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87版电视剧红楼梦每一集出现的诗歌和成语(要分集)

作者&投稿:校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的成语~

骨肉分离 太虚幻境 曲径通幽 鸳鸯在梁 摸着石头过河 风水宝地 熟能生巧 寻花问柳 一石二鸟
百依百顺(79回)、翻天覆地(105回)、横行霸道(9回)、眉开眼笑(2回)、一模一样(62回)、无法无天(33回)、终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称心如意(57回)
哀哀欲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耳边风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耳鬓斯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风尘碌碌 无可如何 锦衣纨裤 饫甘餍肥 一技无成 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
晨夕风露 阶柳庭花 了然不惑 自怨自叹 高谈快论 荣华富贵 利物济人
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 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 静极思动 无中生有 安身乐业
离合悲欢 青天白日 青红皂白 炎凉世态 不可胜数 自相矛盾 不近人情
消愁破闷 追踪蹑迹 好货寻愁 谋虚逐妄 胡牵乱扯 忽离忽遇 指奸责佞
贬恶诛邪 伤时骂世 父慈子孝 称功颂德 从头至尾 酌酒吟诗 偷香窃玉
洗耳谛听 粉妆玉琢 惯养娇生 敝巾旧服 腰圆背厚 面阔口方 剑眉星眼
巨眼英雄
关键词:子弟书;《红楼梦》;语言;俗语;通俗化


子弟书作为一种通俗文艺、说唱艺术,它运用通俗语言是必然的,这也成为其语言的特质。而在取材众多小说戏剧的子弟书作品中,改编自《红楼梦》小说的这二十多篇作品总体来说是比较雅的,尤其是如《黛玉悲秋》、《葬花》、《露泪缘》等等,其中典故的运用、骈俪句式的排比、铺陈,给人以极为雅致、庄重的感觉。但它又的确是用浅近的语言,写出了一篇篇的红楼故事。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俗语”意为“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1996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据统计,《红楼梦》中的俗语就有315条,其中加有“俗话说”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8条,后四十回有7条,合计55条。加有“古人说”一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17条,后四十回有8条,合计25条;加有“常言“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条,后四十回无。研究者还归纳出,《红楼梦》一书人物引用俗语最多的是王熙凤,共57条。引用俗语最多的章回是六十五回,共计16条。民间谚语有268条,成语有11条,歇后语52条,曹雪芹自己创造的有7条。曹雪芹使用的俗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包括了民间谚语、成语、古人的诗句和歇后语。所以给《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定一个标准就是指民间谚语、古语、格言、歇后语等,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们口头流传的经验的总结。《礼记·大学》中就说:“谚,俗语也。”俗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曹雪芹对俗语的态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确了:“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语。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并不自曹雪芹才开始的。从宋元话本、杂剧以来,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已是司空见惯的。据粗略统计《金瓶梅》所引用的俗语高达七百余条之多,几乎是《红楼梦》的一倍。


下面讨论一下《红楼梦》俗语的来源问题。


一是元明清初的小说戏曲,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西厢记》是对曹雪芹创作有最大影响的戏剧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红楼梦》原著有许多情节就是脱胎于《西厢记》的。如四十三回贾宝玉撮土为香私祭为王夫人迫害至死的金钏儿时茗烟代祝一回文字,脱胎于《西厢记》第一章第三折中鸳鸯降香第三柱则不语,而红娘代祝数语,道出鸳鸯心事一段。从语言上看,《西厢记》中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等等。《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道:“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红楼梦》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道:“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二是历史典籍、古人诗词。《红楼梦》中第十五回“远水救不得近渴”,就出自《韩非子》;第六十五回所用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佳人薄命出自苏东坡的诗句“自古佳人多薄命”等等。


三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也是俗语最丰富的,就是民间的俗语。曹雪芹《红楼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流行于北京地区,尤其是流行于旗人社会的俗语。其中有一些是直接从口语中采撷来的。例如“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十六回)、“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二十四回)、“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六十五回)等等。这些在小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新鲜有趣,朴实自然。


