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夺嫡时哪些阿哥没有参与?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作者&投稿:琴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熙朝九子夺嫡时哪些阿哥没有参与?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康熙一生共生有35个儿子,除去英年早逝的,共有20个儿子长大成人,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故又称“九子夺嫡”。
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在这九人之中,共分为五大派系,分别是大阿哥的大爷党,二阿哥的太子党,三阿哥的三爷党,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四爷党,以及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八爷党。
后来这五大派在争斗中,大爷党、太子党和三爷党先后被康熙亲自废掉,其后四爷党则战胜八爷党,最后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即雍正帝。

至于另外十一位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分别如下:
五阿哥胤祺:宜妃郭络罗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被康熙评价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4岁。死后被雍正立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七阿哥胤祐:天生有残疾(脚跛),所以不热衷于政治,平日只好读书。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雍正即位后,进封其为淳亲王,雍正四年病逝,享年51岁。
十二阿哥胤祹:定妃生,苏麻喇姑抚养,康熙四十八年被封为贝子。雍正登基后,进封其为多罗履郡王。后因宗人府弹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于是被降为固山贝子。雍正八年又恢复郡王爵,后又被进封为和硕履亲王。等到乾隆即位后,他更是成为军机处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去世,享年78岁。

十五阿哥胤禑:康熙三十二年出生,母亲为王密嫔(汉人),雍正帝四年被封贝勒,命守景陵。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9岁。
十六阿哥胤禄:康熙三十四年出生,母亲为王密嫔(汉人),雍正即位后,先后历官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乾隆时被提拔为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乾隆三十二年去世。
剩余的六人,分别是十七阿哥胤礼、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
这六个阿哥年龄都相对较小,在康熙去世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还不到18岁,甚至不少人连爵位都还没封,所以都没有参与到朝廷的权力漩涡中来。
在雍正即位后,先后都对他们进行了封赏,其所封爵位多为贝勒或贝子,后来他们在乾隆时也又陆续被提升为郡王或者亲王,基本都收到乾隆皇帝的优待,后他们大都在乾隆年间去世,算得是上是善始善终。

康熙帝被称为“千年一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期斗鳌拜,从他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政权,从此为康乾盛世局面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康熙帝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处理政务能力更是不容小觑。但却也有他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晚年的“九子夺嫡”,他那九个儿子把他弄得心神不宁,康熙帝因此更是忧心忡忡。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可谓是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了,这段历史更是被很多影视作品给拍了出来,虽然有些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我想其中的勾心斗角也不过如此。康熙皇帝一生中
共生育了35位皇子,但是最终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也仅仅只有24位。而历史上参与到“九子夺嫡”大战之中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


我想这几个皇子我们在影视剧中也对其有多多少少的了解了。在“九子夺嫡”的激烈争斗下,结局大家肯定也很清楚,最后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大清王朝的帝王,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在四阿哥坐上皇帝的宝座后,除了先前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外,其他的皇子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然而今天,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九人的命运,而是那些没有加入到夺嫡大战中的皇子,他们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让我们一起一个一个地看看吧。


首先从五阿哥胤祺说起,他为了明哲保身就没有加入到九子夺嫡的队列中,做自己的王爷又有什么不好的呢?逍遥又自在。其实,这和他的性情也有很大的关系,他性情温和,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对对待别人,这样的人肯本就无法加入到夺嫡这样残忍的战场中。我想这一点他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五阿哥胤祺始终都只是一位旁观者。


六阿哥胤祚,六岁就夭折了。
七阿哥胤佑,本来很受康熙帝的喜爱,但因做错了事让康熙帝对其大失所望。面对空着的储君之位,七阿哥也很心动,其实他也想去争夺,但自身实力却不允许。他的母亲并不受宠,身后的也没什么势力,最关键的是七阿哥还身患残疾,所以最终也没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后来雍正继位后,念其为人本分,尽职尽责,将其封为和硕亲王。

“九子夺嫡”,指的是康熙帝晚年因皇太子胤礽二立二废、储位空虚,从而使得九位皇子(包括皇太子胤礽)生出觊觎皇位中之心,各自结党,相互争斗,展开对于储君位置激烈争夺的过程。

参与夺嫡的诸皇子有:

皇长子、直郡王胤褆

皇次子、废太子、理亲王胤礽

皇三子、诚亲王胤祉

皇四子、雍亲王、雍正帝胤禛(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

皇八子、廉亲王胤祀

皇九子、贝子胤禟

皇十子、敦郡王胤䄉

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

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以上九人,即参与“九子夺嫡”的诸皇子。

其中:

胤褆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倒台,之后圈禁二十六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去世,年六十三。

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两度被废,软禁于咸安宫。雍正二年十二月(阳历是1725年1月),病逝咸安宫,年五十一,追封理亲王。

胤祉在雍正元年(1735年)即被发往景陵为康熙帝守陵。此后多次遭到雍正帝打击。雍正八年被废黜爵位,软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病逝,年五十六。

胤禛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最后获得胜利,在康熙帝去世后登基为帝,在位十三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年五十八。

胤祀在雍正初年被雍正帝授封亲王,以稳定人心。政权稳固后,胤祀被革爵、圈禁,并改名“阿其那”。雍正四年(1726年),胤祀暴薨于禁所,年四十六。

胤禟在雍正帝即位后即被发配西北军前效力,雍正三年(1725年),胤禟被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废黜宗室身份,改名“赛思黑”,圈禁于保定。当年在保定暴薨,年四十四。

胤䄉于雍正元年(1723年)奉命护送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灵柩返回外蒙古。途中偷偷返回,因此被雍正帝借机打击,在雍正二年(1724年)革爵圈禁。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即位后释放,重封辅国公,乾隆六年(1741年)去世,年五十九。

胤祥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太子之时收到牵连,被短暂圈禁。之后整个康熙朝都没有受到重用,也没有封爵。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即位后,胤祥才被重用,晋封怡亲王,总理事务大臣。之后胤祥成为雍正帝倚重之人,尽心尽力为其处理政务,操持朝政。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年四十四。

胤禵在雍正帝即位后,即被从西北军前召回京师,遣往景陵守陵。雍正元年(1723年)因皇太后去世(雍正帝与胤禵二人生母),所以被晋封郡王(未有封号)。雍正三年(1725年),地位稳固的雍正帝开始打击当年夺嫡诸对手,胤禵被革爵,自景陵押回京师,软禁于景山寿皇殿。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即位后,胤禵才被释放,乾隆十三年(1749年)晋封恂郡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去世,年六十八。

以上即“九子夺嫡”中,各皇子的最终结局。

康熙帝一生,共有皇子三十五人,其中二十四人参与序齿,即有兄弟排名。二十四人中,除了参与夺嫡的九人,尚有十五人,内里四人幼年夭折,即:

皇六子胤祚,夭折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时年六岁。

皇十一子胤禌,夭折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年十二岁。

皇十八子胤祄,夭折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年八岁。

皇十九子胤禝,夭折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时年三岁。

既没有幼年夭折,也没有参与到夺嫡斗争中的皇子有十一人,其中又可以分为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第二次废黜皇太子时,已经成年的皇子、尚未成年的皇子(以年满二十岁为标准)、未出生的皇子。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皇太子胤礽,标志着他在生前明立皇储的想法彻底破产,此后羽翼丰满的诸成年皇子,对于空出的储君之位开始展开激烈的争夺,各自纠集势力相互争斗,夺嫡之争绵延十余年,直至康熙帝病逝。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依靠其娴熟的政治才能和隐忍的表现,获得暮年康熙帝青睐,得以获取最终胜利,登基为帝。

所以,只有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前,已经成年并且获得了一定政治地位、拥有自己个人实力的皇子,才有资格、也有主观意识,可以参与到夺嫡斗争中。而没有成年的皇子,不具备个人势力,也没有成熟的个人思想,不具备夺嫡资格。

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尚未成年的皇子有:

皇十五子胤禑,时年十九岁。

虽然基本算成年,但是相对于诸皇兄来说还是稍显稚嫩,而且本人尚未成亲分府,几乎没有个人势力。所以,胤禑没有参与到夺嫡之中。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登基后,胤禑既没有受到重用,也没有遭受打击,平平淡淡生活。雍正四年(1726年),胤禑奉命驻守景陵,封贝勒。雍正八年(1730年),胤禑晋封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胤禑去世,年三十九。一生平淡,不喜不悲。

