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无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孟子 289《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的,“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一、孟子主张思想的历史意义
1、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2、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3、孟子的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施行“仁政”,获得民心,一个国家才不会乱,政府才能稳固,在《寡人至于国也》中第三段孟子提出来“实行仁政”的基本途径: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在今天政府也将这种观点落实到实处,从减免农业税到实行农业补贴,解决三农问题。

二、孟子的思想主张

1、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2、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3、哲学思想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记载,诊断饮食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这与儒家自孔子开始对饮食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孟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名著,也是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极高的文学价值。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其核心在于“仁政思想”;此外“养气说”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孟子思想的精华。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给百姓一定的财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还要“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对发展生产却是大有裨益。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国家、君主和人民之间,孟子突出强调的是人民的作用和地位。他针对当时一些国灭家亡的事实,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百姓同甘共苦;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孟子就认为做得对,商纣王昏庸残暴,根本不能算作君王,所以“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反对国家分裂,主张统一,倡导天下要“定于一”。他认为,只有施行仁政者,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天下人都归之如流水,才能真正地无敌于天下。他的仁政思想对于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是深远的。西汉初年从汉高祖刘邦一直到汉景帝所实行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唐初“贞观之治”的种种措施,都是直接地从孟子的思想得到依托。这种思想一直成为2 000年封建社会开明政治家以“仁”大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孟子很重视一个人的“养心”,即主观修养,其最高境界即是使自己的道德达于正义感,这样就可以理直气壮,一身充满了“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人。一个人能有好的修养,才能齐家;只有家齐,才能治国;只有治国,天下才能太平。他认为“浩然正气”是一种天地间的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只有具备这股正气,才能担当起治天下的大任来,才不负时代的期望。

孟子主张在义和利之间,要取义舍利;尽力做到“寡欲”,克制自己的欲念,追求真理。一个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从而做到行事仁义,待人以礼。这种崇高的义利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还认为,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严格地艰苦锻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一直激励后人刻苦自励,奋发向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掷地有声的言辞,也成为中国士人的人格标准,2 000多年来一直作为格言传诵至今。

《孟子》使用对话式的语录体,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比起《论语》更富于文采和气势。他往往用生活常理来打比方,运用灵活,一语中的,从而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还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设喻,既有针对性,又妙趣横生,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孟子以善辩而著称,书中嬉笑怒骂,感情毕露,豪爽直率,痛快淋漓;具有若决江河、势不可挡的气势和锋芒毕露、万物披靡的词锋,俨然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气概。他十分讲究辩论技巧,论辩中往往采取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的方法,形成咄咄逼人的气势;加上严密的逻辑推理,陷论敌于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使其无可置辩,甘心折服。孟子还明确提出了“气”的概念,并把“养气”和“知言”相结合,具体运用于对话和论辩;形成了文章中刚柔相济、分析精辟的论辩艺术;所以理由充分,气势磅礴,几千年来依然拥有无尽的魅力。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着怎样治国?
摘要: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战国中期,作为儒家学说自孔子以后叉一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有关“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的概念,力求君王以“仁”治天下,以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虽然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但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关键词:孟子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孟子对中国的影响
孟子的保护工商的主张, 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实用价值。四、提倡恭俭, 反对腐败孟子站在安邦治国平天下的历史高度,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当权者中大力提倡恭俭, 并且倡议各诸侯国君应该首先做到恭俭:“贤君必恭俭礼下。”[1]82“恭”,其原意一为恭敬; 二为敬业。此处是“敬业”之...

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孟子是一个有学问,才华的人。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

在历史上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则被称为什么
为证明“人性本善”,孟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孩子掉井、人皆有“恻隐之心”的故事。孟子认为,孔夫子所宣扬的“仁义礼智”并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社会规范,而是出自我们内心所固有的道德之源——这就是“人性”。从这一意义上讲,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宣扬“人性论”的哲学家。既然“人之初性本善”...

孔子的孟子哪一个更有学问。
孟子认为,有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就是人,没有这四种心的就是禽兽,人如果能够好好地守护这四种心,就能成就道德。不能好好守护这四种心,成了坏人,那就是自暴自弃,用孟子的话说就是“自贼”。孟子的性善论对形成中华民族惩恶扬善、积极向善的文化心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思想的孟子思想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制的,而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所在。”[9]中国的“民本”思想从孟子就开始重视“民意”。民本与民主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传承关系,民主是不能脱离民本的。孟子的民本思想同时也存在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是由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带来的。首先...

《孟子》一书的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思想著作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在中学语文课本就收录有孟子的文章,如《孟子•梁惠王上》等。孟子的学说主张是在继承孔子的主体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包括实行仁政,以民为本等政治思想和人性本善的哲学思想。孟子分析了从古至今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个在后代历史上的著名为政思想,...

《孟子。梁惠王上》的积极思想意义
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于天下。我们应该看到,孟子反对战争是为实行“仁政”创造条件,他把战争分为两类,也没有科学的标准。但是孟子主张统一的思想,反映了春秋以来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人民长期遭受战争的灾难,要求和平,渴望统一。孟子的主张在客观上符合人民的要求。我们应该肯定孟子思想中进步的方面。

论述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主张基本的内容及时代意义。
2、儒家政治思想强调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主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则强调“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外,儒家学者如孔子、孟子等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编修了《春秋》等历史著作,形成了重视历史的传统。3、在价值取向上,儒家...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的思想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
姓枝苦参:[答案]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天下大乱、兵戈不息、民不聊生的时代,当时诸侯国所实行的大多是霸政暴政.孟子继承孔子“仁民爱物”之说,生发出淑世救民的心愿,奔走于列国之间,游说于诸侯之殿,力谏君主施行仁政.他正告天下“民贵君轻”,将先秦时...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精神和思想以及在今天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
姓枝苦参: 孟子是儒家重民思想的完成者,后世的重民思想始终并未脱离孟子重民思想的基本框架.孟子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完整、系统的重民思想体系,将先秦时代重民思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重民思想中民贵君轻、利民富民、教化百姓、取...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姓枝苦参:[答案] 就是说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正气说的是自己的品质及精神,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和义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为中国古代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 -
姓枝苦参: 《孟子》一书是孟子所著,从宋朝朱熹之后才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书,孟子的最大志向就是志在学习孔子.他同颜回、曾参、子思一起被称为四圣,孟子为亚圣.孟子是子思的学生,而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可见他和孔子相差有多么遥远.而我们以...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影响 -
姓枝苦参: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思想的孟子思想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
姓枝苦参: 景海峰: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离不开孟子 “《孟子》这本书是我们中国人必读的书里的其中一本.”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景海峰首先强调了《孟子》一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我们一般所说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都离不开《孟...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历史地位 -
姓枝苦参: 孟子历史地位: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什么的思想? -
姓枝苦参: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姓枝苦参: 1、孟子性善论、仁义论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

水磨沟区15546621395: 孟子有多大的贡献 -
姓枝苦参: 孔子生活在一个历史转折的时代.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礼乐文明,到了孔子时代,开始礼坏乐崩,面临着革故鼎新的大变化.“革故”,要继承优秀传统;“鼎新”,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方向.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礼乐大师,他大胆宣称“斯文在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