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十大辑佚家是谁

作者&投稿:佘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辑佚的现代意义~

从现存文献中辑录已经散佚的文献,以求完全或部分恢复散佚文献原貌的古籍整理工作,简称辑佚。中国古代常用“钩沉”一词指代辑佚工作。辑佚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辑佚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书尚存,但有短缺,从其他记载中辑录补充;二是原书已佚,而在他书中尚有全书或片段保存,可据以钩沉重现或辑录复原。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天灾人祸以及书籍本身的内容质量、传播方式、载体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散佚,或者全部亡佚。中国西汉所编《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书籍,用唐代所编《隋书·经籍志》加以核对,已经亡佚了百分之六、七十,以后各代书籍亡佚失传的情况与此相类,为了保存文献,充实史料,辑佚工作便应运而生。中国较早从事辑佚工作的是宋代的黄伯思(?~1118)和王应麟(1223~1296)。黄伯思曾从马总《意林》及李善注鲍照《舞鹤赋》中辑出已佚的《相鹤经》。王应麟则有感于《易》学独传王弼,《尚书》只存《伪孔传》,便从群书中辑出有关郑玄《易注》、《书注》的资料编成《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他又感到四家之《诗》只有《毛传》流传,便从群书中采集有关其他三家诗说的资料,编成《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遍。”(章学诚《校雠通义·补郑》篇)南宋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写有一篇《 书有名亡实不亡说》,是最早提倡和研究辑佚理论与方法的文献,标志着辑佚学的发端。明代祁承㸁在《澹生堂藏书约》中补充了郑樵的观点。辑佚在清代最为兴盛,成为专门的学术事业。有专辑某学科著作的,如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30卷,辑存了唐代以前的群经训诂;有专辑某书注解的,如臧庸的《尔雅汉注》3卷,辑存了汉代各家注释《尔雅》的文字;有专辑某人著述的,如袁钧的《郑玄佚书》79卷,辑存了郑玄的一些著作。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已经亡佚的古代典籍 385种,4946卷。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大规模辑集古代经、史、子、集四部佚书的宏举,如马国翰辑成经部书444种,史部书8种,子部书 178种共630种,印成《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辑成“经解”86种,“道纬”56种,“子史钩沉”74种,印成《汉字堂丛书》 (又名《黄氏逸书考》)。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则广泛收集唐代以前的文章,共得3519名作者的文献746卷,分 15集印行。清代的辑佚实践大大丰富了古籍的品类和种数。尽管如此,辑佚工作仍需要开展,不仅原有的古籍可以继续作为辑佚的对象,古文献的不断出土和发现也为辑佚工作提供了方便条件。开展辑佚工作需要根据目录著作了解古书的存佚残缺,需要通过辨伪来考证辑录文献的真假是非,需要通过版本和校勘来审订所辑字句的异同多寡和是非得失。因此,辑佚工作需要运用目录学、辨伪学、版本学和校勘学多方面的知识。用以辑佚的资源很多,主要有类书、总集、方志、古注、金石以及新出土的古代文献等。刘咸炘在《辑佚书纠缪》中提出辑佚中“漏、滥、误、陋”四大弊端:辑录而不遍检全书称为漏;本非佚文而指鹿为马称为滥;不审时代,据误本、俗本称为误;不辨体例,不考源流称为陋。可见,辑佚工作需要有广博的古典文献的基础知识。

1、 本文选自《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轶闻轶事,半史半闻,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定,清代学者有辑佚,校补各一卷。2、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另有《说苑》、《列女传》,以及辞赋《九叹》等。编译了国别体史书>.

