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作者&投稿:俟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左联”成立时期的主要文学活动及各方力量的论争情况~

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作品
面,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做了不少翻译介绍工作。左联从一开始就重视理论批评工作,其成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对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进行了批评。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进行了批判和斗争。他们很重视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先后在《大众文艺》、《拓荒者》、《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文学月报》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很有声势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革命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他们给文坛带来许多生气勃勃的作品,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力量。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在于出现了许多新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和主题。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争,工人群众对资本家剥削的猛烈反抗成为许多作品描写的内容。农村生活和斗争的题材也进入了许多作家的创作视野,不少作品以真实生动的艺术画幅反映了农村贫困破产的景象,显示了广大农民的觉醒和斗争。此外,30年代动荡不安的城市生活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真实、集中的反映。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

存在缺失
“左联”也存在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的激进盲动,不注意利用公开合法斗争方式,却在国民党当局控制很严的中心城市组织“飞行集会”、“节日游行”等,不仅造成革命力量的损失,而且吓跑了一些本来同情与靠近“左联”的民主作家们;理论上有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倾向,未能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文学运动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组织上犯有一定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中不少作品流露出严重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有些作品违背了文艺创作规律,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从左联的理论纲领和工作方针中,我们看到了列宁的“每个民族都有两种不同文化”的学说的运用,看到了革命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及其与被压迫阶级联系的观点。它的鲜明的阶级观点和强烈的革命热情,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它对于左联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它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理论纲领也有缺点,主要是没有提到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也没有提到团结广泛的作家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文艺活动。其中所谓我们的艺术是“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如果作为左翼作家思想改造的自我要求来说,是正确的;但纲领指的乃是我们的艺术所担负的社会斗争任务,这就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不利于团结一般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作家。理论纲领的缺点,反映了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影响。鲁迅在成立大会上所作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对左联的理论纲领的有力补充。
在充分估价左联的伟大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看到它还有着一些缺点和错误。在左联存在期间,白色恐怖非常严重,党内又出现李立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国际上还有苏联的“拉普”和日本的福本路线的影响,党内的错误路线虽然受到很多左翼革命作家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斗争,但不可否认它对左联工作还是有影响的。比如,左联的某些指导性文件,对于革命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对比的估量,就有左倾的错误观点。首先是对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清楚,认为当时已经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提统一战线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这就会吓跑一些人。又如左联本来是文学家的组织,但在领导思想上却混同于政治组织。每逢纪念日,左联都搞游行示威,或飞行集会,散传单,写标语。有些成员对于鲁迅、茅盾抵制这些作法,还想不通。政治上理论上的教条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文艺上的公式化概念化,这些毛病都不利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后来由于事实的教育,加上瞿秋白从1931年夏天开始参加领导文艺工作,上述错误才逐渐有所克服。自然,“左联”的缺点错误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克服的。从主观条件说,作家的思想改造这个关键问题,在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逐渐有所认识,但仍未得到普遍的应有的重视。

