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武装夺取政权

作者&投稿:仲长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内容是什么?~

(一)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现实可能性)
“在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使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及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是红色政权建立的最基本理由。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划分势力范围——各自的代理人——长期分裂和战争——革命发展的空隙
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不依赖城市而存在

第二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地方,首先是在1926 年—1927年大革命中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
第三,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区域的存在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将继续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
第四,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五,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要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二)、工农武装割据:
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关系:
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重要依托

(三)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1、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合法权利——不可能走和平道路

2、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民主革命,即消灭封建主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必须到农村去进行土地革命
3、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敌人的强大和红军力量的弱小
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就要避免在力量不够时和强大的敌人做斗争,要积蓄和发展自己,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将其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四)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中心
占领农村与夺取城市之间的关系
(1)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工作
(2)没有城市工作和其他农村工作,农村根据地就会处于孤立,革命就会失败
(3)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
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和基本内涵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
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系统总结建党以来武装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提出的。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起就是知道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就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革命时期,尽管共产党对武装斗争已有所认识,在帮助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军的同时,自己也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但是,党仍然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大革命的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严峻的考验。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以后,即开始发动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典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不仅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新形势下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而且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成为我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一面光辉旗帜。
2.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左”、右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找到的。
“左”倾盲动主义思想在党内刚刚出现的时候,正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毛泽东冷静地分析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的基本形势,创建了井山根据地。在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毛泽东虽然不得不执行中央的决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抵制了攻打南昌的命令。在反对“左”倾错误的同时,毛泽东对持有右倾悲观思想的人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耐心的说服,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强调为了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党必须认真地调查研究中国的社会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号召人们“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3.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谓集体智慧的结晶,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以党领导全国各地武装起义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即是武装斗争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也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思考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的关系,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问题发表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主要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的红色政权建设。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夺取政权。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失去了保卫力量,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同样,没有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存在。革命根据地是靠武装来开辟和巩固的。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动员广大农民支援红军战争,红军本身才能得到发展,革命根据地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才能巩固。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战略阵地,是革命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没有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就没有了基地,因而也不可能坚持。同样,没有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也就失去了依托,就会变为流寇主义而失败。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紧密相联,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成功。
2.以农村革命为中心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就解决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要把工农武装割据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二是一小块或几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夺取全国胜利的关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中国革命应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关于以农村革命为中心的思想,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的。
三、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
1.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人民政权的思想
(1)人民政权的建立是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首要标志
革命的最高目的,就是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二是战胜敌人,变敌人的统治区为我控制的地方,实行军事割据和发展割据局面。三是发动民众建立和巩固当地的革命政权,以加强和统一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的领导。
(2)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是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对于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如毛泽东所说:“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根据地的政治建设,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政权建设集中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加强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方面,把根据地政权建设放在首位,大大推进了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2.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
(1)深刻论述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辩证关系
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从经济上巩固工农联盟。
关于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相互关系,“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
毛泽东批评了关于经济建设问题上存在的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经济建设工作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另一种观点,“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
(2)论述了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3)规定了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及其原则
“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4)提出了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首先,要动员广大群众,动员一切革命团体去做经济工作,参加经济建设;其次,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5)深刻地阐明了经济建设对坚持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
3.组织民众和加强地方武装训练的思想
(1)组织民众是革命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的需要;(2)加强地方武装训练是稳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条件之一。
4.文化建设的思想
(1)阐述了文艺与革命的关系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因此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2)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问题
我们的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即为占人口90%以上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3)明确了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只有通过普及和提高的正确结合,才能达到为工农兵服务的目的。
(4)论述了文艺标准的问题
有两个标准,一是政治标准,一是艺术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第三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各个革命时期的实现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挫折
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铺展
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和全国政权的夺取
第四节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思 考 题
1.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其基本点是什么?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选C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北伐战争时期提出的。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成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扩展资料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人民网-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武装夺取政权——武装,用武器装备军队;用武器加以装备。

是毛泽东“枪杆子下出政权”理论的一部分,全部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提出。

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扩展资料:

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1、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

2、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3、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4、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村包围城市

百度百科-八七会议



  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固有矛盾,认为暴力革命是由国家性质和统治阶级的本性决定的,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必须坚持暴力革命,同时也绝不放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方式进行斗争。列宁也指出,革命就是战争,历史上没有一个阶级斗争的问题不是用暴力来解决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不仅适合当时的资本主义工业国,而且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太软弱,使得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等封建军阀所篡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削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遭受屈辱压榨的情况并没有改变。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由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遭到彻底失败。此后,以国民党反动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已经转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革命营垒,逐步建立起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以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为社会基础的新军阀统治。中国社会的这一状况,就“规定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因为在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统治者,绝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必然会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国家机器,残酷镇压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维护其既得利益。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只有拿起枪杆子,以暴力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彻底获得解放。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当然,在中国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又有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性。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有力量首先通过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而在中国,由于无产阶级力量不强,不具备首先夺取城市的条件,而是应当首先在敌人统治最薄弱的农村进行武装斗争,特别是在各省交界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集聚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这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不仅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且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武装夺取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唯一的正确道路

