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一文?

作者&投稿:虞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兰雪梦醉 ——西湖七月半读书札记 初识张岱, 是因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之中, 遇见了这个孤独者, 恍若狭长小巷的一道身影, 一个在蒙蒙细雨中,手持酒壶低声喃喃的身影,把一切景物都排斥了,独占了我的视野。一个脱 俗的世俗人,一个博奥的无知者,一个诙谐的愤恨者,矛盾在他身上融合出了清冽鲜明的惆怅彷 徨,冷冷的沁入心脾,沁入魂魄。

西湖七月半,本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山两堤三岛十景到了张岱这里就成 了“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殊不知他看的是谁,念的是谁,想做的是谁? 看西湖七月半一文,便想起卞之琳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岱刚到西湖的时候定是有些失望,惋惜着那一 ” 陌杨柳,一痕长堤,一窗月光,一池碧水,慨叹极好的风景中平白多了几粒灰黑的身影。他坐卧 行船中,冷眼旁观岸上“灯火优傒,声光相乱” ,无聊中,发现那些无聊之人竟也是一处风景, 便颇有些滋味的品头论足一番。

其实,张岱不应该看的,他应是一人独坐,煮一壶兰雪茶,举茗自赏, 闲闲观月的空灵之人。

其实,他刚到西湖之时就应信步离去,不让这些世俗尘埃沾染一角清傲的衣袍。其实,他不过一 脱俗的世俗人。他想要做一个世外之人,清净悠闲的旁观,不愿“同流合污” ,却始终免不了近 俗,总是被吸引了,忍不住侧头看看,便搅乱了心境。不知他究竟是桥上看风景之人,或是楼上 看风景之人?呵呵,若他知道自己也不过是他人眼中的风景,不知会做何感想呢? 事实上,他不会有感想。之前的一切不过是我对一个普通人的猜想罢了,张岱,不是普通人。

他是一个从“茶淫谲谑,书轰诗魔”到“山厨常断炊,一日两接淅”的人,何必故作孤高。他怎 会被那些故作看月的人吸引,怎会因他们而落入俗事。他看的,不是他们,而是,他自己,张岱。

七月半,鬼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对张岱来说,国已破,家已亡,只想对月倾诉,独自缅怀, 聊以自慰,却见着了那些“身在月下实不看月者” ,想起了自己曾经纨绔的模样,他在《陶庵梦 忆自序》中写道“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 忏悔。

”这天,他便是对往生的忏悔吧,因他看的是自己,念的是自己,才会有如此细致的笔墨, 才会有轻灵幽静的萧索。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清梦甚惬的张岱,果然还是雪景中缓步而行的痴人,带着一丝丝愁绪的 茶香。

让我,从此再也忘不了那抹清香,那个身影。


老茶自有老茶客,哪有老茶没人喝
经历过战乱时期的沉寂,茶又重新成为一种媒介。现代人开始在繁忙中审视自己,并通过品茶的情趣来获得生活品味的提升。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祁门红茶等“十大名茶”脱颖而出,成为现代中国茶的代表,深入每一个茶客心中。周作人在《喝茶》中所说的...

更定的其它相关
其实,人教版教参本身即有矛盾,前说“‘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又说“竟有人夜深出门”,这又当何理解?实际上,从文章的内容上看,作者“痴”在“大雪三日”后“看雪”,能在什么时间呢?理论上说,晚上去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是“痴”人啊。在《老残游记》中就有“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

求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好的话追加分
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长林赋》. 分析“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从中可看出张岱小品文的哪些特点? 一喜喧嚣,一喜清幽,故而是两种境界,两种天地,两种情感。从中可看出作者文人情趣的流露,以及其小品清新空灵、率性任真的文风。 2. 比较袁宏道的《虎丘记》与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两篇...

屋顶的文言文
张岱《西湖梦寻》西湖中路之秦楼篇记载: 【原文】 秦楼初名水月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 【译文】 秦楼最...

