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聚丹田,到底聚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系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气聚丹田?~


气沉丹田是针对人们练拳时,气容易上提,产生憋气和上重下轻、重心不稳的毛病而提出来的。
后者是乃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
有问题追问
没问题望采纳O(∩_∩)O~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写作“气归丹田”;孙禄堂《太极拳学》写作“气降丹田”,其它文献的“丹田说”基本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气沉丹田”。关于丹田的位置,先哲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以脐中、关元、神阙、石门、气海为丹田的几种说法,这与道家养生术对下丹田位置的说法相同。以为,从修炼太极拳而言,只要把脐下小腹部视为丹田即可,无需拘于分寸之间。因为从“下守重心”的观点看,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小腹内的一个圆形腔体。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应位于腹部能调整气沉丹田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那个部位。即人体的重心点。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凝神修炼,这个以人体重心点为圆心的腔体——丹田就可以像机械上的万向轴一样,能围绕经过它的中心点的三条运动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的交点(重心点),作出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转动;其转动的轨迹可以是绕垂直轴的平圆、绕矢状轴和冠状轴的立圆,以至绕中心点的椭圆或∞形。正是丹田在心意作用下的万向转动功能,才发挥出丹田可以“下守重心”和引动形体运动的关键作用。
气沉丹田的释义
“气沉丹田”的精义,分为练、用之法式,练功时能够气沉丹田炼精化气,积累内气,形成内劲。然在较技时内气分为两种而使用,一部分内气在周身运行,与外形匹配而成攻防拳势之用。一部分就存留在小腹丹田中而不向它处转移。而存留在小腹丹田中的内气,功夫好者可成球状景象存在,不管攻防较技多么激烈紧张,丹田中存留着内气,则不会产生喘满的。这一点也不影响其另一部分内气在周身运行以成攻防拳势的。而存留的这部分内气又可使自身松沉稳健,步步生根而又动变轻灵敏捷。
[编辑本段]气沉丹田理论基础
古拳论云:“岂知神以气会,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聚气之法,惟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收,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气尽力一收,使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团聚中宫,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录自《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此论中的“中宫”,就是少腹丹田,故知“身中”就是身内之中宫的简说了。明言是丹田气海了。 气沉丹田丹田位置 唐顺之在《观峨嵋道人拳歌》中说:“鼻息无声神内守”。就是说峨嵋道人打拳时,由始致终总是气沉丹田的,及神内守。此内守二字,内,指丹田。是针对:外,指外形而言的。守,指内气在此静定而不它移游走。神内守三字,说的就是“存气常充腹”的这部分内气。为何峨嵋道人打拳时运动异常激烈。而骤然停止收式,不生喘满而鼻息无声,神闲气定呢?就是因为 “存气常充腹”的“神内守”的缘故。也就是不生喘满的直接原因吧。但是,什么现象可致喘满呢?即生出气满嘘嘘的现象呢?在“气法指要”的歌诀中,前贤已经清楚的指明了。 就是“杀手休将气放怀”。杀手,就是攻击之手,气放怀,就是沉在丹田充少腹的这部分内气,莫升起放在胸中,其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发放人的瞬间,莫将沉在丹田中的内气放入胸中来”。如果沉入丹田的内气因发放人时而升浮到胸中来,内气无根而浮,则必生喘满而气喘嘘嘘了。这就是为什么动手较技,因为有沉气丹田内守功夫者,不生气喘之症;虽有沉气丹田不能内守者,必生气喘之症。而关键又在杀手的发放人之瞬间,最容易发生“气放怀”的现象。这是不得“神内守”之运用内气这一功法者最容易出现的病拳现象。
[编辑本段]气沉丹田练功方法
当练习拳术已能气沉丹田了。就要配合攻防招式练习“放劲发人固气之法”了,又名“练力法”,又名“吐气开声贯气法”。不管名称如何不同,练功方法是一致的,步骤是相同的。
