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作者&投稿:抄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他的“以史为镜”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国家不再走历史的弯路。
“以人为镜”就是从容纳谏,听取大臣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唐太宗和王珪是如何知人的
当时的唐制规定,年满二十一岁才能入选,但大臣封德彝却说十八岁以上高大健壮的也可以点兵,并得到唐太宗的同意。魏征却驳回了诏令三四次,不肯签发。唐太宗大怒,召见他质问。魏征说:“您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但即位以来,仅几个月就几次失信于民,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

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善后的?
一是通过《国史》、《实录》等史书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加以诬陷之词,因此《旧唐书》中是这般评价这二人:“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意思...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开创的贞观之治?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吗?
李世民亲自参加了隋未农民战争的大部分过程,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了隋朝短短37年就灭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大臣应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以民为本,与民休息,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末变乱。

唐太宗李世民的晚年过得如何?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发生,即隋文帝杨坚派出三十万大军分两路讨伐高句丽,结果隋军死伤达到了十之八九,大败而归。杨广继位后,更是数次讨伐高句丽,激起了民愤,军事贵族们也放弃了杨广,遂至隋末大乱,李渊父子趁机起兵,夺得天下。617年,李渊和...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一、当机立断,势必取之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找来枢密使曹彬,问道:“周世宗柴荣和太祖陛下,都曾亲征太原,可就是攻不下来,是不是因为城墙太坚固,打不下来?”曹彬何等聪明,马上猜到皇帝要起兵攻伐北汉,于是曹彬有些谄媚地说:“如今国家兵甲精锐,假若施行吊民伐罪,必定...

赵匡胤下一代皇帝是谁?叫什么名字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谋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终太宗一朝,却始终无法摆脱太祖的阴影。太宗继位之后,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此后的皇位继承。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由廷美传回太祖之子德昭。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传承多为父死子继,太宗也不例外。为此,太宗绞尽脑汁...

宋太祖离奇死亡,宋太宗继位后如何立威?
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自古以来很多人在刚上任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事情来震慑下人,这便是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在宋朝建立不久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因为一些原因意外死亡了,这个时候宋太宗便登基了,但是名不正言不顺怎么办呢,于是他便派了一个人去将一个乞丐杀了。根据相关...

如何讲历史上的太宗皇帝们为了夺权都耍了些啥残酷的手段
宋太宗赵光义,本来是太祖应该传位于子孙的,赵光义伙同宰相赵普搬出太后的金匮之盟。登上了皇位。并且太祖赵匡胤的死也有蹊跷,有历史之谜,斧声烛影。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刷的手段不得而知。元太宗窝阔台,原本蒙古都是幼子守家门,成吉思汗死后,幼子拖雷还监国了一年,后来窝阔台怎么上位,内中详情不得而...

唐太宗如何促使政世局面的形成?
唐太宗时期繁荣昌盛的局面叫“贞观之治” 政治措施,唐初政治主要延隋旧制,唐太宗主要政治贡献集中在纳谏和用人上,兼听是指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偏听偏信;纳谏是指君主接受正确的意见和批评,改正缺点、错误,防止政治上和个人的失误。兼听纳谏是封建帝王重要的个人政治修养和品质、作风。要兼听纳谏,也是封建君...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传位给弟弟或者是信赖的人目的就是让他们看在传位的份上能保留自己的血脉,这也可以说是人的本能。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传位给其弟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不管怎么说赵光义也算统一了中原完成了自己的遗愿,虽然说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但毕竟保住了北宋江山,也算对得起哥哥赵匡胤了。

碑林区13196916618: 请结合史实各举一例说明唐太宗是如何 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的 -
钟亭安素:[答案] 以史为镜:吸取隋朝两代而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兴修水利,轻徭役,薄赋税,提出“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不轻起战事,收服突厥,册封大理、渤海、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 以人为镜: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善于进谏的能臣.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
钟亭安素: 他的“以史为镜”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国家不再走历史的弯路. “以人为镜”就是从容纳谏,听取大臣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
钟亭安素:[答案] 从句子结构上来看.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实这话时李世民所述,他的德行在古代很高,是位贤明的君主.他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魏征是当时有名的直爽正值...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
钟亭安素:[答案] 以人为镜主要是任用魏征等贤人,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史为镜是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启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说做人要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否则就会犯错误以人为镜是让别人来看自己,会比自己看自己更有所益 ,用人做镜子,...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具体是怎么“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
钟亭安素: 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短命的教训.以人为镜: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大胆进柬,指出皇上的不足.此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的时后说的,他说魏征死了,他失去了一面镜子.李世民 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5分)
钟亭安素: 他以隋炀帝亡国的故事为镜,所以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以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岑文本这些人为镜,根据良言治理国家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朝的一位皇帝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唐朝时期的一位著
钟亭安素: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据史书记载,唐太宗18岁时向父亲李渊(唐高祖)倡议起兵造反,并带领兵马左冲右杀打出一个唐朝,李渊评功:...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入境""以人为镜"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
钟亭安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李世民贞观十一年, 贞观十一年,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 请群臣.太宗说: 隋炀帝穷奢极欲, 请群臣.太宗说:“隋炀帝穷奢极...

碑林区13196916618: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他是怎样“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
钟亭安素:[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 他是怎样“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隋亡为教训,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他经常鼓励臣下敢言直谏(例如魏征),指出皇帝的过错,而且自己也能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碑林区13196916618: 唐太宗在位期间最能体现“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
钟亭安素: 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称“贞观之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