四是自己的创造。《红楼梦》中有一些俗语是曹雪芹自己的创造。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谓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可见曹雪芹是一个很风趣诙谐的人。例如作品中有主旨作用的护官符,还有有打油诗意味的好了歌等等 所以,《红楼梦》的俗语,大部分是来自于元明清小说戏曲,相当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民间,小部分来自历史典籍、古人诗词,极少是曹雪芹在“时谚”基础上的创造。那么直接来自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子弟书的俗语运用极为广泛,其来源也大致是元明清戏曲、小说、前人诗歌、词曲、历史典籍,更多是来自于当时生活中流行的口头语、俗语、谚语等等。戏曲家、民俗学家傅惜华先生曾说过:“子弟书……词句虽有时近于俚浅,妇孺皆晓,然其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极其真善美之致。其意境之妙,恐元曲而外殊无能与伦者也。”∞这里的“妇孺皆晓”道出了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甚至近于“俚浅”,以浅近的俗语、俚语来创作,才能在民间具有普及推广的优势。子弟书用七言律诗的句子,再用一些其他字数的碎句做衬垫,这是它的句法基凋。启功先生分析认为:“正是因为修养不深,也就是较少地受框子的限制,才能有这样的胆力”,“其实杜甫做诗时也未必像解诗的人想的那么多”,“子弟书的成就,恰在于胆,也恰在于浅。”


那么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中,运用了哪些俗语呢?笔者归纳如下:


; 俗语出处备注


1、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们的腰也不抵他汗毛拔一根。《二入荣国府》第一回刘老老语


《二入荣国府》第四回王熙凤语


3、上年纪老人更与老人亲。 《二入荣国府》第五回叙述者语


5、古人云菽水承欢膝下舞,又有那堂上斑衣乐老亲。 《二入荣国府》第八回叙述者语


6、古人云爱亲并爱亲之母,能为孝子必为贤孙。 《二入荣国府》第九回宝玉语


7、自古道贞节二字女自根本,从一而终无变更。 《芙蓉诔》第四回晴雯语


8、人说是闻名不如来见面。 《芙蓉诔》第五回灯姑娘语(晴雯表嫂)


9、要知道人死焉能会再生? 《芙蓉诔》第六回黛玉语


10、薄命儿的红颜林黛玉。 《露泪缘》第一回叙述者语


; 11、古人说穷乃攻书原不错,又道是书能解闷未必真。 《露泪缘》第五同黛玉语


12、人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随缘随分莫追求。《露泪缘》第六回王熙凤语


13、倒不如打开壁子说亮话。《露泪缘》第十回宝钗语


15、没见过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冤家呕死个人。 《二玉论心》第一回贾母语


《二玉论心》头回诗篇


< 17、古人云韶光易过红颜易老&《葬花》第二回黛玉语


18、深知你花言巧语呆里藏奸。&《葬花》第四回黛玉语


、我与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待吾眠。& 《葬花》第四回宝玉语


20、又谁知韶华有限悠然去,晚景无多一旦空。《悲秋》黛玉语


21、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p; 《双玉埋红》宝玉语


22、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双玉埋红》黛玉语


; 23、唱一声如花美眷音多惨,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


24、又听那流水落花春去也,人间天上两悠悠。;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


bsp; 《议宴陈园》二回刘老老语



其中叙述者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有8条,其他都是出自作品人物之口,可见人物语言中自然运用适当的口语、俗语是在《红楼梦》子弟书中是更多运用的。那么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对俗语的运用还体现在对俗语词汇和口头词汇的运用上。人物对话中最能体现俗语、口头语的运用,在对话中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这在前面人物论中有所涉及,这里我们不妨就语言来看一看。归纳《红楼梦》子弟书中最有特色的人物语言,运用俗语词汇、口头词汇最有特色的主要是宝玉、黛玉、刘老老、凤姐、灯姑娘(晴雯表嫂)、傻大姐这几个人物。先来看看宝黛所说的俗语和俗语词汇、口语词汇。黛玉作为贵族小姐,从她的口中说出了6条俗语,占了较大的比例,加上宝玉的3条,光这对公子小姐所说的俗语就有9条之多。而二人在一起独处的时候,对话也较为随意,运用的俗语词汇比较多,可见两个人非同一般的关系。