  十大不知道 但以下清代的几位辑佚家的确有名。章宗源、王漠、严可均、马国翰、黄奭、张澍、汤球

  辑佚,是传统治学方法的一种。我国的古书因为兵、火、虫、水原因,经常遭到散佚的命运,但有些散佚的古书尚有些片断存于其他书中。为了能把这些片断从有关文献保留的只言片语中剔出来,去伪存真,并加以考证,汇撰起来,以尽可能恢复古书的原貌,这就是“辑佚”。清代著名的辑佚有两大家,即“南黄北马”,南指扬州的黄奭(shi去声),北指济南的马国翰。
  一、马国翰,字词溪,历城人。著名学者,也是著名的藏书家。他自幼随父在山西读书,十九岁考取秀才,以教书为业二十载。中进士后,他先后任石泉、云阳等县知县。马国翰的父亲马名锦,曾在山西当过知县。马国翰随父读书,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典籍,为以后的治学奠定了基础。马国翰目睹许多珍贵古籍的散失,感到非常惋惜,下决心做一番大规模的辑佚工作。
  为集中精力辑佚,马国翰从知县任上请假回家,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将自己的收入几乎全部购买了图书,马国翰的辑佚工作才得以基本完成,取名《玉函山房辑佚书》。马国翰年轻时在济南南郊的玉函山这一带农村教书时就开始辑书,故以玉函山房命名。
  马国翰因政绩卓越得到皇帝召见,升任陕西陇州知州。在知州任上,马国翰又请人开雕《玉函山房辑佚书》书版,准备印刷行世,同时继续修订。
  1857年,马国翰病逝,享年63岁。由于是随编随刊,书未成,人故去,《玉函山房辑佚书》最终没有完整地传世。全书分经、史、诸子三编,七百多卷,共辑佚书594种,是清代辑佚著作中数量最多的一部。他因此被尊为“清代辑佚第一家”。《玉函山房辑佚书》的问世,一举解决了学者苦于翻阅大量古书的麻烦,为保存和利用中华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贡献。

  二、黄奭(1809?—1853),清江苏甘泉(今八江都)人,字右原。平生以辑刊古佚书为业,总数近三百种,全部书版雕刻甫竣,适逢太平军战争,未及正式汇印而卒。今传本题名两异,皆为后世印行者所臆题,与诸家序跋、时人记称有歧。据笔者知见,其辑佚书有《逸书考》、《黄氏逸书考》、《汉学堂逸书考》、《汉学堂丛书》等四名。 (1)《汉学堂丛书》之名,始见于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光绪十九年(1893),书客某(佚名)据原版印行时袭用此名,是为最早的印行本,《中国丛书综录》有著录。 (2)《汉学堂逸书考》之名,见于光绪间印本《汉学堂丛书》卷首仪征刘富曾

  三 、章宗源,清文献学家。字逢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中大兴籍举人,以对策博瞻发科,益好学,积10余年,采获经史群籍传注,辑录唐宋以来亡佚古书,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书脱稿后不久,书稿被仇家所焚,仅存史部5卷。其后有姚振宗著《汉艺文志考证》《隋经籍志考证》,能订宗源之失。生平辑佚书甚多,其书稿未及刊行,辗转落入马国翰之手,马氏刊有《玉函山房辑逸书》594种。

  四、王漠《汉唐地理书钞》

  五、严可均(1762-1843)清文献学家、藏书家。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官建德教谕,以疾辞归。精考据学,曾与姚文田同治《说文》,作《说文长编》45册,有天文、算术、地理、草木、鸟兽之类。又辑钟鼎拓本为《说文翼说》15篇;与丁溶同治唐《石经》,著《校文》10卷,对汉、魏、唐、宋石经仇校研究较深。〔对汉、魏、唐、宋石经雠校研究较深,仇当作雠。〕嘉庆十三年(1808年)诏开“全唐文馆”,他由于已辞官归田,无机会参与此事,感叹道:“唐之文,盛矣哉!唐以前要当有总集,斯事体大,是余之责也。”于是发愤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使之与《全唐文》相接。收书3000余家,每人加注小传,足以考证史文。文遍检群书,〔又遍检群书,“文”当系“又”之讹〕一字一句,无不校订。唐以前文献,皆荟萃于此,对保存和传播唐以前古文献有重要贡献。辑校诸经、逸注及佚子书数10种,合经、史、子、集为《四录堂类聚》,1206余卷。为了著述,不惜重资购书,周游四方,南至岭南,北出塞垣,遇稀有之本,必精写或以资购买,藏书至2万余卷。又翻检当时诸家藏书目,如《世善堂书目》、《天一阁书目》、《万卷楼书目》、《世学楼书目》、《传是楼书目》等,以至石刻本、释道藏,无不翻览。曾说黄丕烈聚书多宋本,虽与之为久交,然宋版书仍不能多得。感叹道:“校宋本以供撰述足矣。”著有《说文声类》《说文校义》《铁桥漫稿》等多种。

