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典故

作者&投稿:梅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秦朝末年,民众起义风起云涌,反抗秦朝的残酷统治。在这场浪潮中,陈胜、吴广领导了农民起义,随后项羽和刘邦也崭露头角。现在,我们来讲述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2. 某年,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围困了赵国的巨鹿(位于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在紧急时刻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派遣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二十万人前去救援赵国。然而,宋义在途中听闻秦军强大,便停滞不前。军中粮食短缺,士兵们只能用蔬菜和杂豆煮食,宋义却视若无睹,只顾自己的宴乐。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自封为代理上将军,率军前往解救赵国。
3. 项羽先派遣一支队伍切断秦军的粮道,然后亲自带领主力渡过漳河,直逼巨鹿。
4.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后,项羽令士兵们饱餐一顿,每人携带三天的干粮。随后,他下令:所有渡船凿沉,做饭的锅砸碎,周边房屋全部烧毁。这一举动,即破釜沉舟,展现了项羽不胜则死的决心。
5. 楚军士兵见主将的决心如此坚定,也都下定决心不生还。在项羽的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九次冲锋后,秦军大败。秦军主将死的死,俘的俘,降的降。此战不仅解了巨鹿之围,也使秦军再难振作,秦朝的灭亡只是两年后的事。
6. 此后,项羽成为了真正的上将军,众多军队都归他统率,威名远播。
7.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的是韩信在井陉口之战中的战术。他派遣万人先行,背靠河水布阵,诱敌出战。韩信深知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故令士兵背水为阵,无路可退,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8. 韩信的计策成功,赵军被击败。战后,将领们询问韩信这是何等策略。韩信回答,这正是兵法中所言“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士兵们唯有无路可退,方能决一死战。
9.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不仅限于军事,也用来形容没有退路、必须一决胜负的情形。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

破釜沉舟典故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过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中有名的故事
1.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背城借一。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造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破釜沉舟描写的历史人物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背后有什么故事
故事:项羽砸破锅炉、凿穿船底,终于使得秦国领地被楚人占领。具体如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流传至今。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注:...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这样的布局迫使士兵们拼死抵抗,最终在两千轻骑的配合下,成功击败了赵军。韩信的这一决策体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智慧,成为了后世兵法中经典的决战策略。背水一战的含义是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常用于描述在极端困境下与敌人进行生死决斗的场景。它与“破釜沉舟”相似,都象征着决死一战,但“破...

破釜沉舟典故的内容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破釜沉舟出自古代的哪次战役?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破釜沉舟是什么意思
破釜沉舟 视频破釜沉舟 典 故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破釜沉舟的意思是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类似的故事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深州市18419289420: 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故事 -
满邰风痛:[答案]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

深州市18419289420: 破釜沉舟的故事 -
满邰风痛:[答案] 釜沉舟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这里就是关于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

深州市18419289420: 破釜沉舟,故事由来 -
满邰风痛:[答案] 破釜沉舟 典 故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

深州市18419289420: 破釜沉舟指的是谁?破釜沉舟这个典故是印自于谁的事迹? -
满邰风痛:[答案] 破釜沉舟 发音 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示例 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破釜沉...

深州市18419289420: 背水一战的典故是什么 -
满邰风痛:[答案]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深州市18419289420: 背水一战 ,破釜沉舟,的典故,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吗? -
满邰风痛:[答案] 背水一战说的是韩信,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激发出将士视死如归的斗志来,不同的是韩信的是被动技能(韩信的兵训练时间不够,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让他们拼死一搏),而项羽的是主动技能.

深州市18419289420: 背水一战和破釜沉舟的意义 -
满邰风痛:[答案] 破釜沉舟 释 义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背水一战 释 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 处 《史记·淮...

深州市18419289420: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
满邰风痛:[选项] A. 隔岸观火 B. 暗度陈仓 C. 背水一战 D. 破釜沉舟

深州市18419289420: 谁知道有关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自绝后路的相关事例?越多越好~ -
满邰风痛:[答案] 破釜沉舟,项羽破章邯时,过河后,摔碎行军锅,凿沉载兵船,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结果大败章邯 背水一战,韩信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倾巢而出,韩信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

深州市18419289420: 破釜沉舟出自(破釜沉舟出自哪次战争)
满邰风痛: 背水一战的故事未然是妇孺皆知,天然这一汗青故事的主人公晋察冀霸王项羽更为众人所赞美.这位宁死不肯过江东的一代豪杰,在征伐秦朝虐政的年间真实留住了不少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