骑马开弓式练法
骑马步,就是疾步站式,如同形意拳门的三体式站架。开弓式,就是直拳,或用掌。两手要一收一发。意似开弓。这样形成了直步冲拳的打法,顺步法,拗步法都可以。练时有进步法,退步法;进中退,退中进;或半步打法,都是良好的手足配合的打法。由于是以“贯气固气为主”。故练习时外形轻静自然,只求姿势动作准确,内气适时到位的感觉,不求击打放人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贯气固气”的效果。才属于正确的练法。
练功要点
即直步冲拳式练习,进步和冲拳到位之瞬间,吐气开声,胃上脘内有内气直下沉入丹田中,此为“气贯丹田法”。此法练习20多天,自觉气贯丹田充足,内气下贯丹田自然而然。就要在此基础上继续练习上贯和下贯的功法,以求周身贯气圆满,而又“丹田固气”和“贯气通筋骨壮形骸”同时存在,同时运作,达到“杀手休将丹田之气放入怀”的“固气功夫”,至此,也就在较技中不会产生气喘之症状了。
上贯法
当打直步冲拳的吐气开声,胃脘内的内气下贯丹田中的同时,丹田中之内气由腰中命门而出上贯百会,乃从腰脊、胸脊、脊椎整面而上,只有脊椎一线之内气经颈脊达百会贯顶。其它则在夹脊部位分成两股,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
下贯法
与上贯同时,丹田中之内气由会阴返环跳,沿腿之阳面,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 这样,在直步冲拳的贯气法中,内气的运行分为三种线路。一是内气贯丹田,二是上贯,三是下贯。而此三种线路是同时存在的。既达到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的内气之双重效果,又保证了“杀手休将气放怀”的不生喘满之效果,但要知道,练习时只体认贯气的感觉,包括贯气的线路之体认情况。只体认做好吐气开声的贯气法。至于其它,就是全身的松静自然了。即只管吐气之呼,不管吸气,乃是秘诀。 以此吐气开声贯气法,修练百日,固气功夫定矣。再以本门宗技的各种攻防招法依此法而练习,达到每式攻防招法的气道畅通,贯气充足,则丹田气海的内气根固矣。
[编辑本段]气沉丹田练习要领
具体修练时,尚有“舒、缓、迟、含、活、短、长”的练法之分别。即在吐气开声贯气法的练习过程中,由于阶段不同,所求不同,虽是同一功法,同一拳式,以吐气开声贯气为主,但侧重点不同,故有上述七字之讲究,下面分别阐述清楚。以备习拳者参考运用。 舒,初练吐气开声贯气法,以舒展筋、骨、节为主,达到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为目的。故在练习时,要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形体舒展自然。虽说形松静柔和,不要妄用外形的筋劲骨力,全以内气贯通为主要方法。是练柔行气,节奏要放缓慢一些,保证刚落点的前后之柔行气要有蓄势的充分时间,这就是“缓以蓄其劲”的练法。 迟,拳法是以先天之神为体用,方可以向机御变,因变致神明艺境。方具备神化之功的。此先天之神,即内气也。内气要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这是其一。但全身体之神,非只一处。各处皆存有神,即各部位本来的良好功能。为发挥自身各部位之神的作用,故:“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为基本法则。就是各部位之神,即各部位的良好功能作用,要动静变化合内气之动静变化一致,才符合基本要求。在练习吐气开声贯气法时,要将柔行气和刚落点的全部动作过程的节奏再放缓慢一些,谓之迟。这样,才能使身体内外各部位的良好功能达到步调一致的效果。这须要认真仔细的体认,才能做的到的。这就是“迟则运其神”的练法之精义。 含,指吐气开声贯气法的修练不要外形的刚爆,内气呆缓断隔,要和平得中,且存且养且固。内外兼济,具温柔之气,和缓中锐锋,含蓄着攻防招法的灵则通神,玄微入妙,变化莫测之机,转展无穷之势。此正“含以招其妙”的精义,即达到攻防招法的实施,能 “变化无形又无穷,不疾而速得真宰”之用。此“含”字法之妙的精义。含则蓄变之用。 活,习拳练艺有了一定法则,规矩的习惯以后,就要求“活”。此“活”字就是有规矩而脱规矩,又不离规矩,乃自成规矩的修练准则及其过程的方法。即各种攻防拳势的有定不定,不定而定的灵活运用的功夫能力。此“活”字首先体现在“心活”上,而“心活”是有凭据的。所以在上面“舒、缓、迟、含”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活”为法则的 “吐气开声贯气”练习的方法。 短,短以应其变,即短打胜长拳之短。动作短小则灵巧,灵巧易入身跌人。时间快亦是短,此乃因动作短小就近而用。故能时间快,发劲动作短小,时间就快,亦谓之短。数项内容之短,就形成了短以应其变的功夫内容。故在练习“吐气开声贯气法”时,亦要专项修练动作短小的攻防招法,不能只是放长击远的单项练习,亦要有贴身靠打的练习,这才是“短”字的精义。
[编辑本段]气沉丹田步骤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这就是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帮上你。

