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远大于想象为何仍能生存下去

作者&投稿:邬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远大于想象,为何仍能生存下去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吴蜀夷陵之战,以往一般认为双方都只有四五万兵力,不算特别大的战争,但实际参战人数应该比这多得多,是双方倾尽国力的一场总体战。而总体战中大败亏输的刘备,在战后承认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了蜀汉灭亡。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位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到三年,,基本是以伐吴为始,以白帝善后托孤而终。
其中伐吴被称为夷陵之战,是一场极有可能改变中原三分鼎立格局的重大会战,而托孤诸葛武侯更是尽人皆知,对顾命大臣的择选牵动着蜀汉政权未来的命运,后人此二事见解甚多,但仍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吴蜀军队远多于一般认知
蜀汉章武元年七月,为给关羽复仇,也为复夺荆州,称帝仅三个月的刘备在盛怒之下伐吴。
演义中的七十万大军自然是艺术虚构,伐吴的蜀汉军队兵力几何,当时已经向曹魏称臣的孙权在给魏廷的疏表中提到了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资治通鉴中亦载进兵秭归,兵四万余。有着现代东方讲史第一人的民国学者黎东方认可这一数据,写进他所著的细说三国中,并对刘备出兵之少感到不解。
盛怒之下仅出兵四万确实难以理解,其实更禁不起推敲。孙权是上这份疏表的时间是曹魏黄初三年春正月,这是有确切记载的1,转换成蜀汉方面的时间年号就是章武二年。
章武二年的春正月,距刘备盛怒出兵时已有半年。在这半年里,蜀汉军队在三峡地区进展顺利:都督冯习、先锋张南率步军击破吴将李异、刘阿,攻克边境建平郡的郡治巫县,而后又推进数百里,收复要地秭归,至章武二年春正月孙权上疏时,刘备已经亲自在秭归驻扎2;水军则在将领吴班、陈式统领下登陆上岸屯于夷陵。
换言之,孙权疏表中的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只是交战半年后在秭归地区的数量兵力,而并非是总兵力。从常识上来说,刘备仅凭四万余人便欲伐吴,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么刘备到底集结了多少士卒,裴松之在为三国志·魏书·刘晔传作注时援引傅子一书,里面收录了吴军最终的歼敌数量:
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备仅以身免,也就是说,伐吴的蜀汉军队共计八万余人。
蜀汉建国前的这几年连遭厄运:关羽麾下荆州军的全军覆没;陆逊夺占三峡各要地时的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3;孟达又以汉中东三郡出降曹魏,几场重创下来,蜀汉方面恐怕先赔进去了一个八万余人,加之南中地区的豪强雍]蠢蠢欲动,不可能为伐吴提供兵力。
最后被歼灭的八万余人,加之被隔绝退路投降曹魏的黄权军、集结完毕但留守边境为援的赵云军,刘备伐吴动员兵力当在十万人上下,这也几乎是当时蜀汉能集结的全部兵力。
孙吴方面的兵力,在陆逊的本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孙权命其为大都督,统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
在此之前,孙权曾多次举十万之众攻打合肥,可以判断,陆逊的五万人只是先头部队,一旦陆逊失利,孙权势必会有后援。够调拨五万人给予陆逊,也可看出孙权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已超过早年的赤壁之战。
