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死在了哪里?

作者&投稿:蒙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清朝的道光皇帝小编觉得道光皇帝是一位非常平庸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在当时的清朝,道光帝上位后,刚开始是大力整顿清朝所有不少的东西,但是,道光帝这个人有点优柔寡断,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敢前进,于是,在当时,虽然道光帝付出了自己很多的力,但是终将没有改变清朝的面貌,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与当时清政府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有关系,那么,道光帝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在了哪里呢?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850年2月25日中午,道光帝驾崩,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清西陵慕陵。临终,道光帝立储封王,反映了他抉择的艰难,也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另外,一生节俭的他为何两修陵寝?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这位生于盛世、死于忧患外侵之时的道光皇帝呢?
道光西去,咸丰登基
道光执政后期,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都有所起色。
这段时间地方官报喜不报忧,道光帝的心情也逐渐好转,他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宁、祥和的时光。
一方面,两广总督徐广缙圆满地解决了英国人要求进入广州城内居住的风波,使他感到曾经痛心疾首的夷务也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道光帝获得了一个大财源——海关税收。作为一个大陆民族和农业国家的君主,他本来没有对此寄予厚望。
令道光帝没想到的是,海关税收不但稳定,而且逐年上升,再加上精打细算,他勉强度过了19世纪40年代的财政难关,并且又攒下了近二百万两白银,这在康乾盛世时期不值一提,可在当时却意义重大。道光派重兵不分昼夜,严加看守,他知道,千万不能再让库兵给偷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大清王朝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即将驶进形势更加严峻的激流险滩,遭遇那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惊涛骇浪。
道光二十九年(公历1849年),葡萄牙强占了澳门,这是继割让香港之后,又一件损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大事,地方官未敢上报。此时,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广西已经拥兵数万,正蓄势待发,地方官不屑一顾,也未向他报告。同时,受挫于广州入城事件的英国人正秘密谋划着新的侵华计划,这个时候,各地官员报喜不报忧,大清整个统治蓝图被粉饰了。大清的统治者道光落了个心静,自然也就被蒙在了鼓里。总之,从上到下,一片麻木,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缺乏应有的敏感。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公历1850年1月23日)午后,皇太后去世了,终年74岁。《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帝哀恸号呼,擗踊无数……哭无停声,水浆不御,王大臣等伏地环跪,恳上节哀,上悲痛不能自已,左右皆弗忍仰视。
所谓擗踊就是顿足捶胸。道光帝哭得呼天抢地,顿足捶胸,一连几天别说吃饭,连水都不喝。这可吓坏了臣子,毕竟道光帝年近古稀,怕他再有个三长两短。王公大臣、皇子、嫔妃纷纷下跪,哀求道光帝国事为重,保重龙体。
此时的道光帝已经68岁了,他白天以一国之君的身份操持大丧,晚上以孝子身份结庐守孝——在灵堂旁边铺设草苫,席地而寝。这时北方严冬,滴水成冰,大殿里冷得像个冰窖,年近七十的老人哪里受得了这份儿罪,大家苦苦哀求请他回宫,均被拒绝。由于劳累、受寒,再加上营养不良(国丧期间每天只能食薄粥),道光帝病倒了。
十二月二十一,道光帝决定将皇太后灵柩停放在圆明园。移灵的这天,一身孝服的道光帝抱病步送灵柩出城,然后骑马赶往圆明园,在园门外跪迎。皇太后梓宫被安置在圆明园绮春园迎晖殿,道光帝又令人在慎德堂铺上白毡、灯草褥,在里面守孝。
就在这哀戚之中,道光迎来了他在位三十年的新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已经69岁了,在人均寿命35岁的清朝,这应该是高寿了。
皇太后灵柩的终点是易县的清西陵。正月初五,道光帝终于答应了大臣们的一再请求,决定放弃亲自将皇太后灵柩送到西陵的计划。此时的他卧在灯草褥子上,病得已经爬不起来了,只能有气无力地哀泣着。
