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包拯年薪是一个州一年税收,“增俸”真能“养廉”吗?

作者&投稿:啜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朝分为南北两朝,历经十八个皇帝,夹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大一统王朝元朝之中。宋朝虽被后世质疑为“积弱积贫”,但宋朝的商品经济却颇为繁荣。同时为了使国家政治清明,统治者对于官员的俸禄给的十分高,但是“增俸”真的能“养廉”吗?

一、宋朝其时的社会情况及其“增俸养廉”制度产生背景

宋朝的官制大体延用唐制,只不过宰相一职不再由三省长官来轮流担任。中央另立了一职,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且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来进行辅佐,而这两职位合称“宰执”。虽为宰相,但也只具有行政职权。而具有军事大权的则为枢密院。此外还有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掌管财政,号称计省。由此,三权分庭制约,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在三权之外,还在御史台这个监管机构之外再设谏院和置谏官。宋朝的中央官制大致便是如此。


宋朝的中央官制

除了中央官制还应当再看看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百姓的生活。

宋朝作为中国古代一个中段时期,经历了秦汉唐三个大一统王朝的宋朝也自有它本身的优势所在。在经济方面,宋朝的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都有显著的发展。并且其航海业和造船业都发展极快,这对于海外贸易帮助极大,也建立了与南太平洋、中东、亚非各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商业贸易的发达,促使了经济的空前繁荣。在农业方面,大修水利、注重农具改善,农田亩产量和总产量较之前的唐朝,都是成倍收获。尽管如此,宋朝所收的税大部分依旧都来自商业方面。

宋朝除了在经济方面发展显著,在学术方面的儒学复兴使传统的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并且产生了理学。宋朝的经济和学术文化方面也同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正因为宋朝的经济迅速发展,官员的地位与也随之水涨船高,宋太祖在开宝年间就宣称“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以益俸”并且他还表示,“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官员中的范仲淹也提出“养贤之方,必先厚禄,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使其衣食得足,……然后可以责其廉节,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废可诛”。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也提倡如此。在宋朝时,朝堂之上一片“高薪养廉”的呼声。


高薪养廉下的官员生活

此外,宋时还额外设立了监察机构,不论是御史台,还是中央分配到其它地方的行御史台。监察机构的设立展现了宋朝对廉政建设的态度。

当时的中央,不论皇帝还是朝臣,都认为正因为在宋之前的王朝对于官吏的薪俸不多,于是相当部分官员,便想着依靠自己的官职手段来进行盘剥百姓,私拿应当分发给百姓的一些粮食和钱财来使自身富有,导致贪官污吏数量众多。宋朝中央引以为戒,加之百姓生活富足,经济比较发达,于是选择以提高官员的薪俸来增进对廉政的建设。

“增俸养廉”之制的形成在当时是顺理成章的。它的初衷也是为了避免政治腐败。

二、“增俸养廉”制度实行后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俸禄差距过大,贪污现象层出不穷,地方官职大量空缺

“增俸养廉”制度一开始由好几位宋朝皇帝提出,并且也受到当时的朝臣赞同,毕竟官员的高薪直接关系到自身。

但是所谓的增俸养廉的制度,并不是意味着全国上下所有的官吏待遇都一样的优厚。朝廷对官员与吏员的俸禄差距较大。





中央的高官会得到更多的福利。众所周知的大清官包拯,有数据统计,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当时一个州一年的财政税收,这不得不承认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薪资。包拯尚且如此,其他高官的薪资恐怕只多不少。加上宋朝沿袭唐朝科举制,朝廷内部十分重视文官。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依靠武官夺得皇位,为了稳固朝政,避免出现武官篡位谋逆状况,更加注重对文官的培养。而这种对文官的推崇,也就体现在朝廷极为重视科举选拔上的文人,甚至连地方的一个小小县令,其上任前也会得到皇帝的亲自面谈。对于中央文人高官的厚薪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但是国家财政,所受税收不过固定数量,在给予中央官员过高薪资之后,就不得不对地方官吏进行压榨。地方的官吏往往收入极低,连中央的官员千分之一都有些勉强,最高职位的节度使与最低的内侍郢之间的差距一度拉到了万比一的局面。具体而言,高薪者官员都在五品以上,而五品以下者,薪资不高,偏低。但是五品以下官员却是达到所有官员数量的百分之八十。因此实际上,绝大部分官员的薪资根本没有达到所谓的高薪。于是地方官员少有人愿意任职,甚至有些州的地方长官无人愿意任职,曾空置两三年。

小官小吏数量众多,但是其俸禄却少得很。也是由于中央“三冗”现象(冗官、冗兵、冗费)严重,造成了底层官员生活压力较大,这就容易滋生底部人员的腐败与不良之风。宋时已经出现了“常例钱”(半公开化的礼金),地方官吏会公然收受他人给的贿赂,对一些地方赈灾和军需物资也时有贪污发生。