意义深远
“左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机构,许多成员如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等人本身就是革命家,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斗争。因此,“左联”成立以后,便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但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左联”仍然顽强战斗,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油画:左联在集会
创办刊物,繁荣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以后,先后创办了一批刊物,如《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还改组或接办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这些期刊杂志吸引了一大批新老作家,形成了一支以左翼作家为核心的革命文艺大军,出现了文艺创作空前繁荣的新局面。鲁迅后期的杂文、历史小说《故事新编》,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蒋光赤的《咆哮了的土地》,夏衍、田汉、洪深的戏剧,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收获。在鲁迅的关怀爱护下,叶紫、沙汀、艾芜、丁玲、张天翼、周立波、萧军、萧红等一批青年作家成长起来,写了大量引人注目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实绩。
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据统计,“左联”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书籍约有700种,占1919年至1949年全国翻译总量的40%。除翻译了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苏联一批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外,辛克莱的《屠场》、雷马克的《西线无故事》、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小林多喜二的《蟹船王》等其他国家进步作家的作品也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来。《奔流》(鲁迅、郁达夫主编)和《译文》(鲁迅、茅盾主编)上译介了易卜生、惠特曼、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密支凯维支、裴多菲、契诃夫、果戈理等作家的作品。1935年,郑振铎主持编辑的《世界文库》,以规模浩大著称,其中收有果戈理的《死魂灵》(鲁迅译)、歌德的《浮士德》(郭沫若译)、薄伽丘的《十日谈》(武光健译)、塞万提斯的《吉诃德先生》(傅东华译)、卢梭的《忏悔录》(张竞生译)、夏落蒂·勃朗特《简·爱》(李霁云译)等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在引进外国作家作品的同时,鲁迅、郭沫若、茅盾、张天翼、丁玲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也被推向了世界。
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既然左翼文艺是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必然提到首要的地位。“左联”成立后,就设有“文艺大众化研究会”。1931年,左联执委会在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中,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大众化问题是左翼文艺理论的焦点之一,鲁迅、郭沫若、冯乃超、郑伯奇、沈端先、华汉(阳翰笙)、瞿秋白、冯雪峰、茅盾、周扬等先后都发表过文章,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讨论。冯雪峰(洛扬)认为:“‘文艺大众化’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笼统的问题。‘文学大众化’,是目前中国普罗革命文学运动的非常紧迫的任务。”并说:“‘文学大众化’,一方面要提高大众的文学修养,一方面要我们在作品上除去那些没有使大众理解的必要的非大众性的东西,同时渗进新的大众的要求,使作品和群众的要求接近。”(《论文学的大众化》,《文学》1933年7月第1卷第1期)为了使革命文艺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许多人都主张采用大众所熟悉的旧形式。瞿秋白则认为,在旧形式中应加入新成分。他说:“革命的大众文艺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利用旧的形式的优点——群众读惯的那种小说诗歌戏剧,——逐渐的加入新的成分养成群众的新的习惯,同着群众一块儿去提高艺术的程度。”(《关于革命的反帝大众文艺的工作》,《文学导报》第1卷第6、7期合刊)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中指出既不能一味搬用旧形式,也不能全盘加以否定。他认为:“旧形式的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鲁迅的见解是辩证的,他把握住了艺术形式的发展规律。包括鲁迅在内的左联作家,也写了一些大众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好东西歌》、《南京民谣》,瞿秋白的《东洋人出兵》 、《上海打仗景致》等。此时的大众化文学虽因条件尚未成熟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但“左联”作家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则对文艺大众化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十分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导初期,创造社成员激烈地宣布告别他们曾极力张扬的浪漫主义,独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将现实主义与其他创作方法对立起来。1931年前后,“左联”的理论家们从前苏联的“拉普”理论家那儿接受了“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政治、哲学代替艺术,将世界观等同于创作方法,在批判“革命的浪漫蒂克”的思想情调时,再次否定作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的浪漫主义。1933年9月,周扬介绍了1932年10月全苏作家同盟组织委员会第一次大会上清算“拉普”错误的情况,并于11月发表《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批判了“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错误。周扬从理论上详尽阐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是“不能缺少的前提”;应注意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发展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把为人类的更好的将来而斗争的精神灌输给读者”;这是“为大众的文学”,“具有为大众所理解的明确性与单纯性”。文章还指出,浪漫主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所包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倾向竞争中去实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他方法更加巨大而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

  20年代:

  1917年初的文学革命,是户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
  首先是白话文兴起。
  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是现实主义一派。一人生和社会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额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成立,开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注重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抨击。其主要作品都侧重自我的表现,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以此作为对现实的不满。
  (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北京发起。内部主要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群。倡导新格律诗。
  其余的还有鲁迅的语丝社,主要是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后来形成“语丝体”对后来的额散文影响很大。
  小说:
  鲁迅:白话小说,不多言,大家呵呵
  这就反映了20年代的小说:
  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斯人独憔悴》,开创“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后来多倾向于现实主义,以叶圣陶为代表,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
  鲁迅开创“现代乡土小说”
  郁达夫等:现代抒情小说

  20年代的诗歌:白话诗,郭沫若抒情诗,新月派,象征派(穆木天),无产阶级诗歌(邓中夏)
  20年代散文:“随感录”作家群(鲁迅等),“言志派”美文(周作人),还有以上四个文学社的散文
  20年代戏剧:五四新戏剧观,“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代表田汉)

  30年代:
  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
  诗歌:
  中国诗歌会:中共,无产阶级。主倡大众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后期新月派诗歌,向自由诗发展
  散文:幽默的小品散文,“鲁迅风”杂文,京派散文
  此外,报告文学兴起,由左联倡导
  戏剧: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