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蜀汉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开战初期的半年内,蜀汉军利用这种优势推进至秭归。但随着不断深入三峡地区与吴军统帅陆逊的战略性后退,这种优势逐渐被抵消掉了。章武二年正月,陆逊一度发动反击,其部将宋谦等人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4,获得了一次绝佳的胜利。
相反,远征半年后的蜀汉军呈现疲态:当年二月,驻扎在秭归的刘备亲自率军继续推进至夷道V亭,先锋张南虽将孙权之侄孙桓困于夷道城,却无力攻破;南方荆州武陵郡五溪地区的夷人首领沙摩柯叛吴请求援军,刘备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另辟战场,仅仅派侍中马良前去招安,给予名分、授予印绶。加之刘备在推进的过程中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5,连营前后长达到七百余里,这又消耗了大量兵力。
所以到了战事后期,即V亭对峙阶段,两军兵力并无太大差距,甚至蜀汉军队反逊一筹,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刘备要令水军舍舟登陆屯于夷陵的原因,盖因兵力捉襟见肘之故。
除兵力外,双方统军将领亦有极大的差距。
吴军战将中,朱然、潘璋、宋谦、徐盛久经战阵;鲜于丹是吕蒙旧将;孙桓是孙权之侄、亦是吴宗室子弟中的后起之秀;韩当早年追随孙坚,更属孙吴三世宿将,这些将领常年与魏人交手,有着丰富的作战和统军经验。
而蜀汉一方的统军将领,除了都督冯习、先锋张南、水军统帅吴班与陈式外,有据可查的还有辅匡、赵融、廖化、傅肜、向宠等人。与吴将相比,都督冯习、先锋张南此前非但没有卓著的战功,甚至其人更属默默无闻。
伐吴之时,虽然关、张、黄已亡故,魏延镇守汉中,但骁勇的马超、赵云尚存,具有丰富统兵经验的蜀地将领李严、吴懿犹在,刘备却以上述诸人为将,其实是看重他们的出身。
这些人中,赵融史无记载姑且不论外,廖化是关羽旧将,荆州襄阳人;向宠,荆州襄阳人;辅匡,荆州襄阳人;傅彤,荆州义阳人;都督冯习,荆州南郡人;先锋张南,自荆州随刘备入蜀。孙权背盟袭取荆州,这些荆州本地将领必然同仇敌忾,意欲立功报效,故而出兵伐吴也是必然的政治选择,无法更改。
当初攻汉中时,刘备另遣马超进入侧翼武都地区,武都氐人首领雷定等七个部落万余人迅速叛魏响应马超。同理,在伐吴成为必然的条件下,用荆州将领收复荆州,其发挥的战斗力、影响力绝非马超、李严等外来战将可以比拟,武陵的沙摩柯叛吴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但荆州将领空有杀敌之志,统兵经验欠缺,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宿将,也确是蜀汉军队的软肋。
不过戏剧性的是,孙吴诸将虽然经验丰富、资历深远,但因而蔑视统帅陆逊、不听调遣。孙权之侄孙桓在夷道被蜀军先锋张南反被击败,只得退守孤城,而陆逊却以孙桓得士众心,城牢粮足6为由拒绝救援,苦盼救兵无果的孙桓心生怨恨。
另外,在陆逊后方的荆州,除了武陵郡的夷人首领沙摩柯外,零陵、桂阳二郡同样出现了蛮夷叛吴之事。为防止事态扩大,孙权急调两广一带的交州刺史步骘率万人北上平叛。三国志·吴书·步骘传中提到,即使是刘备惨败之后,零陵、桂阳二郡的蛮夷尚且仍有能力犹相惊扰,处处阻兵,何况双方相持之时,蛮夷的叛乱也是吴军要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麻烦。
所以综合双方的优劣来看,此时蜀汉军兵锋已钝,吴军更是后方不稳不宜久拖。一旦战况迁延日久,吴军指挥层的内部矛盾及荆州各地的蛮夷叛乱等问题将逐渐放大,最终孰胜孰负,尚不好说。
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战略意图
刘备深入三峡地区前后连营七百余里,魏文帝曹丕闻听后颇为不屑,与群臣评论道: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7
