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佛家、道家、墨家关于孝的思想

作者&投稿:郗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道家,墨家,佛教关于孝的思想~

儒家早期强调的是“父慈子孝”,双方都有责任好义务的,孟子曾经说过“父不慈则子不孝”。后期(自程朱开始),要求儿子单方面对父母无条件的服从。
道家关于孝的思想,一时想不起太多,只是《庄子·天运》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的说法。
原始佛教貌似是不讲孝道的,传入中国后,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与改造,佛教也强调父母恩重,重视孝道的。

墨家:主张兼爱,侠义的精神,哪里有难,只要是正义就帮,有种“行侠仗义”的滋味;

儒家:讲仁,这个“仁”范围可广了。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包括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修身修不好,养性养不好,怎么去爱人呢。儒家讲爱,是这么说的,先爱自己,再爱身边人,随便着自己能力的增长,慢慢的把爱人的范围扩大。孔子的为人处事,有一点最难得,那就是,对一件事,他只问该不该做,至于能不能做到,他不存什么妄想。就像当时他的那个时代很动乱,很难讲道德,但他还是支持他的做法,在六国中来回讲学,其实他也知道在他有生之年也不能改变社会的风气,正是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影响了华夏的千千万万子孙啊。

道家:经常听到最多的就是讲“无为”而治,这东西有很多人误解成什么都不去理,让老百姓(对国家管理而言)自己去干,不用管。这真冤枉老庄罗,哪有这样的道理,什么都不去管呢。所谓“无为”就是无所不为,什么都干,就这个意思,怎么这么说呢。也就是说一件事情,要把它解决,先把它的来龙去脉想清楚了,把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大困难都想到了,可以说,凡是有可能的困难基本都想到了,在事情没有遇到这些困难之前就解决了,然后呢,就让事情“自己”去发展下去吧,在外人看来啊,好像对这件事什么都不管,让它自己发展,好像发展得也不错,可是大多数人就看到对事情“不管”这个表面,哪只在事情发展顺利的表面下之前,对这件事情已经想很多,做了很多准备了,这就是所谓“无为”了,即无所不为。比如,我们的国学大师南怀谨老师,他在讲老“无为”这个东西时,说了个例子,建一栋楼,本来只要一千万,就可以完全建成一栋高质量的楼房,但是上面的部门偏偏给建这栋楼的总负责人一千多万,可能多那么几百万这样吧,然后就放手给总负责人去建楼了,什么都不要管了。为什么这样,也为什么敢什么都不管了?一千万能建好楼房了,何必多出几百万呢?要是只给一千万,可能负责人就偷工减料,人总是这样,要赚点便宜,不然就凭那点工资怎么过好日子,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就把钱多给负责人几百万。负责人呢,也不敢偷工减料了,毕竟人家也多给了钱,再贪多的话,楼的质量不好,一定会追究起责任来,那多划不来,赚这几百万也够了,而负责人又把一些钱拿去给下面的人,以保证建楼的质量。上面的部门把钱一抛,就安稳睡大觉了,呵呵,无为无为啊,这就是所谓什么都不管了,可外人哪知,建楼之前,什么问题人家都考虑周到了,已经先无所不为了。也只能说到这里了。这也可以推及精神方面的东西。

佛家:佛家讲慈悲,这里的慈悲和儒家里的“仁”是一样的意思,只是佛法比较精深,不是常人可以领受到的。对佛家的东西,我只是略知其一,不知其二,小谈一下了,只知道佛法是一种教育,非宗教,只是现在看起来就像宗教,也不得不承认是宗教。佛法是用来教育人的,是佛陀的教育。所谓出家了,抛弃红尘中一切,什么都不理了,这要看情况,如家有儿女,就去出家,不理了,让儿女在家受苦受累,这样也是不对,佛不会收这样的人。佛讲的就是慈悲,是爱。和儒家中的“仁”讲的是一样,只是佛法包容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它不能当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来看待的,佛法中无所谓唯心,无所谓唯物,它提示的是宇宙的真相.佛法讲的东西都是“一”,没有分别,不像西方的哲学“一分为二”。所谓治国齐家,没有古今没有中外,就是这样道理。不要以为以前的皇帝比现在的好做。只是佛法讲的太深奥,不是故意虚抬佛法的价值。

