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汴河直进船》这两首诗的含义

作者&投稿:笃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汴河怀古》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汴河怀古二首》的第一首诗的意思是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大运河的地理环境。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
《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原文如下: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如下:
其一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其二
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
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扩展资料: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汴河怀古二首

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该诗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该诗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该诗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不仅长度居世界第一,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大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隋炀帝和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的名字,一直与中国古运河紧紧相连,永远无法分开。大业元年(605年),亦即隋文帝开山阳渎后的18年,隋炀帝在开通济渠的同时,“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是在邗沟旧有基础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
我们不禁想问,隋炀帝为何要开凿这一条贯穿大江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扬州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研究认为,隋朝结束了400年左右的分裂割据局面,既为古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是开凿古运河的客观需要,以此来加强、改善全国的建设、交通运输。统治者隋炀帝出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目的开凿运河是必然的,至于因其向往江南、向往扬州而开运河一说,只是诸多原因之一。
隋炀帝所开运河以东都以洛阳为中心,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运河是洛阳东南方向的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北运河为永济渠。大运河设计的总方案是以黄河为基干,充分利用黄河南北自然地形的特点,使运河顺应地形由高往低缓缓流去。这种方案既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趋势,又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使南北运河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同时,也凝聚着运河设计者和千百万挖河民工的智慧与血汗。
就沟通江淮的整个运河来说,文帝和炀帝基本上都是循邗沟故道。所以,当通济渠凿成时,邗沟也已修毕。当月,隋炀帝就乘坐龙舟,由新修好的运河浩浩荡荡巡行江都。“我梦江都好”,运河是炀帝的扬州好梦,最终也成为他的扬州噩梦。
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修过长城,秦始皇成为最杰出的代表;很多皇帝都挖过运河,隋炀帝成为最杰出的代表。然而,既修过长城,又开了运河的皇帝,只有隋炀帝一人。这涉及到对中国历史与中国帝王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扬州城与大运河紧紧相连,与隋炀帝也不能分开。这个皇帝曾当过11年扬州总管,开通了大运河,三下江都,最终死在了这里。
顾一平先生称,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过一直颇受争论。但是无论怎样,古运河惠泽后代的功绩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自隋以后,每年数十、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达关中。邗沟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与军事命脉。


汴河怀古对大运河的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的七绝《汴河怀古》别有新意。汴河,即汴水,指运河从汴州(今河南开封)到淮安的一段,因其是大运河的主干,故常以汴河代指大运河。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但因为隋炀帝在荒淫腐化方面出了名...

汴河怀古二首赏析
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

皮日休原文_翻译及赏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汴河怀古二首 唐代: 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咏史怀古组诗查看更多皮日休的诗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皮日休《汴河怀古》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说,世人都认为隋朝因大运河而亡,但大运河却为后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世之人对大运河多有依赖。如果没有隋炀帝利用运河进行巡游的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与大禹相比。他认为大运河贡献卓越。

汴河曲与汴河怀古感慨是否相同?
常识:怀古诗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本诗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怀古伤今之意)。《汴河怀古》第一句就从古已有之的“隋亡于大运河”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辩驳。用“至今”二字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见百姓因之得益的...

跟水路有关的古诗词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8.《汴河怀古》作者:皮日休(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9.《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

《汴河怀古》和《汴水》的意思和思想
汴河怀古:都说隋朝亡国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杨广功绩大概和禹比得上了。 对开凿运河做出肯定评价,同时指出隋炀帝巡游江都的过错。

关于运河的诗句
关于大运河的古诗有有: 1、《汴河怀古其一》 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2、《汴河怀古其二》...

汴水和汴河怀古有助于我们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哪方面内容?
《汴水》是一首咏史诗,其中的“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指的是作者认为隋朝开挖了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惆怅龙舟更不回是指隋炀帝死在了扬州。《汴河怀古》是唐代的文学家皮日休的作品,其中的“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是从历史角度对隋炀帝的客观评价 ...

...翻译成现代文是什么意思?皮日休的“汴水怀古”的观点是什么_百度知 ...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2.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赞扬了大运河的益处。《汴水》作者批判开辟运河,认为运河...

岚县18032941302: 《汴河怀古》、《汴河直进船》这两首诗的含义 请翻译这两首诗. 只说了大致的主题,每句话怎么解释 -
恽盛小儿:[答案]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

岚县18032941302: 汴河怀古二首的介绍 -
恽盛小儿: 《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所杀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岚县18032941302: 你认为这两首对大运河评价的诗哪种比较客观?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随波... -
恽盛小儿:[答案] 汴河怀古,虽然三首诗都是从两个方面描写,对运河有褒有贬,但汴水和汴河直进船两首从情感上来说都是对大运河持贬斥态度,汴河怀古既写了汴河让隋亡,又强调了它的重要作用,比较客观

岚县18032941302: 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诗 -
恽盛小儿: 皮日休《汴河怀古》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岚县18032941302: 《汴河怀古二首》
恽盛小儿: 《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唐代〕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岚县18032941302: 请告诉我以下几首诗的作者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看法 -
恽盛小儿: 胡曾的《汴水》 宗元鼎的《炀帝冢》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李敬之的《汴河直进船》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岚县18032941302: 1,《汴河怀古》《汴水》都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2,这两首诗反映的观点相同吗?为什么?3,为什么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你认为该怎样... -
恽盛小儿:[答案] (1)开凿大运河(2)不相同.汴水对大运河的作用持否定观点,汴河怀古对大运河的开通持肯定观点.皮日休的观点更恰当.因为他既肯定了隋炀帝开运河之功和运河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隋炀帝巡游的腐化,因而更全面.(3)评论的角度...

岚县18032941302: 胡曾 李敬方 皮日休 对大运河的看法 (寒假生活)急!快!谢拉 下文有几句他们的诗句 -
恽盛小儿: 胡曾的意思是大运河的开通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如今大运河上千帆驶过,但当时隋炀帝的龙舟已经不在了.应该是持反对态度的. 李敬方的意思是大运河开通后对百姓水利上益处很大,尽管可以与建造时对百姓的损害相抵过.但是这条大运河的创建曾搜刮了国家的大量的民脂民膏.应该是持反对意见的. 皮日休的意思就是大运河开通后,对国家水利有很大益处的,如果没有隋炀帝造船游江的奢侈的话,隋炀帝的功劳 可以与大禹向比.他对大运河的开通持比较客观的态度的,开通运河对国家百姓有利的. 仅供参考

岚县18032941302: 《汴水》《汴河怀古》观点有什么不同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
恽盛小儿: 第一首诗作者为皮日休. 他认为虽然隋朝的灭亡与修建大运河有关系,但也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认为此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第二首诗作者为胡曾. 他认为开凿大运河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隋炀帝乘龙舟巡游更是劳民伤财,开凿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皮日休的评论较为恰当,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着重要作用.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民不聊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岚县18032941302: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和千里长河一旦开,....这两首诗对大运
恽盛小儿: 这首诗名字为《汴河怀古》 作者: 皮日休(唐) 诗句理解: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就是让大运河给弄的灭亡的 但是从大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 如果没有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终导致灭国的事情 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劳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 这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的,自隋以后,每年数十、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达关中.邗沟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与军事命脉. 隋朝大运河对古对今都关系重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