曹丕嘲讽刘备不懂军事,犯了于广平低湿地带长久驻军的兵家大忌,这也是导致八万大军最终尽没的致命原因。那么,刘备为何要犯兵家大忌呢?
首先,连营七百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蜀汉军从最初攻克巫县、秭归再到后期相持于夷道V亭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
应该说,刘备虽是盛怒伐吴,但其毕竟戎马多年,对己方兵力、将领逊于吴人的事实有一定的认识,没有幻想重创吴人,加之三峡地势狭长,如日后陆逊之孙陆机在辩亡论中所言的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既无法进行大规模兵力集结作战,也容易遭到吴人越山切断后路,所以刘备选择通过数百里连营,准备与吴人打一场长期的消耗战。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刘备可以在相持中等待时机,等待天下有变。
这一有变指的就是曹魏出军与蜀汉协同伐吴。其实早在几年前曹操薨逝时,刘备便遣麾下韩冉前往吊丧,实则为伐吴试探口风,但韩冉在抵达曹魏管辖的荆州境内后就被曹丕下令处死8。
除吊丧一事,刘备待变的论点还可以从伐吴惨败后得到佐证:夷陵之战结束后的第三个月,曹魏出兵三路攻吴,已败退至白帝城的刘备听闻后写信嘲讽陆逊云:
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9
即使已经全军尽没,刘备在听闻曹魏攻吴后依然在言语上威胁陆逊,更何况是两军对峙。
只是,曹操薨逝时汉朝在名义上尚存,从法理上来说,身为汉朝汉中王的刘备派人吊丧魏王曹操并无不可,但曹魏、蜀汉建立政权后,蜀汉就必须以汉室正统自居,奉行汉贼不两立的国策,是既不会也不能与篡汉的曹魏公开媾和,故而只能希冀于曹魏认清孙吴无法两线作战的弱点自行出兵。
在相持后期,刘备之所以拒绝大将黄权沿长江顺流奇袭荆州的提议,其实还是有保存实力不愿与吴人硬拼、幻想曹魏出军的战略考量。
孙吴方面,在刘备出兵以前,孙权也担忧遭到夹击,所以其主动向曹魏方面称臣、送还于禁、供应各种珍玩之物,以此讨好曹丕避免两线作战。
曹魏侍中刘晔对此事同样洞察透彻,刘晔传裴注引傅子中记载了其建议曹丕立刻出兵灭吴的话语:
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不过,曹丕认为孙权已经俯首称臣,攻伐有违道义,意欲助吴伐蜀,刘晔又劝阻道:
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
刘晔的眼光堪称老辣,只是曹丕不比其父曹操,也不及其子曹睿,仅仅是一个守成之君,其既不助蜀,又不帮吴,放弃了这个一统天下的绝佳时机,也使得刘备连营待变的战略意图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旷日消耗战,同时又将己方易遭火攻的致命缺陷暴露给吴人。
章武二年闰六月,陆逊率吴军各部正式发动反击。反击战极为顺利,甚至是一气呵成。
闰六月正逢盛夏酷暑,吴人四处放火,V亭蜀军诸营猝不及防,迅速被火覆盖,吴军诸将趁势猛攻,连下军营四十余座。得手后,韩当、朱然等人立即追至涿乡对败退的蜀军展开歼灭战,几乎将蜀军的有生力量予以全歼,陆逊更是一度将逃亡的刘备围困在今湖北宜昌西北的马鞍山上。
被围困已久的孙桓也从夷道城中杀出,翻山切断了刘备退回白帝城所必经的夔州古道,迫使其翻山越岭、命士兵脱去铠甲堆置隘口焚烧以阻挡追兵,这才勉强逃脱。
陆逊传记载,蜀军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参战的蜀汉将领中,都督冯习、先锋张南、侍中马良、夷人首领沙摩柯阵亡;祭酒程畿拒绝弃船独自逃生,手持长戟奋战致死;负责断后的将军傅肜大骂劝降吴将为吴狗后亦力战而亡;驻扎在长江北岸的黄权归路被阻,又不愿投降吴人,只得率军降魏。
可以说,伐吴惨败是一个致命打击,使建国仅一年的蜀汉几乎滑向了亡国边缘。退入白帝城的刘备本人无不羞愧愤恨的言道:
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10