平常常说的,儒家讲的是入世,道家讲的是出世,佛家讲的是超世。
我能说也就些了。

(仅说我的理解)
孝,是儒家思想中的范畴,是由仁、义、礼等概念共同发展出的,是仁与义、礼的具体表现。汉初的时候有《孝经》,其中讲到孝即是忠,不知孝无以言忠,后人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家,就是这个意思。
道家思想应该说不包括孝这个概念,道家讲的是无为,是自然,是齐物,因此可以将孝归于道的自然体现之中,而没有必要象儒家那样单独成为一个思想理论,所谓大道废而有仁义礼制,这些约束性的东西实际上是因为自然本性已经被忽略了所以才被人们重视而出现的,如果返本求真,一切都是自然的运化,并没有孝与不孝这些概念的用途。
墨家的思想并不了解很多,但是兼爱、非攻这些词却是墨家的代表意思,因此孝的观念和功能已经被融会在兼爱的思想之中,所以孟子等攻击墨家说,兼爱是无父无君之说。但真正的墨家,应该是很有舍小我求大我的气概吧。
佛法中的孝,并不明显,也并不主要,经典中只有重视自我与他人之间如何尽责的概念。比如《佛说善生经》等,其中不仅讲究对父母应该如何做,还讲到对妻子儿女如何,对尊长如何等等。

儒家、墨家、道家、佛家关于孝的思想。
一、一般说到“孝”,总容易想到“尊敬父母”,实际上,儒家所说的孝,还包括了其他两个方面,即“祭祀祖先”和“生育子女”。为了尽孝,要生育子孙,使祖先得以再生。自己虽然要在某一天面临死亡,但是,通过子孙、家族的祭祀,而可能再生于这个世界。
儒家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是遗体,当然,父母的身体也是祖父母的遗体。如果继续追溯上去,就意味着自己肩负着过去的一切。作为生命,自己的身体肯定是过去的继承,生命是贯穿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
儒家的孝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第一,是奉亲、养亲、供养父母,管吃管喝;第二是尊敬父母;第三个是遵亲,遵照父母的意思来做;第四就是关亲;第五是理亲;第六父母有了错误以后,有了不合适的地方,你就应该劝谏;最后一个延亲,这不光是生命的延续,主要还是道德、教育,事业的继承。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孔孟都是在爱亲这一本源的生活情感的基础上建构孝道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建构的孝道是鲜活的,是有本有源的,而这也是我们当下重建孝道应该遵循的路径。
二、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观念与墨家思想有较大区别 , 但二者不是没有联系的 , 儒墨均倡孝道 , 墨家更重“孝”的民主性 , 另外 ,《孝经》中的一些思想与墨家思想也多有相似之处。
儒墨同源,均以孝视天下:;墨家虽然也讲孝 , 却又与儒家所讲的传统孝道大不为同。
从传统孝道向封建伦理转化的历程来看 , 墨家的贡献并不大。但是 , 由于墨家讲究“兼爱”, 所以总是将孝与慈并提 , 从不把“孝”抬到重于“慈”的地位 ,在墨者看来 , 无论父慈或子孝 , 都不过是兼爱的表现而已。这种孝慈并重而不片面强调孝的特点 , 实反映了墨家对等级差别的否定 , 它对于孝道中民主性内容的增长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此外 , 墨家反对厚葬久丧 , 也是有着进步的历史意义的 , 对后世较有影响。
三、道家认为,其实孝道应该是出于自然的一种行为,但是人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能为所欲为的动物,所以道家强调人要回归一种“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是本应该做的事,而不需要特别强调。
道家强调“孝”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科学的原因。世上宗教大多站在死的一端立教,道家文化与此不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生文化,道家追求长寿,长生。而要达到长寿长生,首先必须知孝,尽孝。
道家认为整个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我们所看到的万物万象都是这个生命体中的一部分。换现在话说,宇宙是一个生命,我们是这个生命中的细胞。这个细胞要健康长寿,必须做到两点:一保持与整个生命体的联系顺畅;二忠实履行自己的本分职责,否则就会被生命体淘汰掉。大自然这个生命体是永恒存在,生生不息的,而大自然中万事万物却是物换星移,花开花落。
“孝”与此有何联系呢?中国的文字是哲学文字,“孝”由老与子构成,即指上辈与下一辈的关系。中国的“老”字吊着一个挂勾,“少”字是小的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下一辈吊上一辈的挂勾上,形成一条无始无终的长链,这条长链就是大自然这个生命体与各个“细胞”之间的联系纽带,“孝”字在道家文化中,指的就是这种宇宙生命体内的联系通道与联系方式,即气脉。
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孝”字这条长链上,都是这条长链上的一个节点,一个细胞。这个细胞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随时保持与整个生命体信息联系与物质交换的顺畅,要接受生命体的指挥,因此孝与顺,孝与听话联系在一起。不孝顺意味着这个细胞与生命体的联系发生了障碍,细胞拒绝接受生命体的指挥,也就是说这个细胞产生了病变,对病变的细胞大自然只好能治则治,不能治则淘汰。
大自然是通过我们的父母这个通道给予我们生命的,孝顺就是保持这个通道的顺畅,因此孝顺绝对是对自己有好处,是为自己好。对道家来说,“孝”,远不止只有道德含义,其科学内涵更大,可以说道家的风水、算命、医学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个“孝”学的基础上。
四、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有两大来源,一是印度佛典中有关劝孝的经典依据,一是中国本土儒家经典中的有关论述,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佛教孝道思想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佛教伦理的特色。当然,这种有机结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佛教学者针对儒、道二家的非难,在“护法”的前提下得以发扬光大的,它既融通儒、佛的内在精神,又有自己的个性,自成一家,自成体系。总的看来,中国佛教是以会通的形式、以我为主来完成其孝道伦理思想的建构的。以我为主、体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6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
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