皇十六子胤禄,时年十七岁。

胤禄与胤禑同母,都是密嫔(雍正即位后追尊为顺懿密太妃)王氏所出。虽然年纪小,但是胤禄极为精明,暗中投靠四哥胤禛,早早地在夺嫡斗争中站队,并押对了宝。

雍正元年(1723年),继位不久的雍正帝为了酬谢胤禄襄助,将他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嗣,继承世袭罔替的庄亲王爵位。之后胤禄在雍正、乾隆两朝基本上太平无事,安享荣华。即使在乾隆七年(1742年),因为和废太子胤扔之子,理亲王弘皙“往来诡秘”,疑似有暗中谋划之事,乾隆帝也不过停了他的亲王双俸,免去正黄旗都统了事,之后又担任议政大臣。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十三岁的子胤禄去世,一生福禄寿三全,可谓富贵一生。

皇十七子胤礼,时年十五岁。

年幼的胤礼毫无个人势力,自然不会参与到夺嫡第一线去。但是在之后十年,他和胤禄一样,选择站队四哥胤禛,暗中为其出力,同样是押对了宝。

雍正元年(1723年),二十五岁的胤礼被雍正帝封为果郡王,正黄旗蒙古都统。此后逐渐加官,先后兼任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身兼四旗都统,并管理工部、户部、宗人府、国子监等事务,是雍正帝于胤祥之外,另一位深得倚重的弟弟,于雍正六年(1728年)晋封果亲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礼在雍正帝的指派下,带领皇子宝亲王弘历(即日后的乾隆帝),和亲王弘昼办理苗疆事务。当年八月雍正帝去世,临终前安排辅政大臣,胤礼受命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同受顾命,成为新君乾隆帝的辅佐之臣。乾隆帝登基后,胤礼加亲王双俸,御前免叩拜,尊崇有加。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因病去世,年四十二。因为无子,所以乾隆帝将自己的幼弟、雍正帝第十子,时年七岁的弘曕过继给胤礼,继承果亲王爵位。这也是胤礼在身后所受到礼遇。

皇二十子胤祎,时年六岁。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太子时,胤祎不过是一个黄毛小儿,诸事不懂,自然不会参与夺嫡。在之后的岁月里,胤祎按部就班地成长,康熙帝在世时,每年巡幸热河,胤祎都会随驾出行,显然比较受康熙帝喜爱。

雍正帝即位后,胤祎按照惯例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封为贝子。雍正八年(1730)又晋封为贝勒。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祎因为两次假托得病而违抗雍正帝派其往景陵祭祀的旨意,受到了连降三级爵位的惩处,自贝勒降至辅国公。

雍正十三年(1335年)八月,雍正帝去世,胤祎因为有错被雍正帝厌恶,所以继位的新君乾隆帝不准他进雍正帝灵柩所在的乾清宫,只能在殿外行礼。直到九月,乾隆帝才准许胤祎进殿行礼,并恢复其贝勒爵位。乾隆二年(1737年),雍正帝葬入泰陵后,乾隆帝命胤祎总理泰陵守护事务,以领侍卫内大臣身份驻守泰陵,担任护陵大臣。

乾隆二十年(1755年),胤祎去世,时年五十。总的来说,胤祎一生平淡中稍有挫折,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基本平安善终,富贵不缺。

皇二十一子胤禧,时年一岁。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太子时,胤禧还连话都不会说。稍稍长大后,胤禧就随侍康熙帝出巡塞外。雍正帝继位后,对于这个生性恬淡、喜好书画的小弟弟特别喜爱,雍正八年(1730年),十九岁的胤禧被封为贝子,当年就晋封贝勒。这可以看出雍正帝对他的关爱。

雍正十三年(1735年),和胤禧同岁的侄子乾隆帝继位,晋封二十一叔为慎郡王。此后胤禧先后出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管理宗人府事,议政大臣。胤禧贵为郡王,却能礼贤下士,好学不倦,而且诗画文采斐然,是康熙帝诸皇子中,个人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位。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胤禧病逝,年四十八。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乾隆帝将自己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他为嗣孙,降等承袭贝勒,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晋封质郡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再晋质亲王。这也相当于是对于胤禧身后的追崇荣耀。

皇二十二子胤祜,这一年刚刚出生。

康熙帝在位时,胤祜作为年幼皇子,受到宠爱,经常随驾巡游塞外。待遇和胤祎、胤禧基本相同。雍正八年(1730年),十八岁的胤祜和胤禧同时受封贝子。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晋为贝勒。胤祜一生默默无闻,既没有额外的皇帝厚恩,也没有因为办错事而遭到处罚打击,只是平淡安静的生活。乾隆九年(1744年),胤祜去世,年三十四。