例如《双玉埋红》中写宝黛在沁芳亭畔葬花,共读《西厢记》的温馨与和谐。


; 又翻一过要留心记,这宝玉在姑娘的身后咂嘴摇头。


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这佳人听罢登时满面羞。


说你看了邪书拿我凑趣,我成了爷们玩,意儿逗笑儿的丫头。


一面说着一面就走,去到那太太房内去讲讲情由。



这宝玉着忙复又赔不是,说好妹妹恕我言语不防头。



我从此竞把绝大乌龟化,等妹妹百年之后叶落归秋。



将妹妹贤德行书勒石上,我替妹妹驮于背上万载无休。



林黛玉听言不免噗哧笑,说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



宝玉说这个也就该罚你,我也到太太房内诉情由。



黛玉说你当你能过目成诵,还有个一目十行在后头。



这一段宝玉一时兴起,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意。黛玉心里听着高兴,表面上还要佯装委屈,扬言要去太太房里告状。急得宝玉以趣语哄逗黛玉,说自己是“大乌龟”、“我替妹妹驼于背上万载不休”。这段有趣的自咒之语是对原著的化用,原著写宝玉急着赔不是道:“要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掘头鼋吃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儿,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而黛玉也转怒为喜,同样引用《西厢记》中的话“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两位主人公在一来一去,一退一进中,表现了亲昵随便、无拘无束的关系。而其中,俗语词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比如《悲秋》第四回中,宝黛二人又一次有了矛盾冲突,宝玉一再安慰讨好,也不能好佳人的怒气平息下去。黛玉对他的一番话也是极为口语化的:



说起开罢那边给我斯文着坐,方才我出去了受不了外边的风。



刚刚的睡醒你又来缠我,我知道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难星。



似这般拉拉扯扯成甚么样子,也不管人家的手腕子发酸骨节儿疼。



动不动有人无人来上头上脸,讨人嫌更比从前说话儿疯。



知道么一年小二年大也该把那脾气儿改,



何苦呢传出去又惹的别人好说不好听。



还有那一句言词奉劝你,二爷的话好歹别当耳傍风。



谁像你终朝只在女孩儿们一处里搅,



从没见一个胭脂儿常沾在爷们的嘴上红。



这其中的“起开罢”、“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难星”、“讨人嫌”、“话儿疯”、“耳傍风”等等词语,是通俗的口语词汇,从黛玉的口中说出,可见黛玉与宝玉的关系之亲密,黛玉可以这样毫不掩饰地批评宝玉,而“魔难星”、“讨人嫌”等词,又反映出一种名贬实褒的意味。宝黛的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词汇和口语词汇,体现了二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即使是从较有文学修养的贵族公子小姐的口中说出这些话,也显得风趣、自然,增添了情趣,也增进了二人之间的感情。



再看看体现不同性格的、却又反映本色的自然口语从下面人物口中说出有什么样的效果。



作为农村老妪的刘老老,前面已经有专门的章节做过讨论和分析。这里在略加举例说明,刘老老的语言可以说是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的真实反映。“二入荣国府”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其中最能体现子弟书作者创新的还是老祖宗见到刘老老的一问一答,这一文一俗,一个文话儿谦辞,一个是“有错岔批”,逗得满堂大笑。



先看看老祖宗是怎么问的:



因问道老亲家贵庚年多少?花甲还是七旬与六旬?



