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鸣冤鼓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作者&投稿:谏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现在没有鸣冤鼓了,为什么取消了鸣冤鼓?~

是的,鸣冤鼓只有一个,也是放于衙门外的东侧!另外,还有一只鼓,叫升堂鼓,不是鸣冤鼓哦,位于衙门内西侧,击鼓升堂打的就是这只鼓!

1、我国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2、 中、近东及埃及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陶器制造也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欧洲陶瓷业的兴起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质地粗糙的软质陶器,还发现了距今8500年的一种硬烧抛光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发现了公元前3100年以前制成的多种陶器,其中有优质硬烧陶器。

3、欧洲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的制陶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即已传至欧洲的希腊与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公元前3000年,希腊中部的特萨里区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已成为当时的制陶中心。特萨里的陶器为单一红色,偶尔有彩绘图案;克里特岛的陶器以抛光陶器为主,有的饰以刻划纹。公元前16世纪,希腊已出现用快轮拉坯和还原焰烧成工艺而制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腻感。迈锡尼文化期间(公元前14~前13世纪),克里特岛的陶瓶向埃及出口,并西传至意大利及西西里岛。

世界上不同时期都发明出陶坛子,没有记载谁发明的,因为太早了,比文字出现要早几千年。要详细了解,参考陶器的资料

从魏晋时期开始。

传说:

相传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不久,他有个侄子倚皇仗势,胡作非为。一天,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与那浪荡的皇侄相遇。皇侄见她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吓得小娥逃跑,大喊“救命”。谁知民众均惧皇侄,不敢相助。皇侄抓住小娥,就要动手动脚,被小娥一巴掌打在脸上。皇侄羞怒,夺过娄罗手中的一根齐眉棍,使足劲朝小娥头上狠狠砸下。突然“咣当”一声,皇侄举起的木棒折断落地。原来是个彪形大汉路见不平,欲救弱女。骄横惯了的皇侄哪肯示弱,遂令娄罗们动武,岂料一娄罗举剑刺大汉时,大汉倏地一闪,锋刃却捅进了皇侄肚皮,霎间呜呼哀哉。娄罗们急忙抬起尸体回府。那误伤皇侄的爪牙怕祸及自身,便串通同伙诬陷是大汉所杀。刘邦闻悉,下令将大汉捉拿收监,定处极刑。

脱险的苏小娥得知恩公将遭不幸,深感内疚,决定去闯金殿。一日,小娥和妹妹各持一小鼓小罗,敲打过街来到金殿门前,边敲边高喊“冤枉”。锣鼓声频传,惊扰了刘邦。刘邦怒曰:“击锣鼓扰乱朝堂有罪。”小娥回报:“万岁,小女若不击锣鼓,咋能面君?我的冤情咋能申呢?”接着便把皇侄的劣迹呈述。刘邦听毕。旋即提囚犯和传皇侄手下人对质。结果,小奴才被斩,好汉被放,让小娥平安回家。百姓闻讯,无不赞颂高祖英明。

此后,刘邦特传下圣旨,命令各级衙门必须左右各摆一大鼓千大钟,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

历史:

西周时期,周王朝设立了路鼓和肺石制度。

秦汉时期,宫城外门设有公车司马令一职,其副手为公车司马丞,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接待和安排上书或请求面见皇帝陈言的吏民,也是兼管信访事务的官员。在西汉时代,又设有诣阙上书制度。它是汉代提起诉讼的一种方式,指案件受害人或其他受到冤屈的人到京师向中央的司法机关提出诉讼,是一种典型的越诉行为。此外,汉代吏民上书信访的形式还有御驾前“庶行上书”、“因嬖人奏之”等等,而御驾前“庶行上书”,概是后代“邀车驾”或“告御状”这种信访形式之源头。

自魏晋开始,设置“登闻鼓”制度,并成为历代直诉的一种重要方式沿用至清代,是信访活动中一项重要制度。晋代在设有登闻鼓的同时,还继续设置“诽谤木”,并改称为“华表木”、“表木”。

南朝设有谏鼓和谤木,听取天下臣民的意见。北朝北魏太武帝时,宫阙左面悬登闻鼓,人有冤则击鼓,由主管官吏公车上奏其表。在北齐时期,还正式出现了“邀车驾”这种上访形式,即在皇帝外出时,阻拦皇帝的车马申诉。这种信访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

