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弋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拓展资料: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参考资料:菩提-百度百科

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
佛教修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解脱,也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二是菩提,也就是觉悟,也就是智慧。但是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小乘的觉悟,也就是智慧有较大的区别,大乘的觉悟要远远大于小乘的觉悟。
小乘的觉悟主要是四圣谛与十二因缘。在37道品中的“七菩提分”就是小乘觉悟的内容。
大乘的觉悟远远大于小乘。大乘追求的是佛的境界,到成佛之时能得一切种智,无所不知,而小乘追求的是阿罗汉的境界,所获得的是一切智,只是见到真心的总相而已,还见不到真心的妙用。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扩展资料:

宗教渊源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岁月如水,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中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中国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
“文革” 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
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菩萨地持经卷三无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菩提心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八、卷五十二、新华严经卷七十、维摩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四十四、成唯识论卷一〕

(二)即唐代时来华之菩提仙那。

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一个根本出发点。这个概念在初期大乘经如《宝积迦叶会》、《无量寿经》等中已明显地提出,随着大乘空宗、有宗、密宗教义的发展,它的含义越来越丰富,而在菩萨行和一切密宗的修法中提高到极重要的地位。

菩提心的意义,据龙树的解释是:“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四十一)。在《金刚经》中,佛告须菩提,发趣菩萨乘的人应当发起这样的心,所有一切有情之类我当都使他们在无余依的妙涅盘界中而证涅盘。这一段话在《金刚经》的最早注释《无着金刚论》(隋达摩笈多译,西藏亦有译本)中就判为发心住。

公元411年来华的昙无谶在译完《涅盘经》以后,续译有《菩萨地持经》。这一部书即后来所谓《十七地论》(《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其中第二品为《发菩提心品》。品里说,菩萨最初发菩提心是一切正愿的正始,能摄受一切正愿。这初发心是菩提的根本,是大悲的所依,也是菩萨学的所依。关于发菩提心的性质、种类、缘、因、力、退失、坚固、利益等,这些在书中才开始作了一个系统的说明。

六世纪中行世的《大乘起信论》(据《长房录》说为公元554年真谛译,但晚近中外学者多考证它为汉土著述,并非译本),在中国佛教各宗的理论构成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提出三种发心之说,一、信成就发心,二、解行发心,三、证发心。后代的解释,以这三种发心配于菩萨的五十二位,即是以信成就发心配于十信、十住,以解行发心配于十行、十回向,以证发心配于十地;前二发心属凡位,后一发心属圣位。就由这一种理论发展出第六识发心和第八识发心的分别,以为凡位的发心是第六识发心,而圣位的发心是第八识发心。

六世纪中的慧远(523~592)著《大乘义章》十四卷,分五聚二百四十九门(今本二十卷,存四聚二百二十一门)。书中《净法聚》篇有发菩提心义一门,分发心体相为三,即相发、息相发和真发。他以“相发”配《起信论》的“信发”,在种姓位;以“息相发”配“解发”,在解行位;以“真发”配“证发”,在地上位。又广开为六种发心:一、想发,属外凡;二、信发,属十信;三、解发,属习种姓;四、行发,属种姓位;五、观发或道发,属解行位;六、证发,属地上。他认为发心的因起次第是这样:菩萨先要亲近善友,得闻正法(生死大苦,涅盘至乐之法),因闻法而生信、慧(即信此正法,知此正法),因信、慧而生大悲,欲拔济众生于生死大苦;因信、慧而生大慈,欲授众生以涅盘大乐;但欲度人先需自度,由此发起大菩提心(《大乘义章》卷九)。

公元七世纪中玄奘游学印度回来,大量翻译瑜伽系的根本论典,发菩提心的意义在有关论典(如《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等)中得到更详明的介绍。他门下记述师说加以发挥,也备极精审(参看《显扬圣教论》卷二、卷八,《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卷四十七、卷五十,以及窥基《瑜伽略纂》、遁论《瑜伽师地论记》等)。