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使得刘备病死白帝城
二、夷陵之战对蜀汉的军政人才造成的损失。在夷陵之战后,面对蜀汉军队上的惨重损失,刘备让诸葛亮在成都紧急开设军营,训练新军。可是虽然经过诸葛亮的努力,又组成了一支十万之众的军队,但是在战斗力上和刘备率领的军队相差太远。在街亭之战中,虽然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在各方面都占优势,可是被张郃率领的魏军主力一击即溃...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为何蜀汉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不仅仅是5万兵马,5万是蜀汉多年以来积攒的精锐,同时还有一大批随行的文臣武将,这些人都是蜀汉未来的栋梁,年轻一代的人才,本来都会被委以重任,但是基本都死于这场战疫之中,以至于后来蜀汉无人可用。同时损失的还有这5万精锐的装备,粮草,蜀汉本来就比较贫瘠,虽然面积不小,可...

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多少?真的是“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吗?_百度知 ...
而且在陆逊战胜蜀军后,蜀军也只是损失数万人马,最多五万士兵,根本没有七十万那么庞大的数据。如《三国志陆逊传》: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如果只是五万对五万,陆逊年纪尚轻,没有威名,实战经验根本不能和纵横天下的刘备相比。但是刘备连营数百里,营五十多座,被陆逊各个击破。

夷陵之战对蜀汉的损失有多大
夷陵之战给蜀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兵力及物资损失惨重,此战之后,刘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在出征前,除了留下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刘禅留守两川,以及魏延守卫汉中,几乎将自己所能带上的全部家底来讨伐东吴。另外,在败退途中,大量粮草物资被丢弃,刘备还曾下令将士将铠甲...

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多少?真的是“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吗?_百度知 ...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蜀汉当然不可能出动70万人。实际上以区区蜀地能养的兵有限,后续诸葛亮北伐时最多也就出动了十万军队,到蜀汉灭亡前夕全国军队也只有十万。刘备东征时候,固然身边还有一部分从全国其他地区带来的老兵,但同时刚刚经历过汉中争夺战,蜀中人力物力损失惨重。刘备伐吴的具体兵力,史书并无...

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多少?真的是“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吗?_百度知 ...
那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了多少呢?这个数字其实一直没有精确的统计,靠谱的数字一般认为是在四万(加一万蛮兵共五万人)到八万之间。刘备鼎盛时期的兵力大概在十五万左右(荆州关羽军团3万,益州野战军6万,以及地方留守军共6万的样子),荆州一战惨败后,刘备的兵力锐减到十万左右,其能够动员伐吴的兵力...

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魏吴两国为何不联手灭蜀呢?
在夷陵之战中,蜀国至少损失了5万大军。在一半的兵力损失之后,蜀国不仅无法再次发起进攻,连各地的防御都是捉襟见肘了。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夷陵之战后,东吴和曹魏反而兵戎相见。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魏吴两国为何不联手灭蜀呢?首先,黄初二年(221年),吴国孙权因...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何却因此一蹶不振?
一次性损失5万人,对蜀国而言意味着总兵力骤减一半左右,当然已经算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联系到夷陵之战前两年,关羽的荆州兵团也全军覆没,损失最少也有2万人到3万人。蜀国以其极为有限的兵力储备,接二连三遭遇如此重创,想要重振雄风几乎已是不可能之事。二、蜀国的大批文武人才在此次战役中损失殆...

夷陵之战的战败给蜀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夷陵之战的战败给蜀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从此以后蜀国国力日渐衰弱,再也达不到可以与其他两国相匹敌的能力了。夷陵之战首先损失的是兵力和物资。战前刘备仅留下了诸葛亮护卫刘禅守着两川,魏延留守汉中,其他可以带着的人他都带来讨伐东吴,结果被陆樾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了。在他失势逃窜的时候,他...