为什么年来未见亲家的面,多因为事务儿匆忙疏淡了亲。



你若是不嫌俭慢就请下榻,何妨呢旷几天儿在此处存。



“贵庚”、“花甲”、“七旬”、“下榻”,这样正式的文言话语,粗村的刘老老能听懂也就真是奇怪了。也难怪她会理解错误,答非所问了;



忙应道少年时耕种我全都会,如今衰老了力难禁。



老祖宗方才问我田多少,能多少呢二亩薄沙零四分。



我家里离城不远三十里,最好我不用七寻与八寻。



这几年年成不济没收麦子,就便忙谁敢疏忽断绝了亲。



等来年麦子收成磨些个白干面,我送来老祖宗姑娘们尝个新。



北屯里破庙中就有那上塔和下塔,没意思逛一会儿的工夫就腻死人。



好一通回答,“能多少呢”、“磨些个”、“就便”“腻死人”,这才是从刘老老口中可能说出的话了。同是老妇人,一富一贫,一文雅一粗疏,在这语言对白中身份地位、文化修养都得到了极其生动有趣的体现。再比如《三宣牙牌令》中,刘老老的酒令也极有意思,“是个人都会种庄稼”、“七三儿七四儿是小娃娃”、“要四称五快把秤拿”、“这枝花难道就常开不落,落了时无非结个大倭瓜”等等。《红楼梦》子弟书中,刘老老语言中的俗语词汇、口语词汇要丰富得多,这在前文分析人物时已经有所涉及,就不多加赘述了。



凤姐在众年轻女子中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吟诗也只能说出“一夜北风紧”这样的句子。但是她的社会阅历、她的见识胆略、她的圆通练达却是众年轻女子中无人能比的,即使是男人也未必比得过的。自然她也练的一副好口才,在老祖宗和王夫人面前颇得信任和宠爱。正因为她的文化背景,她的见识,才使她的语言也多用俗语或口语词汇,呈现较为通俗甚至粗俗的特点。例如子弟书《露泪缘》中第六回“误喜”,凤姐试探宝玉后对老祖宗的一段话,就充分说明了她的语言色彩:



看他病体虽然痊可,只提林字儿就像蜜里油。



有说有笑一团高兴,出来进去好像个活猴。



虽然暂时将他哄过,只恐怕当场要露楦头。



打破了灯虎儿如何是好,兀的不是一天好事变成愁!



这是凤姐形容宝玉在得知要娶林妹妹后兴奋的样子,“像蜜里油”,形容心情的无比快乐与甜蜜,“像个活猴”,可见他几乎高兴得不能自己了。“楦头”、“打破灯虎儿”和“兀的”都是俗语词,这里“灯虎儿”就是灯谜的意思,而“楦头”,本指制鞋或制帽时所用的模型,一般为木制的,这里的意思是“兀的”就是“这”的意思。可见,在凤姐的嘴中说出了如此地道的俗语词汇是非常合理的,也增加了形象性和生动性。



还有很有特色的,出现在《芙蓉诔》中的灯姑娘的语言,她是晴雯的表嫂,晴雯被撵出怡红院后,就是住在她的家里。原著对她没有过多的叙述,子弟书中也只有在此篇的第五回“遇嫂”才让她登态台亮相。在子弟书中,灯姑娘远比原著要风流,也远比原著要丰满,她说出的话,道出了她的见识,可见她的阅历,也反映了当时的市民爱好和审美趣味。



书画琴棋学过没有?笙管丝弦习过不曾?



街市上楚馆秦楼曾去走,城儿外花街柳巷可闲行?



平日间好碰湖来好压宝?爱抛球儿爱拉弓?



十锦的杂耍看不看?傀儡的戏儿听不听?



骰子老阳学过没有?天九的牌儿你能不能?