  六、汤球(1804~1881)字伯玕,笏卿,黟县人。清著名学者。早年拜汪文台、俞正燮为师;博通群经,对天文、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都有很深造诣。但无意科举,不愿为官,以侍父、授徒和著述为乐,毕生致力于史籍研究,著述甚丰。先后补辑汉郑康成逸书9种,刘熙《孟子注》、刘珍《东观汉记》、皇甫谧《帝王世纪》、谯周《古史考》,以及《傅子》、《古今注》等。对于《孝经》、《论语注》,则尽力搜集完备。尤精晋史,认为《晋书》多有琐碎、异闻之事,遂广搜典籍,补缺正谬,成书23种(即《晋书》9家、《晋纪》9家、《编年》5家)。鉴于北魏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早在北宋时散失,乃取明代何镗《汉魏丛书》中收录的原《十六国春秋》为底本,汇集散见于群书中的有关史料,写成《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补辑《年表》1卷,《校定纂录》10卷。此外,还辑有《两晋诏钞》等19种,《太康地记》、《邺中记》、《林邑记》等地理专著3种,《晋诸公别传》、袁宏《名士传》、郭颁《世语》、裴启《语林》、《山公启事》言论集5种。同治六年(1867),被举为孝廉方正,辞不就。以著作终其一生。

  七、张澍。一生著述甚丰,已刊印的有《姓氏寻源》、《姓氏辩误》、《西夏姓氏录》、《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丛书》、《诸葛忠武侯文集》、《凉州府志备考》等;未刊印的著作主要有《诗小序翼》、《元史姓氏录》、《帝王世纪》辑本、《续敦煌实录)、《鹊野诗微》、《文字指归》、《韵学一得》、《小学识别》、《叠字谱》、《天文管窥》、《消夏录》等。张谢的辑佚工作,所辑一般是后世佚失的古代关陇地区学者的有影响的著作。其《二酉堂丛书》,现在国内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大半收录的是甘肃籍的作者。

章宗源、王漠、严可均、马国翰、黄奭、张澍、汤球


元明两代辑佚的主要特点
元明两代的辑佚主要具有还原性和可辑性的特点。还原性意味着辑佚的主要目的是还原出失传的古籍原本的内容。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辑佚学者能够重建已失传的文献,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得以重生。可辑性意味着辑佚的文献并非原始文献,而是经过漫长流传和转抄的版本。这些版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与原始...

曹书杰: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
对私家的辑佚,以惠栋 《易汉书》、《九经古义》、余萧客《古经解钩沉》为清代辑佚之嚆矢,又以经 、史 、子 、集四部为序,分别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辑佚家和辑佚成果,且认为嘉道以后,辑佚家甚多,其专以此为主业而所辑以多为贵者,莫如黄石原奭、马竹吾国翰两家。 其研究虽然粗略泛泛,但梁氏的泛化研究却是第一次...

山东文献集成的第一辑前言
在七十馀年後,我们予以影印问世,实现了老一代文献学家的宿愿。历城马国翰终生从事辑佚之学,成《玉函山房辑佚书》六百零三种七百二十九卷。著名文献学家王重民先生说:“清代辑佚,我推先生为第一家。”(《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评传》)绝非过誉。这部辑佚大书在道光间由马国翰陆续刊版,直至他咸丰七年去世,尚未最终...