宋朝官员

正因为中央对官吏的区别对待,所以导致了对吏员薪资的疏忽。但尽管如此,宋朝的腐败现象实际上并不如后朝那般广泛,但却实实在在地造成了地方官员的职位时常空缺。

“增俸养廉”本是好意。但是中央与地方的薪资差异过大,也是其败笔。主要是中央科举制注重文采词赋,但是考中官职的书生对地方的境况全然不知,全靠地方吏员来进行辅助甚至是决策,这就给地方吏员很多钻空隙的机会。而地方吏员除了会趁机搜刮百姓的财产,自然也要向薪资颇高的任职官员讨要一定的银两。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央官员不喜欢到地方任职,地方也没得钱财,百姓却还要遭受额外的剥削。

“赠俸养廉”制度在中央看来是个良好政策,只是对于维护廉政建设的却收效较少。并且由于这个制度并不是针对所有官吏,导致的官吏薪资差异悬殊,吏员极少的薪资,反倒使得地方的贪腐现象开始出现,并且对于地方的管理也不方便,地方的官职时有空缺的现象层出不穷。




一个女人跟我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什么意思?
出自佛经中的一则小故事,在原著中的意思是,虽然弱水很多,但只取一瓢来喝!现在都用来比喻美好而又忠贞的爱情,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只有把握好初心,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才能方得始终。

包拯年薪多少?
每月俸钱55贯,每年衣赐是绫10匹绢34匹罗1匹绵50匹,每月有禄米70或50石(老实说……一石120斤50石就是6000斤啊……撑死你……)每月职钱100-80贯(应该是100贯吧,应该是同品,但是这个钱不是他个人的是全衙门的),国家给他供养七个仆人,每月餐钱约有20贯左右,学士有酒5-1升(好象该有...

固安县18565592668: 宋朝包拯的年薪相当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 -
寸怨双黄: 网上有流传说是折合现在就是千万年薪了. 包拯年薪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在临终前,他既是枢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同时还被封为东海郡开国侯,官品和爵位之高仅次于当朝宰相,所以这时候肯定是他一生中拿工资最...

固安县18565592668: 宋朝包拯究竟拿多少工资,和现今部长级相比 -
寸怨双黄: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

固安县18565592668: 宋朝的工资水平如何,包公的年薪高的吓人 -
寸怨双黄: 宋朝以农业为主,以前也没工厂,所以多以小工散工为主,小工500~800铜钱,大工2000~3000铜钱,以40文一斗米计,小工勉强能养活三口之家,包公月薪12两5钱,加米一石二斗,肉70斤,外加茶叶布匹等,大概相当于现在2万元月薪

固安县18565592668: - 古代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寸怨双黄: -2065!

固安县18565592668: 包青天为什么那么清廉 -
寸怨双黄: 包拯包青天是我们都熟悉的宋朝官员,他的年薪折合成 人民币竟然有1367万元.宋朝官员的收人是汉朝官员的10倍,是清朝官员的2 ~6倍.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宋朝的福利制 度也相当好,朝廷会给每一个官员发禄粮.这么多的福利对于一个正直的人,能不清廉

固安县18565592668: 包拯的一个月工资是多少? -
寸怨双黄: 最高官阶的时候有一千担,相当于今天10万左右月薪吧.

固安县18565592668: 包拯和纪晓岚在现代社会的职场,谁的年收入更高 -
寸怨双黄: 北宋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官员福利待遇最好的朝代.包拯拿着三份工资,仅仅龙图阁大学时一个月就有138贯的工资.根据《宋史》记载,当时400文钱可以买一石米,按照现在的价钱来换算的话.包拯一个月的工资可以达到12万元.这仅仅是龙图阁大学士的钱.如果总共加起来的话,包拯一个月可以轻松收入三十万元,一年是360万.纪晓岚年俸虽然才150多两,但是养廉银却超过了1万两,这样他的就年收入相当于现在的200多万,区区200两银子在他眼里还是不算钱的.两位官员相比:在现代职场,包拯比纪晓岚年收入高得多.

固安县18565592668: 历史上包拯和庞太师关系怎么样 -
寸怨双黄: 1、历史上包拯和庞太师并无过节,两位都是为朝廷尽心尽力的有功之臣. 2、虽然在影视戏剧等作品里,庞太师是个奸臣,但真正的历史里,庞太师是宋朝德高望重、清廉正直的忠臣,他公正耿直,能力超强,对社会发展、边疆稳定做出了极...

固安县18565592668: 北宋灭亡时包拯活着吗? -
寸怨双黄: 北宋灭亡时包拯没有活着. 在1127年的正月,金军吧宋徽宗和宋钦宗捉拿以后留在了金军大营李里面,并且在四月初一的时候又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后妃,皇子,和宗室,还带着北宋王朝的玉玺,往北撤离,至此北宋王朝灭亡. 而包拯是...

固安县18565592668: 历史上包公到底是不是宰相 -
寸怨双黄: 包拯从来没有做过宰相,也没有什么权威无边的“铜铡”.他最大的官职是做到御史中丞和三司使,最后升为礼部侍郎,死后追为礼部尚书.他的长相也不是什么黑脸,倒是和他同朝为官的侍御史赵扩,因其“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