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通过写捕蛇者说这样的文章反映当时是民生的疾苦,古代还有这样反映民生疾苦的古诗文名句吗

作者&投稿:敏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我国古代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都会关注民生疾苦~

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名言,那么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都会关注民生疾苦,因为他们都需要人民的认可,他们都在乎及关爱人民。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借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向,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有很多,试举几例:

  朱门骨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还有《 石壕吏 》 《 新安吏》 《 潼关吏》 《 新婚别 》 《 垂老别 》《无家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此后,永州蛇就成了当地特产之物,读者从《捕蛇者说》中得知,永州...

柳宗元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柳宗元生平简介
当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诉诸文字时,我们看到了那篇著名的《捕蛇者说》,那声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让他和老百姓的心里距离拉近了。 越是目睹这种生民涂炭的状况,越是让柳宗元感喟这场没有结果的改革,就越是为那个远离了的朝廷担忧。他说自己的这种情感是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宣。 这种性格,使得柳员外总是显得落落寡...

求关于柳宗元的生平
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刻划了被残酷剥削的蒋氏的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蒋氏祖孙三代受毒蛇之害,但因捕蛇可以抵偿租税,仍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业。它反映了农村的荒凉景象和悍吏逼租的狰狞面貌。它使我们认识到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到唐代赋税对人民的摧残到了什么程度!柳宗元这种强烈的...

柳宗元一生的简历!~
又一种是写下层被压迫人物的,如《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宋清传》、《捕蛇者说》等,以进步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同情心,反映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才能、遭遇、高尚品格、抗暴精神,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有夸张有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桐城派古文家以为《宋清传》等"未免小说气"(吴德旋《初月...

蛇有什么药用价值?
除湿:中药常黑蛇气蛇白花蛇,散寒除湿唐代作刘宗元曾经写过一篇捕蛇,其中提到了一条黑底白花剧蛇。把蛇晒干,做成一个

柳宗元的故事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

柳宗元为什么是古文领袖?
《捕蛇者说》是一篇似传记而兼有杂文特点的论说文。文章写蒋氏三代人,宁肯死于捕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悲惨事例,辛辣地揭露和嘲讽了民生凋敝、酷吏鱼肉乡里的黑暗现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批判现实的精神十分突出。《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写郭橐驼善于掌握种树规律的记叙,用“种树之道”。譬喻“为政之理”,...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815年(元和十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

柳宗元写过的文言文
作者通过驴同虎相见的情景,嘲笑和讽刺了那些自高自大、其实没有真本领、又没有自知之明而最终原形毕露遭失败的人。 作品《捕蛇者说》,是一篇抨击黑暗现实最激烈的杰作,千百年以来,脍炙人口。文章用对话形式,通过农民蒋氏祖孙三代宁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事件,展现了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对农民苛捐杂税的残酷压榨,...

柳宗元简介
《小石潭记》、《江雪》、《永州八记》、《钴_潭西小丘记》、《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捕蛇者说》、《溪居》、《饮酒》、《种树郭橐驼传》、《重别梦得》、《小石城山记》、《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早梅》、《段太尉逸事状》、《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溪居》、《入黄溪闻猿》、...

清河区19513671873: 《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邗嘉百为:[答案] 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来反映民情,希望朝廷的人得知,这一想法是很现实的.古语说,文为经国所用.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在写文章时,都会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影响现实.参考自

清河区19513671873: 《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邗嘉百为: 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来反映民情,希望朝廷的人得知,这一想法是很现实的.古语说,文为经国所用.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在写文章时,都会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影响现实.参考自

清河区19513671873: 柳宗元的捕蛇传说是如何体现古仁人之心的 -
邗嘉百为: 捕蛇者说,反对君王苛政,使民不聊生,正如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所以反映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不忍,这应该就是古仁人之心的一种

清河区19513671873: 柳宗元通过写捕蛇者说这样的文章反映当时是民生的疾苦,古代还有这样反映民生疾苦的古诗文名句吗 -
邗嘉百为: 有很多,试举几例:朱门骨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清河区19513671873: 柳宗元谢捕蛇者说的目的是什么 -
邗嘉百为:[答案] 文章是作者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真实描写,当时作者官场失意,一度被扁,心情灰暗,通过描写捕蛇人宁愿捕蛇也不愿受苛捐重税的压迫,写出了当时苛捐重税的严重,是真实的社会描写

清河区19513671873: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通过急速将是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什么的感慨 -
邗嘉百为: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深切同情

清河区19513671873: 柳宗元的作品反映了苛税猛于虎
邗嘉百为: 捕蛇者说

清河区19513671873: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什么时候写的此文 为何要写下此文 要说明什么道理 -
邗嘉百为:[答案]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现在湖南零陵)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柳宗元被贬嫡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

清河区19513671873: 捕蛇者说 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
邗嘉百为: 《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清河区19513671873: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写作特色 -
邗嘉百为: 一 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