所聚的气不是你所说的那个气,你所说的气是Gas.你所提出的问题是每一个对中华丹术不解的人的一个普遍问题。
现在的“气”,这个词,有两重含义。一种是西方文化中的物质化的气,这是外来文化造成的影响。第二重含义就是我们中华文明所讲的气,(现在的中国人已忘了祖先的东西,而学的尽是些外来的东西,到头来还要站在外人的角度来研究自已,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哀,我嘛,我不知什么是悲哀);简单的说中华文化的气是什么吧。
中华文化认为,人能活着,在我们可见到的躯体内,有一种生命的本元力量,这种力量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内。而这种本元力量就是气,注意不是gas.道家文化认为,人在出生时这种气是最强的,但伴随着人的成长(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被外物影响的过程,所以你所谓的你并不是真的你,只是外物的一个映射罢了),人就有了感情,人也有了欲望,当你为了某事高兴时,为了某事悲伤时,就在耗你的气;当你有了男女之欲时,你体内的气就会发动,没有修炼过的凡人,无法控制这种气,那么这种气就会自动冲向性器官。以男性为例,这种气在性交中会化成精子,那么这部分气就离开了你,这部分气的功能就是繁衍后代。(所有的生物拥有了生命后的唯一目的,就是繁衍后代,人虽有意识,但也摆脱不掉这一定律。)
人在红尘俗世的生活中,挣脱不掉喜怒哀乐,摆脱不了食色大欲,先天元气就在一点点的流失,这就是人衰老的原因。在道家思想中,如果人能无欲无求,周时修炼内丹,保持元气不耗不散就可以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但人于红尘俗世,怎能没有牵挂?人若是把自已的心愿全部了去,真正的无欲无求,那便已是“真人”,如王重阳真人,南华真人庄子等等……
这里讲了半天“气”,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气是不可研究的,是虚无的,是骗人的。
我要说的是,每个人的气也就是这个人的生命原力,是只有这个人才能体会到的(听说气练到高境界可以出体,不过我还没到那个境界)。这里讲讲我的炼气心得。
一个人不论是有没有修炼过,他体内都有真气的存在。但是修炼过的人,对自已的身体有一种远超常人敏感,同时修炼过的人,他的气是凝于一处的,更易被感知。我在打坐初期,意守丹田,总会去想丹田里有什么,今天想是这样的,明天想是那样的,但时日一久,见识一多也就明白了,其实不必去想气是什么样的,意守丹田就只是意守丹田,就这么简单,也许,这也正是道本无为的表现吧!意守丹田的周时,心里什么都不想,忘了周围的环境,忘了自已的身体,忘了自已的呼吸,你会真实的感觉到丹田处的温热,那种感觉如周是阳光融化了春雪,如同春风吹动了柳枝(不要觉得我说的玄,当你入静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幻象会自动的出现,但不要去追寻这些幻象,永远要记得“无为”这两个字)。我有了这种温热的感觉后,以后继续每天打坐,这种感觉越来越强,但只是温热,不是灼热。过了一些日子,这种温热,好像没有了,我也曾强加意念去引导,但是这样做只是有害无益的,当然,这是后来才明白的。开始时,一打坐要好一会才能入定,做到忘我,所以丹田的感觉也来的慢,但随着心性的提高,一坐下,马上就能进入忘我之境,丹田的感觉也马就上来了。这时,我开始引导真气通督脉。简单说吧,我真气通督脉时,当心境达到物我两忘时,整条脊柱如周着火一样,在脊柱的上边玉枕穴处有着明显的麻麻的感觉,那时出现的幻景就是一条火舌随着呼吸一次次的冲向前面的隔膜,但都是无果而还。那个时候,全身都很热,但却没有出汗。
以上是我修行中的通玉枕时的一些感觉,每个人修行中的感觉一定是不同的,这里我写出的我的感觉,只是为了让提问者明白气的存在,以及使提问者对气和gas有一个区分。
看到有人想有现在科学对气做出解释,当然结果不外乎两种。能解释的了的,胡吹一通;解释不了的,就说是伪科学,是骗人的。
在这里我不会给我的解释,在我心性很差的时候也曾想过气究竟是什么物质,但是随着功夫的加深,心性的成长,我明白了,不论你说他是存在的,还是他是骗人的,这都是无所谓的,真正与道有缘的人,不会因为外界评价而不去求道。一个人,有生的一天,也就有死的一个。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物种也是如此,一种理论也是如此。所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跟本不会为了他所“钟情”的道术是否可以大显于天下而担心,因为有生就有死,在你有生之日道术大显于天下,不代表以后的日子,他都会大显于天下,灭亡只是早晚的事,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不但是道术,世间的一切理论都是如此,总有被证明是错误的一天,总有被人们抛弃的一天。
好的东西决不会被充分利用,真理也决不会总有人相信,因为我们人类也有灭亡的一天,如果我们人类一直只想信对的,那么对的也会变成错的。正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如果提问者真的在为气究竟是什么而困惑的话,我只能说你妄念太多(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太不切实际)。不论你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如何,都不会对这个事物有什么影响,但明知如此人们还是要得出个看法,就好像人们做一件事,一定要有个结果;就好像人活一辈子一定要有个目标一样。其实,做事,可以没有结果;人活着也可以什么都不为。