以上即是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第二次废黜皇太子,“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帷幕时,尚未成年的六位皇子。他们其中有的其实已经牵涉到夺嫡,但是因为年幼,自己没有个人势力,不能有所动作,所以只能依附其他兄长,暗中站队。另外几个则是年幼,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参与,毫无影响。日后新君即位后,对于这些小弟弟们,基本上还是很照顾,按照制度授予爵位官职,使他们安享富贵,一生荣华。

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尚未出生的皇子有:

皇二十三子胤祁,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阳历已经是1714年1月)。

幼年和其他小皇子一样,收到康熙帝钟爱,随驾巡游。雍正八年(1730年),十五岁的胤祁受封镇国公,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后,继位的乾隆帝将比自己还小三岁的二十三叔晋封为贝勒,以显示“笃厚懿亲之意”。

乾隆九年(1744年),受命管理三陵事务(即顺治帝孝陵、康熙帝今陵、雍正帝泰陵),承担起护陵职责。不过之后胤祁因为办事不利,多有差池,被乾隆帝几次批评斥责。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以胤祁诸差事疏忽,行事散漫为由,将其爵位降为镇国公。之后数十年,胤祁都是以镇国公头衔出席各种大典、朝会,奉命办差。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七十寿辰之际,才加恩给尚在世的唯一一位叔父胤祁晋封贝勒,这时候的胤祁,已经六十七岁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胤祁加郡王衔,但是没有郡王俸禄。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七十三岁的胤祁去世,他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康熙帝皇子。

皇二十四子胤秘,也是康熙帝最小的儿子,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

他是康熙帝的暮年最喜欢的幼子,常常带在身边,四处巡幸。雍正元年(1723年),七岁的胤秘被兄长雍正帝亲自指派到上书房与诸皇子一同读书。雍正九年(1731年),奉命往太庙行礼。

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七岁的胤秘在雍正帝“朕幼弟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朕心喜悦,著封亲王”的谕旨中,受封为諴亲王。这是康熙帝诸子中,受封亲王时年纪最小的一个。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比胤秘还大五岁的侄子乾隆帝继位,正式举行册封礼,胤秘与其侄和亲王弘昼一同分府就封,正式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亲王。

此后他先后就任任镶白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并奉命管理御书处、宗人府、玉牒馆等,多为地位尊崇、事务悠闲的清贵之职。度过了三十多年悠闲清贵的亲王生活后,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阳历是1774年1月),五十八岁的胤秘去世,安度荣华、一生平安富贵。

在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已经成年,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与到夺嫡斗争中的皇子有:

皇五子胤祺,时年三十二岁。

胤祺与皇九子胤禟同母,同为宜妃所生。但是与其弟胤禟不同,胤祺自小就被康熙帝交给出身内藩蒙古科尔沁部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太后)抚养,因为皇太后自身学识不高,又固执地抵制让胤祺学习汉文汉学,只让他学习蒙古文、满文,所以胤祺自幼就有学识上的欠缺,与兄弟们相比个人文化素质较低,这也是他先天的不足,日后对于储位,竞争性远远不够。

另外,胤祺从小由祖母孝惠皇太后养大,而孝惠太后为人平和宽厚、处世恬淡,与世无争,所以胤祺也养成了平和谦逊、遇事不争的性格。成年后,胤祺性格大异于其他心机深沉的兄弟们,对于争权夺利毫无兴趣,持续了十多年的夺嫡斗争,自始至终也没有他的身影出现。他只老老实实地按照康熙帝的吩咐做事,老老实实,不争也不抢。

不管是长辈还是兄弟,胤祺都一视同仁,注重亲情,以孝友为先。他的这种性格,使得康熙帝很是欣赏,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册封虚岁二十的胤祺为恒亲王,这在康熙帝诸子中,几乎是受封王爵最早的了。而诸多兄弟对于他的谦逊退让性格也都非常赞扬,感情很好,所以雍正帝即位后,也没有因为他是胤禟的同母兄而为难他,继续让他办理一些典礼隆重、但是不那么重要的差使,如祭祀皇陵,主持拜祭等等。胤祺也一丝不苟地将雍正帝交待的事情尽心完成,多次获得褒奖。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病逝,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雍正帝为其举行隆重葬礼,亲自题词给他,褒扬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这也是对胤祺与世无争、谦逊恬淡了一辈子的最好赞扬。