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
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各方诸侯为了争权夺利彼此攻伐,自然免不了爆发激烈的冲突。提起来三国中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就不得不提对于后期局势最有影响力的夷陵之战。众所周知这是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主动兴兵攻打东吴,结果却在夷陵这个地方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罗平县17899237009: 夷陵战役后刘禅即位蜀汉政权大不如前,为何仍成为曹魏的最大威胁,甚至履犯祁山,仅仅因为诸葛亮? -
宏达美加: 蜀伐魏,魏只能用一半兵力对付蜀,吴再伐魏的话,魏国就吃不消了.蜀伐魏之心不死,吴可趁机偷袭魏,所以蜀国成了魏的最大威胁,诸葛亮北伐是为了稳定人心,大家齐心伐魏,人心就稳了.蜀国建国之初基础不牢

罗平县17899237009: 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刘备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有哪些
宏达美加: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被众人所了解的一个乱世,其蜀汉的衰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因为夷陵之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最终惨败的原因有哪...

罗平县17899237009: 话说夷陵之战以后,蜀国是不是已经注定了失 -
宏达美加: 不是.夷陵之战后,蜀汉兵力是大损.但之后有一个国力增强期.就是在诸葛南征之后.在南征前,南中地区只是名义上是蜀汉地盘.不服蜀汉调遣.实际很多资源,蜀汉用不上.而南中地区是现在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很多地方.在南征后,这些地方,就能为蜀汉所用.综合国力大增.

罗平县17899237009: 夷陵之战胜败因素 -
宏达美加: 蜀军7万,陆逊的兵力10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着烈日行军,这使士兵的士气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罗平县17899237009: 夷陵战败后,蜀汉真的没有回天之力了么? -
宏达美加: 其实夷陵之战的失败只是让蜀汉败亡得更快而已,曹操之所以多次惨败皆能东山再起,是应为他控制的地方是在北方.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在黄河流域,所以宋代以前南方和西南都是蛮荒...

罗平县17899237009: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惨重,那孙权损失多大?不可能一点损失没有吧 -
宏达美加: 损失是有的,但没有具体的记载.演义夸大刘备70万军队,实际上历史记载只出了4~5万兵力,当时刘备全国也只有12万左右的兵,何来70万.夷陵之战刘备损失5万兵,导致实力下降,吴国据守,损失应当不大.

罗平县17899237009: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有多大?大将有几个逃脱了? -
宏达美加: 夷陵之战是决定三国格局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同时也是蜀汉国运的分水岭:战前虽然失去荆州,但是东西两川合二为一,刘备无后顾之忧,而且经过汉中之战的洗礼和一年多的休整和准备,刘备可谓是兵强马壮,对于伐吴也是存势在必得之心...

罗平县17899237009: 蜀汉政权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点是什么?
宏达美加: 1关羽失荆州,蜀汉开始衰落.2刘备夷陵之战失败,蜀汉不可避免衰败.3诸葛亮去世,蜀汉已走下坡路.4243年蒋琬去世,257年费祎被刺杀.蜀汉政治上无人,灭亡必然.5姜伟连年出兵,加速灭亡.

罗平县17899237009: 【历史问题】
宏达美加: 魏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是三国中最强的,当时南方经济才刚开始发展,而蜀国由于夷陵之战,是本来就人口不多的它损失了数十万的精壮男丁.因此,只有两国同时攻魏,才有取胜的希望.但是由于蜀国路途险阻(不光是进去难,出去同样的难...

罗平县17899237009: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为什么刘备会输的这么惨? -
宏达美加: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布置实在过于求稳了,或许不免有兵败亦可留一方基业的想法,并不敢真正放手一搏,战役规模打的始终是有限战争,而非全面战争. 刘备本身就拙于用兵,输的时候太多了,最惨的时候自己家里人都丢了.还好身边有个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