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战是辽的反攻;从哪个角度看,澶渊之盟是一锅温水?

作者&投稿:犹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澶渊之盟是北宋初期最为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宋辽长达25年的战争就此终止,边境再无大的战役,宋辽两国享受了百年的和平,但是一直以来,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毕竟宋军也算小胜,但是宋真宗急于议和,最终是花钱买和平。

其实从澶渊之盟就可以看出两宋的基调,这个王朝缺乏扩张的基因,宋朝领导阶级全面退化堕落,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挨打哲学,宋朝人口十倍于辽金夏,在农耕冷兵器时代,只要思想统一,精神强大,足以象汉唐那样征服弄域,开疆拓土,使中华提前进近代社会,甚至现代社会。可惜北宋买回来的宝贵时光没有抓紧提升经济,军事能力,以为绥靖政策可以一劳永逸。北宋亡国就是承平日久,想之当然了。只有强大才能保障和平。

但不得不说从澶渊之盟中两国所得的利益中可以看出,北宋还是占了便宜的,澶渊之盟时宋朝是兄之国,长辈,领土方面宋朝也是占便宜的,收回北方四洲,在这之后辽一直耿耿于怀,再者辽每年流入宋朝的白银何止百万,反过来想想清朝割地赔款不计其数,屈辱条约协议签1175份,澶渊之盟也算不上是屈辱条约。

《辽史.圣宗本纪》记载“丁卯,南院大王善补奏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辽军尚未抵达澶渊,就已经通过降将王继忠和北宋联络议和了,在宋辽两军在交战后,“丁丑,宋遣崇仪副使曹利用请和,即遣飞龙使韩杞持书报聘”,这个时候两国算是都同意了议和,所以说,个人觉得,这次辽军大军南下最大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以战促和。多说一句,在《宋史.真宗本纪》记载着,澶渊之盟前“契丹攻瀛州,知州李延渥率兵败之,杀伤十余万众,遁去”,感觉此战战绩是不是夸大了,如果辽军已经伤亡10余万,应该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再度集结大军南下了吧?

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两个国家都有顾虑,宋朝的底牌已经出完了,真要打下去宋军未必有必胜的把握,辽军是战斗失败,但战略仍然处于优势。宋军是战斗胜利,但战略处于劣势。辽军的命门是北部有入侵势力,但宋不知道这个战略朋友,不能形成夹攻,真宗自己也害怕,所以想尽快结束战争,毕竟宋军并没有信心在扩大战果,两次北伐被契丹打的全军覆没,恐辽症难以忘记。再者澶州城里虽有三十万宋军,围城的辽军不足十万,但是辽多为骑兵宋多是步兵,所以宋军很难形成追击战和歼灭战。一旦没有形成新的战果就有可能被辽军伏击,再次战败。辽军是主将被射死短时间群龙无首,但是主力还在,一旦有新的主将出现,局势变化犹未可知。

而辽国再打下去就必须出动本土部落军队,如果战事不顺也有可能动摇耶律部落的中央政权统治,而且澶渊之战的出发点或许就是辽对前两次北宋的大规模北伐的一次战略反攻,就是逼迫北宋能够停止对辽国的大规模征讨,并不是对北宋的战略进攻,说白了,辽国也承担不了北宋再一次大规模的北伐之战,所以双方都没有再打下去的理由,毕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只能说宋太宗都对付不了契丹,就不要指望后人了,后人也没出现超越祖宗的皇帝。打不过就和,保证了自己的生存。对比明末,明军已经无法消灭满清,从他爷爷到崇祯,一直打仗,东北筑城,耗费无数财力,人力,结果一直退缩,终于激化内部矛盾,在天灾腐败的作用下,李自成钻空子进了北京。花钱买和平和杯酒释兵权异曲同工,澶渊之盟给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和平,可惜子孙不争气,本来花小小的一笔钱雇了一个保镖大辽,为了贪小便宜非要引狼入虎,和别人合伙杀死自己保镖,结果来一个要命的,并且屡教不改,南宋皇帝同样的招式迎来了蒙古这个真要命的。

如果从历史走向这个角度来看,澶渊之盟就是一锅温水啊,宋辽这两只青蛙都很满意,觉得大家不用打仗日子也可以过得很舒坦,于是被山沟里窜出来的金给一锅端了,所以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啊!




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消极方面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

澶渊之战的结果和影响
澶渊之战哪国赢了?澶渊之战的结果和影响。澶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004年。当时辽圣宗率领大军南下,宋廷十分恐慌,不少人主张南逃或西逃。但是宋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来到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几十万大军迅速向澶州集结,形势对宋十分有利。然而宋真宗只顾着希望辽军尽快撤走,双...

