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都在干些什么?

作者&投稿:滕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都在干些什么?

生产队时期农村没有通电,也就没有电视机,吃完晚饭后,如果没什么事就洗了 睡觉。少数有收音机还听会儿新闻,喜欢看书的就在油灯下看一会儿书,然后再睡。如果家里养了猪,妇女得剁猪菜,煮猪食,有时还做做鞋,补补衣服,一直忙到深夜。


大集体的时候我虽然还小,可一些事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也就没有电视机,人们吃过晚饭后一般没什么事,就洗洗然后睡觉。大热天的时候晚上睡不着,就到外面乘凉,到半夜才回屋休息。

我们住在长江干堤边上,由于干堤上比较凉快,每天吃完晚饭后,男女老少都搬着椅子、竹床、春発、门板,拿着蒲扇到干堤上纳凉。因我父亲读过一些书,大家总是天天晚上求他讲书,他不好推辞,就夜夜讲什么《薛仁贵》、《薛刚反唐》等等,每到深夜大家困了才散去。

直到1979年,我们大队有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放在学校办公室里。为了看电视这个稀罕物,我们虽说很怕老师,但晚上经常跑到学校去看电视,可看不了一会儿都被老师赶了回来。

1996年的倾盆大雨淹没了我们村几百亩庄稼,政府才想办法给我们村通了电,从此,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人们晚上都有电视看,就不到外面乘凉了。

我们那时候虽然穷,但是人们活得很充实。晚上很多老人在煤油灯下纺线线,民兵可以去夜校学文化,演节目。那是个积极向上的年代。晚上大人们都有事儿做,不是推碾子,就是推磨。那时吃面全靠碾子和磨,磨一次不够吃几顿,所以要经常推。


 以上是属于我 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如果我的回答可以让您满意,希望可以点赞收藏和评论哦 。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大家过着大集体生活。当时生产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除了睡觉还会学习认字、看电影、听故事和干私活。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晚上大家需要集体学习

生产队时期大家靠劳动换工分,按工分算酬劳,工分对大家十分重要,那可是关乎一家人下个月的生活问题,当时还流行一句顺口溜叫“工分工分,社员命根”。

在农忙的季节,一般重体力的工作会分配给男劳动力,相对较轻些的劳动会分配给妇女,一些年老体弱的人会分配看庄稼或看牲畜。

那时候的人们精神面貌很好,大家一起奋斗一起进步,谁也不敢偷懒,偷懒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全家就得受穷。

在大集体生活时期农村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夜空就显得十分明亮。可能有人会认为当时人们白天干得都是体力活,晚上休息肯定比较早。

其实到了晚上大家也有其他事情需要完成,比如集体学习认字、学习公社精神、学习新思想等,有时开会还会布置农活。

一般这样的会议需要所有劳动力都参加,学完后大家各回各家,到了白天队长敲响村口的大钟,大家必须放下饭碗赶快去集合,如果迟到了还会扣工分。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晚上大家可以集体看电影

大集体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很融洽,大家都喜欢互相分享东西,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去帮忙,人们都很热心,孩子们更是打成一片。

当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智能手机,人们想看电影只能等到放映员到村上放电影。一块白色大幕拉在空地上,放映机架在中间,人们各自搬着板凳围在四周。

如果你要是去晚了只能坐在后排,对于孩子们来说看电影是最大的乐趣,他们早早就在大幕前等着放电影。有时隔壁村放电影,年轻人也会拿着板凳去看。

不过电影不能时时刻刻看到,有的地方基本上几个月才能看上一次。当时放映员的工作很体面,大家都觉得放映员很幸福能成天看到电影。

可能当时人们接触电影比较少,才会觉得放映员的工作很好,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村村都有了电视机,大家晚上就喜欢到有电视机的人家,一屋子人挤在一起看电视十分热闹。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晚上大家喜欢听故事做私活

大集体的时候,人们睡不着觉就喜欢听有学问的人讲故事,大家躺在床上听着不知道真假的故事,有时候插一嘴发表一下言论,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