皇七子胤祐,与胤祺同岁,时年一样三十二岁。

胤祐自小喜欢读书,学识出众,文化水平很高。而武事方面,胤祐也是十分出色,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七岁的胤祐就奉命执掌镶黄旗大营,跟随康熙帝出征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的内犯,并在之后作战中屡立战功。

此后因功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晋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淳郡王。这一年,胤祐还不到三十岁。这说明康熙帝还是很看重这个儿子的。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胤祐奉命接管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一应事务,均由其处理,这是暮年的康熙帝对他格外的信任。照这样看来,胤祐其实是很有实力,可以参与到夺嫡斗争中去的。但是为什么最终他却并未陷入权力斗争的泥潭中呢?其实是因为胤祐有一个天然的缺陷,使得他丧失了储君资格,那就是----腿脚残疾。

一个身体有残疾的皇子,在极度讲究“帝王气度”的古代,是怎么也不会被考虑立为皇嗣的。所以即使胤祐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康熙帝也只能在差使上倚重他,赋予其重任,而不会选择他为储君的。明白这一点的胤祐,最初有过失望,不过很快调整了心态,安分守礼地做起了臣子,对于康熙帝的指派任命都很听话,老老实实办差,对于储位不做非分之想。他的这种明智态度,与胤祺的谦逊退让性格异曲同工,无形中躲开了康熙末年、雍正初年因为夺嫡斗争而掀起的风波。

雍正元年(1732年),雍正帝继位后,对于这个安稳办事、勤勉听话的弟弟也是信任有加,继续让他掌管军务,晋封为淳亲王,加以重用。雍正八年(1730年),胤祐和十三弟胤祥同年去世,时年五十一。雍正帝赐其厚葬,立碑记功,褒扬他“敬谨小心,安分守己”。这也是对胤祐恪尽职守、明智低调一生最好的评价。

皇十二子胤裪,时年二十六岁。

胤裪的情况和五哥胤祺差不多,也是自小被皇宫中的长辈收养。胤祺是被孝惠皇太后收养,而胤裪则是被孝庄皇太后的侍女,现代影视作品中大大有名的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所收养。苏麻喇姑自十三岁跟随科尔沁部台吉之女布木布泰,历经六十年。自布木布泰入清太宗皇太极后宫为庄妃开始,一直随侍左右,从未分离。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帝出生,已经是皇太后的布木布泰命苏麻喇姑照料这个孙子。康熙帝回忆说,自己幼年,赖苏麻喇姑“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皇太后病逝,这让随侍她身边六十多年、已经七十余岁的苏麻喇姑大受打击,精神恍惚,陷入悲痛、孤独而不能自拔。为了开导这个如同祖母一样的老人,康熙帝将刚刚出生不满两年的十二子胤裪交给她抚育,以慰藉老人的孤独心思。从此,胤裪就在这个老人的抚养下,渐渐长大。在此期间,苏麻喇姑循循教导,精心培育,将自己的数十年宫廷生存智慧都灌输给了胤裪,使得胤裪自小就养成了不骄不躁、独善其身的性格,对任何事情都能淡然处置。而且在苏麻喇姑的教育下,胤裪学识优异、品性端正,既有才华又无野心,实实在在地是一位谦谦君子。这样的为人,也是康熙帝所喜爱、诸兄弟所友善的。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年过九十的苏麻喇姑去世,临终前还嘱咐十九岁的胤裪要小心谨慎、不要介入宫内争斗、保持独善中立。胤裪牢牢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奶奶最后教导,在之后的日子里很少介入愈演愈烈的夺嫡斗争,对于权力很不热衷,除了按照康熙帝的指派做一些分内差事外,基本不理会其他事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十五岁的胤裪受封贝子,并奉命管理内务府。此后多办理一些祭祀、赐葬、祭陵等礼仪类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康熙帝去世后,胤裪奉新君雍正帝之命办理康熙帝葬礼事务,诸事妥当得力,所以雍正帝甚为满意,晋封其为履郡王。不过之后不知道是雍正帝故意打击还是胤裪有意藏拙,雍正二年(1724年),胤裪多次受罚,爵位一降再降,直至护国公(都不是正常宗室爵位)。不过在雍正八年(1730年),胤裪又恢复了履郡王爵位。这似乎说明,胤裪被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雍正帝并没有想要真正惩治他的意思。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后,新君乾隆帝即发布谕旨:“......宗人府一切事务由履郡王管理......,履郡王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具实心办事,朕意欲晋封亲王。”对于这个十二叔十分重视。当年,胤裪即晋封履亲王。此后胤裪在乾隆朝地位崇高、待遇优渥。乾隆帝经常派十二叔办理陵园祭祀、宗人府管理、祭天、编纂会典等礼仪类差事,胤裪也都一一办理妥当,受到皇帝赞誉。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六十八岁的胤裪被特授为军机处议政大臣上行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自雍正年间起就奉养于履亲王府中的胤裪生母康熙帝定嫔(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万琉哈氏年满九十六,年老病重,即将薨逝。乾隆帝亲领履亲王府探视,以表慰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九十七岁的定太妃万琉哈氏去世,乾隆帝下谕劝慰胤裪,安抚其心。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胤裪去世,年七十九,这是康熙帝诸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位。胤裪养祖母、生母、自己都是长寿之人,这也是对他独善中立、低调为人,谨慎一生最好的回报。

