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所用典故大多出自哪些书

作者&投稿:西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诗词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古诗词中所用典故大多出自哪些书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

为什么古代诗人喜欢用典故
用典故可以使诗歌更加含蓄、典雅,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引用了“鲁仲连蹈海而死”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杜甫的《登高》中引用了“鲁班雕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技艺精湛的赞美。其次,用典故也是古代诗人文学趣味的一种体现。古代诗人多数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古诗词中的典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十二、鸡黍 《论语》记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达情意的语句请写出下面两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

举例说说诗词中“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如常见的典故: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

毛泽东诗词运用典故
毛泽东的用典手法独具特色,他避开贾岛、辛弃疾等诗人用典的晦涩,选择了以典故增强诗词的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力。如《七律·答友人》中的“九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尽管引用了古代湘妃泪斑竹的传说,但并未让诗歌显得晦涩,反而通过仙女和青翠竹子的形象,展现了清新、鲜明的画面感。在《清平乐·...

诗词中的典故
诗词中的典故如下: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

什么是诗词中的用典?
常见的用典方式包括:1. 典故引用:引用历史上的故事、传说、典故来点缀作品,如《红楼梦》中常引用《诗经》、《左传》等。2. 时人典型:通过描写当时社会上的名人或典型人物,展现社会风貌。3. 名句借用:引用前人名家的诗句、名言,用来增色或点题。4. 神话传说:借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故事情节,...

如何理解典故在古诗中的作用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二、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

古诗中的典故
古诗中的典故1 1、长城:代指戍边将领 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中“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2、楼兰:代指敌人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3、匈奴:...

青县17029894858: 中国诗词常用的典故什么?
霜瑾替考: 60. 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 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 项技术的专家. 61. 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 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

青县17029894858: 唐诗宋词中最常用的典故 -
霜瑾替考: 一、nbsp;别离之情1.nbsp;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nbsp;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

青县17029894858: 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 至少三句!!包括作者和出处! -
霜瑾替考: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典故:.“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

青县17029894858: 运用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
霜瑾替考:[答案]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名人名家较多,名句名诗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以古代诗文的典故 起名的例子也很多. 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青县17029894858: 我要诗词曲中的历史典故!越多越好……! -
霜瑾替考: 摧眉折腰"的典故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李白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碧溪垂钓 吕尚:姜子牙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其次有...

青县17029894858: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
霜瑾替考: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

青县17029894858: 求诗词中常用典故 -
霜瑾替考: 折柳: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

青县17029894858: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
霜瑾替考: 用典.即在诗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用典分为两类,一是用事,二是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趣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意在丰富诗歌的意蕴,促使人联想和想象.如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诗人想象中的豪饮气派.两句各含一个典故,前句出自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后句出自《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暮,度玄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