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

作者&投稿:移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鲁迅的个人资料~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国民党官方文人及其文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粉碎了反动当局的文化“围剿”。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骂人”,也是现今有些人常常不满意鲁迅的一个“理由”。鲁迅杂文里确实有很多“骂”。譬如他骂梁实秋,骂“学衡派”。而现在对梁实秋、学衡派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正面评价比较多了,所以有人就反过来认为鲁迅当年的“骂”似乎太过分。这也是简单化。鲁迅和许多历史人物论争的“公案”都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不宜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来“平反”,应当有更细致的辨析。鲁迅“骂”过很多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鲁迅给这些人画像,三笔两笔,这些人就脱不掉了。比如梁实秋被描画为“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还骂什么“媚态的猫”,“洋场恶少”、“革命小贩”、“奴隶总管”等等,他都有所指,会联系到具体的人事,但是我们不要理解为他“骂”的就是某一个人,其实他是描画某种社会现象。鲁迅没有私仇,只有公敌。所以我们读鲁迅这些所谓“骂人”的文章,要尽可能了解一下时代背景,不能只是从字面上对所谓“骂人”做评价。

  鲁迅,他是文学家,同时又是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现代中国文化转型就有许多独特的看法,对“科学的发展观”也有超前的提示,不妨温习一下,从中也许能得到新的启示。

  鲁迅从年轻时期开始,对于文化转型就有过许多思考。他学医,写过很多与工科理科有关的文章,他很多是从科技的发展来观察文化与人生问题。这里着重说说鲁迅早期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何协调问题的思考和焦虑。

  早在上个世纪初,鲁迅就接触到西方的文化,了解西方科技的发展,也在想中国的问题。当时中国非常落后,经济上贫弱不堪,文化精神上也几乎垮了。不少先驱者提出向西方学习,期盼能“科技救国”。也有人看出西方文明很多弊病,幻想最终还是要靠东方文明来“挽救”世界。鲁迅在诸多争论中显得比较独立。他不反对学习西方,科技兴国,但更看重“立人”,即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更注重民族精神的重建。鲁迅看得很远,意识到世界科技的发展是大趋势,必然极大地改变世界,包括改变中国。但这个改变可能是正负两方面的。一方面,科技进步当然可以给世界带来好处,鲁迅说那是照耀世界的神圣之光,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翼。但另一方面鲁迅又说,不能过高地评价科学对国民精神改造的价值,不是科技发达了,生活质量就高了,人的素质就高了。他甚至怀疑科学、物质文明无节制的极大发展,可能会构成对人生的一种“威胁”,他提醒,如果片面追求科学和物质文化,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潜在的危害。

  鲁迅这些深刻而前卫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早期论文《科学史教篇》和《文化偏至论》等篇中。这些论文写作过去快一百年了,读来还那么新鲜,仿佛就是针砭时弊。鲁迅在这些文章中明确提出,科学是要发展的,但必须顾及“致人性之全”。他反对在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忽略精神的解放与重建。因为他看到十九世纪后叶,西方社会已经显出对科学与物质文明崇奉逾度的弊果,“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唯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已停,于是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鲁迅提醒,物质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会加速人的欲望,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一种通病,人文精神、人性的关怀,可能会受到破坏。物欲膨胀所带来的人文衰落,是一种“通蔽”,是普遍的,是时代病或文明病。而且鲁迅意识到这种通病出来以后是难以控制的。比如环境生态问题、诚信问题、道德底线的突破问题,还有安全感问题,这些问题在多少年后的今天都出现了。鲁迅不幸而言中。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公元1881~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起使用的笔名。出身于浙江绍兴县一个败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鲁迅发表论文,站在革命派一边。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华盖集》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在此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先后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其他革命文艺战士一起,同国民党政府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粉碎了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正是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鲁迅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民族之魂”。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建国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等。1956年,鲁迅遗体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以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亲自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出自哪里
出自于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热风》。《热风》(1918年——1924年)1925年编定,收录杂文41篇。原文: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谁说的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说的_百度知...
来自于鲁迅《自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鲁迅在上海,又遭受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种种威胁和迫害。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写下了这首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

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是鲁迅先生的哪一部作品?
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出自于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 一、创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獗,革命成果...

鲁迅的吃人那段话出自哪本书?
出自于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创作方法...

鲁迅是谁?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鲁迅世上本没有路原句是什么?
鲁迅世上本没有路原句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出自于鲁迅的散文《故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意思其实是说,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事在人为,只要你努力去奋斗拼搏了,理想就会有实现的一天。这句话主要要表达的是:具体的行动很重要,...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才害命什么意思...
出自于鲁迅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影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直到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

鲁迅的存在,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杰出的代表,鲁迅没有局限于一己的人生设计,而是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一些作家、艺术家正为个人名利苦斗的当下,鲁迅的文化选择对当前文化发展的第一个启示是文艺家的社会责任。1、“以民为本”的悲悯情怀。鲁迅虽然是个性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但是他并没...

鲁迅的资料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生平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

赫山区17762575204: 关于鲁迅 - 搜狗百科
冷幸硫酸:[答案]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

赫山区17762575204: 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200字左右 -
冷幸硫酸:[答案] 鲁迅(1881-1936)原名 ,后改名 ,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 后使用的一个 ,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赫山区17762575204: 关于鲁迅的资料、、
冷幸硫酸: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

赫山区17762575204: 有关于鲁迅的资料只要50个字 -
冷幸硫酸: 鲁 迅(1881.9.25一1936.10.19)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垫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赫山区17762575204: 有关于鲁迅的资料 -
冷幸硫酸: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小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