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解读宁静致远的深层含义?

作者&投稿:殷勤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致远”则是指追求成功和成就的目标,追求更高更远的事物。只有在内心的宁静状态下,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大的成就。

“宁静”指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即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保持清醒和沉着的状态。这种内心的宁静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容易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正确的选择。

宁静致远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才能够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成就。同时也提醒我们,追求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走得更远。

宁静致远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才能够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成就。同时也提醒我们,追求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走得更远。

宁静致远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才能够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成就。同时也提醒我们,追求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走得更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包括不同的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给与切实而具象的解读。比如,“宁静致远”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成语,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方向指示呢?
尤其是对于今天的普通人,对于果雪儿的各位好朋友,对于致力于中国特色幼儿园建设的各位幼师,如何来理解宁静致远?我们又应该如何学以致用呢?
宁静致远的句子,出自于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也有引用。《淮南子:主术训》中是这样写的:“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这就是说,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所处的位置好像日月一样光明,天下人侧目都可以看得到,侧耳都可以听得到,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来都可以眺望得到。所以一国之主的国君,只有淡泊才能显示美德,只有宁静才能维持久远,只有宽大才能包容所有,只有仁慈才能心怀百姓,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
《诫子书》中是这样引用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的复兴事业日夜操劳,很少顾得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他八岁儿子诸葛瞻。这篇家书,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君子的行为操守,能够于宁静处修养身心,能够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心排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因为要好好学习,就必须静下心来;要多才多艺,就必须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远大志向,就无法引领并成就学习。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进,就不能陶冶性情。岁月的年轮随时光而飞驰,坚强的意志伴岁月而流逝。最终的命运,都难逃枯败零落;而大多数人,也并不为社会国家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茅草屋,那时候再多的痛苦悔恨又有什么用呢?又怎么来得及呢?
宁静致远,字面上的意思,
就是要心无杂念,心无旁骛;就是要在这样一种美好、恬和、安宁、静谧中,静思反省,专心致志,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了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聚精会神,厚积薄发,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宁静不是孤僻,不是逃避,不是脱离于现实的生活;而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深爱,而选择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无所作为,不能庸庸碌碌。
就好像内心的一泓秋水,倒映着日月星辰,宁静不仅仅是清幽的环境,不仅仅是逼仄的面壁反思,而是内心的纯净,以及青春永不熄灭的追求。
在喧嚣之中,远离急功近利的诱惑;在追求的路上,远离浮躁;在宁静之中,孕育非凡和创造。
其实,宁静远远不止文字所呈现的意义。更多、更本真、更有意义的宁静,其实是一种旷达而智慧的心境,是一种自律而超然的生活状态。

宁静致远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才能够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成就。同时也提醒我们,追求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走得更远。

“致远”则是指追求成功和成就的目标,追求更高更远的事物。只有在内心的宁静状态下,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大的成就。

“致远”则是指追求成功和成就的目标,追求更高更远的事物。只有在内心的宁静状态下,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大的成就。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至远这个词怎么解释 -
真脉康立: 宁静致远 解释: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出处: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致远”的含义是什么? -
真脉康立: 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元阳县19373679257: 请问,【宁静致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真脉康立:[答案] 诸葛亮写的《诫子书》里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化用而来.比喻有识之士需清心寡欲、平心静气,才能达到目的.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
真脉康立: 摘要宁静致远的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致远什么意思 -
真脉康立: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
真脉康立: 宁静致远:其意是要求人们,静下心来,潜心苦学,冷静的观察世事的变化,唯如此,才能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元阳县19373679257: 成语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
真脉康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出处于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元阳县19373679257: 有谁知道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
真脉康立: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宁静致远,意思是人想要有所成,需要淡泊、恬静、静心,不可浮躁、浅薄.成语出自诸葛亮《戒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
真脉康立: 诸葛亮说的一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

元阳县19373679257: 宁静致远的含义
真脉康立: 宁静致远 :níng jìng zhì yuǎn【词语解释】: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