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前很少有人写屈原呢?

作者&投稿:延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为什么对屈原“悲其志”司马迁在《屈原列传》~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主张改革,推行法制的立场更为自己的作品所证实。“明于治乱”的屈原深知: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必须像当时各国的改革者们那样,革新政治,推行法制。他在《离骚》中对当时楚国的君主怀王提出要求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骥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清人屈复说:诗中的“壮”指“美政”,“秽”指“秽政”,“度”,指旧的法度。马茂元亦说:“‘弃秽’,谓扬弃楚国腐化黑暗的政治法度,加以改革。‘此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他要楚王实行美政,扬弃秽政,改革现状,废除旧制,并坚定地表示自己要作这次改革的马前卒、开路人。屈原改革家的立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露,在另一首《惜往日》中屈原叙述了他实行改革的具体实践:“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立法兮,属贞臣而日侯。”他说,他的改革一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大一统
“尚法”、“尚贤”并不是屈原的目的,而仅是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对此《离骚》也有简要的叙述。《离骚》说:“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又说:“昔三后之纯粹兮,因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说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抵敬兮,同论道而莫差……”“岂余身之弹殃兮,悲皇舆之败绩。”这些诗句表明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国在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战争中,不致失力,并通过努力获得全胜,最后统一中国;使楚国国君功追三皇,步武尧舜,取法禹汤,赛过文武,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这就是一般评论家所说的“大一统”思想。这种“大一统”的理想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最后对屈原的评价: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释义:太史公(指司马迁自己)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伤他的志向不能实现。途径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扩展资料历史名人对屈原的评价
1、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作者:汉·班固
释义:虽然屈原不是一个明智的人,但也可称之为妙人。
2、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作者:汉·王逸
释义:如今象屈原这样志向忠诚坚贞,性情清廉高洁,耿直象石头和箭矢,言论富有才学,得势时不玩弄权谋,失势时不考虑自身得失,这真是世间少有的品行,人中才俊。
3、《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实关于屈原此人,在学术界向来有很多争论。到底存不存在屈原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离骚》等作品到底是不是他写的?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没有真实可靠的史料可以证明。
在史记之前几乎没有人和典籍提到屈原,司马迁写屈原也基本上是根据民间口头传说,可以说,史记是我国文学史第一个把“屈原”这个名字形成书面材料、并公开提出来的书籍。
一些学者认为,不排除有这样一个可能,那就是由于根本没有屈原这个人(也许有一个这样身世、写过这些作品的人,但他的名字不一定就叫“屈原”),所以在史记之前才没有人提到“屈原”这个人

因为当时的屈原还不是广为人传,而且以前的人大多都不太喜欢写东西,知道的也不想写,所以就没有人写过他

自古以来皇帝作错事情从来没有承认过!更何况是错杀忠臣那~~别人都不感写~~司马迁些是因为他是一个史官而且是一个宦官~也是被贬之臣,或许是对当时的不满和对自己的处罚不满,所以就动笔写文~~~~~~~~
纯属个人观点!

史记之前也很少有人写别人啊。那时子集经书比较多啦

大概是不敢写吧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寄寓的情感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对于屈原的精神是敬佩的,同时也为其感到可惜。在加上司马迁本身的遭际,就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飞来横祸在司马迁发愤写巜史记》中是什么意思
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忍辱负重,希望出现一线转机。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及此事中说道:“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

司马迁史记摘要怎么写???拜托各位了 3Q
时代赋予司马迁的宏大眼光和全面总结历史的任务,让这位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有特殊的个人遭遇的人,拥有了对人类历史与社会独特理解阐述的机会。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说想借写《史记》而表达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作者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不人云亦云。司马迁写《史记》,是想成为孔子第二,《史记》就是第二部《...

古往今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故事?
刘邦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把入蜀的栈道都烧了,表示自己无意向东扩张,也防备别人偷袭。在这,刘邦得到了大将军韩信。于是,韩信建议“暗度陈仓”帮助刘邦打败了章王,也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试想,如果刘邦拒绝项羽的册封,便会以“欺君之罪”处死。很显然,刘邦的让步是明智的选择。5、司马迁发愤写《...