我不是个道士,但我是个求道者。我相信有一天,所有所谓的痛苦对我来说都已无所谓……

在这里写了这么多,也算是我的执念吧。我还是求结果的,我还是有执念的,所以我还是个人……
其实我所写的,只是为了了却我的一点点心愿,说是写给提问者更不如说是写给自已。
以上所说全是错的,我相信,真正正确的东西,是无法用人类的描述方式描述出来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理论基础

古拳论云:“岂知神以气会,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聚气之法,惟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收,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气尽力一收,使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团聚中宫,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录自《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此论中的“中宫”,就是少腹丹田,故知“身中”就是身内之中宫的简说了。明言是丹田气海了。

唐顺之在《观峨嵋道人拳歌》中说:“鼻息无声神内守”。就是说峨嵋道人打拳时,由始致终总是气沉丹田的,及神内守。此内守二字,内,指丹田。是针对:外,指外形而言的。守,指内气在此静定而不它移游走。神内守三字,说的就是“存气常充腹”的这部分内气。为何峨嵋道人打拳时运动异常激烈。而骤然停止收式,不生喘满而鼻息无声,神闲气定呢?就是因为“存气常充腹”的“神内守”的缘故。也就是不生喘满的直接原因吧。但是,什么现象可致喘满呢?即生出气满嘘嘘的现象呢?在“气法指要”的歌诀中,前贤已经清楚的指明了。

就是“杀手休将气放怀”。杀手,就是攻击之手,气放怀,就是沉在丹田充少腹的这部分内气,莫升起放在胸中,其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发放人的瞬间,莫将沉在丹田中的内气放入胸中来”。如果沉入丹田的内气因发放人时而升浮到胸中来,内气无根而浮,则必生喘满而气喘嘘嘘了。这就是为什么动手较技,因为有沉气丹田内守功夫者,不生气喘之症;虽有沉气丹田不能内守者,必生气喘之症。而关键又在杀手的发放人之瞬间,最容易发生“气放怀”的现象。这是不得“神内守”之运用内气这一功法者最容易出现的病拳现象。

你若是看过 火影忍者 的话,我可以说,片中的查克拉,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气。本来嘛,日本的忍术就和我国的道教文化和神仙方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实气就是屁,聚气就是聚屁。


请问练气功时气团总在丹田上方聚集是怎么回事?
丹田上方应该是指下丹田(小腹),那么上方就是上腹或中焦区域或脾胃肝胆胰所在。那就要看练功者练到什么程度和身上有什么病症了。如果是病体,那气团十之八九是病气凝聚成团,或是病气与正气纠缠成团。我有个学员是胃疾者练几天就出现胃区出现气团,她说出来时被一起面授的丈夫疑为出现幻觉(都是第...