刘向是什么朝代的?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谷梁传》。曾任谏大夫、宗正等。以阴阳灾异附会时政,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

两宋时期的史学成就梳理
宋代史学家私人编写的当代史,数量更多,比较杰出的有下面几种。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专记北宋九朝史事,原书已经散佚,现存清人辑本。李焘花费四十年时间,写成此书。《长编》考论详细,把异同诸说附于正文之下,体例上模仿了《资治通鉴》。南宋思想家叶适称它是《春秋》以后第一部由当代人...

山东文献集成的第二辑前言
二是邹平马驌、历城马国翰家的家谱《马氏家谱》十五卷,民国二十年石印本。新城王氏明清两代科名颇显,为名门望族,王士禛尤为文坛巨匠。马驌、马国翰则以学术名于世。马驌精通上古史,著《绎史》一百六十卷、《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人称“马三代”。马国翰则以《玉函山房辑佚书》获得清代第一辑佚...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起源
辑佚、考证、小学等多个方面。学科教育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魏建功、张舜徽等学者在北京大学倡导,自此,古典文献学作为国学的基础,随着国学复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全国重点院校和师范类院校普遍设有研究生课程,如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甚至部分院校还提供了本科课程。

什么是国学经典?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 问题二:国学是什么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川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

干宝是什么朝代的人
干宝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志怪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干宝学识渊博,着述宏丰,横跨经、史、子、集四部,堪称魏晋间之通人。至今有关专家已收集到的干宝书目达26种,近200卷。干宝于易学造诣极深,晋书明言注...

王钦若的主要功绩
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以年代为序,凡君臣善迹、奸佞劣行、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议论、学士名行,无不具备,可以说概括了全部十七史。它所收的史书又都是北宋以前古本,可用来补史校史,清朝辑佚家未加利用,实属遗憾。从此以后,利用此书者方日益增多。与杨亿分别领修《册府元龟》...

通州区13854375220: 谁是清代骈文大家 -
夕茗东药: 当时代发展到清代,文学成为了一个总结时期,很多文学样式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清代的骈文,不仅出现了骈文八大家,而且骈文理论也日趋成熟,出现了诸如孙梅《四六丛话》这样的理论专著.把这一阶段称为形成期,其原因...

通州区13854375220: 清八大骈文家是那八大? -
夕茗东药: 清八大骈文家:袁枚、邵齐焘、刘星炜、洪亮吉、孔广森、孔星衍、曾燠、吴锡麒.

通州区13854375220: 清代围棋十大家都有谁 ? -
夕茗东药: -- 清代围棋十大家 过百龄: 名文年,明末清初棋手,无锡人.十一岁解弈,与人对局无对手,名噪江南.长大后与前辈国手林符卿激战百余局,占有优势.以后 数十年间,天下论弈者咸推伯龄为宗,奉为国手.过百龄熟悉当时流传棋式,所著...

通州区13854375220: 清代的西泠八家都包括哪些人? -
夕茗东药: 西泠八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印学流派之一.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八人.其中丁、蒋、黄、奚为前四家,二陈、赵、钱为后四家.

通州区13854375220: 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
夕茗东药: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

通州区13854375220: 论述题: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主要有哪些? -
夕茗东药: 要知道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的错误,首先要了解古书是以何形式流传的,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一、古藉简介记录古代文献之书籍.《说文》:“古,故也.”故古籍又称故籍、故书、载籍等.古代文献,最早见...

通州区13854375220: 1、7.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进行经史古义考证的学派被称为(). -
夕茗东药: 填“乾嘉学派”吧.这应该是兴盛于清代的考据学,因讲求学风质直朴实也称为“朴学”,又因其在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兴盛,而称“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标榜自己以直探经典真面貌为目标,跨越隋唐宋元,返回到离孔子最近的汉代经学,所以他们的学术又称为“汉学”.所以“考据学”“朴学”“乾嘉学派”“汉学”基本指的都是一种东西.

通州区13854375220: 清代文学家是谁 -
夕茗东药: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

通州区13854375220: 清代以前研究史记的五部著作是哪五部? -
夕茗东药: 历史上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三部,合称“史记三家注”:1、《史记集解》,南朝刘宋裴骃攥,八十卷.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增益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