这反映了市井的爱好和趣味。灯姑娘和刘老老又有所不同,她是生活在城市的下层妇女,日常接触的都是这类的东西。而在她对宝玉的问话中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琴棋书画、花街柳巷、碰湖压宝、抛球拉弓、看杂耍、听傀儡戏、玩牌九还是非常喜好的,可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市民的休闲娱乐。这一些都是小说原著所没有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不在于灯姑娘本人,而在于她的市井语言和她的语言中透露的社会文化信息。



最后再说说傻大姐。傻大姐在小说原著中出现过两次,都是起了一个关键的揭示真相的作用,一是她拾到香囊,才有了抄捡大观园;再就是她把宝玉要娶宝钗的消息透露给了黛玉。而子弟书中,只有《露泪缘》第二回“傻泄”中出现了傻大姐,她也无意中将消息泄露,惹动了黛玉的心头之恨,才有了下面一系列的情节。从情节构思上来说,子弟书这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傻大姐和黛玉的对话,颇有意思,其中俗语词汇、口语词汇的运用非常丰富,符合人物的身份、背景,也对人物的性格的塑造起到很大作用:



(黛玉见傻大姐躲在山坡后哭)



忙问道丫头你哭因何事?有什么委屈你对着我说。



莫不是主子生气要责罚你?莫不是大丫头们把你挫磨?



那丫头傻头傻脑全不理,说人家委屈你怎么晓得!



林黛玉又是可怜又是可笑,说快快明言我替你撕罗。



大姐说方才我是无心的话,和那些姐姐们捞闲磕。



我姐姐不犯就打我,巴掌抡圆在脸上搁。



打得我火星乱爆金花滚,到如今还是嘴巴子生疼不敢摸。



黛玉说你这丫头真是傻,到底是为什么事情总不明白。



还只管冬瓜茄子胡拉扯,怄的我心烦谁合你耐磨!



因为是和智力水平有限的傻大姐说话,黛玉的语言也变得更加通俗了。“挫磨”、“撕罗”,都应该是当时的口语词,逼问傻大姐赶快把哭泣的原因说出来。那么傻大姐自然就是一通大白话了,“唠闲嗑”,说闲话、聊天,“数落”、“嚼舌”等等,现在在日常用语中也经常使用。还有后面的“忽喇巴儿的”、“打旋磨”都是形象的语言,一个是拟声词,一个是比喻词。黛玉随和、甚至哄逗傻大姐和傻大姐懵懵懂懂的对话场景也就如在眼前了。



以上列举的是《红楼梦》子弟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运用俗语或俗语词汇、口语词汇的情况是比较多的,而且都极其符合人物的性格、背景和所处的环境,增加了文词的生动性和生活化。而在子弟书作品的叙述语言中,也大量运用了俗语或俗语词汇。例如《二入荣国府》第八回写道:“这婆子形容虽然笨他心中巧,常言道长老了的生姜更辣人。一句句捎言带语把艰难诉,奉承时随风儿上顺可人的心。来意原为是求周济,看光景搭讪着便把腿儿伸。”叙述者以客观的眼光叙述评价了刘老老,用俗语形容她是老生姜,是经过世事的。而刘老老也见风使舵,说着顺人心的话,讨人欢心。一句“随风儿上顺可人的心”,一个“搭讪”,把她的随意放松的心理状态勾画无疑。.



另外其他的《红楼梦》子弟书作品中运用俗语词汇和口语词也是很多的。例如“孤拐儿”、“兀的”、“腌臜”、“魔乱”等。这些都体现《红楼梦》子弟书语言的特殊味道,一方面是来自于对原著语言风格的借鉴,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子弟书这一特殊体制对语言的要求。子弟书极具有京、津和东北一带的风格和特点,因为要符合唱故事的需要,所以音乐成为其重要因素之一,而它所押的十三道大辙就是北方俗曲压韵的依据。这二十多篇《红楼梦》子弟书作品多集中用人辰韵(八篇)、东中韵(七篇)和言钱韵(五篇),另外一七韵、花发韵、油求韵、波梭韵、江阳韵和遥条韵都有涉及。而更绝的是《露泪缘》,十三回正好用全了十三道大辙。作为曲艺的子弟书具有曲艺艺术的特征,例如特别注重运用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俗语、俚语、歇后语及各种民间掌故,具有鲜活的时代风格和生活气息。

这些东西我找了很久啊!虽然回答得不好,但你就给我加分吧!

