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之若此是定语后置吗

作者&投稿:戚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求闻之若此不是定语后置。“求闻之若此”应该当作状语后置来翻译,其中“求”作探求、探知、求证解,“闻”名词,所听到的传闻。“若此”译作像这样,前提放于句首。

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的《穿井得一人》,作者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听闻了这件事的人就转述说:“丁氏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传播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命令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注释:

穿:挖掘,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的称呼大多为姓加氏字。所以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尚存疑。为避免误解;泛译为“姓丁的人”。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令:派遣。

对:应答,回答。

求闻之若此:求,听闻。闻,传闻。之,倒装的标志,不译,翻译顺序为求若此闻之。若此,像这样的。

若此:像这样,如此。

不若:不如。

《穿井得一人》特殊句式:

1、判断句: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2、倒装句: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3、省略句:(丁氏)告人曰。

翻译:丁氏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现在穿井得人是一个成语,成语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谣言。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定语后置
(《石钟山记》)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不患人。 4. 高中语文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型的有哪几句 “定语后置”的常见格式有三种: 1.定语放在中心词...

文言文有没有后置定语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称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以“……者”为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之铿然有声者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初中文言文定语后置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

定语前置句文言文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搞不懂,很混乱,可以说一下怎么辨...
判断文言文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有多种方法,以下所例举的方法、以及例句的翻译和分析有个人的心得体会,仅供你学习参考!!一、判断宾语前置的方法宾语前置是古汉语独有的语法,而宾语前置在文言文的句子中,主要有两种,一是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述词时,与其所带宾语组合构成的述语短语,可以宾语前置;一是介词与其...

文言文判断句式
“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结构
梁惠王也。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定语)1、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3、豫州今欲何至?宾前定后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宾前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后7、未之尝闻。宾前宾前8、以为莫己若也。状语后置9、冰,水为...

文言文语法宾语前置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作动词用。 相当于“到”、“往”、“去”。如: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四、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

文言文之的用法举例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文言文介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

盐池县18712088728: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
镡霞派奇:[答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

盐池县18712088728: “穿井得一人”的“之”什么意思 -
镡霞派奇:[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

盐池县18712088728: 求穿井得一人 -
镡霞派奇: 百科名片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目录 导读 原文 注释 译文 启示 介绍 编辑本段导读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

盐池县18712088728: 文言文刻舟求剑中的倒装句刻舟求剑中"楚人有涉江者"和"求剑若此"是倒装句中的什么句式?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或其他? -
镡霞派奇:[答案] 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 求剑若此: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应为“若此求剑”.

盐池县18712088728: 求闻之若此的之是什么意思 -
镡霞派奇: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句中“之”的用法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基本字义: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

盐池县18712088728: 文言文中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
镡霞派奇: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

盐池县18712088728: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镡霞派奇: 之的用法1、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 9、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盐池县18712088728: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镡霞派奇: 1、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1、……,……也. 2、 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 3、省略句,省略主语

盐池县18712088728: 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以为 -
镡霞派奇: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特殊文言句式.B项,状语后置;ACD项均为定语后置.

盐池县18712088728: 文言文刻舟求剑中的倒装句刻舟求剑中"楚人有涉江者"和"求剑若此"
镡霞派奇: 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求剑若此: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应为“若此求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