正月十一,道光在上年江苏江宁(今南京市)等地遭受水灾情况的奏折后批示:暂停征收灾区赋税。这是他三十年治国,处理的最后一件政事。
道光帝本来就有小恙,至此已经演变成肺病,由于年事已高,抵抗力下降,迅速恶化,终于不治。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公历是1850年2月25日,道光王朝的大幕很落寞地落下了。
这天中午,道光帝逝世于圆明园的慎德堂,终年69岁。《清史稿》称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崩。距太后的死仅一月有余,可以说他直接死于这场丧事。臣子们嚎哭着脱下了道光帝的一身重孝,为他换上皇帝的寿衣。
在道光帝逝世的前六个小时,他宣布了大清王朝新一代君主的人选。
此时的道光帝已经不能说话,但由于回光返照,神志还算清醒,而且按照清朝的秘密立储方法,他早在五年前完成,此时需要的仅是揭晓谜底而已。
早晨六点钟的圆明园还笼罩在黑暗之中,但慎德堂中却是灯火辉煌,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近支亲贵、所有皇子当着生命垂危的道光帝的面,准备公启鐍匣,领受立储谕旨。
太监捧来了鐍匣,这是一个长宽厚为32××厘米的楠木匣子,无锁,上贴封条,封条上写着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八个字。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奉旨在众目睽睽之下撕开封条,打开鐍匣,发现里面有两道用朱笔写成的十分简练的密旨,其中一道密旨汉字旁注有满文。于是,他拿起这道密旨高声宣读:皇六子奕欣,现场鸦雀无声,文庆接着念道: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随即宣布了第二道密旨: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
奕詝磕头大哭,群臣也纷纷下跪表态拥护新君。生离死别之时,所有的恩怨都将烟消云散,所有的感情化作泪珠,尽情地挥洒着。慎德堂屋檐上的乌鸦被惊得拍翅而起,低回盘旋在庭院之中。
道光帝将封奕欣为亲王写入立储谕旨,可见他在选择储位上的为难,这令奕詝尴尬,令奕欣伤感,也给后世史家以无穷的猜想。道光帝之所以这样写,既是对奕欣歉疚之情的表示,更是对爱子的一种保护。
道光帝考虑立储之事是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经过几年考虑,道光二十六年(公历1846年),他下定主意,密定储位。他共有九子,按照清王朝的家法,凡是皇帝之子,不分嫡庶,均有入承大统的可能。说起来,道光帝选择的余地很大,但若加深究,其结果并非如此。
在道光帝考虑继承人选的时候,长子、次子、三子早已不在人世;第五子又过继给了兄弟;而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尚在襁褓之中,品格、能力、体质诸多方面均无从考察。可供选择者只有四子奕詝和六子奕欣两人。
如果让道光帝在这二子中择一而立,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二人均为庶出(奕詝出生时其母尚不是皇后),在年龄上仅差一岁,同在上书房读书,各有所长。奕欣的长处是天资聪颖,在兄弟中首屈一指,就傅日授千言,少读即成诵,同时他又常习武功,操练刀法,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为此道光帝特赐白虹刀,可见对他器重有加。
总之,奕欣是道光帝的宠儿,与奕詝比较起来,他更受父亲偏爱。可道光帝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奕欣作为继承人呢?
对此,史学界一般常提这段史料: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皇帝校阅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欣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这段史料的意思是道光帝带着诸皇子打猎,奕欣收获最大,奕詝干脆没开弓。面对父皇的询问,奕詝认为春天是鸟兽孕育的季节,他不忍心杀生,否则会改变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道光帝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所应说的话,因为帝王大权在握,生杀予夺,无人监督,具有一颗仁慈的心是十分必要的。于是,道光就决定选他做太子。人们认为此计出自奕詝的师傅杜受田。
我感觉这段史料可信度很小,原因主要有下列三条:
1、满族尚武,以射猎多者为能,而且南苑行猎是奉旨行事。奕詝打不着猎物已属无能,不知惭愧,反而指责猎杀是伤生以干天和,是不是有指责父皇道光帝之嫌。况且,伤生以干天和这话很重,一位皇子岂敢随便说出。
2、清朝在皇子教育时,并非一位老师只教一个皇子,一般是一位老师教所有皇子,无论谁作皇帝,都是自己的学生,做老师的完全没有必要偏袒其中一位皇子,从而承担风险。
3、此事官书不载,档案不记,当事者不言,最早起自野史传闻与附会之言,由此也可判断,可信度极低。
我认为道光帝之所以选择奕詝,原因应该有三:
1、与奕欣相比,奕詝没有大的弱点,而且更加老成持重;
