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谥号是什么?感觉有点雷人

作者&投稿:漕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世民谥号是什么?感觉有点雷人
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谥号为文皇帝唐太宗,堂堂的武皇帝,非得起个文皇帝的谥号,确实有点雷人。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为什么唐代之后的皇帝不再用谥号?
在以往读中国古代历史的时候,我往往都会对一个问题感到特别的疑惑,即我们称呼中国古代的皇帝,刚开始一般都是以什么帝为代号,比如汉武帝、隋文帝等等,而一到唐代这一叫法却从此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祖、什么宗的,比如唐太宗、宋高祖等等,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清朝。当然,从明代中后期到整个清代的皇帝,我们更习惯以什么什么皇帝来称呼,比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但以庙号来称呼皇帝的惯例依然存在。如果将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皇帝的称呼划一下阶段,从汉代到隋代,可以视作以谥号为皇帝主要代号的阶段;从唐代到明代中前期,可以视作以庙号作为皇帝主要代号的阶段;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到清代,则是主要以年号作为皇帝主要代号的阶段。
所谓谥号,就是活着的人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作为和道德操行做一个概括的评价,大体上有盖棺定论之义。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只有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帝王的谥号由礼官反复评议,臣子的谥号由朝廷统一赐予。它的应用范围不只限于古代帝王将相,个别文人学士死后也有谥号,比如陶渊明被谥为靖节征士、黄庭坚为谥为文节先生、张载被谥为明诚夫子等等。在唐代以前的谥号中还可以看出人们对死者的褒贬,褒则称为上谥,贬则称为下谥。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中专门设立一室,以供后人祭祀所取的名号。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通常也选择具有美好意义的字,例如太、世、高、神、圣、仁、睿、明、章等等。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发生变化,则其庙号为世祖或世宗。
年号也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到了明清时朝,一些帝王为了与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就注重于用年号来称呼自己的朝代了。我们为了方便,也采用了古人的方法,把唐代以前的皇帝用谥号来称呼,唐朝和宋朝的皇帝用庙号来称呼,清朝的皇帝则用年号称呼。
个人认为,在这三类称呼中,第一种作为皇帝代称不仅可以很好地概括出其一生的作为,而且听起来最为威武雄壮,可以显示出一种帝王的雄风和霸气,而第二种则不好听了许多,一个个什么祖什么宗的,好像是在认祖归宗一般,最显示不出什么气质;最后一种则介于两者之间,好歹也是直接叫他是什么什么皇帝,但年号是皇帝一即位就颁布出来的,只能表达出一种对自己当政时期的愿望,对其一生的作为当然无法做出什么概括。但是,原来都一直用谥号称呼得好好的,为什么偏偏一到唐代就改口了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谥号出现的历史谈起。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等等。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可以有谥号。到了秦朝,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恢复使用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宗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秀是世祖,别的就没什么庙号了。这个祖,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结果只能被后世嘲笑。
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而且只要一两个字,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在唐朝初年的时候,由于李渊是开国皇帝,以庙号高祖二字称呼还依然很符合惯例,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也是以同样的庙号做称的。但是到了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就应该按照以往的做法继续使用谥号了吧。确实,刚开始李世民的继位者李治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太出格,给他上了一个叫做文皇帝的谥号。也就是说,我们后世人得称呼李世民叫做唐文帝。纵观李世民在位期间,他辛勤治理刚刚统一后的大唐帝国,恢复隋末天下大乱以来被破坏的经济,取得贞观之治的不俗政绩,以文来称呼他,大体上也是准确的。但是,我们都清楚,这一称呼在后来并没有传播开来,我们都叫李世民是唐太宗,从来没有人知道他还有个什么唐文帝的代号。问题就出在唐代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治死后她执掌了朝廷大权,先是废立了几个傀儡,后来觉得不过瘾,就直接自称皇帝了。但是,以女主身份去做皇帝,还是真是史无前例,后无来者,从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观念上来看,这么做很明显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武则天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自己还在位时就给自己上谥号,初定为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等,其字数都远远超出了之前谥号不超过两个字的惯例。武则天此例一开,唐代之后的皇帝纷纷效仿,唐玄宗即位后更是给他的前代皇帝一律加成七个字。李世民的谥号也被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一谥号中,有文又有武,那到底用哪一个字去概括他比较好呢?还真不好处理。为了方便,人们就干脆不再用谥号做称了,于是转而直接用庙号。
唐代之后,皇帝的谥号文字更是变得越来越多,称呼起来显得越来越繁琐赘述。像唐朝皇帝的谥号最多不到10个字,宋朝皇帝就到了16个字,明朝皇帝谥号17个字,清朝皇帝谥号令人咋舌地发展到24个字。像明太祖谥号是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到乾隆则叫做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慈禧太后则是25个字: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号从相对客观的评判,变成了一味的文字溢美。不管现世表现如何,文武仁孝诚信睿智等词毫不吝啬地往上堆砌,用遍了所有歌功颂德的字眼,溢美吹捧程度不断升级。于此,这些也只能在祭祀等特定场合念一念了。
与之相对应,用年号做称则经历了一个相反的历程。谥号是由简入繁,所以人们不再使用,而年号则是由繁入简,人们对之的使用也开始变得日渐普及。相对于谥号和庙号,年号的出现要晚得多。年号出现于汉朝中期,而且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而南梁武帝萧衍亦使用过三字的年号。
到了明清两代的皇帝,他们则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到了清代,除了开国的两个君主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顺治福临称帝后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定一个年号,特殊一点的可能是同治,他原来的年号叫琪祥,是辅政大臣肃顺等人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来得及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唐太宗的谥号和庙号分别是什么?
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