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史记
司马迁是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完成的《史记》。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坚定地回答说:“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实现您的愿望!”2、司马迁当了史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皇家图书馆里的藏书、档案,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那时的文字都刻在木简上或写在丝绢上,有时一部书就要堆满一间屋子,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到41岁那年,他开始写《史记》。3、马迁因直率地发表...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

傻傻记不住,司马光和司马迁究竟谁遭受了“宫刑”?
司马光和司马迁里面,司马迁是太监,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为司马迁保了一个被株连九族的李陵,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但是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他想要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

对司马迁的评价
。6、鲁迅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宁县18834137715: 历史上是否确有屈原这个人?如果有,那为什么《史记》之前的史料未记 -
卞怪小儿: 中国所谓正史就是从《史记》开始,后面是《汉书》、《后汉书》一直到《明史》为止,人们合称为《二十四史》.但是史记之前不是没有历史资料,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有的缺失散落,无法单独成书,有的思想内容与后世主流不符,没有以书册的方式流传下来.比如刘向收集编订的《战国策》,《战国策》成书以后,刘向收集的那些资料既不好保存也没必要再继续保存. 《史记》也是如此,司马迁不可能凭空杜撰个屈原.原因很简单,《楚辞》、《天问》传下来了,并且早在司马迁之前,汉文帝时期的贾谊就写了《吊屈原赋》. 至于说《史记》之前的史料未记载这话不对,不是未记载,是没留存下来,春秋就不说了,战国时期那七国有哪国的资料完整流传下来了?

宁县18834137715: 为何资治通鉴通篇不提屈原?
卞怪小儿: 在学术界上一直都有着一种屈原否定论的存在,其理由主要如下: 1、先秦文献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屈原. 2、严谨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屈原. 3、至今出土资料、文物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屈原. 4、《史记》的屈...

宁县18834137715: 屈原和司马迁是什么联系 -
卞怪小儿: 基本上没联系. 但是司马迁给屈原做过传记,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宁县18834137715: 一道关于司马迁史记中屈原列传的问题传记的通常表达方式是客观记述,而司马迁为屈原作传却融入大量议论,这是为什么? -
卞怪小儿:[答案] 在屈原列传中,除了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外,在刻画人物上是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反衬的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屈原,用其他众多不同类型的人物作反衬.

宁县18834137715: 一道关于司马迁史记中屈原列传的问题 -
卞怪小儿: 因为屈原和司马迁遭遇相同,都是郁郁不得志,被君主抛弃.司马迁满腹委屈无处诉说,便借为屈原做传来吐吐心中怨气,发发牢骚

宁县18834137715: 【顶】司马迁写《屈原贾生列传》的目的 是什么? -
卞怪小儿: 屈原和贾生都是在政治上失意的人,仕途失意,都是让人颇有怀才不遇之感的人,而这两人都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又不得志的人的两个代表,两人的人生有相似之处,又都是做过官的士大夫,因此司马迁将二人放在一起写.此外这与司马迁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写二人也似乎在表达着司马迁自己内心的不得志之感.

宁县18834137715: 除了屈原的诗歌,我们似乎找不到记录他的古籍,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屈原这个人吗? -
卞怪小儿: 有的,《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史记·屈原列传》是较早而具体记录了他的史书. 在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 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

宁县18834137715: 《离骚》真的是屈原写的吗 -
卞怪小儿: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 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 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 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 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宁县18834137715: 屈原是虚构的 离骚是谁写的? -
卞怪小儿: 屈原确实是虚构的,离骚的作者据考证是淮南王刘安.以下为参考内容:受廖季平、胡适影响,上世纪30年代出现不少持“屈原否定论”观点的学者,如何天行、丁迪豪、卫聚贤等. 1938年,何天行的《楚辞新考》否认了《史记·屈原贾生列...

宁县18834137715: 司马迁是如何记载汉代以前的事?道听途说?还是汉代以前也有文字记载
卞怪小儿: 其他年代也会有些记载的,他走访了很多地方的. 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