隋代,隋炀帝设置了谒者台,以谒者大夫为主官,下隶有通事谒者等属官,负责吏民申奏冤屈等事。同时,隋代继续保留谏鼓制度。

唐代继承前代的做法,继续设有肺石和登闻鼓。最有名的信访机构莫过于武则天时创设匦使院。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于朝堂东西南北四面置青、丹、白、黑四匦,上访书信分养民劝农、议论时政、陈诉冤屈、告天文密策四类依次投入。匦使院的设置,首开了一条使民间下情大量上达中央政府的渠道,掀起了一个历史上信访活动的高潮,建立起了比较正规的信访制度。此外,唐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信访形式就是“邀车驾”。

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置继承了唐代的登闻鼓和匦使院两个系统,但是它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更加严密和完善。登闻鼓院成为一个正式受理百姓信访的部门。宋初,该机构称为鼓司,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匦院改称登闻院。

元代有击登闻鼓、邀车驾等上访方式,同时,元朝把向地方政府的申诉作为向上级上访申诉的前提。

明代信访制度继续保留登闻鼓、邀车驾等信访方式。将登闻鼓先置于午门外,“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后来,将其移至长安右门外, 让六科锦衣卫轮流值班,接纳击鼓申诉上奏,不许阻遏。此外,明代设立了一个重要的信访机构是通政使司。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设察言司,收受天下奏章、申诉书信等,不久撤销。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又设通政使司,位居卿寺之首。通政司是中央机关的总收文机构。

清代信访制度中,设有叩阍制度。“叩阍”分两种方式,即鼓状和告御状。此外,清朝信访制度中还有上控制度,具体分为地方上控与京控。地方上控就是对州县衙门对审判不服,而向上一级机关申诉的制度。而百姓“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清朝对上控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不得越级上控,即不得越级上访申诉。

所以,“鸣冤鼓”应该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

汉高祖刘邦的时候

从魏晋时期开始


参观浮梁县衙暑后的感想
衙署内陈列了古代鸣冤鼓、官服、刑具、讯杖、十八般兵器、官轿等。衙院内宽敞空旷,古木参天,中有40米长条古路面甬道,直通大堂。二.衙府铭志与楹联 从留书于壁的铭志来看,古代各朝衙府法制较为健全,机构精炼。其吃皇粮统管这么一个当年名气极大、人口众多的大县衙门却官员屈指可数,估计还没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贡献
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朱元璋以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未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

古代拦御驾 申冤 要先打板子吗
同时,隋代继续保留谏鼓制度。 唐代继承前代的做法,继续设有肺石和登闻鼓。清人黄本骥《历代职官表》载:“唐代于东西朝堂分置肺石及登闻鼓,有冤不能自伸者,立肺石之上,或挝登闻鼓。立石者左监门卫奏闻,挝鼓者右监门卫奏闻。”而最有名的信访机构莫过于武则天时创设匦使院。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于...

包青天七侠五义中的“乌盆冤案”在第几集开始的?
包拯来到定远县就任,立刻严惩恶吏土绅,并下令设置鸣冤鼓,展昭试探之下才知包拯确实为官清廉、不惧权贵,包拯也才发现南侠展昭侠肝义胆,两人惺惺相惜。 包拯就任定远县三年,施政清明、刑颂日减,就在即将高升端州知州之际,县中有一独居老汉张别古购得一只乌盆竟口吐人言要求代为击鼓鸣寃。 第2集 ...

唐赛儿之死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唐赛儿之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明朝永乐十八年,山东蒲台女子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自称佛母,率众起义,不久被镇压,为搜捕唐赛儿,明政府逮捕了数以万计的尼姑、道姑和其他女子,但一直没有捉到唐赛儿。永乐十八年三月十五,山东青州府衙门外的鸣冤鼓,突然被敲响了...

只许敲鸣冤鼓,不许拦车喊冤,古代衙门为何这样规定?
因为古代衙门制定了严格的司法制度,同时也为了官员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增加效率以及不会出现误判的情况,所以才会有这样严格的规定。毕竟,一旦任何事情都击鼓民怨的话,那么估计当地的官员都不用休息了。清朝时期,为了维护司法程序的秩序不会混乱,当时规定了严格的逐级上诉制度。如果当地的百姓有冤情...

《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的大结局是什么?
《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的大结局是:包拯见芸儿丧命痛心疾首,亲手写下包公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鉴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大结局剧情介绍:庞太师设下圈套,包拯左右为难:若判包勉无罪则为循私,若包勉有罪则须...