  红楼梦中的成语及出处(急!!!!)
  骨肉分离 太虚幻境 曲径通幽 鸳鸯在梁 摸着石头过河 风水宝地 熟能生巧 寻花问柳 一石二鸟
  百依百顺(79回)、翻天覆地(105回)、横行霸道(9回)、眉开眼笑(2回)、一模一样(62回)、无法无天(33回)、终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称心如意(57回)
  哀哀欲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耳边风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耳鬓斯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风尘碌碌 无可如何 锦衣纨裤 饫甘餍肥 一技无成 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
  晨夕风露 阶柳庭花 了然不惑 自怨自叹 高谈快论 荣华富贵 利物济人
  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 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 静极思动 无中生有 安身乐业
  离合悲欢 青天白日 青红皂白 炎凉世态 不可胜数 自相矛盾 不近人情
  消愁破闷 追踪蹑迹 好货寻愁 谋虚逐妄 胡牵乱扯 忽离忽遇 指奸责佞
  贬恶诛邪 伤时骂世 父慈子孝 称功颂德 从头至尾 酌酒吟诗 偷香窃玉
  洗耳谛听 粉妆玉琢 惯养娇生 敝巾旧服 腰圆背厚 面阔口方 剑眉星眼
  巨眼英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5563520.html

一、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15张)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 2010年新版红楼梦贾宝玉(小)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二、林黛玉 87版红楼梦林黛玉剧照(7张)林黛玉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黛玉其实是仙草)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 2010年新版红楼梦林黛玉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洞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与幼弱。三、薛宝钗 87版红楼梦薛宝钗剧照(20张)金陵十二钗之一(仅次于林黛玉),薛姨妈之女。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看似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咏》,对当时横行霸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尖锐讽刺。而她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由于受程高 本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其实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小说第22回,宝钗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扫兴:“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 2010年新版红楼梦薛宝钗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负面评价。“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她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请问谁有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情简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云雨私情。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

谁知道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分集介绍?
我的 谁知道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分集介绍?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电视剧《王牌部队》有哪些槽点?资原V新deee889 2017-03-03 · TA获得超过26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第一集宝黛初会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有一块"通灵...

谁有87版电视剧《红楼梦》每集的回目
第一集: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出自第三回)第二集:宝黛钗初会荣庆堂(编纂的)第三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六回)第四集: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八回)第五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十二回)第六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十三回)第七集:大观园试才提对额(十七回)第八集: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自...

87版红楼梦电视剧多少集
87版红楼梦电视剧共36集。87版红楼梦电视剧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于1987年在CCTV1首播的古装连续剧。该剧播出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该剧由王扶林先生...

红楼梦电视剧87版分集详细剧情
第一集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 据说,这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石上记云,当日有两位神仙,他们偶然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蜂下经过,将女娲补天弃而未用的一块顽石携入红尘,历尽了人间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倒是...

红楼梦电视剧87版剧情分集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由导演王扶林执导,陈晓旭、孙俪、刘松仁等人主演的《红楼梦》电视剧在中国大陆播出,至今仍被誉为经典之作。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该剧的剧情分集梗概。第一集:贾母的生日宴 第一集主要介绍贾家的家族背景以及贾母的生日宴。在这个宴会上...