明明“澶渊之盟”的订立利于辽国,为何又有人说“澶渊之盟”拖垮了辽国...
“澶渊之盟”的议定地点澶州是我国现今城市河南濮阳。北宋时期,辽国是北宋最大的敌人,自从澶渊之盟签订以来,辽宋时期的大规模战争结束,两国成为兄弟国。辽国在北方处于强势地位,经常出兵骚扰宋国。大多数人都很害怕。宋真宗和军队的大臣们讨论想要御驾亲征,鼓舞将士们的气势。果然,百姓们看到皇上的...

澶渊之盟:宋真宗已许百万,寇准说了什么,使得最终以三十万签约?_百度...
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中,宋真宗当时放弃战争,只想求和,甚至说给百万银两都无所谓,但是寇准却对宋真宗的使者说:“虽然皇帝许诺给银绢百万,但如果你超出三十万之数,我就杀你的头。”而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这三十万之数。这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所缔结的盟约,在此之前,辽国...

澶渊之战如何结束唐朝以来的动乱并维持宋辽和平?
这场战役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两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和平时期,更在于它开创了边疆治理的新模式,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使得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澶渊之战的和平精神,依然在后人心中熠熠生辉。总结来说,澶渊之战是一次历史的转折点,它见证了宋辽两国从敌对到和平的转变,也向我们展...

澶渊之战的概述
在宰相寇准的主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阵。辽主将萧挞凛出营,误触宋军伏弩,重伤致死,辽军士气受挫。王继忠乘间调停,主南北议和,他致书宋真宗,通报辽方有息民止戈之意。宋真宗也复书愿息战以安民。于是,议和使者频繁往来。辽要求收回后晋所割关南之地,宋则取寸土不让而不惜金帛的方针...

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谁?如无此人北宋早就被迫迁都了
双方君主皆有罢战、休养之意,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宋暗通关节,1005年1月,宋、辽达成停战协议,《辽史》: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协议: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沿边设立榷场互市。澶州宋朝亦称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到底是澶渊之战还是冁州之战
都不是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澶渊之盟前,宋辽大战处于胶着状况,为何宋真宗不继续打下去呢?_百度知 ...
大家看啊,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前,也就是景德元年(1004年)闰月之际,先是“北平砦、威虏军合兵大破契丹”,继而更是在“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并众攻定州”之时,被“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宋史·真宗二》使得辽朝大军只能被迫暂&...

辽与北宋的战与和分别表现在哪儿?(要求列出盟约的详细内容的影响)
战: 第一阶段宋朝进攻辽朝防御: 高梁河战役(北宋失败)岐沟关之战(北宋失败) 第二阶段辽朝进攻北宋防御: 澶渊之战(辽朝失败,北宋胜利)辽宋议和 和 : 澶渊之盟:(内容如下)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酒泉市15991244873: 辽和北宋澶洲之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这一时期宋辽的关系 -
汤夏磷霉: 北宋与辽的关系:杨业抗辽,澶渊之盟. 前期抵抗,后来和解.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灭不掉对方,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另外还要注意到,澶渊之盟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澶渊之盟时期的关系,一个字就是“和”.

酒泉市15991244873: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
汤夏磷霉: 澶渊之盟,宋辽议和是在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北宋政权,威胁北宋安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讲“和”的.优点结束了战争状态,节省了大量军费,已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文化...

酒泉市15991244873: "澶渊之盟"是指? -
汤夏磷霉: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长期保持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澶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实上,...

酒泉市15991244873: 宋朝在檀渊战胜了辽朝,为什麽后来向辽称臣? -
汤夏磷霉: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

酒泉市15991244873: 澶渊之盟的利弊分别是? -
汤夏磷霉: 积极: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

酒泉市15991244873: 澶渊之盟的背景及影响 -
汤夏磷霉: 1005年,宋辽双方在势无均力敌的情况下,在澶州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对峙局面形成,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全,双方贸易兴旺,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但是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酒泉市15991244873: 澶渊之盟的意义是? -
汤夏磷霉: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最后依靠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酒泉市15991244873: 北宋取得了澶渊之战的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澶渊之盟的合约? -
汤夏磷霉: 主要是统治者软弱无能,生怕再动干戈,影响自己的统治!面对自己将士用生命博来的胜利,却用来作为委曲求全的筹码!明明是胜利方却签订一些不合理的合约,总的来说就是对自己不自信,没有骨气,弱弱无能.

酒泉市15991244873: 宋辽之间的征战与议和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
汤夏磷霉: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

酒泉市15991244873: 历史上的杯水释兵权,是对还是错? -
汤夏磷霉: 澶渊之战,好水川之战,说白了宋军败北的原因就是当初的杯酒释兵权!一个国家的稳定竟靠的是牺牲自己的国防力量这不能不说是失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