墨家不重孝,因为墨家重视的是“博爱”。即谁都要爱,不分亲友,是生物得爱,是代表在战乱时代小手工生产者的思想。
老子讲究无为,不分财产不分地位,人人独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儒家是新生地主阶级代表,注重等级制度,注重三纲五德,孝为百善之首,出自宗法制度。
佛,乃断绝亲,爱等一切三千烦恼。普度众生,无我无他

更正楼上说法:
佛教的孝是基于其对生命轮回的认识,
因为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前世父母,因而以慈悲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孝,区别于儒家只对自己今生父母的孝

孝是儒家提出的,佛道两家讲究离开红尘,抛却恩爱情仇~不在乎孝,只有近代才把人间亲情融入教义中,只为吸引教众~
墨家~~~~不清楚了~


诸子百家 具体指的是哪些子 哪百家呢
你好:诸子百家应该是特指先秦时期我国涌现的各个思想学派,所以您说的什么佛家,国家,土家应不算其内。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墨子 四、法家--韩非、李斯、商鞅 五、兵家--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

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是谁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五、兵家。兵家主张运用武力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创始人是孙武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

儒、佛、道、墨的区别,各适合哪些人
儒家指导如何做人,墨家虽与儒家有所不同,但都没有离开人生这个范畴。佛家和道家都注重修解脱道。道家注重的是修人天福报,而佛家则是以慈悲为基础,为在渡脱一切有情众生,以超出三界、了脱生死为目的。以上求佛道(自渡),下化众生(渡他)为准绳。(佛教提倡命自我立,讲三世因果、讲“缘”,...

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
1、三教九流是没有排序的,三教就是儒释道,九流就是九个学派,2、关于什么上中下流,那都是后来民间人士给排的等级次序~目的是很明确的,私心太重~3、特别上九流,很明显啊仙、佛、人根本不是一个体系的怎么排高低?乱搞~

请问道家,佛家,儒家,法家,墨家和杂家,哪家的思想比较适用于当代社会...
法家并非以法治国,而是以权谋治国。其部分思想可以作为国家或企业制定法规时的借鉴。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同样可以作为制定法规时的借鉴,即当权者依靠法规让人民自行其是而不妄加干预。也可以在个人修养上起到一定作用。墨家在思想上基本不具备可行性,但是其对待“奇淫巧计”的态度还是可以借鉴的。佛家分...

