想象的多.所以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唯一可以详细研究表面结构的恒星,是一个巨大的天体物理实验室.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大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运动.它孕育了地球文明,并且始终影响着地球生物.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
毕码乐甘: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譬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

呼玛县19360744908: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
毕码乐甘:[答案] 地球围绕太阳做近似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1.5亿公里.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
毕码乐甘: 地球是恒星太阳的一个行星,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当然不用说.但是要清楚,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如果太阳系没有其他行星,也不考虑其他天体对日、地的引力,那么这个太阳就会围绕椭圆的中心,并以椭圆中心为引力平衡点,与地球共同“公转”(类似大距).这种情形有点接近于我们常说的双子星的模型,只不过那是两颗恒星,地球是行星.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和地球有怎样的关系啊 -
毕码乐甘: 地球绕着太阳转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与地球是什么关系???? -
毕码乐甘: 老大和小弟的关系.他们形成于同一片星云,太阳吸收了大部分物质,从而引力坍塌形成了恒星,剩余物质形成了其他行星,地球也是其中之一.所以说他们是“一奶同胞”从“出生”起就一直在一起,“小弟们”一直紧密的围绕在“大哥”的身边.

呼玛县19360744908: 太阳与地球有什么关系一定要准确 -
毕码乐甘:[答案] 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另个一个半球的极地附近就会出现极夜现象.极昼的范围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有关,其边界与极点的纬度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春分过后,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夜,此后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夏至...

呼玛县19360744908: 地球和太阳究竟是什么关系?
毕码乐甘: 地球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这 些问题的答案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有太阳的存在,那么太阳和我们生存的地 球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们都在围绕着太阳做旋转运动.地球 在离太阳较近位置运动的那段时间就是夏季,而地球在离太阳较远的位置 运动的那段时间就是冬季,其余的两段时间就分别是春季和秋季. 地球在 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中,只有一半能够受到太阳的照射,那么这半个地球 就处在白昼的环境中,而另一半受不到太阳的照射,则处在黑夜的环境中. 地球不停地运动,处在白昼和黑夜之中的部位就会不停地变换,所以地球 上才会有昼夜之分.简单来说,地球是依附于太阳存在的,离开了太阳,地球上的生命也 将消失殆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