2、在道光帝连丧三子之后,奕詝就是长子,在封建宗法社会中,长子的地位是很高的;
3、奕詝是孝全皇后所生,这位皇后备受道光帝宠爱,又因婆媳关系死得不明不白。孝全皇后死时,奕詝仅仅10岁,立奕詝为皇太子,或许道光有愧对皇后的考虑。
道光帝去世的次日,奕詝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传统史家对咸丰帝的评价在其父祖之上,认为其资质在清代诸帝里可居中流偏上,缺憾是体质薄弱而又纵情声色,因此英年早逝,逝世时年仅31岁。
而奕欣却活到了光绪二十四年(公历1898年),终年67岁,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辞世的皇子。此时距道光帝逝世达48年,距咸丰帝逝世达37年。他在咸丰一朝备受冷遇,直到咸丰去世,他利用慈禧与肃顺的矛盾,与慈禧联手发动北京政变,终于以议政王的身份掌握国家政权,一度成为清王朝的政府首脑。
其间奕欣重用湘淮军阀,引进西洋长技,使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假如道光帝选定奕欣为皇太子,那么他将有可能在位五十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这样一来,历史上就没有北京政变、垂帘听政、帝后党争之类的变动及由此而给历史带来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必将改写!
一次偶然的抉择而影响到历史进程的必然,于此可见深矣!
几天后,咸丰帝颁布《道光遗诏》,这是以道光的名义,对道光30年治国的自我总结,对一生勤政爱民、崇尚节俭、平定西陲等功绩做了渲染,对鸦片战争的失败也作了辩解。
咸丰帝确定道光帝庙号宣宗,谥号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
道光帝葬于清西陵,陵名为慕陵。
慕陵的选址和建造,颇多波澜,与道光帝严守祖制、崇尚节俭的初衷大相径庭。
按照中国古代帝王营建陵寝的惯例,道光帝在即位以后就着手陵寝的选址工作。清代皇帝陵寝在关内有两处,即清西陵和清东陵。按乾隆帝制定的父子分葬,选分东西的祖制,道光帝应该随祖父乾隆帝埋葬在清东陵。
道光初年,庄亲王绵课带队,领着由朝廷重臣、风水先生组成的探陵队伍,浩浩荡荡开赴东陵,几经斟酌,在宝华峪选中了一块吉壤。陵寝工程于道光元年冬开工,道光七年(公历1827年)九月竣工,工程造价二百万两白银。
在陵寝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此处地下水位较浅,地宫出现渗水问题。众臣对此一筹莫展。此时保险的办法是重新选址,但负责修陵的大臣英和深知一旦前功尽弃,前期大笔投资全部泡汤,而且涉及风水问题与皇家忌讳,道光帝肯定会怪罪下来,不仅逃脱不了干系,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他决定硬着头皮干到底。
英和命令工匠在施工时,采取防水措施,力求蒙过皇帝的验收。陵寝竣工后,道光帝亲临现场验收,可道光帝对工程验收一点不懂,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他看到陵寝气势恢宏,自然也就很感满意了,重赏了主持修陵的各位大臣,并主持了孝穆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椁迁葬一事。钮祜禄氏是道光帝的原配,死于嘉庆十三年,道光帝即位后,追封为皇后。由于她去世时道光尚未登基,也没有修建陵寝,当时葬于京郊的王佐村,道光即位后才迁葬于此。
道光八年秋,道光帝前往东陵谒陵,拜谒了顺治帝的孝陵、康熙的景陵和爷爷乾隆帝的裕陵后,突发奇想,决定到自己的陵上去看一看。这一看非同小可,原来修陵大臣搞的这个豆腐渣工程已经漏洞百出,地宫成了积水潭,积水已经漫过了宝床(放置棺椁的石台)。孝穆皇后的棺木如水中孤舟,下半截泡在水里,霉湿得不成样子。
道光帝赶紧命人将孝穆皇后的棺木从地宫起出,移到陵寝的地面殿宇里安放,然后哭着向死者致歉。回到北京后,道光大骂修陵大臣丧尽天良,下旨严办。当年负责选陵址和主持施工的大臣全部被捕下狱,查抄家产。道光帝怒火烧身,本想杀了主持修陵的英和,但被太后苦苦劝住。他虽逃过一死,但跟儿子一起被发配到黑龙江服苦役。
道光帝已经没有在清东陵继续选址的信心,他派人到易县的清西陵选择陵寝之地,最后选定龙泉峪为新的陵址,开工建设。一个人总不能有两处陵寝,英和等人搞的这个豆腐渣工程还得拆掉。仅拆除工程就历时两年,拆下的材料除部分用于新陵寝的建造外,大部分因风水关系而运出陵区,就地掩埋。后来咸丰帝陵寝修建就利用了这次拆下的部分材料,那时国难当头,已不能讲究了。
道光中叶,新陵寝完工,规模不大,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再次建陵,君臣上下鉴于前次教训,不敢马虎,故工料相当讲究,工程精细程度超过了雍正的泰陵和嘉庆的昌陵,在清西陵中首屈一指。尤其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绝伦,大殿全用硬度极高的金丝楠木构成,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微风袭来,幽香阵阵,隆恩殿的梁柱、檩枋、藻井、天花板遍雕龙头和游龙,形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可谓别具一格。
慕陵围墙不挂灰、不涂红;大殿不贴金,不绘彩,本是节俭之意,建成后,典雅肃穆之感出人意料,再配以蓝天白云,远山近水,颇有一种古朴超然的情趣。