包青天之碧血丹心分集剧情介绍
夜能断阴 包拯新官任途见展昭替行道力毙崂山双煞斥其该用私刑展昭反讽官者乌鸦般黑随即扬 包拯定远县任立刻严惩恶吏土绅并令设置鸣冤鼓展昭试探才知包拯确实官清廉、惧权贵包拯才发现南侠展昭侠肝义胆两惺惺相惜 包拯任定远县三施政清明、刑颂减即高升端州知州际县独居汉张别古购乌盆竟口吐言要求代击鼓鸣寃 第...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有(你知道古代传递信息有哪些方式吗)
05 鼓语 中国是最早懂得利用旗语和鼓语,为了鼓舞战士的士气也是擂鼓阵阵。因此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知道将领发布的作战指令,传递信息,必须在一个地方配有一定数量的军旗和鼓手,懂得鼓语才能懂的作战。关于鼓语,还有关于“鸣冤鼓”的传说,用来传递冤情。后期邮驿通信比较常用,在边防和经济、文化的...

开封文物旅游景点介绍词 开封简介导游词
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九个区:一、以鸣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体府衙文化区;二、以梅花堂为主体的包拯传说文化区;三、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区;四、以典狱房、牢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五、以拱奎楼、桂籍堂为主体的科举 教育 文化区;六、以英武楼、校场为主体的游艺文化区;七、...

祁县19820522948: 县衙门口的鼓叫什么?什么时候有的 -
吴毛克托: 衙门口的鼓称作“鸣冤鼓”,谁有冤就去敲鼓,县太爷就会升堂来听你的冤情,然后传唤相关人等,最终来评判谁是谁非,这地方的功能和今天的信访有些相同.鸣冤鼓最早的记载是尧立的进谏鼓,《帝王纪》记载着“尧立敢谏之鼓”,这大约是鸣冤鼓的最早记载.此后的周朝也有鸣冤鼓的记录,《大戴礼.保傅》载:“……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

祁县19820522948: 击鼓鸣冤的典故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 -
吴毛克托: 相传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了.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周时悬鼓于路门之外,称“路鼓”,由太仆主管,御仆守护,百姓有击鼓声冤者,御仆须迅速报告太仆,太仆再报告周王,不得延误.这“路鼓”就是后来的“登闻鼓”.晋以后,历朝都设“登闻鼓”.北魏时,“阙左悬登闻鼓,人有穷冤则挝鼓,公车上表其奏.”隋朝“敕四方辞讼……有所未惬,听挝登闻鼓,有司录状奏之.”唐代规定:“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宋代则专设登闻鼓院(鼓院)和登闻鼓检院(检院),两院均受理吏民申诉之状.元、明、清也都有鼓院或鼓厅.

祁县19820522948: 鸣冤鼓兴起于何时?
吴毛克托: 汉时刘邦

祁县19820522948: 历史上的“申冤击鼓”里的"鼓"叫什么名字? -
吴毛克托: 古代传统法制所许可的喊冤方式有三种:一是击登闻鼓喊冤;二是拦驾喊冤;三是临刑前喊冤. 击登闻鼓喊冤,这是吏民击鼓喊冤的一种方式.在古代衙门口设置有一只大鼓,有告状者可以击鼓喊冤,鼓一响官员必须升堂受理.这种制度最早可...

祁县19820522948: 衙门前的击鼓鸣冤的鼓叫什么鼓? -
吴毛克托: 古代人大多么有文化,写不起状纸告状,衙门就专门设立了一面大鼓,让有冤屈的人鸣冤击鼓,用这样的方法告状,所以叫“鸣冤击鼓”.

祁县19820522948: 击鼓鸣冤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
吴毛克托: 击鼓鸣冤之制由来 相传,汉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不久,他有个侄子倚仗皇势胡作非为.一天,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恰遇浪荡皇侄,他见小娥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只听“啪”的一声,小娥不知哪来的勇气,一巴掌扇到皇侄...

祁县19820522948: 古代县衙门告状为什么击鼓 -
吴毛克托: 衙门前所设的鼓原本确实不是给百姓鸣冤用的而是用来宣告县太爷下班的,相当于下班铃,等到这个响了就意味着县老爷可以下班回家了,等到了明清时期才作为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诉状的百姓鸣冤使用,然后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鼓是喊冤用的,其实他之前就是一个下班铃的作用.

祁县19820522948: 鸣冤鼓怎么敲 -
吴毛克托: 鸣冤鼓乃古代衙们中的设施,又叫喊冤鼓.所谓击鼓鸣冤就是指这鸣冤鼓. 民间传说 相传,汉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不久,他有个侄子倚仗皇势胡作非为.一天,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恰遇浪荡皇侄,他见小娥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

祁县19820522948: 民冤鼓是那个朝代开始实行的? -
吴毛克托: 相传,汉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不久,他有个侄子倚仗皇势胡作非为.一天,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恰遇浪荡皇侄,他见小娥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只听“啪”的一声,小娥不知哪来的勇气,一巴掌扇到皇侄脸上.皇侄在众人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