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物役,就是物的奴隶

作者&投稿:甄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物」常是指与人相对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为物役的意思就是说,人被他物或外境所役使,做他们的奴隶。奴隶是什么?就是为主人无偿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如今世间早已废除了奴隶制度,为何仍有人被称之为奴呢?最近我看到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文章——《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文章指出,在目前的新潮下,「白领」中涌现出一大批「奴隶」来。字典里,对于奴隶的解释是: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文章说:「现实中,则生活着这么一群‘奴隶’拥有自己的办公桌、电脑,靠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同时,须向某个或几个‘债主’提供财力支持或无报酬的服务,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债主’或是现实存在的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虚拟的人情世故、理想抱负。我们将这些白领‘奴隶’简称为‘白奴’。」

文章详尽的介绍了「众白奴」的事迹,人们看到他们劳苦不堪,愁悲的境遇后,不禁为之扼腕叹息;或同情其遭遇;或诚劝其规划人生,摆脱奴命,其说不一。

究其沦为「奴隶」的原因,乃是因人之贪欲而起。心慕虚荣、妄思攀比,诸多诱惑,放恣贪欲,无有止境,堕于深壑,不能自拔。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物与人的关系,是怎么说的,《管子》说:「君子使物(驾驭物),不为物使(不被物所驾驭)。」荀子说:「君子役物(役使外物为我所用),小人役于物(被物所役使)。」都是教诲人们不被外物所役使,要做「物」的主人。

在修身做人的功夫上,《大学》有着精辟地论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摆正心态)者,……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面对「物」的诱惑,心有好乐,身心就不能得其正。所以面对车、房等物的诱惑,心不在焉(心不在物上,心不为所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能奈我何!做自己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可惜有些「白领们」没能做到这点。

佛家经典《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意思说:无始来(诸法因缘生故,无始无终,故曰无始),一切众生(三界六道),为了「物」迷失了自己,失却了本心(即佛心,觉悟之心),被物所变动、支配。在变动、支配的同时,还执迷于「物」的大小、高低、优劣、深浅、等等色相。如若人能够变动、支配「物」了,那就与佛没什么两样。其实众生与佛本来平等,无有两样。只因心被物所迷,被五欲(财欲、 *** 、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污染,失去本来的心性,成为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

被誉为当代大儒的梁漱溟先生,在他的著作《人心与人生》中指出:「禽兽是头脑为其身体而用的。亦即心为(被也。下同)形役(被形骸所拘束、役使)。吾人的生命反之,即形体为役于头脑,为役于心。心有一息之懈,便落于形体中。局限而失其通焉(若拘于此,即失却了人的理性与灵通)。」观此不由惊愕者再,叹息者再,戒慎者再!悲夫!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灵长动物,理应以心役物,以心支配形体和外境,做他们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往往失却了心性,没有了自觉。禅宗把人的灵妙之心性,称之为主人翁。记得有这样一则公案:

玄沙问僧:「瑞岩有何言句?」僧云:「长唤主人公,自云:喏喏,惺惺著,他日莫受人谩。」

公案的意思是说,唐·玄沙师备禅师有一天问一个僧人:「瑞岩师彦和尚常有何言语?」那僧人答道:「他一天到晚,总是叫自己主人公,然后自己应答:‘是,是。清醒著点,日后不要被人欺瞒了(今说不要被人忽悠了)。’」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向瑞岩和尚学习,经常呼唤自己的主人公,时时别忘了自己是自身的主人。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寓意是什么?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物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什么意思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解释
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3、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4、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寓意是什么?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什么意思?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是什么?
在我看来,“物物而不物于物”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超脱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即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但不应该被这些资源所束缚,成为它们的奴隶。举个例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物品,如手机、电脑、汽车等,这些...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什么意思?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什么意思?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什么意思?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

临洮县13627142194: 庄子的“人为物役”是什么意思? -
保炊复肝: 意思是,人被外物驱使牵绊.庄子反对人们过度追求外物的生活方式,“人为物役”是常人摆脱不了的一种生存状态,人只有在对世界和自身的审美观照中,才能摆脱规范化和功利化的束缚,超越日常生活中那个与世界分离的“自我”,赋予黯...

临洮县13627142194: 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怎么理解?思想 -
保炊复肝:[答案] 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第二个“物”为名词,即为通常的“物”的意思.“物物”的意思就是以物为物,这就是说物就是物,没有人为的东西施加于其上,物就是纯然本然的“物”.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

临洮县13627142194: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于念什么意思? -
保炊复肝: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的意思是:要利用物品而不被物品所利用,主宰物品而不对物品进行的主宰.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物》.

临洮县13627142194: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下一句是什么? -
保炊复肝: 物物而不物于物 梦梦而不梦于梦第一句语出庄子,第二句意出列子.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第二个“物”为名词,即为通常的“物”的意思....

临洮县13627142194: 神为心役,心为物牵是什么意思? -
保炊复肝: “人为物累,心为形役”的意思是:人为了物质利益所累,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禄所驱使,受到形体的奴役.人为了活着或为了活得更好,干一些不愿意干,又不得不干的事,实属无奈.

临洮县13627142194: 心为物役是什么意思? -
保炊复肝: 人要能掌控物,而不要成为物欲的奴隶

临洮县13627142194: 物物而不物于物在爱情里什么意思 -
保炊复肝: ① "物物而不物于物"在爱情里的意思是,真正的爱情并不依赖于物质的条件或外在的物质财富.它强调了爱情的纯粹性和超越物质的本质.② 深度分析:1. 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一种情感和关系,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和情感共鸣上...

临洮县13627142194: 物为心役是什么意思?
保炊复肝: 物为心役,指的是让物为成为心的奴隶.让人心去驱使物,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人要能掌控物,而不要成为物欲的奴隶.

临洮县13627142194: 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
保炊复肝: 至人境界 这种理想人格,摆脱了世俗的“物”,超越了肮脏的人世,和光明同在,与宇宙共存,吻合万物为一体,放弃纷乱而不顾,在“役役”的众人中保持浑朴精纯.对一切的一切抱超然态度.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忘掉生死复返自然,与“天”、“道”合一. 总之,庄子就是主张要“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任性自然,反对任何人为妄作.认为一旦不为物役,超越了死生、世俗、自我的一切羁绊,游心于无穷,人的精神就能象宇宙天地一般自由辽阔.这样的人,就再也不是物的奴隶,物的工具.痛苦就可以得到消弥,心灵就可以得到安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