以上,就是康熙帝诸皇子中,没有参与“九子夺嫡”权力斗争的十五人细述、及其最终结局说明。另外再多说明一下:诸皇子名字中的“胤”字,是他们的原名,雍正帝登基后,除了自己的名字“胤禛”不用更改,其余兄弟的名字,为了避讳,将“胤”字全部改为“允”字。只有十三弟胤祥,生前虽改名允祥,去世后,因为雍正帝极其怀念这个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弟弟,所以特旨将其名字改回“胤祥”,这是一个特例。



“九子夺嫡”最后以四阿哥雍正的胜利结尾,其它参与的阿哥作为雍正的政敌可谓是下场凄惨。没参与的阿哥雍正都是善待的,没参与的阿哥主要有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裪、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还有一些阿哥因为年纪太小,压根没资格参加比如如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禝、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接下来一一叙述这些阿哥们的结局。

五阿哥胤祺是九阿哥胤塘的同胞兄弟,但两兄弟的结局可谓是天差地别,九阿哥因为是八爷党的人,在雍正登基后又处处表示了自己的不满,雍正就下旨把九阿哥先幽禁后毒死。但是五阿哥胤祺平时里对兄弟们都比较温和,性子很好,所以雍正登基后他继续做他的王爷,下场很好。

七阿哥胤祐先天残疾让他早早失去了继承的资格,后来又被过继到了亲王名下,平日里也不怎么跟兄弟几个来往,后被雍正晋为淳亲王。十二阿哥胤陶是被大名鼎鼎的苏麻喇姑抚养长大,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夺嫡,只是静静的做自己该做的事,十二阿哥是康熙儿子里最长寿的一个。十五阿哥胤禑一直都是默默无闻,没干什么出格的事,被封为贝勒,奉命守皇陵。十六阿哥胤禄本来过的很好,但是因得罪了乾隆,被罢免官职。

十七阿哥果郡王胤礼就是甄嬛传里的十七爷果郡王,与雍正关系最好,雍正最信赖的是十三王爷胤祥去世之后,雍正就与十七爷关系最亲厚,虽然雍正夺嫡的时候,十七王爷年龄比较小,但是还是处于和雍正统一战线,所以后被雍正重用。剩下的二十几阿哥基本都是安心的做了王爷。这些没参与的王爷,基本是善终。




甄嬛传: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敦亲王果郡王和慎贝勒待遇不同?_百度知 ...
例如《甄嬛传》的男主雍正皇帝,由于常常协助爸爸康熙帝申请办理政务,在其31岁时就被封为为雍亲王。此外,因政务的必须或皇上的好恶,许多情况下官爵也具备协调能力。果郡王例如果郡王,实际上在康熙皇帝健在时没有获得一切的册封,但是因为在“九龙夺嫡”时挑选了恰当的职业队,雍正皇帝继位后才封号为多罗...

凡事都有个先后顺序,康熙帝早还是乾隆早?
康熙 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乱、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乾隆...

雍正的心腹大臣有? 皇四子党成员有哪些?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这与他在雍正即位之后飞黄腾达、显赫一时有着直接关系;他最终为雍正所猜忌,屡遭打击,直至被圈...

