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惯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作者&投稿:揣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惯是从什么朝代开始~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舒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或“饺子”,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根据文献记载,正月初一的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在明代已经出现。那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代,这种习俗已经非常广泛,已经把它固定下来。

扩展资料:

由于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那么子时就相当于今天半夜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等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那么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饺子和这个“交子”正好是谐音,而且饺子还有那么丰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所以就有了吃饺子这种习俗。



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惯,早在明清时就开始盛行。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其更是有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惯。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惯是从什么朝代开始?
明代开始

附: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年三十,正月初一的早晨和正月初五的中午吃饺子有什么不同?
按照汉族的春节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各大小店铺都要关门歇业了,至到正月初五才开始营业。为何选在初五这天呢?据说主要是因为初五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选择这一天开张营业比较吉利,预示着“财源滚滚,生意兴隆。”“破五”不管是吃饺子、送穷、开市等等这些讲究,都寄托了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冀在...

中国人在什么节日吃饺子
3、除夕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古代北方底层人民生活很艰辛,一年到头不饿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希望,改善生活的美食只能留到大的节日和特殊的日子时才能吃,而被列为最好吃的美食“饺子”也是最难吃到的,所以才找机会就吃饺子...

初一至初五有什么饮食习惯呢?
初一至初五的饮食文化有:1、初一饺子: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2、初二面: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

都哪些节日要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在我国的北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冬至这天吃水饺的习惯,和“冬至吃水饺医治冻耳朵”的传说。相传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叫...

包饺子的习俗
在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经相当的盛行,一般在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的时候吃,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因“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关于过年为何吃饺子的传说,有过很多的版本,一种是说为了纪念盘古开天劈...

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习俗也各有特色。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

为什么过生日是不能吃饺子
这跟饺子的意义有关.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就是“更岁交子”,子是子时的意思.所以吃饺子跟长寿没有太大关系.生日通常都有吃长寿面,或吃鸡蛋的习俗,这都跟旧时的故事和背后的寓意有关系。

每个节气吃饺子吗
人们当然忘不了吃。四:立冬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五:冬至吃饺子 :在我国的北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冬至这天吃水饺的习惯,和“冬至吃水饺医治冻耳朵”的传说。

什么时候是吃饺子的?
老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是我国传统的美食之一,不管是南方、北方,人们对饺子永远都是钟爱有加,过年的时候都少不了吃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民间认为饺子源于东汉时期,传说有一年闹瘟疫,百姓病死者无数,医圣张仲景将药物做馅,外面用面包上,人们吃了之后逐渐康复。此后,人们过年的...

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吃饺子的传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

元阳县13369831466: 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惯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
幸幸小白:[答案]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惯是从什么朝代开始?明代开始附: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

元阳县13369831466: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哪个朝代开始 -
幸幸小白: 1、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东汉末年开始的.2、饺子的来历简介: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元阳县13369831466: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哪个朝代开始?
幸幸小白: 明朝吃饺子从东汉的时候开始,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

元阳县13369831466: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惯是从什么朝代开始 -
幸幸小白: 应该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有下面的故事为例: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元阳县13369831466: 春节吃饺子来自于哪个朝代?春节吃饺子来自于哪个朝代
幸幸小白: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元阳县13369831466: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幸幸小白: 明代开始

元阳县13369831466: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
幸幸小白: 东汉,据说张仲景在南阳行医时,因为天寒很多人冻饿而死,张仲景就用面团和羊肉,给那些人吃,后来人们就就模仿张仲景的方式做成了饺子,还有了不吃饺子冻坏耳朵的说法

元阳县13369831466: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哪个年代开始的啊?
幸幸小白: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元阳县13369831466: 过年吃饺子源于哪个朝代 子,源于哪个朝代 -
幸幸小白: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元阳县13369831466: 我国逢年过节吃饺子这个传统风俗习惯是从那个朝代开始的? -
幸幸小白: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国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后来,更出现了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 我们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