白洋潮的白洋淀
1)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沼兴)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石匮书》、《琅嬛文集》、《西湖梦寻》等。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2) 故事:旧例,旧俗。3) 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4)实:实际上。5)喧传:喧闹...

谁有《绍兴灯景》张岱 文言文翻译
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由现在绍兴的灯景来想这首诗,我认为并不是不好。明代·张岱《绍兴灯景》原文: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同巷,无为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

狙公之死文言文
(明朝张岱《西湖梦寻》卷四《于坟》) 【译文】 于谦少保先生有重建复兴国家的大功,却蒙受冤屈而死,(他)被处死的那一天,阴霾蔽天,路人跳着哀叹。 (他的)夫人被流放到山海关,有一次梦到于公说:“我的身体毁了但是魂魄没散,唯独眼睛无光,需要借的视力在皇帝面前现形。”第二天,夫人丧失了视力。 适逢奉天府门...

张岱的《白洋潮》的答案
原文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日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陪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 往,章侯、世陪踵只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口。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 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

于园张岱的翻译
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译文与注释】[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

张仪的经典名言
---《陶庵梦忆》 11、西溪西湖外景,因宋高宗而得名,如避世之桃源,山水风景俱佳,西湖之行,未与之谋面甚憾,与张岱之遗恨不同,今之人难隐于此,时人趋之笸若鹜也。西溪湿地西湖又一盛景也。 ---《西湖梦寻》 12、甲寅夏,过斑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为白。又如轻...

黟县15797106053: 张岱为什么要写西湖七月半这篇文章 -
银娇珍珠:[答案]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陶庵梦忆序》.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

黟县15797106053: 张岱为什么要写西湖七月半这篇文章 -
银娇珍珠: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陶庵梦忆序》.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西湖七月半》是张岱世界观的折射,是他最无声却是最深切的抒怀.他并没有选择任何可以引起他激烈的感情波荡的事情,而是选择了身边的风俗景观.但是就在这最日常的生活画卷中,在他内心所钟爱的西湖边,他淡淡地表达出了自己的孤傲与执着.

黟县15797106053: 求西湖七月半的赏析拜托了各位 谢谢 -
银娇珍珠: 西湖七月半 作者: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

黟县15797106053: 西湖七月半请问张岱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比如说文体之类的. -
银娇珍珠:[答案] 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

黟县15797106053: 西湖七月半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西湖七月半中描写的五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
银娇珍珠: 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风景.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但更多的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黟县15797106053: 在《西湖七月半》中张岱的人生境界? -
银娇珍珠: 西湖七月半》,对于张岱来说,是一个原点的体现.并不是说张岱的一切起步于此,而是说“西湖”是张岱的精神追求的寄托,在《西湖七月半》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张岱完整的生活判断. 《西湖七月半》从开篇就充满了意趣,或者说,...

黟县15797106053: 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一文中“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志,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的意思 -
银娇珍珠: 有的人为逃避(外湖的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黟县15797106053: 《西湖七月半》中,写了游湖之人的哪些行为 -
银娇珍珠: 译 文:七月十五的游人,可以分成五类去看,一类,乘坐高高曲楼船,奏着热闹的箫鼓,戴着华贵的帽子,摇着丰美的宴席,灯火辉煌,歌妓仆役旁列,各种声响和光亮交织在一起,名为看月而实际上看不到月的人. 一类,也坐船,船上也有...

黟县15797106053: 西湖七月半作者流露什么样的情绪?在当今社会适合吗 -
银娇珍珠: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词,然孰优孰劣、孰雅孰俗则昭然若示.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 该文的情绪在当今的社会也是合适的,文中崇尚的高雅在如今的社会中也是存在的,为了创建文明社会,同样也是值得提倡的.

黟县15797106053: <<西湖七月半记>>的译文 -
银娇珍珠: 西湖七月半(译文) 张岱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 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用(分成)五种类型(的办法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