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杨利伟根本不是航天英雄因为他以为飞船出现问题时也紧张害怕请说说你的

作者&投稿:职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认为杨利伟是航天英雄因素有哪些?~

  执行过飞行任务的所有航天员中只有杨利伟和翟志刚两位被授予“航天英雄”的称号。
  为什么是他们俩呢?并不是他俩运气好,抽签中了谁都可以上。那是要经过层层把关,各种无法想象的极限训练,形容为炼狱般的筛选也毫不为过。
  首先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数百项的层层筛选后,才能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在进入空军飞行学院进行数年的学习后,从基础的理论开始学习,然后进行初级教练机飞行训练、高教机训练,最后才能最终加入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行列。这离成为航天员还非常遥远。
  之后经过数年,飞行时间累计600小时以上、具有3种以上气象条件飞行的能力,这是预备航天员选拔的硬性条件,光是这个条件就令大部分的飞行员望而却步了。在经过心理、生理、家庭等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后,达到条件的飞行员才能成为一名预备航天员。
  最后成为一名预备航天员后,需要进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3到5年的训练,这期间他们与外界隔绝,亲人见到他们的时间也是极少的。除了与家人的分别,更难的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跟体能的训练,一是离心机训练,也就是超重训练。强度达到10个G的时候,能把人甩得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意志丧失和黒视。训练时的基本感觉:血液压向身体下肢,头部缺血产生强烈的眩晕,腹背犹如承受几百斤巨石之重。由于太过痛苦,以备航天员实在无法忍受之时能停下来,离心机里设置有报警按钮,但这些航天员尽管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煎熬,但报警按钮却从未响过。二是幽闭空间训练。即:进入一个规定天完全与世隔绝的小房间里,一个人待在这万籁俱寂之中,模拟太空环境,没有任何外界干扰,没有任何对话交谈,不分昼夜且还必须高水平地完成手上的操作任务。这种寂寞令人无法忍受,更何况还附带着数日的生理疲劳。但为了应对在未来执行任务中可能出现的“恐惧、孤独、烦躁、抑郁”等各种情绪。除此之外,还有失重训练、前庭功能训练、航空飞行和跳伞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以上训练杨利伟坚持了5年零6个月,一共3000个学时,每晚12点后才睡觉。这得用何等强大的意志才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训练状态。
  航天员的各种理论知识课程也是非常头疼的,理论课程是58门,别的不说,只说基础的13门:载人航天工程、英语、计算机应用、解剖生理学、航天医学、地理气象学、高等数学、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力学、飞船GNC、星空识别、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素养……,若干个16开厚几百页的书,堆起来,试想想,有多高。
  最后,在经过理论与训练的综合考试后,成绩优异的人,才能担当上天的重大任务。神五首飞前,理论与训练的最后五次综合考试,面对着十多位专家教授、接受着严格甚至“刁钻”的提问,杨利伟的成绩分别是:99.5分,99.7分,100分,100分,100分。最终,决定由杨利伟担当首飞重任。
  以上并不是最最重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航天员都要随时接受牺牲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无论他们多么优秀。第一次意味着探索,意味着你要完完全全做好牺牲的准备。牺牲就意味着,聚少离多之后,仍可能要永远离开深爱着并支持了自己若干年的父母和妻子,要离开活泼可爱年幼的孩子,要离开太多美好的一切,要离开这一切幸福生活,要从地球上消失。为了祖国,为了梦想,宁可冒着牺牲的危险。
所以,他们足以被称之为英雄。
  

杨利伟返回地面出舱照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
至此,中国成功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出舱时嘴角满是鲜血
但仔细观察直播画面,你会发现刚出舱的杨利伟脸色尽显苍白,但身体状况看上去还是良好的。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
为了展现“中国第一航天员”的完美形象,做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诚然没错,但大家仍然非常好奇,杨利伟满脸的鲜血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出书立传自曝真相
对此,杨利伟在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一书中曝出了个中真相并回忆了太空飞行中的惊险瞬间。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我对此也非常清楚。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5时35分,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应付自如。让我紧张以致惊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同时,他在书中公开介绍了他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不再上天有隐情
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确实值得国人和自己自豪一生,也是国家航天事业的象征,毕竟“神六”、“神七”、“神九”这些航天员的名字,国人不一定能记住和叫得出来,但杨利伟的名字,相信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了,这毕竟是一个国家符号。



谁这么说的让他去试试!

。。。


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人登月。那些说杨利伟、翟志刚曾登月的人,真是胡说八道,也太可笑了!啥也不懂就敢胡说,真是“无知者无畏”!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员,搭乘神舟飞船是在太空绕地球运行,距离月球有几十万公里呢,与登月没有关系。

杨利伟回到地球后,再也不登天,也不露面,他为何销声匿迹了?
宇宙中还有各种未知的或者强烈对人体有害的辐射,这些对人的身体来说甚至都是一些不可回转的伤害。我们都知道宇航员的身体要求很高,在身体遭受很大损害的情况下,杨利伟和身心健康状况都不适合再次飞行。而且我们国家对于宇航员的生命是十分看重的,国外很多例子都让我们的宇航局对于宇航员飞天这件事都慎之...

为什么杨利伟上了太空后不再去了,原因令人心酸
也宣告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去往太空对于刚开始的中国来说并不容易,中国的航天技术全部都是我国的自主研发,而杨利伟去往太空这可是一件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发射人载飞船去往太空,所有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完全成功的,还有载人这是个非常艰难的任务,我们并不能够之间肯定人的安全...

杨利伟是我国“太空第一人”现在是什么身份?
在随后的太空飞行中,没有类似的问题再出现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利伟的身体从此陷入了疾病的根源。虽然据说治疗后没有问题,但毕竟不可能重访太空。据了解,如今杨利伟只在地面指挥,他被提升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办公室主任。不得不说,杨利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中国的航天工业,这样的人应该...

为什么说杨利伟上天是中国人期待千年的太空之旅?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可以说是第一个飞天梦。但要说到真人飞天的话,必须得提到万户,他是世界第一个希望用火药实现飞天的人。这是他的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7486.html?wtp=tt

为什么说杨利伟是中国太空第一人?
因为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杨利伟的故事:杨利伟...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返回地面后,为何不愿再次登太空?背后有什么隐 ...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随着点火命令的下达,神舟五号在万众瞩目中带着杨利伟升上太空。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升空后用二十六秒时间,杨利伟陷入昏迷休克状态。当时所有人的心都绷紧了,火箭已经升空,根本就无法对他进行救援。正当大家焦头烂额时,杨利伟的眼睛动了一下,最后慢慢醒来,总指挥激动得瘫倒...

第一“飞天人”杨利伟,为何如今很少露面了?
在刚回到地球的时候,杨利伟也受邀到一些采访,不过随后就很少露面了,就连在新闻上都很难看到他,其实并不是杨利伟退休了,而是因为他还有着很重要的工作,他成为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副主任,虽然说他现在不用亲自去往太空,但是却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有经验教育着下一代的航天员,这种贡献也一样宝贵...

老华侨曾对杨利伟说的话震惊众人,他都说了些什么话?
这名老华侨拉着杨利伟的手,激动得语调颤抖,热泪盈眶,他对杨利伟说:“你们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昂多高!”是啊,中国有多强,中国人的自信就有多强。中国人的飞船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够昂多高!面对老华侨的深情告白,杨利伟对老华侨说,他一定不辜负希望,以努力的工作回报...

说出长城在宇宙上看不到的人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记者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