公元716年来华的善无畏(637~735)在所译的《大日经》中特别提出关于菩提心的解释。从此以后,经中关于菩提心的解释文字就常为后来显密各家所引用,如莲花戒(八世纪人)所著《广释菩提心论》(宋施护译)和《菩提心观释》(据藏译本为莲华戒著,宋法天译)等。经中说佛果一切智智的因是菩提心,它的根本是大悲,它的究竟是方便。它解释说,什么是菩提呢?它就是对于自心的如实地了解,也就是无上正等菩提。这里,“如实地”就是“按照真实情况的意思。下文又说,虚空自性就是心的自性,心的自性就是菩提的自性,所以心、虚空界、菩提(三者)无二,也不应为二。因此,想了解菩提的,就了解自己的心性好了。本经关于菩提心的解释基本上和《菩萨地》所说菩提心是大悲等流(卷三十五)和《大智度论》所提出的心相常清净故如虚空相常清净(卷四十一)意义相同,但本经认为使菩提心清净的过程(即证觉的过程)为了解自心的过程。这就使菩萨行由积集福智资粮的外部行修转变为认识自心从而开显自心(菩提心)本具功德的过程,这是显密义理的一个重要分歧之点。发菩提心由此取得了新的意义,“舍离菩提心”成为真言行者四波罗夷之一(《大日经》具缘品)。

由金刚智(719年来华)和不空所宏扬的金刚顶宗以菩提心即大圆镜智,纥哩达野心,众生内心,不动如来或金刚萨埵。本宗修法以净菩提心为圆明月轮,从这个月轮中开显出佛果的德相、眷属和佛土。所谓发菩提心也成为月轮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后代密宗特别结合《大乘起信论》的证发心之义而成立了第八识发心一说。

此外,在西藏方面,墀松得赞王时(742~797在位),佛智足的弟子佛密入藏传《大日经》法,同时有法称入藏传金刚界法,这些法门的经文内容和善无畏、金刚智在汉地所传的大体相同。但由莲花生和无垢友在西藏所传的大圆满法则对于菩提心的意义有深刻的发挥。这一派关于菩提心的理论,无垢光(1306~1363)曾总结为《法界宝藏论》一书,其中分品论述菩提心具足一切相好,菩提心远离一切作意修习和因果,菩提心无所不摄,菩提心中一切任运成就,菩提心中无二,一切法于菩提心中本来解脱等等,而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所本具的,由此得出不假作意修习亦即是佛的结论。从这一派的理论看来,所谓发菩提心就是本具三身的任运显发,发心和证果已经无二无别了。

如上所述,发菩提心在大乘初期只是当做一种根本性质的愿心,后来教义发展,才赋与菩提心以具体的意义(特别是坚慧著《大乘法界无差别论》,说菩提心就是自性清净心),这一层在密宗的经论中得到更深刻的发挥,一方面丰富了菩提心的内容,同时也使发菩提心的意义起了变化。发菩提心在后代密宗仪轨中成为必须具备的仪式。在普贤阿阇黎(不空之师)所集的受《菩提心戒仪》(不空译)中举出的发心次第是:礼佛,运心供养,忏悔,受三归依,受菩提心戒。这个发菩提心的内容就是有名的五大愿,所谓“有情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佛法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无上菩提誓愿成”。在称诵这五大愿之后再诵受菩提心戒真言,印相用金刚合掌。不空传承系统中各种修法仪轨开头一部分差不多都具备这个次第。在西藏的密宗修法中,发菩提心也是每一部仪轨中不可缺少的开端,但多采用自密部经典中选出的颂文。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简单回答就是觉悟的意思


提什么意思
答案:提是提升、提高的意思。解释:1. “提”是一个动词,其基本含义是拿起、举起。在日常用语中,它也可以表示提升、提高的意思。2. 当我们说“提高水平”或“提升能力”时,“提”被用来描述在某一方面向更好的方向进展或达到更高的水平。这种用法常常与人的技能、知识或物品的质量提升有关。3....