  40年代:纪实小说、讽刺小说;“七月派”小说和东北作家群的回忆小说;张爱玲等通俗小说;赵树理和孙犁的“解放区小说”;
  诗歌:七月诗派(抗日),九叶诗派,歌谣体新诗
  散文:报告文学勃兴,杂文继承鲁迅
  戏剧:广场戏剧,国统区、沦陷区和上海孤岛“剧场戏剧”。

  50~7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三次批判运动(强化阶级意识),毛泽东双百方针,主要是现实主义。
  “十七年”:
  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农村现实题材,
  诗歌:颂歌时代(郭沫若等),“干预生活”,高扬政治热情
  散文:意识形态化,双百中审美个性意识复苏
  戏剧:功利主义倾向,双百突破带有生活气息,阶级斗争戏繁荣。

  1978年以来:现实主义回归与深化:伤痕文学、改革文学;
  现代主义;
  文学商业化、边缘化;

  诗歌:归来诗人;朦胧诗;第三代诗歌运动,个人化写作
  小说:寻根小说(知情小说等);
  现代主义与“先锋”小说(西方色彩);
  “新写实”热潮
  散文:悲悼散文、报告文学、散文热。


  由上综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1】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从晚清的启蒙思潮到五四启蒙思潮;特征:人的觉醒、国民性问题、批判倾向(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关注低层)
  【2】白话文学思潮:
  批判文言——对汉字的批判、对文言的文化学批判;特征:现代化、民族化
  【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题:人性、社会、革命;
  理论有:以人为本、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
  分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现实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诗学体系: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
  主题形态:人性复归、个性主题
  传统渊源: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
  【5】左翼文学思潮:
  基于革命形势,是革命乌托邦的想象方式,理论贡献有:新写实主义、唯物主义文艺观及方法理论、典型理论的引进和阐释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五四文学与新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田汉、闻一多)
  早期象征诗,现代派诗歌,九叶诗派
  【7】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文学、人性阶级、民族生存
  【8】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文学思潮:
  五四的平民化倾向,左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倾向

  作家简介:柔石(1902~1931)
  现代小说家。姓赵,名平福,后改名为平复。柔石是其笔名。浙江省宁海县人。1902年 9月28日生。父亲开小店谋生。因家境困难,柔石10岁才入学。1917年赴台州,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不久退学,在家自修。1918年秋,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柔石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晨光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3年师范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任小学教员,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集《疯人》于1925年在宁波自费出版。内容以恋爱为题材,多为身边琐事的描绘和个人情绪的抒发。同年春赴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年底回浙江在镇海中学当教员,后任教导处主任。在这期间,他写了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对知识分子的脆弱徘徊有所批判,但调子低沉。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浙江,他回到故乡,创办宁海中学,并任县教育局局长。1928年5月参预宁海亭旁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宁海中学被解散,柔石避居上海,开始结识鲁迅。1929年1月,为《语丝》编辑。在这之前,和友人设立朝花社,在鲁迅领导下,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尤其是版画和北欧、东欧的文学,先后出版《朝华》周刊20期、旬刊12期、《文苑朝华》 5册。193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柔石为发起人之一。接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基本成员之一,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左联”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1929)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0)。《二月》以主人公萧涧秋来到芙蓉镇的遭遇,反映20、30年代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徨,表现他们在与旧社会冲突中的悲剧性格,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显示出柔石在创作上的才华。《为奴隶的母亲》的创作,表明作者正努力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已臻成熟。它通过浙东地区流行的“典妻”制度,在朴素的白描中塑造了穷苦妇女春宝娘的鲜明形象,控诉了封建主义的野蛮、残酷,读来令人怵目惊心。他另有短篇小说集《希望》和翻译作品卢那察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高尔基的《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柔石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翼作家为了促进文学与人民大众相结合所展开的活动﹐或称文艺大众化讨论﹑文艺大众化运动。
  文艺大众化运动﹐是在列宁的文学应该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艺术是属于人民的”的思想指引下展开的﹐不少人都引用列宁的这些言论作为立论的根据。这个运动,还直接受到20年代末日本左翼作家提倡革命文学大众化的启发。在第一次讨论中,有些文章介绍过日本的经验。与工农群众的解放事业联结在一起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实际上未能和工人农民结合起来这个矛盾﹐是产生文艺大众化要求的内在的根本原因。在前後将近10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左翼作家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引起进步文艺界文化界的关切。文艺大众化运动加强了新文学创作与群众的联系﹐读者的范围从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扩大到一部分职员﹑店员和市民阶层﹔促进了抗日战争爆发前後大量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的涌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实现文学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存在许多实际困难。
  一方面,广大工人农民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个方面﹐都被剥夺了享受文学艺术的权利﹐革命作家﹑革命文学创作也难以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
  一方面,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左翼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未能和工农大众打成一片。是妨碍他们的创作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主要原因﹐这方面也还缺少自觉。在第一次讨论中。
  鲁迅就清醒地指出当时“是使大众能鉴赏文艺的时代的准备”﹐只能“多作或一程度的大众化的文艺”﹔“若是大规模的设施﹐就必须政治主力的帮助﹐一条腿是走不成路的”(《文艺的大众化》)。他的这个估计﹐是切合实际的。文艺大众化﹐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才开始得到真正的普遍实现。