“气沉丹田”与“气聚丹田”有什么区别?
气沉丹田是针对人们练拳时,气容易上提,产生憋气和上重下轻、重心不稳的毛病而提出来的。后者是乃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有问题追问 没问题望采纳O(∩_∩)O~...

怎么气聚丹田啊?
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

练丹田气最简单的方法
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5、聚散法 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幅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

中丹田藏什么?
中丹田位于人体下腹部,相传是道家内丹修炼的关键之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精神作用。中丹田内聚集了人体的精气、元气和生命力量,是实施各种功法和气功练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中丹田还被认为是人的身体中最重要的能量轮之一,它与人体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和思维清晰等,是人体...

怎样凝聚丹田气
我的看法,练功结束时,呼气不加意念,吸气时意念真气进入下丹田,三遍即可真气凝聚于下丹田。

如何气聚丹田?
建议你练大雁功,这样对你的很大的帮助,初学也可以。要气聚丹田,光练武是不够的,必须先练习气功的吐纳法,先得气然后才可以谈气聚丹田。在少林气功中,这是气功第一阶段,称之为“自然呼吸”。取站立或者坐姿都行,以腹部呼吸,吸气时舌抵上颌同时腹部随吸气凸出,呼气,舌抵下牙床,随呼气腹部往里...

怎样丹田聚能量是最快的呢?
第四、意念快速采聚能量的关键是意念。玄妙之处也在于意念,意念既相当于开关,又相当于初始动力。正确使用意念把采能部位与采能对象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宇宙的特殊能量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采聚能量时可用眼注视目标,或双眼微闭,观想目标,聚能结束要收功,要用意念将光能、热能、声能等聚集在下丹田,如时间允许,可闭...

传统武术中的丹田到底在哪?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几种说法分别是...
丹田就是膀胱了。其实我个人觉得就是膀胱对出的腹肌,所谓气聚丹田,在扎马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膀胱对外腹肌的收缩,感觉就是通过收缩那段腹肌来让人处于全身肌肉紧张的状态。正所谓“don‘t think,just feel”,楼主你自己试下练武就知道啦。注明:出处在自己身体。

如何气聚丹田、
呼吸方法:简单说,就是你躺在床上休息时,那时候的状态是不是很放松的,对吧?你在床上自然放松的一呼一吸那就是最正确的呼吸方法,每次吸气都是最正确的沉在丹田的。但是你要将在床上那种呼吸状态运用到你站立姿势的呼吸方法上来,气沉丹田,就是肚子眼下来一点的位置,当你呼吸时,用手按住肚子...

闽侯县18184735490: 气功名词中的“气聚丹田”是什么意思呢?到底丹田在人体哪个部位或地方呢?
边是血复: 丹田说法不一,分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在泥丸宫,中丹田在檀中穴,下丹田在关元穴. 气功的气聚丹田一般是下丹田,就是肚脐下三寸的地方.把你的手指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后的宽度就是三寸. 用这个可以找到下丹田的地方. 下丹田的说法还有,肚脐,肚脐下1.5寸. 3寸是普遍认为下丹田的地点.侧面定位大概是在身体中线靠前,靠近前面肚皮. 气聚丹田是指要把你的气,聚集在丹田处. 如过你没法感觉到气,最好先修炼到有气感,这样气聚丹田的感觉就比较直观了.

闽侯县18184735490: 丹田在什么地方?气守丹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很关注丹田? -
边是血复: 这个问题,在中国一千多年来,一直都在争论.现在武学界普遍认为,丹田是在肚脐与肚脐后面的脊柱上的“命门穴”的连线的中间.这是一个位于小腹内的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一般习惯说法是气聚丹田.就是把全身的真气灌注丹田. 人们灌注丹田是因为,丹田在人体力量的中枢.他是人体重心所在.武术的各种发力,根源都是来自与脚(脚下的摩擦力),而能够把下盘力量转化为上盘的力量(人的整理劲力),关键就在于丹田.当然丹田还有很多的其他奥妙,在此不赘述.