虽然白天干活很累,但此刻能听些奇闻异事在精神上也能让人感觉放松些。有时人们也喜欢躺在稻草堆上看星星,满天星河那叫一个美。

不过夏天的时候还是比较痛苦,因为蚊子很多睡觉的时候大家会围在一起打蚊子。有人觉得那个时代很纯真很好,也有人觉得那个时代很苦很累,不管是苦是甜都是一份独特的记忆。

对于一些妇女白天要参加工作,有些活只能留在晚上干,比如给孩子做新衣服,天冷做套新被子,衣服磨破了打个补丁,洗衣服等。

那个时期的妇女真的很勤劳,生完孩子后还要背着孩子去干活,晚上还要干家务带孩子,打理一家上下的一日三餐和日常穿衣。

天气转凉了,农闲的时候家家开始做新被子,当时家里人口多一般妇女们都是你帮我家做被子,我帮你家做被子,一边做一边拉家常,真得很和谐。

综上所述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到了夜里大家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开会学思想、学认字,集体看电影,听故事或干些私活等。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在村头巷尾谈天说地,村里村外,家长里短。男人们吞云吐雾,边抽旱烟边聊天。有点文化读过古书,小说,又有记忆有口才的上了年纪的男人,常常在村头的大榕树下讲故事。小孩子常围在他们的四周,听他们讲故事。《三国演义》,《说唐》,《西游记》,《水浒传》等。

青年小伙凑在煤油灯下或点燃的松明光亮下,打扑克,下象棋,也有边看书边聊天,打闹玩笑的。我们大姑娘小媳喜欢凑在一起做针线活,缝补衣服,做布鞋,织毛衣,也有反弄笑闹的,也有比试谁的针线活儿好的。人们一般聊到十点多近十一点,就散开各自回家睡觉,明天一亮又得出生产队的工干农活了。

农村最大的娱乐活动是县电影队来放电影。那一天,全村人比过大年还喜庆。人们奔走相告,喜气洋洋。生产队会提早放工,让社员们提早吃晚饭,好到村头晒谷坪地去看电影。左邻右舍的村子也打着火把,一条条火龙向晒谷坪地走来,汇成人山人海,等着电影队的人放电影。那个时候放的电影多是《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队》,《南征北战》,《夺印》,《槐树庄》等。我们大姑娘小伙子会追着电影队,从这村到那村,直到电影队走远了才罢休。一部电影,我们连看四五晚也不感满足。

有时候,生产队会召集社员召开社员大会。学习毛主席著作,宣读上级文件,做思想政治工作,或批斗破坏集体生产的坏份子,或总结一段时间的工作,布置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遇阴雨天气,人们吃过晚饭,早早上床睡觉,节约煤油钱。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农村的夜晚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显得清冷,寂寞。



当时大家晚上睡觉的时间一般都是比较早的,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听生产队的喇叭或者是广播,有的时候会大集体看电影,也会在村口聊天。

我们这儿是1986年秋后才通上电,1987年春天开始有人买电视机,看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墨西哥电视剧卞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


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有哪些业余生活?他们有夜生活吗?
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有集体娱乐的业余生活,他们有夜生活。大集体时代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当时,农村地区的一个村庄是一个大型集体生产单位,过去被称为生产大队;生产队根据人口或土地规模分为几个或十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管辖十几个或几十个家庭。这个生产队是大集体时代最小的生产单位;每个生产...

青海农村通电最早时间
青海农村通电最早时间是1959年。青海农村通电最早时间是1959年,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农户和生产队都还很穷,国家把高压线架到村里,把变压器安装好。剩下的低压配刷线路,入户线路则需要生产队和农户自己负担。

农村50年代的工具你们记得哪些
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晚上都干什么?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晚上干什么?这要分农闲与农忙了。农闲季节,晚上收工回家,什么事没有。吃晚饭后,夏天睡不着的,几个小伙计一起,去生产队晒场,那儿无论吹什么风都有风,凉快。有风,蚊子少。一般晚10点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农忙季节,双抢,吃晚饭后...