提的意思是什么 提的意思介绍
1、提读音为tí,意思是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引申指“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又用作姓。读音为dī,引申指“小心防备”。读音为dǐ,引申指“投掷”。2、相关组词:提问、提前、提早、提高、提神、提供、提防、提醒、提议、提笔、提携、提炼、提名、提货。3、近义词:挑。4、反义词:...

提的意思是什么
提的意思是表示向上或向前移动物品的动作,或者是发起、建议的行为和想法。1. 基本含义:在中文中,“提”是一个动词,其基本含义是拿起物品并向上移动。例如,我们常常会说的“提包”、“提箱子”,这里的“提”指的就是用手拿起物品的动作。此外,“提”也可以表示向前移动的动作,如“提脚走”。...

提的意思
提的具体意思如下:1.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2.引领(向上或向前等)。3.说起,举出。4.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5.率领,调遣。6.取出。7.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9.古代鼓名。10.姓。[ dī ]〔~防〕小心防备。[ dǐ ]投掷 造句:1. 那些不...

提是什么意思
提的意思:tí: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又用作姓。dī:小心防备。dǐ:投掷。提是一个汉语词汇,该词出自《周礼·夏官·田仆》凡田,王提马而走。《周礼·夏官·大司马》师帅执提。提字组词 支提、提理、提解、提辖、提倡、提篮、提握、提腋、提速、提法、...

“提”是个多音字,还有哪些意思?
“提”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 tí ],提着;携带;带领;提拔;断绝;取出;引领;[ dī ],提防;[ dǐ ],投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秦王。”组词分别如下:提防 [ dī fang ],小心防备,警惕。造句:妈妈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叮嘱他此行凶多吉少,多加提防。提溜 [ dī liu ...

提字的意思 提是什么意思
提字的意思:● 提 tí  ◎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率领,调遣...

提的意思
提的意思是手从下往上直起物而悬持是提之范式。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率领,调遣:提...

提是什么意思?提问是什么意思?
提有多个意思,如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引领向上或向前,还有一个意思是说出、举出。提问的意思是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提出问题叫什么
1.提出问题的提意思是:说起,举出。2. 提出问题的意思是是:把看到存在的问题(拿出)、(找出)、说出来。3. 提的其它意思: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率领,调遣;取出;汉字笔形之一,即挑;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古代鼓名;...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佛教词语) - 搜狗百科
堂支重组: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是什么意思. -
堂支重组: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什么意思 -
堂支重组:[答案] 菩提】(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是什么意思 -
堂支重组: 菩提是梵音,译本为:觉悟.佛教上讲菩提心,其实,就是觉悟了的心.顺便在讲个佛教术语“菩萨”.这也是梵音,译文“菩提萨垛”.既然菩提是觉悟,那么,萨垛就是觉他(有情).所以,菩萨的中文意思就是:自己觉悟了帮助他人觉悟.也可以简称:觉有情.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是什么 -
堂支重组: “菩提”一词是佛教用语,“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本来是一种树,果实类似与葡萄,因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因此才有了后来“觉悟、智慧”的意思. 更具体的内容可以到百度百科里看,因为释义和故事都很多就不给你粘了,网址是http://baike.baidu.com/view/40724.html?wtp=tt

晋安区18321452271: 什么叫菩提啊????
堂支重组: 佛说是智慧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怎样解释 -
堂支重组: “菩提”来自“菩提萨埵(拼音:duǒ)”, 梵文是 Bodhisattva, “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 或 “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全译是“觉有情”,它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萨是巴利文 Bodhisatto 的音译,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除了一般菩萨外,还有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一类的”大菩萨“ ,梵文是 Mahāsattva,中文译音是摩诃萨,又意译为“大士、圣士、开士”等名称

晋安区18321452271: 菩提是什么 -
堂支重组: 菩提(梵文:बोधि bodhi),佛教术语,意思是指不昧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与智慧[1].释迦牟尼正是因为成就这种觉悟而成正果,世称佛陀.遵从佛陀的经教可修成菩提,按部派佛教的说法即成为阿罗汉,按大乘佛教的说法即成...

晋安区18321452271: 佛说的“菩提”是什么? -
堂支重组: 佛说的“菩提”意思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