唐太宗是什么号?
太宗皇帝。帝姓李氏,字叔德,号世民,有济世安民”之义。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

唐朝李世民,在位多长时间?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简介谁有? ?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

李世民简介及一生
谥号为“文皇帝”。唐太宗早年经历李世民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

李世民是哪里人?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

李世民生那一年,死那一年
公元649年】姓名:李世民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职业:唐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时间:23年(公元626年9月4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年号:贞观 主要成就:开创贞观之治 驾崩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庙号:太宗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葬处:昭陵 ...

李世民的资料
唐太宗谥号:文皇帝(唐高宗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加谥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非凡人所能及也。——求译文...
此句中的“文武大圣大广孝”是对皇帝的尊称,应当是属于谥号之类,所以不必翻译。因此可译为: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讳世民。。。(其才能或功绩)不是平常人能够赶得上的。

李世民是鲜卑族还是汉族
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636年)去世,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她的谥号被追加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赞誉她为“嘉偶”“良佐”,并在她去世后修建了层观望陵以示怀念。她曾著有《女则》三十卷,但现存的文学作品只有《春游曲》一首。她的幼子是唐高宗李治。

苍溪县13555059048: 李世民的谥号是什么 -
阴芝脉络: 谥号为“文皇帝”,后改成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姓名 李世民 庙号 太宗 谥号 文皇帝(初谥) 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 文武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苍溪县13555059048: 其实玄宗庙号是褒,而不是贬? -
阴芝脉络: 自汉朝开始,昏君者,庙号褒则谥号贬,庙号贬则谥号褒,此乃褒贬不一、功过相抵的评价,比如,有的君王保住了太庙社稷但是却劣绩斑斑,那么这位君王的庙号就是褒义而谥号就贬义,有的君王险些让太庙社稷倾覆但是却功绩卓著,那么这...

苍溪县13555059048: 刘秀、李世民、朱元璋的谥号、尊号是什么 -
阴芝脉络: 刘秀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帝,一般称刘秀为汉光武帝.年号主要是建武. 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简称文皇帝,庙号太宗,年号贞观,一般称李世民为唐太宗,又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朱元璋,谥号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简称高皇帝,庙号太祖,年号洪武,一般成朱元璋为明太祖.

苍溪县13555059048: 李世民被称为什么? -
阴芝脉络: 这三个答案都是错的,李世民的的谥号是太宗,历史称其为唐太宗.

苍溪县13555059048: 请问唐宋元明清所有年号朝皇帝胜名死后溢号庙号是什么?
阴芝脉络: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苍溪县13555059048: 唐太宗的帝号是什么? -
阴芝脉络: 帝号--唐太宗年号--贞观而"唐太宗"这个称谓,也是人死后给的溢号庙号也称为"唐太宗",是一样的

苍溪县13555059048: 唐朝共有哪些皇帝,其伟大功绩有哪些? -
阴芝脉络:武周之前的唐朝 618年—690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

苍溪县13555059048: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非凡人所能及也.——求译文~~
阴芝脉络: 此句中的“文武大圣大广孝”是对皇帝的尊称,应当是属于谥号之类,所以不必翻译.因此可译为: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讳世民......(其才能或功绩)不是平常人能够赶得上的.

苍溪县13555059048: 我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溢号尊号年号的那么唐太宗属于
阴芝脉络: 唐太宗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年号:贞观,尊号就是谥号!

苍溪县13555059048: 为什么唐朝以前叫帝,唐以后叫宗
阴芝脉络: 某某帝那是谥号,就是死后别人对其一生进行总结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什么祖什么宗那是庙号,就是进祖庙时的一个封号.唐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进祖庙的,一般是一庙七祖,最多供奉七个人.所以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后人就说谥号.唐朝开始那个皇帝都有庙号了,所以一般就称庙号了.都是开国为祖,守成为宗.明清以前年号可以随意换,所以年号特别乱,明朝开始年号只能有一个了,很多人就用年号来称呼.因为年号是谁都可以说的,庙号和谥号只是死了以后才有.比如乾隆是年号,他活着就可以叫他乾隆皇帝,庙号是高宗,也就是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后人简称就是清“纯”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