红楼梦电视剧87版剧情介绍
红楼梦电视剧87版剧情介绍:书香世家的林黛玉丧母后千里迢迢从苏州赶来京城投靠贾府,贾府本是四大家族之一,因贾元春进宫封妃而越发兴盛。林黛玉在外祖母贾母的呵护下成长,常爱与贾宝玉、薛宝钗等兄弟姐妹们一同读书作画。在元妃省亲后,林黛玉与姐妹们一同住进了园子里。 另一边,乡下的庄稼人刘...

87版红楼梦有多少集啊?
36集第01集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 第02集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 第03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04集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05集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第06集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07集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第08集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09集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10集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第11集 为争宠姐弟遭...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和原著小说有什么差距
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如下:一、主题的侧重不同 就《红楼梦》包含的主题内容来说,有以下四个:一是以宝玉为首的青年男女对封建社会的叛逆;二是宝玉、黛玉、宝钗三者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众多姊妹丫环的爱情悲剧;三是历史兴衰与个人荣辱结合起来所揭示的社会规律;四是以“好...

最近重新看了87版的红楼梦感觉结局和我印象中小时候电视上看到的不一...
不过你现在要找这个结局的片源,似乎很难了,因为即使是现在这个悲剧结局的红楼梦,也已经被上删减的不成样子了。87版红楼梦拍摄完毕之后,母带是要交回到投资方和出品方“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就算导演王扶林都没有母带。从1995年开始,广电总局规定电视剧每集必须45分钟,于是央视重播时便将每集剪成...

玉林市13069061452: 红楼梦87版第34集中宝钗所写之诗是什么? -
郯钩仁苏: 两首《十独吟》(写生离死别) 其一 李清照(死别) 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敲风乱入诗 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其二 冯小青(生离) 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 一自孤山春尽后,荷花柳浪枕幽窗 右录潇湘妃子药余偶得十独吟...

玉林市13069061452: 87版红楼梦里第一集开头的诗 -
郯钩仁苏: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玉林市13069061452: (急)红楼梦中所有的诗句谁能提供? -
郯钩仁苏: 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诗句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

玉林市13069061452: 87版的红楼梦最后一集的诗句? -
郯钩仁苏: 是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玉林市13069061452: 电视剧《红楼梦》中诗词? -
郯钩仁苏: 有很多,不知道你要哪一个,我随便给你一些吧:1. 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2.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3.癞头僧嘲甄士隐...

玉林市13069061452: 红楼梦中最后一集中吟的那一诗的名字 -
郯钩仁苏: 红楼梦中最后一集中吟的那一诗是《离尘歌》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说明] 葬母于金陵的贾政先得到宝玉中举又失踪的消息,接着又知道自己已被“恩赦”复职,便赶...

玉林市13069061452: 求红楼梦1 - 18回的经典诗句 -
郯钩仁苏: 要找经典的“诗”句不大好找,因为有些回目里根本就没有诗,我找了一下,把一些相对经典的句子写了出来,就不知是不是你所要找的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二回: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玉林市13069061452: 87版红楼梦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是那一集啊!速度回答.立刻给分!就是那个湘云说的是“寒塘渡鹤影”黛玉说的是“冷月葬花魂”那一集.我等着你们的答案啊 -
郯钩仁苏: 十一集

玉林市13069061452: 陈晓旭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咏白海棠 是第几集? -
郯钩仁苏: 这首诗没有在36集中直接出现,也没有海棠社的画面,但是在电视剧中的确提到了这首诗,是在第 35 集 ,贾芸在狱神庙探望贾宝玉时,贾宝玉说到林黛玉时,念了海棠诗“半掩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的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玉林市13069061452: 87版红楼梦林黛玉吟<<桃花行>>,是哪集? -
郯钩仁苏: 俺非常抱歉的告诉您,黛玉从来没有吟过《桃花行》,黛玉的这首长诗,在原著中并没有写定标题,但一般称为《葬花吟》,它的意境据说出于唐伯虎诗词.红楼梦原回目标题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电视剧为第十二集,《黛玉传》为11集.但是以上作曲家均未将《葬花吟》全词入曲,这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