清朝时期道光帝是如何继位的呢?
承德避暑山庄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都乱了方寸。秘密立储的密诏没有找到,经过大臣们商议,一方面进京寻找密诏,另一方面向皇后报告。这时绵宁(后来的道光皇帝)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坚决不插手此事,以免节外生枝。那么绵宁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嘉庆早已表现出想立道光的意思了,大家心知肚...

嘉庆帝突然去世,遗诏找不到的情况之下,道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
这份遗诏是在乾清宫中找到了,当时在看到这份遗诏时,道光的心情七上八下不知所措,后来在众人的见证下将这份遗诏打开了,好在看到了里面所写的继承人就是道光,否则当时的皇宫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道光皇帝继承皇位没有任何争议,他是完全按照嘉庆皇帝的意愿登基称帝的。

道光是如何继位的
据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记载当时情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渊阁大学士,晋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随从嘉庆帝到热河秋狝,“甫驻跸,圣躬骤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内臣翻检皇帝遗物,最后在道光皇帝近侍身边的“小金...

清朝皇帝疑案之道光皇帝
嘉庆的儿子道光不同了,道光的母亲是皇后,嘉庆做皇子的时候,他父亲就是乾隆皇帝给他娶了喜塔腊氏做他的福晋,嘉庆继位之后,就册封他这个嫡福晋为皇后,所以,道光他是皇后的嫡子,道光有一个哥哥很小就死了,他是老二,因为他哥哥死得早,他算皇次子,实际上他是嫡子,但是他母亲福分不够,嘉庆元年册封的皇后,第二年就...

道光皇帝简介
道光皇帝,即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道光皇帝在位期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他在继承皇位时,清朝已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前奏——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这使得他必须应对日益严峻的外交局势。道光帝深感鸦片对国家...

清朝道光皇帝的事迹
道光帝(1782~1850)中国清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名旻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仁宗(嘉庆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腊塔氏。年号道光,习称道光帝。旻宁初名绵宁,他自幼好学、聪敏。嘉庆十八年(1813)封为智亲王。二十五年,嘉庆帝卒。绵宁继位,...

道光和乾隆是什么关系?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为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撷芳殿,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和硕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1820年7月25日)嘉庆帝病死后,旻宁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清道光皇帝是清代...

道光皇帝真的是无能之辈吗?怎么去看待他的理政水平?
正是在道光的提拔下,他才真正找到了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转年,道光又将他提升为二品的布政使,道光三年,再度升任安徽巡抚,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四年之间,道光改变了陶澍的人生走向,因此也开启了陶澍施展能力,在地方大显身手的机会。道光十一年,陶澍给皇帝上了一道《现在盐务、灾务、并拿获匪犯办理...

道光皇帝会什么被称为历史上最穷的皇帝?
在清朝历史当中,乾隆皇帝执政的时候,是清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皇帝们都是在皇城内吃香的喝辣的,生活无限好。但是到了道光皇帝执政的时候,这位皇帝简直就是勤俭节约到了一种非常费解的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勤俭节约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像道光这样的几乎没有,已经到了一种难以超越的境界。现在我们就一...

道光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
致使科技上与西欧脱节,这种政策的延续,不能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做到知己知彼,谁知一直自信自己武功的清朝皇帝,到道光面对突如其来的洋枪洋炮,自惭形秽,丧失自信,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加上清朝官员腐败无能,道光只能在自恨自愧中,望洋兴叹,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了,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 -
涂翰辣椒: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皇帝的死 -
涂翰辣椒: 病死的. 道光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名爱新觉罗旻宁.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
涂翰辣椒: 忧愁成疾而死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专业的门外汉想知道
涂翰辣椒: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帝是怎么死的?
涂翰辣椒: 病死的.也有的传说是被慈禧太后用毒药毒死的

泌阳县13889736812: 请问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请问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道光皇帝最后死在
涂翰辣椒: 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原配嫡福晋钮钴禄氏去世,道光皇帝又续娶佟佳氏为嫡福晋

泌阳县13889736812: 请问道光皇帝怎么死的?道光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呢?
涂翰辣椒: 就在这哀戚之中,道光迎来了他在位三十年的新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皇帝什么时候死的呢?
涂翰辣椒: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公历1850年1月23日)午后,皇太后去世了,终年74岁

泌阳县13889736812: 请问道光皇帝活了多少岁?属于什么生肖?
涂翰辣椒: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F宁.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泌阳县13889736812: 道光皇帝一生的命运是怎样的 -
涂翰辣椒: 中国历史上,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无不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道光皇帝(1782-1850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节俭.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还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然而,节俭成性的道光帝“治家有余,治国不足”,大清王朝非但没能强盛起来,反而急剧衰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