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是怎么让社员出工的?一家一家的喊吗?
生产队时期,都会按排一个人在集中地方吊了敲打器或吹哨子!那时候人心齐,大家都自觉按时集体劳动!那时种子不行,产量不高!但田间地头和兴修水利设施创 历史 丰碑!五六七十年代,多数以敲打器为主,由于农村缺电的队多,没有用广播的,相对集中的村有用铁皮喇叭喊,68年我插队下乡时,队里用一口...

生产队时顺口溜“听诊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是指什么?_百度...
(2)方向盘:那时生产大队都有大小不一的拖拉机,有拖拉机就得有司机手握方向盘,当时有句俗话叫“方向盘铁饭碗”,所以拖拉机司机也是在生产队时期很吃香的职业。 (3),屠夫刀子:生产队时期没有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有杀猪宰羊屠牛的,只有公社一级才有屠宰资格的“食品站”,屠夫刀子就是指“食品站”卖肉的,你别不信...

天渠心得体会
黄大发自小无父,9岁时母亲去世,此后便成了孤儿。十几岁时在大冬天打着赤脚给村里站岗,上级领导看到后,觉得这个瘦小的少年勤劳、能吃苦,于是发展成为党员,吃百家饭长大的他被任命为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后立誓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 没有任何修渠...

我看到的60一70年代生产队
如果没人看管,他们就会去蹲坐打诨、消极怠工,意思是队长必须是跟前跟后吆喝。 说明白一点,就是集体时期如同旧 社会 工厂、资本家看管工人需要监工工头,生产队时期社员劳动需要队长看管。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片面的、个别或少数现象是存在的。我们有些人的观点认为集体时期农民愚昧、不受教化、普遍自私、不讲...

七八十年代的乡土特色有哪些?
中国七八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乡土特色。以下是一些可能代表性的特征:社会关系以亲属和地缘关系为主,有着浓厚的家族情感和地方归属感。农村社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劳动力和农民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食物和衣着都比较简朴,粮食、蔬菜、豆制品和家禽是农村...

生产队时期,100块钱能买什么东西?够普通人家开销多久?
当然了,有100元钱可以娶一房媳妇了,那时候的人,男婚女嫁花不了多少钱;聘礼扯几尺布料,让媒婆上门牵个线,双方父母同意后,择良辰吉日在双方家庭办酒席,就算完婚了。在生产队时期,农村人家庭几乎没有多少开支;主要生活物资凭票定量购买,针头线恼的,油盐酱醋的,也花不了几角钱,打一斤酱油1...

程氏历史变迁
【程氏迁徙传播】程姓在春秋时代已经分布于河北鸡泽、河南洛阳、陕西咸阳一带,春秋末,有晋国名士程本迁居齐鲁大地。三家分晋,程婴的后裔迁往赵国首都邯郸。秦汉时期,鲁国人程郑举家迁往蜀郡邛崃(今属四川省),且有其他程姓迁往浙江乌程和江西南昌,总之,秦汉时期 ,程姓已在华北长城以南地区繁衍。

珠海市18213596659: 革命歌曲开头句为:茫茫漆黑夜……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 -
店昌丰海: 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 这是忆苦思甜歌曲《不忘阶级苦》,当年非常流行.

珠海市18213596659: 选自《扬州晚报》的丁立梅的《那些雪,那些暖》 -
店昌丰海: 那些雪,那些暖 丁立梅 ①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的让人恐慌.②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

珠海市18213596659: 1990年的农村有什么特点? -
店昌丰海: 1990年,许多农村还没有电灯,更不要说电话机了,电视机也不多,衣服颜色还是以黑色、蓝色为主,色彩单一,谁如果穿上城里流行(香港、广州、温州一带)的喇叭裤、墨镜、花衬衫,会认为是“流氓”、“阿飞”不正经.单位工资很低,...

珠海市18213596659: 主题:关爱生命,和谐发展 要求:以安全生产为切入点,围绕“关爱生命,和谐发展”的征文主题,形式不限 -
店昌丰海: 关爱生命生命很美丽,也很脆弱;平安很贴切,也很遥远.当生命与平安无力地辗转于文明时代,我只能尽我微薄之...

珠海市18213596659: 放牛李汉荣    ①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②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把... -
店昌丰海:[答案] (1)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原文可以找到“我有些害怕”“我有点喜欢和信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