那些什么儒家思想和什么墨家道家佛家还有什么公孙家是什么有什么分别代...
儒家思想,孔子,主礼数。墨家思想,墨子,主兼爱平生。道家思想,王重阳,主金丹大道。佛家思想,释迦摩尼,主大慈大悲。公孙家,主刑法。

佛家讲究,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那么,道家,儒家,讲什么?
佛家喜欢看前生来世,道家喜欢扪心自问,儒家喜欢讲规矩,画框架,墨家喜欢兼济天下,最讲侠义,不喜欢讲长生,兵家拼的是一个勇猛精进,小说家眼高手低,希冀着鼓捣出一个纸上世界。

学派中著名的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还有什么?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

道家\/儒家\/佛家\/墨家,有什么区别
道家:经常听到最多的就是讲“无为”而治,这东西有很多人误解成什么都不去理,让老百姓(对国家管理而言)自己去干,不用管。这真冤枉老庄罗,哪有这样的道理,什么都不去管呢。所谓“无为”就是无所不为,什么都干,就这个意思,怎么这么说呢。也就是说一件事情,要把它解决,先把它的来龙...

请问如何评价墨家,儒家,道家和佛家之间的关系?
唯以道论。佛家,主张慈悲,借今生之色身修来世之福德。其原始教义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且只看到慈而不知悲在何处。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土,为适应环境,做出很多的调整,在某些特定时刻甚至提出佛道一家的说法。虽有种种经文、种种流派,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而万,万而一。

盐源县19772723487: 儒家、墨家、道家、佛教关于孝的思想. -
阮胀银杏: 儒家的孝道观 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中,尤以儒家最为重视孝道,十三经中处处皆有谈及孝的义理,其中以《孝经》最有代表性.《孝经》把孝当作至德要道,将之提升到天地人的高度地位:"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

盐源县19772723487: 儒家、墨家、道家、佛教关于孝的思想 -
阮胀银杏: 佛家来说 孝是一切的基础 就像地藏经一样 是最基本的经 你的一切成就 学业事业等等 都是建立在 孝顺的基础上

盐源县19772723487: 孝道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
阮胀银杏:[答案] 一、汉儒对先秦诸子孝道观的整合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它通过阐发仁、义、礼、智、孝、悌、忠、信 等道德观念,旨在建立以“仁”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体系来宣扬其政治抱负.由于“仁”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 “周...

盐源县19772723487: 儒释道与孝道的有什么关系?
阮胀银杏: 儒家是白善孝当先.佛家是不敬父母礼佛何用.道家是人的身体发肤皆授于父母要珍惜. 是百善

盐源县19772723487: 墨家,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 -
阮胀银杏: 首先,儒家不讲非攻(这是墨家的).墨家思想有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儒家 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仁:爱人.道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兼爱是无差别的爱,兼相爱的目的是为了交相利.儒家讲仁爱,是一种有等级的爱.

盐源县19772723487: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
阮胀银杏: 儒家着重讲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 释家着重讲道德,即符合自然法则的理论与方法; 道家着重讲因果,即因(原因)、缘(机会/条件)、果(结果)的理论与事实. 但三者皆兼具其他二教内容.

盐源县19772723487: 关于孝道的国学经典 -
阮胀银杏: 道家孝经,太上感应篇,佛家地藏经,十善业道,儒家24孝的故事,然后还有弟子规什么的.

盐源县19772723487: 1、儒家、道家、佛教的生死观. -
阮胀银杏: 儒家,舍身取义. 道家,“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就是不要太注意自己,这样反而会更好的保存自己.注重养身,以便达到长生或者成仙的目的,认为人是神形俱灭的.没有了形(肉体)也就没有了神(精神). 佛家,轮回.每次死亡就是灵魂新的轮回的开始.每一世,都是在修行,受难,受劫,累积到一定的量就可以成佛.但佛也有在世间轮回修行的.

盐源县19772723487: 关于孝道的国学经典求解答! -
阮胀银杏: 挺多啊,儒家弟子规,三字经,道家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家地藏经,十善业道什么的.有很多呢.

盐源县19772723487: 关于孝的 什么 -
阮胀银杏: 对父母的爱称之为孝,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就在这,儒家讲亲疏远近,墨家讲兼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