历史上的良妃卫氏和康熙的感情如何?
仔细看熙朝的册封记录就知道,康熙皇帝封后宫都是一批一批的。康熙十六年,皇帝大封后宫,此时受封的有惠嫔(即后来的惠妃,大阿哥生母)、荣嫔(即后来的荣妃,三阿哥生母)、宜嫔(即后来的宜妃,五、九阿哥生母),并没有德妃和良妃。同年,时为宫女的德妃生下四阿哥胤禛。康熙十八年,皇帝只封了一个...

清朝皇帝排列顺序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

比较虐的电视剧?
2、《凉生,我们可以不可以不忧伤》《凉生,我们可以不可以不忧伤》这部剧是由钟汉良、马天宇、孙怡领衔主演。讲述了姜生与程天佑、凉生之间百转千回的故事 。3、《时间都知道》《时间都知道》这部剧是由唐嫣、窦骁、杨烁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讲述了一次意外让31岁的时简长睡不醒,梦境中的时简回到...

九子夺嫡是哪个皇帝,九子夺嫡嫡是什么意思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裕亲王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发生在清朝哪位皇帝登基前 你好...

九王夺嫡是哪九王结局如何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子夺嫡解析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2岁),日后皇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九子夺嫡发生于康熙几年?准确一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惨遭迫害。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

九子夺嫡中各个阿哥的结局是什么?四阿哥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关于四子胤禛的继位传言很多(文末有相关分析),都没有史实根据,胤禛早年韬光养晦,扶植党羽,在夺嫡之战前期保持中立,博得康熙的赏识,最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当上皇帝这是毫无疑问的。 康熙帝8岁登基,坐殿61年,生了50多个小孩,24个儿子,参与夺嫡的九个儿子分别...

汾阳市15294096545: 康熙末各皇子争皇位时为什么五、六、七、十一、十二皇子没有参与?
滑诚龙血: 老六和十一死得早殇, 老五允祺(1679-1732)玄烨十三子,排序为五子,与老九同母, 康熙三十五年(1696),胤祺随父征讨噶尔丹,奉命领正黄旗大营,以功于三十七年三月晋封为多罗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赐银5000两,子弘升为世子.康熙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 雍正十年病故,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允佑(1680-1730)玄烨十五子,排序为七子,心性淑.以疾解旗务诏褒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 十二皇子,其母地位低,为苏麻拉姑所养大,无心争储.

汾阳市15294096545: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没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
滑诚龙血: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讲的是九子夺嫡的故事,五、六、七三个阿哥没有出场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确实几乎没有参与夺嫡斗争,把这三个人的情况介绍一下吧.(九子夺嫡,不包括五六七三个阿哥)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说中其实出现过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并且愤怒地拔剑要杀他时,五阿哥胤祺跪着抱住康熙的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

汾阳市15294096545: 清朝康熙皇帝死后、九王夺位是那九个阿哥参与了?
滑诚龙血: 只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汾阳市15294096545: 清朝雍正的阿哥兄弟们最后下场 -
滑诚龙血: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 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 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

汾阳市15294096545: 康熙的第五六七阿哥怎么没有 -
滑诚龙血: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 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 ,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

汾阳市15294096545: 康熙第十个儿子允锇雍正为什么没有动他 -
滑诚龙血: 九子夺嫡”,十阿哥胤俄与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一起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这肯定要被雍正清算的.只是没有被赐死.同一党派的八阿哥和九阿哥都在雍正四年的清算中被赐死.十四阿哥胤禵,因为和雍正是一个母亲所生,所...

汾阳市15294096545: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实力,身份背景也很强大,但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 -
滑诚龙血: 虽然五皇子很有实力,但他可能是没有兴趣去参与夺嫡

汾阳市15294096545: 康熙的第五六七阿哥怎么没有 -
滑诚龙血: 康熙的第五六七阿哥都是有的. 一、五阿哥是爱新觉罗·胤祺(公元1680年1月5日—1732年7月10日),恒温亲王允祺,原名胤祺,清康熙帝第五子,宜妃郭络罗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赐银5000两,子弘升为世...

汾阳市15294096545: 历史中康熙的儿子十三阿哥是哪一年被圈禁的? -
滑诚龙血: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的胤礽即被正式册封.十二月十四日,康熙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对册立皇太子的朝贺,并颁诏天下. 第一次废太子:康熙四十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