柔石(1902~1931)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柔石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
1.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1929)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0)

2.《二月》以主人公萧涧秋来到芙蓉镇的遭遇,反映20、30年代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徨,表现他们在与旧社会冲突中的悲剧性格,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显示出柔石在创作上的才华。
3.《为奴隶的母亲》的创作,表明作者正努力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已臻成熟。它通过浙东地区流行的“典妻”制度,在朴素的白描中塑造了穷苦妇女春宝娘的鲜明形象,控诉了封建主义的野蛮、残酷,读来令人怵目惊心。
4.“革命文学”阵营:
1928年1月,太阳社和《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
创造社《文化批判》(李初梨、冯乃超、彭康),《创造月刊》突变。
“自由主义文学”阵营:
1928年3月,《新月》月刊(胡适、徐志摩、梁实秋)创刊。

左联是20年代末由太阳社和创造社的争论引起的,到了三十年代,进行了组织上的统一。1930.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简称左联。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田汉等四十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左联三大主张:1,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且从事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2,文艺要以无产阶级在黑暗里的斗争为主要内容。3,无产阶级文学是反封建,反资产阶级,同时反失掉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
论争:与论语派的论争(文学应如何看待现实)
与京派的论争(关于文学力的美和动的美)


作者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

鲁迅资料
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

鲁迅反抗黑势力的事例
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以及“左联”五作家被惨杀后写成的一系列文章里,鲁迅明确地宣布自己的立场,声言文学应该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翼”,并且通过生动的事实预告了它的发展和壮大。当时恐怖与黑暗统治着中国,鲁迅本人又正受到通缉,任何一段类似的文字都可以使作家失去生命。当他把《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

无产阶级文学——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20世纪20年代一部分中国 *** 人和革命作家倡导的一种文学主张。要求文学摆脱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努力为民主革命服务;要求作家把自己的文学活动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革命文学阵营内部曾就某些问题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结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为左联的成立准备了思想...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主要脉络是什么?
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 诗歌:中国诗歌会:中共,无产阶级。主倡大...

左联的纲领是什么?
从左联的理论纲领和工作方针中,我们看到了列宁的“每个民族都有两种不同文化”的学说的运用,看到了革命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及其与被压迫阶级联系的观点。它的鲜明的阶级观点和强烈的革命热情,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它对于左联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

鲁迅先生的资料200字以上400字以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左翼作家联盟与左翼文学是什么关系?
左翼文学的主要组织是中国左翼文学作家联盟,主张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去评判现存的文学现象,强调对社会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真实性。主要文学活动为: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还...

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2、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列宁)为原则”,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鲁迅发表《文艺的大众化》、《论旧形式的采用》、《门外文谈...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

隆尧县18964069720: 左联文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于哪里 -
俟彩马来: 中国五四时期的左联文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于(). A、苏联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A

隆尧县18964069720: 了解30年代文学,需要知道的作家作品 -
俟彩马来:[答案] 1、三十年代文学思潮 1、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2、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活动内容、缺点和失误) 3、文学论争及意义 2、三十年代不同流派的小说 1、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柔石、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等. 2、“东北作家群“:肖军、肖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