  南昌起义以前,中国革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若干严重的不利于革命的变化。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虽然处在一个剧烈动荡和变化的过程中,但它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那时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和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国内反动派,正在进行新的勾结,他们正在向革命势力和人民群众进行最残酷的反扑和进攻。这种情况充分表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对外受帝国主义的操纵,没有民族独立;对内受反动势力的压迫,没有民主权利,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处于这样重重压迫之下的中国人民必须拿起枪杆子,建立和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义无反顾地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舍此别无他途。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

  从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看,建立革命武装、举行武装起义是人民群众的自觉要求。这是中国当时进行武装斗争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任何革命本身都意味着深刻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所以革命的爆发往往是社会发生危机的结果。当时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压迫,纷纷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和反抗。南昌起义以前,中国的工农群众就已经行动起来,普遍地要求掌握武装。他们跑到各地工会和农民协会去要枪要手榴弹,自发地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这足以说明他们已懂得:在残暴到极点的敌人面前,离开了武装,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权利;自己如果没有武装,也就没有一切。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紧密结合起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具体国情出发开展武装斗争的显著特点。中国的革命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也就是农民战争。领导革命的无产阶级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广大的农民同盟军。这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深受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才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开展武装斗争特别是巩固和发展武装起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领导农民武装起义的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采取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敌人的力量异常强大,且国民党统治力量主要集中在各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这一特殊国情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举行武装起义,绝不能仿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中所采取的长驱直入、靠打硬仗夺取敌人控制的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战略方针。在武装起义胜利后,既不能一味向城市进攻,迷恋占领城市,也不能东流西窜,搞流寇主义。唯一正确的办法是向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农村进攻,寻求立足点,建立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保存起义武装,巩固和发展武装起义的成果。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必然要从农村入手,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
(2)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②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③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而不能走相反道路的论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继 1927年 8月 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 9月l 1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余人。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于 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法国的“巴黎公社”,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中心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坚决按照这条革命道路指引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和革命战争,开展各种革命运动,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 1949年,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对武装革命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在这次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革命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
3.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与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路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结合起来;其它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核心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2)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革命主要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可能造成割据的态势。(3)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中国革命的敌人很强大,他们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只有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做长期的艰苦斗争。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决战。(4)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摧毁农村封建势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支援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否则,红军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最根本的原因是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这是因为:(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3)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3)解放战争时期: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948年提出了完整的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和1948年晋绥干部工作会议)
3.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1)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毛泽东在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上)(2)革命不同时期对富农的政策有所区别: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是中立富农,新中国建立后则保护富农。(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武装夺取政权——武装,用武器装备军队;用武器加以装备。

武装运动——武装, 指武力、暴力。用武力进行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内容是什么?
1.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的红色政权建设。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夺取政权。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失去了保卫力量,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同样,没有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

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1927年9月提出的。1927年9月,毛 率领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他分析了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张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与会大多数人接受了毛 的建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完全的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罢工的合法斗争权利,反动统治阶级凭借着强大的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试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及其历史意 ...
【答案】: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由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其历史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2、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什么会议提出?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

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

共和县13370102095: 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边闻积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略,最初提出于1927年.它的基本思想是依靠广大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军,以游击战争和武装斗争的方式,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然后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包围和攻占城市,实现全...

共和县13370102095: 中国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
边闻积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共和县13370102095: 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和内容 -
边闻积大:[答案]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 (2)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②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③关于...

共和县13370102095: 红色政权存在的可能性是什么? -
边闻积大:[答案] (一)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现实可能性) “在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使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共和县13370102095: 词语搭配: 夺取( ), 征服( ) ,爱惜( ) -
边闻积大: (1)夺取性命、夺取政权、夺取金牌、夺取生命、夺取权利. (2)征服赛场、征服世界、征服战场、征服自然、征服敌人. (3)爱惜生命、爱惜公物、爱惜粮食、爱惜时间、爱惜羽毛.1、夺取 [读音] duó qǔ [释义] (1)用武力强取:~敌人的阵地....

共和县13370102095: 请问武装夺取政权与暴力夺取政权有何区别? 详细易懂的答案. -
边闻积大: 武装是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说明有组织进行,掌握武装,暴力更宽泛,在这里是中性词,但是传统上看有点点否定

共和县13370102095: 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是什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是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种? -
边闻积大:[答案] 1.和平夺取政权与武装夺取政权 2.武装夺取政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