闽侯县18184735490: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 -
边是血复: 气沉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说法. 其实气沉丹田这个“沉”字,容易使人误解成要努气从上往下压;若说“气聚丹田”,好处是让人想到不仅要从上往下,而且还应含有由下往上,上下两头都有往丹田聚拢之意,缺点是片面强调了一个“气”字,又往往容易使人着意在“气”,易犯努气和意大的毛病.所以还是叫“意守丹田”吧! 意守丹田所侧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深沉自然,思想与行为(这里特指呼吸)相统一、协调.

闽侯县18184735490: 气沉丹田,丹田到底是什么? -
边是血复: 丹田穴的解释: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穴.“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

闽侯县18184735490: 什么是气聚丹田?怎样才能做到,丹田在哪 -
边是血复: 首先练法,(没有基础的)讲的是吸气,这是最简单的: 鼻吸口出,气沉丹田,每次的吸气的时候,要注意吸长气,轻呼出,让气往下腹沉,也就是打通穴位,这是有讲究的,每天早晨要早起,先练吸呼气半个小时,要记住,要坚持此法对身体...

闽侯县18184735490: 气功按摩吸我丹田气吗 -
边是血复: 丹田说法不一,分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在泥丸宫,中丹田在檀中穴,下丹田在关元穴. 气功的气聚丹田一般是下丹田,就是肚脐下三寸的地方.把你的手指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后的宽度就是三寸. 用这个可以找到下丹田的地方. 下丹田的说法还有,肚脐,肚脐下1.5寸. 3寸是普遍认为下丹田的地点.侧面定位大概是在身体中线靠前,靠近前面肚皮. 气聚丹田是指要把你的气,聚集在丹田处. 如过你没法感觉到气,最好先修炼到有气感,这样气聚丹田的感觉就比较直观了.

闽侯县18184735490: 丹田气是什么?
边是血复: 丹田气是太极拳的一种内功心法,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命门和核心,古话说得好,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练拳不练气,总就白费力.所以说,练丹田气是很重要的,有了丹田气,在练拳的时候你就感觉两肾发热,膀胱发涨,手指发麻.出肾...

闽侯县18184735490: 气沉丹田 是什么意思? -
边是血复: 首先我们要明白“丹田”这一概念. 丹田:①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②人体的部位,两眉间叫上丹田,心窝处叫中丹田,脐下叫下丹田.③道家指人体脐下三寸的地方. 综上所述,丹田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气沉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关元穴),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深沉博大,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说法. 气沉丹田所侧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独到,思想与行为(这里特指呼吸)相统一、协调.

闽侯县18184735490: 传统武术中的丹田到底在哪?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几种说法分别是什么? -
边是血复: 丹田就是膀胱了.其实我个人觉得就是膀胱对出的腹肌,所谓气聚丹田,在扎马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膀胱对外腹肌的收缩,感觉就是通过收缩那段腹肌来让人处于全身肌肉紧张的状态.正所谓“don't think,just feel”,楼主你自己试下练武就知道啦.注明:出处在自己身体.

闽侯县18184735490: 什么是气沉丹田?如何做?
边是血复: 人体本来就有气,气功练气不是练出气,而是练习操控气.汗水中就包含着气,是以武者练气不张口(武者打斗时发声多是骨骼、内脏运动发音.如形意拳的虎豹雷音),呼吸绵长.有汗意便定要休息片刻 气沉丹田.要先意守丹田,先学会用意念控制、引导气,只有先把本身的意念变强大了,你才能去控制气. 练武一定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尤其练比较玄奥的内家拳(因为内家拳都属于道家,拳谱基本都是像阴符离火一类的道家术语),你可能看都看不懂(这就要求练内家拳一定要有个好师傅给你解释,不然难有大成就,像我便是个野路子,所以我还练习了外家拳的八极傍身.八极也是外家拳里很有名气的拳种了,有兴趣不妨搜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